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见的福利

随着年关的临近,腊八节的时候,朱由崧跟徐光启一起设计的平炉,结合当地的情况几经修改,终于确定了最终版。这种平炉使用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除尘混合产生的混合煤气作为燃料,理论上可以将平炉内部的温度加热到一千七百度的超高温度,如果只用焦炉煤气,温度甚至可以达到两千度,炼钢需要的温度问题已经解决,并且在平炉内部充入煤气燃烧之后产生的炉气,使平炉内部产生氧化性氛围,再加上一些人工拣选的赤铁矿粉和磁铁矿粉,虽然没有工业纯氧,这让炉内的氧化进程缓慢了很多,不过相比这个时代的炼钢技术,却也可以使炼钢的成本降低到坩埚炼钢的百分之五左右。

“没想到这种无形无色的煤气居然能够产生这么高的温度,以往这些东西可是被直接排放出去,哪里想到还有这种妙用!”

朱由崧笑道:“气体也是物质的一种形式,你也曾经接触了经典物理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如果在高温高压之下,也会变化成气态形式!”

徐光启也不禁叹道:“的确啊,你给我的那些格物之术的书籍,博大精深,一个人即便是研习一生,也未必能够精通其中一项,真不知道你是哪里弄来的这些书本?”

朱由崧眨了眨眼,笑道:“不是墨家遗产吗?”

徐光启摇摇头,不禁苦笑,自己原来的玩笑话,此时却成了朱由崧拿来搪塞他的借口,不过无论这些书的来源是什么,徐光启都能够感觉到这些书籍当中蕴含的东西,虽然有些不起眼,却是对日后大明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好处。

徐光启说道:“其实我们现在二十多座高炉,无数的焦炉,每天产生的煤气可不是个小数字,而且我们只用焦炉煤气的话,炼出来的钢铁质量会更好,那些高炉煤气我想应该使用管道将它们传输到那些大家大户当中,这些煤气清洁干净,我想那些人会很愿意用这些高炉煤气的,而我们也正好能够赚上一笔,虽说需要一笔铺设管道的投入,但是产出的利润却也足以弥补,毕竟那些愿意用煤气的大门大户,肯定不在乎每个月需要多少钱来使用这些东西!”

“不行!至少暂时不行!”朱由崧说道。

“为什么,这可是个好买卖啊!”徐光启有些急了,说道:“我还指望着你,给我开书院办学呢!你赚不到钱,我的书院什么时候能够办起来?”

明末办书院的风气却也兴起了,有顾宪成的榜样在前,徐光启也有志另立一家之说,自然对开办书院情有独钟,但是朱由崧却没什么兴趣,他可知道现在他需要并不是什么对格物之术精擅无比的大家,而是无数可以学习更高层次的科学知识的中小学生。

朱由崧微微一笑,解释道:“煤气有毒,其中所含的东西就是冬天置人于死地的炭毒,而且跟空气混合到一定程度,容易爆炸,我们现在的媒体管道还没有做到足够安全的程度,所以不能投入运营,书院的事情也不着急,其实就算是办起来,教授的这些书籍肯定也没几个人愿意去读,毕竟人家东林书院那是有大儒开办,讲的是与科举有用的经史子集,我们这些物理化学数学的,谁愿意来读?除非……”

“除非什么?”徐光启连忙问道。

朱由崧微微一笑说道:“除非,朝廷能够改革科举,像隋唐那般,明算明经皆是科举正途,否则恐怕还真没人会来就读!不过科举改革得罪的是广大读书人,至少现在我们还没那个本事,除非我们手中握着一股可以对抗这些读书人和豪门大户的力量,否则就算是皇帝来改革,也会被人推翻。”

徐光启沮丧地说道:“大明恐怕没有这样一股力量!”

朱由崧摇摇头说道:“非也,大明正有这样一股力量,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民心岂不是一股莫大的力量?”

徐光启不禁大惊说道:“殿下莫不是要裹挟民心,聚众造反?那可不是王爷您应该做的事情啊?”

朱由崧失笑道:“徐先生,你想到哪里去了?费事裹挟民心,而是引导民心!”

徐光启摇摇头说道:“如今东林才是国之正道,百姓眼中,那些向他们横征暴敛的代表朝廷的衙役,就是朝中奸党所为,他们一点也想不到,那些毫不纳税的大户,才是真正的最魁祸首。”

朱由崧说道:“百姓尚未开化,没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他们才会被东林愚弄,若是每个人都能识字,人人都参与朝政,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人都能够知道朝中政策却是在容易不过,那么东林点将录当中那一百单八将,真能愚弄得了这两万万百姓?”

徐光启不禁奇怪了,他说道:“现在百姓当中能够识字的人可不多,原本太祖之时也曾经设立官立府州县学,学业优秀者可进入国子监学习,只是因为后来国家财政问题,才荒废了,官学甚至还没有那些豪门大户的私学招收的生员多,难道殿下要重启太祖旧制?”

朱由崧摇摇头说道:“不是,太祖旧制一个县学不过教谕一人,训导三人,这样的规模真能够将一县所有的儿童教过来?我若想做,就要做一前无古人之事,圣人说有教无类,不过圣人自己也未曾做到,我却要做到这一点,不过……”

朱由崧没有继续说下去,想要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掌握权力,即便是再有钱也不可能。徐光启听得热血沸腾,却也明白这件事情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做到的。

二人一时沉默,此时唐铁汉却突然来求见。

遵化钢铁厂,现在的炼铁高炉已经超过了二十座,这种炼铁高炉的内部已经完全接近现代化高炉的水平,只是外面的原料输送系统还没有实现现代化机械化,虽然使用了滑轮组和辊道提升,不过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操作,好在这个时空的人力资源还算是充足,特别是万历后期,自然灾害加剧,流民增多,他们钢铁厂完全可以招收大量的壮丁来操作。

不过最近唐铁汉却遇上了难题,随着他们钢铁厂的效益的提高,那些钢铁工人手里的钱多了,也就在这里呆不住了,他们纷纷想要离开这里,用手里的钱,回家乡买块地娶个老婆,唐铁汉遇到这种情况,虽然也不怕,反正外面想要进厂的人更多,不过每次进厂的工人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而是用起来也比不上老人那么好使。

这让唐铁汉不禁有些苦恼,却也没办法解决,只能来请教朱由崧,说道:“其实也不怪他们,我们的集体宿舍虽然宽大,但是那是如果按照人数来住自然是宽大,不过现在一个人往往都带着一家子,好几家子挤在一个房间里,四个人的宿舍,往往挤上十几个人,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朱由崧听完唐铁汉的事情之后,不禁点了点头,唐铁汉不愧是从钢铁工人当中出来的,即便是成了厂长,对那些工人的需求仍然十分明白,笑着对徐光启说道:“徐先生,这教化一国孩童之事,暂时是没影子了,不过暂时让我们公司之下的这些百姓子女入学,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徐光启奇道:“难道殿下想用办学的方式来拴住那些工人,此举虽然有些效果,不过也有些百姓恐怕并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

朱由崧摇摇头说道:“当然不是,唐铁,你这般这般!”

在晚上,钢铁厂当中一千多钢铁工人聚集到喷着火星的高炉面前,高炉当中深处的几十处管道通在几是个超级大锅下面,点燃之后,喷射出的熊熊火焰,让围在周围的钢铁工人都感觉到一丝炎热之意。

锅里煮的是加了糖的腊八粥,围着一群携儿带女的钢铁工人,腾腾的蒸汽裹挟着香甜的味道让周围的钢铁工人都食指大动,他们可都是没吃晚饭都赶到这里来开这个腊八会了。

朱由崧则裹着厚厚的大氅,来到这里,下面那些钢铁工人在几个锦衣卫的维持之下保持着安静,都静静地等着朱由崧说话。

朱由崧微微一笑,以前都被人拉着去开年会,看领导收买人心,现在他称领导了,自然也要学着领导收买人心,不过第一句话就大声说道:“从今天开始,你们每个月的工钱将扣去五百钱!”

朱由崧的话刚刚落音,下面就吵开锅了,谁也没想到腊八节居然会碰到这种倒霉的事情,有几个怒气冲冲的小伙子正狠狠地等着朱由崧,要不是他身边的锦衣卫恐怕早就冲上去饱以老拳了。

好不容易静下来,朱由崧接着说道:“当然,这是自愿的,如果你们不愿意被扣这五百钱倒也可以!”

朱由崧这几句说完,倒是再也没有人喧哗了,朱由崧故弄玄虚,谁都知道肯定有下文,毕竟没有好处,谁会自愿扣这五百文钱?于是纷纷等着朱由崧继续说下去。

“从明年开始,我们厂将兴建十栋住宅楼,就像是现在的集体宿舍一样,是楼上楼下的,不过每家人都能有一套房子,包括了三室一厅,当然了造价不菲,就算是优惠价,你们必须要每月也拿出一部分钱来,大约五年的时间,这房子就算是你们自己的了,不过你们要是自己离开了公司,这优惠自然就没有了,房子也自动收回,你们知道了吗?”

第十二章 南洋剧变(下)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第五十三章 围堵和分裂(下)第六章 儿子军师第九章 技术入股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议(下)第十三章 高筑墙广积粮(上)第七十一章 诸子重兴(中)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二十六章 老唐当官第十九章 兄弟阋于墙(上)第十五章 高筑墙广积粮(下)第七章 矿山事故调查第三十二章 献土百万顷(中)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五十三章 山东变局(中)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四十二章 炮灰对炮灰(上)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第十八章 徐光启的圣人梦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第三章 道法行第二章 智脑婉儿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十七章 京中生变(上)第二十九章 亲征辽东(上)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四章 我恨君生迟(上)第二章 风波恶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争(中)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三十二章 魏进忠的决意第二十六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第四十二章 东林贱人(下)第二章 以权换税(中)第四章 九千岁第二十一章 兄弟阋于墙(下)第二十八章 来自女真的威胁第十二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下)第六十八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五)第三十三章 献土百万顷(下)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第十二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下)第八章 议会政治(中)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五十章 暗潮汹涌(中)第四章 枢密院(上)第十四章 南洋大战(下)第六十九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六)第二十八章 来自女真的威胁第三十章 亲征辽东(中)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十二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下)第二十章 兄弟阋于墙(中)第十二章 南洋剧变(下)第四十一章 邵氏后人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十四章 南洋大战(下)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二章 以权换税(中)第六章 枢密院(下)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六十六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三)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四十一章 变故(下)第三十章 亲征辽东(中)第五章 三皇炮锤第十二章 南洋剧变(下)第十章 南洋剧变(上)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三十四章 进京面圣(上)第三十三章 边打仗边整军(下)第三十四章 进京面圣(上)第五十七章 建州叶赫第五十五章 识时务的办报人第十七章 京中生变(上)第七十一章 诸子重兴(中)第六十九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六)第五十四章 国家农场第六十八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五)第五十四章 国家农场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八章 北海之变(中)第五十三章 山东变局(中)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测第五章 我恨君生迟(中)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三十六章 进京面圣(下)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击(上)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四十五章 铁路公司(下)第十二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下)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见的福利第四十二章 炮灰对炮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