第十五章 徐光启的迷惑

这次的考题是朱由崧跟智脑一起提供的,在他看来都是一些不超过初中的基础数学知识,不过在明朝的人看起来,可就是天书一般的难题了。

朱由崧那位便宜祖宗明太祖朱元璋,弄的八股取士的确是禁锢思想的一大利器,就算是满清入关之后,也牢牢地抓住这个利器不放,原本元朝的时候本土还能够产生郭守敬那样的天文历法方面的大家,但是明朝的徐光启却只能通过参详西方的典籍才能够有所发展,至于清朝,只有倒退没有进步,一直到民国开始,科学才有所启蒙!

这些试题,就算是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徐光启来做,恐怕也要费一番心力,而民间这些账房先生和落第士子就更不用说了。

朱由崧兴冲冲地考察考试结果,居然只有三个人能够及格,这距离他的预想可是差远了,按照朱由崧的计划,第一批审计师至少要招收三百人,等摊子铺开之后,还要更大规模的招收审计师,这次居然只有三个人满足情况。

朱常洵也想放宽条件,但是朱由崧可不愿意,审计可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多元多次那是最基本的东西,甚至日后还必须学习数列分析等等高级知识必须掌握,否则根本玩不转那些数据。

因此矿业管理衙门可以放宽一些条件,却也不能放得太宽,否则招收过来也没用。而且朱由崧也说了,朝廷不可能迁就他们,必须是他们跟上朝廷的需要才对,这句话倒是让朱常洵非常同意。

于是朱由崧想出了一个办法,给那些考生提供教材,并且给他们两个月的时间学习,两个月之后补考,如果再次考试能够通过,他们就可以成为一名光荣的大明审计师,如果没通过,对不起,请您打包回家。

朱常洵提出了想要给他们培训上课的想法,但是朱由崧却不禁翻白眼了,现在大明朝能够讲解那些东西的,绝对不超过一个巴掌,当然朱由崧这个曾经的冶金机械双料博士绝对有这个资格,但是他还是个五岁的孩子,外表看起来成熟一些,也不过才七八岁的样子。

以他这样子去给人家教学,不被当成妖孽才怪呢,而且朱由崧原本是个设计研究人员而不是老师,他才没那个耐心给人授业解惑呢!

因此朱由崧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他提供教材,让那些考生自己去学习。他在大学的时候,几位同学想要考会计师、考研或是进行其他资格考试,那都是自己购买教材学习的,什么培训班根本没什么作用,白白浪费了钱财,那可都是经验之谈。

既然那些浮躁的大学生都能够考取成功,现在的这些落第士子和账房先生都是颇有修养的人,虽然四书五经读不成,却也能沉下心来钻研这些术数之学。至少学习这初中时期的各种数学知识是绝对没问题的。

因为有智脑在,分析编纂教材也不成问题,几分钟之后,两本以繁体字撰写的代数和几何教材就编成了。实际上智脑婉儿也只是用原本的中小学教材经过改进,将一些以人名命名的公理定理修改之后,直接交到朱由崧手里。

对这些东西,朱由崧当然不会有兴趣,随手扔到朱常洵怀里,让他刊印之后,交给考生。不过没想到的是,这个教材不但考生感兴趣,就连那些闲置的翰林、举子和很多秀才都对这种教材感兴趣。

在那上面一些简单的方程居然让困扰他们的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完全不属于中国古代算学的一些知识,让那些士子找到了另外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方程、函数、数列等等概念令他们欣喜如狂,读书人的事情自然不能用钱财来衡量,但是福王刊印的教材数量是有限的,于是那些考生手里的教材居然被炒成了天价。

很多考生见到这种情况,直接将手里的教材一出手,然后跑回自己家当富家翁了,短短几天之内,他们考生就少了三分之一,朱常洵也不得不跟京城里的书行合作刊印了大量的教材出售,压下了书价,才算是制止了考生的减少。

虽然考生的人数少了,不过随着秋闱的临近,必然有一大批落榜生,这些人就是审计师的后备人员,所以朱常洵也不担心到时候审计师考试,会没有人参加。

毕竟参加秋闱的士子,有心高气傲,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的,自然也有小富即安,想要成为审计师的,毕竟按照朝廷的打算,这种审计师虽然不算是官员,可比一般的胥吏地位要高得多了,在他们看来审计师的考试,绝对不会比科举简单到哪里去,所以能够成为审计师的人,自然也都是算学大家,至少在学问上值得人尊敬。

而且无论是科举还是审计师考试,那都是朝廷举办的考核,有人也把这种考试当成了另外一种科目的举试,也算是正途,所以参加审计师考试,他们心中一点负担也没有。

大明钦天监,历法编纂官徐光启兴冲冲地来到熊三拔面前,手里捏着刚刚从市面上买到的代数几何两本教材,对熊三拔说道:“熊先生,今天我可算是发现了一本大明奇书,此书一出,我所编写的《几何原本》可就差远了!”

原本别人的学术超过自己,应该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对于纯粹的学者来说,却不一样,熊三拔跟徐光启相交甚深,自然明白他的秉性,对他好学聪慧的性子也十分的欣赏,对他说道:“保禄,究竟是什么书籍让你欣喜如狂!”

保禄是徐光启的教名,其他人管他叫子先,而熊三拔和利玛窦却管他叫做保禄,不过利玛窦死后,也就剩下熊三拔一个人这样叫他了。

徐光启拿出两本写着教科书,说道:“就是这两本,这是我们福王为了挑选审计师,弄出来的教材,我原本不甚在意,没想到拿来一看,却是如此的精深,不过最后的解析几何只是稍微一提,并没有深入介绍,但是我觉得能够写出这种东西的人,一定会解析几何十分的清楚!有了这个工具,我们研究天文历算可就要简单多了!”

熊三拔拿过这两本书来,仔细看了看,在离开欧洲的时候,解析几何已经稍有萌芽,但是并没有人系统地归纳这种东西,等到1637年,笛卡尔才算是拿出了坐标的方法来分析几何问题,因此熊三拔对这些几何知识也很不了解。

“的确是很不错的一本高等数学教材,由浅至深!”熊三拔也不禁有些惊异,他在中国也有些日子了,在他看来明国的人文哲学发展十分的高超,这种名为儒学的哲学知识,甚至时刻影响到明国人的行为举止,让明国人变得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不过这只是表象,实际上他们却十分傲慢自大,自诩天朝上国,视其他国家为蛮夷。

但是相对而言,明国人的科学发展就十分的缓慢了,原本在宋元时期,他们的科技应该是在欧洲之上的,但是随着十七世纪一大批欧洲出色的科学家的出现,他们已经渐渐落后于欧洲,明国人居然出现了这样一本成体系的数学教材,真是不可意思!

徐光启仍然兴冲冲地说道:“熊先生,我要去拜访一下福王爷,没想到福王爷虽然年轻,在算学上面居然有这样不凡的造诣!”

熊三拔笑道:“王爷不需要攻读四书五经,自然研究其他东西的时间就多了,有这样的造诣,也不足为奇!只是保禄,你没有想想,这位王爷跟你们可不是一个派系,若是……”

徐光启也不由得想起了朝廷的现状,齐楚浙三党联合起来对抗东林,相互攻讦,却没人关心政事,徐光启对这些事情也是深恶痛绝,但是身在局中,却也不由自己做主,福王爷并没有从党争攻讦当中争夺皇位,反而是从实际政绩上面做文章,这一点,徐光启也是十分赞赏的,不过若是跟福王交往,一来恐遭朝廷忌惮,二来东林内部也未必就同意他这样做。

熊三拔嘴角微微翘起,说道:“保禄,你的心迷茫了,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徐光启一愣,他所求的并不是什么高官厚禄富贵荣华,原本他也想能够以己身所学,为国出力,搏个青史留名,但是这些年来看多了党争攻讦,不免有些灰心,除了这个,他第二个所求便是格物致知,穷尽自然之奥妙,这完全是他兴趣所致,因此为了能够学到西方人的知识,他才加入了天主教会。

徐光启神色恍然,对熊三拔施礼说道:“多谢熊先生指点迷津!”

徐光启既然明白了自己的心,自然不再为党派利益所禁锢,下午他便收拾停当,前往拜见福王朱常洵。

朱常洵一听说徐光启前来,还是极为兴奋的,徐光启虽然没什么地位,算是个技术官僚,不过他毕竟是属于东林党的,朱常洵还以为是借机来跟他改善关系,甚至是转而支持他呢。

第十五章 高筑墙广积粮(下)第六十六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三)第六十章 图穷匕见(下)第三章 傲慢选侍第二十七章 人口贸易第十八章 京中生变(下)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五十五章 国家农场(下)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结局第十八章 徐光启的圣人梦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十二章 摆钟风波第四章 枢密院(上)第十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上)第二十八章 烽火连三月(上)第六章 君生我未生(下)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三章 傲慢选侍第五十六章 徐鸿儒的野望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议(上)第四十章 东林贱人(上)第十七章 京中生变(上)第四十七章 军力对比(下)第三十二章 边打仗边整军(上)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六十章 图穷匕见(下)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间第十九章 腊月宫变(上)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终)第四十七章 军力对比(下)第四十五章 铁路公司(下)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三十一章 对日本的纵横捭阖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十六章 墨家传承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五十四章 赚钱的股票第三章 道法行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三十二章 魏进忠的决意第五十一章 骑兵武器(下)第五章 我恨君生迟(中)第九章 议会政治(下)第六十六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三)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二十章 腊月宫变(下)第五十四章 国家农场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十一章 南洋剧变(中)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间富贵花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三十章 老丈人颜思齐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终)第八章 成婚第七章 新大陆第六十六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三)第十八章 京中生变(下)第四十三章 炮灰对炮队(下)第二章 以权换税(中)第八章 北海之变(中)第二十章 乔家大院第二十六章 老唐当官第三十七章 道法宪法(下)第二十八章 来自女真的威胁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间第三章 以权换税(下)第八章 北海之变(中)第四十二章 发展计划第五十七章 魏进忠归来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争(上)第二十章 兄弟阋于墙(中)第十九章 魏进忠的往事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第十四章 南洋大战(下)第十三章 南洋大战(上)第九章 北海之变(下)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二十三章 合作联姻第六章 枢密院(下)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六章 枢密院(下)第五十三章 倒霉的人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动(下)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一章 以权换税(上)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击(下)第四十章 东林贱人(上)第四十二章 炮灰对炮灰(上)第三十六章 道法宪法(上)第五十章 骑兵武器(上)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四十六章 战力对比(上)第四十七章 军力对比(下)第六十五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