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腊月宫变(上)

官应震的这句话,却让李如柏恼羞成怒,正要对官应震下手,赵彦却突然说道:“李将军,不要对官大人无礼,他们都是学问大师,就算是你不为他的地位尊敬他,也应当为他的学问和气节尊敬他!”

李如柏心中一想,也对,朱元璋父子当年对文臣苛责之极,结果弄得终明一朝君臣关系都十分紧张,而如今他也有黄袍加身的希望,为什么不学学宋太祖,与文人搞好关系。

李如柏连忙说道:“官大人,刚才是本将想到了先父的事情,有些冲动,还望大人宽宥!”

官应震冷笑一声,却不再答话,他也知道自己面对李如柏说不出什么好话来,索性就闭口不言,毕竟如今这局势真如李如柏所说,他们的性命的确是捏在李如柏手中,以官应震的口才,绝对能够将他驳得体无完肤,不过若是真地把他惹得恼羞成怒,真正倒霉的反而是他自己,官应震相信这些跳梁小丑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朱由崧迟早会把他们救出去的。

很快方从哲和刘一燝被弄醒之后,他们也都再也睡不着了,没想到在他们执政的这段日子,居然出了这么大的漏子,也不知道历史上该怎么记录他们,至于跟太子和徐诵他们合作,这三人却从来都没有想过,大明朝有打仗打来的皇位,却没有靠宫廷政变得来的皇位,李如柏便如那董卓一般,赵彦与他合作,根本就是引狼入室。

很快赵彦他们就炮制出了两份内阁的官方文件,一份是炮制的兵部文书,如今枢密院虽说已经得到了大部分的军权,不过调兵权仍然在户部手里,这就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将七个师的京营士兵调出北京城外,这个北京城就算是他们说了算了,借口自然是南海吃紧,调七个师的兵力,前往山东,乘船南下,另外一份,则是从军械库当中提取枪支弹药的文书,这个自然是用来武装李如柏的军队了。

李如柏和徐鸿儒得到文书之后,马上就带着自己的军队拿着这份文件前往军械库提取枪支弹药,然而在军械库门前,却被两个士兵拦了下来。

“没有枢密院的文书,军械库不得打开!”两个扛枪的士兵端着枪指着面前的人,说道:“若是再向前,就别怪我开枪了!”

李如柏不禁怒道:“你看来这是内阁首辅方大人签发的文书,马上提取三万支步枪,三百万发子弹,还有一百门火炮和相应的炮弹,不得有误,南海前线吃紧,我们必须要得到这些弹药!”

那两个卫兵仍然有些狐疑,这内阁的文书虽然不错,不过这种事情理应是总参谋部下发文件,让人提取军火弹药才对,二人也不敢擅专,毕竟军火不是其他的东西,万一扩散出去对他们国家都是一个威胁。

其中一个卫兵说道:“将军,这件事情我们也不敢擅自做主,我们需要向总参谋部请示一下!”

李如柏皱了皱眉头,突然抢上两步,两拳正击打在粮食卫兵的候补,只听到两声骨头断裂的声音,李如柏居然将二人的颈骨都给打断了,这李如柏的功夫可想而知。

李如柏将已经毙命的两个卫兵扔到一旁,说道:“砸开铁门,进去把火枪拿出来!”

李如柏的士兵当中,出来两个牛高马大的家伙,二人合力抬着一杆厚背大砍刀,足有两丈长,黑幽幽的,似乎是北海的合金钢铁制成,朝锁链一砸,登时火星四溅,钢索居然被砍成两段,与此同时那一杆大砍刀也从中断裂成两段,两个大力士虎口也被震裂了。

几个人推开钢铁大门之后,看着其中整整齐齐地排放起来的枪支,李如柏不禁哈哈大笑道:“京营的那些家伙,不就是靠着手里有点好枪吗?我们现在有了这些家伙,也未必就比他们差!”

“少将军,这些枪怎么要比京营的那些枪重得多啊?”李如柏的亲兵将一把火枪拿到李如柏面前。

李如柏皱了皱眉头,观察了一下这种枪支,这是一种非常粗重的枪支,每柄足有十几斤重,不过构造精良,旁边还有配套的弹丸和栗色**,李如柏拿起一柄枪支,说道:“应该是不错的枪支,比我们在辽东用的火铳要强得多了,只是与京营所用的火枪好像不太一样!”

“京营的那些枪支都是后装步枪,而且是复装子弹,跟这些步枪根本不一样!”此时徐鸿儒也走了过来,他刚刚去京营下命令,将那七个师的部队调往山东,看来他的任务进行得十分顺利。

徐鸿儒看着眼前的步枪,皱了皱眉头,说道:“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似乎我们的所作所为,都落到了别人的计划当中!”

李如柏却说道:“徐公公,你过虑了吧,这种步枪现在我们大明也是生产的,不过大部分都是用来向南越暹罗等地销售,这里大概是那些兵工厂储存这种枪支的地方,如今京城当中也就京营装备了步枪,我们只要有了这些枪支,相信就足以控制局势了!公公,你到这里来,这么说,你已经把京营的十个师的士兵赶出去了?”

徐鸿儒点了点头,说道:“明天天一亮,他们就会出城,前往山东。事情进行的太顺利,反而让我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真怕到头来仍旧是一场空,甚至是为别人做了嫁衣。那七个师若是能够掌握在手中就好了!”

李如柏嘿嘿一笑,说道:“我也想啊,可惜的是,那七个师都是枢密院训练出来的人,里面的低级军官很多是那位北海王收养的孤儿培养成的,想要把他们拉拢过来,还不如想想怎么把他们灭掉!”

徐鸿儒也摇了摇头,将那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清出了脑海,他说道:“今天晚上还不能对皇帝动手,毕竟如今京营还在,要是一不留神,将消息走漏了,皇帝借着京营的力量,离开了,那我们可就惨了!”

李如柏也同意了徐鸿儒的判断,反正现在万历帝对内阁也不怎么关注,只是躲在乾清宫里过自己的小日子,现在控制了内阁,就足以让他们为所欲为了。

之后,李如柏吩咐他的军队继续蛰伏,而徐鸿儒则向太子汇报事情的进展,太子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兴奋了半宿,却又开始发病起来,服用了一颗红丸才算是缓过来,不过他再也没有经历折腾了,至此一夜无话。

第二天,看着最后一个师在众多军用马车的运载之下,离开了北京城,徐鸿儒总算是放下了一颗心,眼睛瞄到了不远处的枢密院悬挂的旗帜上面,那是刚刚设计出来的陆军军旗好海军军旗,陆军军旗是两支带刺刀步枪交叉,交叉处则是一只猛虎,而海军军旗则是环绕着世界的一条巨龙,这也正彰显了那个家伙的野心。

徐鸿儒看着那些军旗,不禁冷笑,还想称霸世界,囊括世界,可惜的是如今你已经做不到了,忽然徐鸿儒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忙问周围的士兵道:“这次他们调出去,枢密院的人来了没有?”

“没有啊,从今天开始就没看到枢密院的人,说也奇怪,这毕竟是一次大军开拔,他们枢密院也是总管全国军事,怎么就没个人来看看呢?”

徐鸿儒脸色一变,连忙找到李如柏,说道:“马上派人到枢密院,我怀疑他们已经早就察觉到了部队,早早撤走了!”

李如柏也不禁一惊,如今他的军队已经都从城外调了进来,一共有九千多人,算是在北京城中最大的一股力量了。不过要是跟京营相比仍然相差甚远,他们打的主意下一步就是要把枢密院的人软禁起来,进而控制那二十万京营,若是枢密院的人早早撤退了,他们可就要面临强大的镇压力量,除非他们将辽东的军掉,调进关内,否则根本无法与京营对抗。

二人连忙冲到枢密院跟前,往常这里到处都是身穿绿色或是蓝色军装军官来来往往,京营的改制、整个军制改革和枢密院的权力增大也给枢密院带来了相当大的工作量,,然而今天这里,却门可罗雀,连个扫大门的人都没有。

徐鸿儒呆呆地说道:“李将军,你说他们是不是根本就是给我们下了一个陷阱,让我们跳下来,他们好名正言顺地拥立北海王登基?”

李如柏皱了皱眉头,说道:“先不要急,马上回宫,却看看皇帝如何!只要控制了皇帝,他们就算是有什么本事也施展不出来!”

然而令他们失望的时,乾清宫依旧,不过万历皇帝已经不知去向,空空如也的龙榻,似乎在嘲笑他们的自不量力。

李如柏咬牙切齿地说道:“混账,居然敢把我们当猴耍,事已如此,我们也不得不继续玩下去了,徐公公,我看你也是一时豪杰,北京城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我马上回辽东,带兵回来,我就不信辽东十万铁骑还不如刚刚成军的京营十师!”

第十四章 南洋大战(下)第十九章 兄弟阋于墙(上)第五十六章 徐鸿儒的野望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六章 儿子军师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议(中)第十七章 京中生变(上)第六十七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四)第十五章 高筑墙广积粮(下)第十九章 兄弟阋于墙(上)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六章 儿子军师第七十二章 诸子重兴(下)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长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间富贵花第二章 风波恶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十一章 未来拳法第三十章 老丈人颜思齐第十六章 北海擒龙(上)第三十六章 道法宪法(上)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会主义道路第七十一章 诸子重兴(中)第十二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下)第五十三章 围堵和分裂(下)第二十四章 恐怖产能第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上)第二章 以权换税(中)第三十五章 进京面圣(中)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三十四章 进京面圣(上)第十章 南洋剧变(上)第四十三章 炮灰对炮队(下)第二十九章 乔家往事第十四章 南洋大战(下)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五十七章 魏进忠归来第三十章 亲征辽东(中)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议(上)第三十三章 边打仗边整军(下)第三章 道法行第二十章 腊月宫变(下)第五十四章 国家农场第六十章 福王情敌第四十三章 炮灰对炮队(下)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十章 东林内部第四十二章 发展计划第五十五章 国家农场(下)第二十五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上)第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三十二章 边打仗边整军(上)第三十章 老丈人颜思齐第六十章 福王情敌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三章 道法行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五十三章 围堵和分裂(下)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五十六章 徐鸿儒的野望第六十八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五)第十二章 摆钟风波第四十六章 战力对比(上)第四章 我恨君生迟(上)第六十章 福王情敌第十三章 高筑墙广积粮(上)第四十五章 铁路公司(下)第五十三章 山东变局(中)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争(上)第五章 三皇炮锤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十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上)第十五章 徐光启的迷惑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四十二章 发展计划第三十章 亲征辽东(中)第十章 东林内部第六十九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六)第五十一章 骑兵武器(下)第十八章 徐光启的圣人梦第二十一章 清荷惊变第五十五章 国家农场(下)第二十九章 亲征辽东(上)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三章 以权换税(下)第十六章 马六甲条约(下)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