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北海擒龙(下)

铁路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巨大意义,朱由崧岂会不明白?现在北海的工业和港口只有箱馆一个地方,有了火车,他们就能够更快地深入北海北方,将北方的木材煤炭粮食牛羊等迅速地运输到箱馆,也能够迅速地将军对运输到北海的任何一个地方,这对掌控开发北海,可是有着莫大的好处。

对于铁路线的规划,总参谋部和高邦佐代表的民政部门也早已经有了完整的方案,将铁路扩展到札幌之后,便分开向根室港和稚内港这两个大渔港延伸,这样整个北海就形成了以札幌为中心发散出去的三条主干道,掌控整个北海道已经不成问题。

高邦佐对铁路的修筑极为上心,他的认识很简单,若是能在大明修上几万里的铁路,那么赈济灾民的物资就能够迅速到位,就不会有那么多流民流离失所了,这种东西对国家安定有着重要作用。

既然高邦佐对这种铁路这么感兴趣,朱由崧直接让他负责带领那些东瀛筑路队还有审核铁路质量的工作,这些工作原本就是他们北海民政部的责任,他倒也没有拒绝。

徐振昌见这些人都兴致勃勃地讨论铁路,他这个舰队的司令却在关注蒸汽机车的动力来源,他也见过机械厂中那些轰鸣的蒸汽机,不禁对唐铁汉问道:“老唐,这种铁路可是蒸汽机推动的?”

唐铁汉笑道:“那是当然,否则怎么叫蒸汽机车?”

徐振昌说道:“那这种蒸汽机能不能用在造船上面?要是我们能够有蒸汽战舰,可就牛多了!”

朱由崧说道:“不用着急,蒸汽战舰也会有的,魏进忠这些年一直从江南各地延请造船师傅,不过我们北海现在还没人知道,也不算是繁华,所以才一直不愿意来这里,我们只能自己摸索造船,不过第一种三百吨的钢肋木壳船已经在设计当中了,上到北海擒龙,下到南洋捉鳖的日子不会太远的!”

半个时辰之后,那辆蒸汽机车又轰鸣着驶了回来,看样子并没有出现什么故障,这次测试是十分成功的。唐铁汉不禁兴高采烈地说道:“殿下,就请你给这宝贝赐名吧!”

朱由崧说道:“既然是你老唐带头弄出来的宝贝,我看就叫做铁汉1型蒸汽机车!”

老孙头马上表示同意,说道:“好!叫着也敞亮,我同意!”

北海的一切都在迅速的发展当中,遵化的联合采矿钢铁公司虽然已经到了东林党的手中,不过遵化铁市却仍然掌握在朱由崧手中,通过这个铁市,朱由崧就能够与鄂托克巴克交易,得到大量的牛羊和马匹。

而顶着福王的名头,他就能招募流民,加入他的庄园开垦,河南他的四千顷良田,自然不可能承担这么多人,大多数人在不知情的状态之下,就被带到了北海,虽说有些违背人权,不过北海的条件总比在河南好,虽然冷得点,总算是地多人少,而且朱由崧的物资也储备得充分,住房采暖衣食都算是移民补贴,有了这些东西,那些移民就算是赶他们走都不愿意走了。

一个月后,北海的汉民人口再次增加一万,已经达到了五万的水平,完全超过了东瀛人。东瀛人的皇协军则迅速向北推进,将虾夷人的活动范围进一步压缩,并且带回了大量的俘虏,夕张的煤矿得到了进一步扩建,东瀛人的筑路队伍在高邦佐的主持之下,铁路已经修到了夕张,每天都有一列满载的运煤列车运到箱馆。

这一个月之后,那些士兵的训练也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那就是实弹射击!

靶场上,一队队士兵整齐地排成一排,这些士兵穿着整齐,蹬着军靴,穿着对襟翻领军装,戴着钢盔,将长度达到一米二五的四二式步枪高高举着,抵在肩头,很多人的手已经开始发抖,这种四二式步枪虽然比那种燧发重型滑膛枪要轻便,不过仍然达到了八斤多重,而且那些教官在三军总司令的指点之下,还在枪头挂上了砖头,这样举着,不抖才怪!

张风府也跟这些士兵一样,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连他自己都发现在自己变了一个人,原本根本说不出口的粗话,也说的顺溜了,原本清高自傲的自己居然跟现在这些大头兵打成了一片,而且自己反而不厌恶这种感觉。

此时他的状态可不怎么好,发抖着胳膊正说明着,他的双臂已经酸痛到了一种地步了,想想几天之前,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枪的时候,所有的士兵都被这种枪支跟吸引住了。

因为经过烤蓝和镀铬工艺,乌黑当中透着幽幽蓝光的枪管,精密的机械构造,更加合理的**,简直就是一件机械与美完美结合的杀人艺术品。

不过仅仅过了几天,他们就不这样认为了,因为技术的进步,子弹生产的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中国的工匠虽然在数字化精准化方面比不上欧洲工匠,不过在各种奇思妙想上面却不是那些欧洲人能够相比的,而朱由崧的公制数字再加上这些工匠的奇思妙想,就形成了现在北海的工业的大发展。

子弹装配收口的专用机器的运用,节省了大量人手,让子弹生产速度得到了飞速的提高,原本一个月生产十万发子弹,现在随着生产设备和人员的扩大,只要原料充足,他们可以在一天之内生产十万发子弹,不过朱由崧并没有将大量的子弹储存起来,而是只储存一半作为战略储备,另外一半则作为训练用弹,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每个人必须每天发射接近五十发子弹,才能够消耗掉这些弹药。

结果就是,他们每天的肩头都肿得老高,军官们也不得不要求总后勤部提供大量的跌打药酒,朱由崧也不得不派出大量的船队,去采购,这倒是造成了大明内部的跌打药酒价格迅速提高,跌打药酒的生产方开始开设工厂,进行工业化改革,最后居然成了上市公司。

“放!”随着教官的一声令下,张风府扣动扳机,一声枪响,正中靶心,张风府不禁微微一笑,对自己的成绩还是挺满意的,虽然肩头肿得厉害,不过训练的成果也是有的,毕竟这一个月来,他都打出去了一千五百发子弹,要是没点成果,那就怪了!每个人都熟练地拉出弹壳,重新瞄准,今天的射击训练任务才刚刚开始!

箱馆城的**大楼,实际上就是移动十层楼三十八米高的建筑,建筑样式跟居民楼没有任何区别,不过在箱馆城中却是第一高层建筑,即便是那些高炉也远远比不上**大楼的高度。

若是站在最高层,可以俯瞰整个箱馆城,以及远处的苍茫大海,在这个**大楼当中包含着箱馆城的所有民政部门,统率着整个北海,箱馆城虽然小,却五脏俱全,除了朝廷六部之外,还有特别从六部职能分出来的工商税务部、农业部、教育部、提刑司、大理寺和技术专利部,一共十二部,被称为北海十二司。

因为它正方形的地盘被称为“四角大楼”,不过对于这个四角大楼,那些百姓却都认为不太像“衙门”。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朱由崧那次从民间招聘来的人,这些人因为没有经过科举,倒也颇有自知之明,没什么高高在上的官态,而且四角大楼旁边设有投诉箱,随时都会辞退那些有民怨的公务员,这种投诉箱制度,在管理五万人的小城的时候还是挺有用的。

此时在四角大楼最高层,朱由崧正在接待一位来自远方的客人,这位就是日本大名鼎鼎的武士毛利胜永,他父亲就是丰臣家的家臣,他自然也是丰臣秀赖和浅井茶茶手下的大将。相传在大坂之战当中,就是这位靠着五千人马,连破德川军三阵,十六路诸侯,两万军队,吓得德川家康几乎自杀。

而在朱由崧看来,这位大坂第一勇士,却长着一张胖脸,似乎是人畜无害的样子,穿着灰色的和服,倒像是个发福的商人。

毛利胜永给朱由崧行过礼之后,便说道:“城主阁下,在下这次来是想从北海购买一批铁炮,还请城主务必答应?”

“务必答应?”朱由崧微微笑道:“丰臣家的局势已经危及到这种地步了吗?”

“是的,关原合战之后,德川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幕府统治,那么名义上作为德川家主家的丰臣家就成了他统治日本最大的障碍,他已经开始向那些西洋蛮夷购买铁炮,大量装备军队,若是我们没有……战时会很吃亏。而且我们丰臣家现在孤儿寡母,正是最危急的时刻。”

毛利胜永拜服堂下,说道:“还请城主看在我们以往的关系上,务必答应我们!”

日本人所说的铁炮,实际上就是火绳枪,朱由崧笑道:“铁炮没有……不过我们却有一种更好的玩意,请随我来!”

第五十四章 山东变局(下)第十六章 马六甲条约(下)第五章 三皇炮锤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六十五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二)第三十五章 开府建牙第十七章 铁路布局第二十四章 恐怖产能第十章 东林内部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六十四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一)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六十章 图穷匕见(下)第四章 东瀛来朝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十章 兄弟阋于墙(中)第四十二章 东林贱人(下)第十七章 北海擒龙(中)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六十章 图穷匕见(下)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四十二章 东林贱人(下)第二十一章 兄弟阋于墙(下)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动(下)第五章 我恨君生迟(中)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三十章 亲征辽东(中)第三十二章 边打仗边整军(上)第二十九章 乔家往事第六十四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一)第六章 儿子军师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二章 智脑婉儿第十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上)第四十二章 东林贱人(下)第四章 九千岁第十六章 墨家传承第三十一章 对日本的纵横捭阖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二十三章 合作联姻第四十二章 炮灰对炮灰(上)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五十一章 骑兵武器(下)第十九章 腊月宫变(上)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九章 议会政治(下)第七章 北海之变(上)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二十章 腊月宫变(下)第二十七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下)第二十章 腊月宫变(下)第五十七章 建州叶赫第七章 北海之变(上)第十七章 北海擒龙(中)第十章 东林内部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三章 以权换税(下)第七章 北海之变(上)第五十章 骑兵武器(上)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终)第三十四章 进京面圣(上)第六十章 图穷匕见(下)第二十章 乔家大院第五十四章 赚钱的股票第五十五章 识时务的办报人第四十章 变故(上)第十七章 京中生变(上)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间第五十一章 骑兵武器(下)第八章 议会政治(中)第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十一章 南洋剧变(中)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十五章 徐光启的迷惑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六章 儿子军师第二十三章 合作联姻第四十一章 东林贱人(中)第六十五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二)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第八章 议会政治(中)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十六章 北海擒龙(上)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四章 我恨君生迟(上)第五十七章 建州叶赫第二十章 乔家大院第四章 东瀛来朝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上)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见的福利第四十九章 暗潮汹涌(上)第四十二章 发展计划第五十章 暗潮汹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