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暗算

这下子事情出来了,可是水灾已经发生了。

皇上在朝堂上大发雷霆,立刻让人去办,不仅是当地的官员要撤下来,可是这要去督办的官员也得安排下来。

毕竟,洪水过后,要安置灾民,这粮食,还有大夫等,都得安排好,不然灾民可就成了乱民了。

六部官员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武官倒是好派,当地不远就有武官驻守,可是文官方面,得要朝廷这边派过去。也显示皇上对此事的重视。

这种谁让,很多人都不想沾手,毕竟,办的好了,是应该的,可是办的不好,到时候极有可能是会被降职,甚至,这灾区过后有瘟疫的可能性极大,大家好不容易考上进士当了官,奋斗了这么多年,才有了如今的成就,谁想着去那地方送死啊,得了瘟疫的死法还好一般的死法不一样,死了是要焚烧的,到时候尸骨无存的,连个魂魄都没有。

所以,要不是皇上指派,或者有人心里真的想立功,还真没有人那么冲锋陷阵的。免得一个不小心,就和家人阴阳相隔。

就算是有太医跟着又如何?又不是没有前例,有的太医自己还被感染上了瘟疫,然后死了的。

几十年前不就是有朝廷派过去的官员,连同太医,都没有治好当地的瘟疫,结果自己也感染了,朝廷没有办法,只能派了官兵,把那几个地方的人都给围了起来,直接射杀,然后全部焚烧了吗?

所以这种倒霉的事儿,谁沾着谁倒霉。

那些内阁大臣们,年纪大了,皇上是不会派他们过去的,下面的人,生怕被这些内阁大臣们或者自己的顶头上司给举荐过去,所以这段时间,大家都有些人心惶惶的。

没想到吏部尚书大人却自己主动的举荐了自己的下属赵水生,认为赵水生在地方上政绩做的也好,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一片赞赏,更是破了官银案,才年过三十,就已经是正三品的吏部侍郎,到了吏部,又矜矜业业,办的差事也让他这个顶头上司很满意。所以这个人选,陆尚书推荐的很好。一点儿负担也没有。

而跟着附和吏部尚书的官员也都出来举荐赵水生,认为赵水生能当这个赈灾钦差,那是最好不过的人选了,大家都是伪为君分忧,赵大人可谓是最好的人选了。

因为赵水生这个年纪,就当了正三品的官员,在这一群上朝的朝臣中,显得很是年纪,大家有的是觉得他年少有为,有的可是心里嫉妒,现在是他顶头上司举荐,大家跟着起哄,也是正好。

或者这位陆尚书真的是想着让这位下属能更进一步呢。

毕竟虽然去赈灾凶险,可是做好了,回来那就是升官的可能性极高,这位陆尚书该不是想着把自己尚书的位置给赵侍郎吧。

而同样为吏部侍郎的钱侍郎,也跟着陆尚书保举赵水生当这个赈灾钦差。

皇上倒是意动了,这赈灾,人选是越快越好,拖久了就越不利。

皇上还想着有人主动请缨,可是没有一个,现在吏部尚书能举荐自己的下属,皇上想着赵水生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他去赈灾,或者就能立刻解决了,民乱什么的,坚决不能有。

哦,对了,赵水生在当同知的时候,不是还阻止了一次民乱吗?

当初皇上还觉得赵水生是个福将,所以皇上更是觉得派赵水生去河南那一代,是最好的人选。

温如庭一看皇上的表情,就知道要糟糕,忙要躬身说什么。被旁边的戴阁老抢了先,说道:“皇上,赵侍郎确实是个好人选,赵侍郎是温大人的门下弟子,想来温大人也不会反对自己的弟子去为皇上分忧,何况,赵侍郎还是各位皇子们的先生,更应该以身作则才是。”

温如庭知道这样一说,皇上就更坚定了,于是说道:“皇上,臣以为,既然是赈灾,各方调度就更需要及时,如果有人因为调度不及时,而耽误了灾情,赵大人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办法。”

皇上听了点头,说道:“温大人说的极是,既然这样,朕就下旨,让赵侍郎在各地调度东西的时候,都以赵侍郎为先,若是谁不听调令,赵侍郎可以不用禀报,先行处置即可。”

看来,这皇上还真是高看这赵水生,连这个旨意都能下。

陆尚书和戴阁老对视一眼,各自又低下了头,这个时候反对皇上的话,那么就会被皇上所不喜,还不如顺着皇上,让这赵水生去那赈灾的地方,那地方去的人,都是九死一生,能不能有名活着回来,都不一定呢。

就是能活着回来,也会丢掉半条命,最要紧的是把人给定下来。

赵水生躬身说道:“臣领旨。”

温如庭心里暗叹,看来事情果然如致远说的一样,就是不知道致远有没有万全之策。

虽然致远是个有分寸的,可是赈灾这个事儿,存在的变数太多了,人的命到了那时候就不值钱了。就是立再大的功劳又如何?

赵家也就是致远一个当官的,根基浅,他要是不在了,赵家可就垮了,致远的两个孩子,都还小呢,万一致远不在了,这满府的人可怎么办?

就是他们温家,以后也肯定会败落的。

真是不知道,这戴阁老和这陆尚书怎么暗地里搅合到一起来了。看来,是自己疏忽了。

“致远,今天的事儿,是先生没有做好,连累你了!”温如庭对赵水生说道。

他和戴阁老一直是政见不合的两人都挣着那首辅的位置,戴阁老不好对付自己,只好把目光对准了自己的弟子,知道自己重视赵水生,所以就趁着这个机会,想把赵水生这样给弄下去了。

毕竟,赈灾的事儿,一个不好,就会丢了官,所以大家都不想沾上。

一个阁老,一个尚书,联名保举,其中一个还是赵水生的顶头上司,这样的皇上肯定会考虑的。

不过,致远老早就这个事儿,和自己打过招呼,说若是真有人举荐他,到时候也别让他为难,没想到事情还真的那么出了。

“先生别这样说,说起来,我也没有想到,这陆尚书心眼是如此的小。”赵水生摇头说道。

不过是儿女事情,只是说道一下,就记恨在心,这样的人,也亏得他怎么在这尚书的位置上呆了那么久,凡是得罪他的人,岂不是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了?

温如庭问道:“难道你平时在吏部,有什么事情得罪了他,或者是你查出来了,他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所以才借着这个机会发作,然后让赵水生回不来了,以后就不能再威胁这陆尚书了?

赵水生到:“这倒是没有,只是陆尚书想和我家小儿结亲,只是瑾哥儿年纪还小,我们夫妻二人就没有应下来。”

所以陆尚书看着跟平时一般无二,只是人家心里已经记恨在心了,所以就着这个机会,才发作了下来,想让自己有去无回呢。

温如庭说道:“如果是这样,这陆尚书的气量真的是小的不能再小了。”

所以这陆尚书一直入不了内阁,和他这心胸也有关系了。

一个还没有正式说起来的婚事,被委婉的拒绝了,就能做出这种报复的事儿来,看来,以前有关这陆尚书的传闻,还真是有其事。

陆尚书以前有个玩得很好的同窗,后来两人一起中了进士,可是这位进士最后却被罢了官,直接郁郁而终了,当时就有人说,是因为这陆大人见有人更看好这个同窗,而不看好他,所以才被陆大人算计了。

不过,那时候陆尚书的那位同窗丢官,也不是陆大人经手的,所以就是怀疑,也只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还是觉得陆尚书是无辜的。

陆尚书平时做的也挺好,后来官越做越大,大家都只有奉承他的,所以他就没有什么那样的心思。

没想到,现在竟然因为一个晚辈的婚事,就这么算计起来了。

赵水生说道:“恐怕现在因为陆尚书的年纪大了,等不及了,更是看不开了,所以才会这样,先生,这事儿,我早有准备,赈灾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既然已经不可避免,那不如积极应对,反而更有生路。”

“好!不愧是我温如庭的弟子,这样才像话,你放心,朝廷里这边有我看着,不会让你有后顾之忧的,那戴阁老不过是想砍掉我的一个左膀右臂,他更好的能当上首辅,只是他算计错了。”

等赵水生赈灾回来,戴阁老的事儿,也该算一算了,他温如庭也不是这样只会让人算计的人。

赵水生回去后,李梨花也知道他不久就要离开家里去赈灾了,虽然当了钦差大臣,可是这种事儿,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包括老赵头在内的,脸上都没有个笑脸,老赵头是担心老二这一去,万一真的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他们这整个家怎么办?

这个时候,老赵头无比清楚的知道,他们这个家,靠的是老二,如果老二不在了,那他们家就什么都不是。

就是老三还能有几个铺子,可是当官的哥哥都不在了,这生意做下去,还能做的好吗?

为什么老天爷这么不长眼,他儿子还这么年轻,就让他去那要命的地方?

第112章 再升职第36章 帮衬第190章 风雨欲来第176章 两方调和第43章 府试第91章 意料之外第10章 回去第62章 贺寿第99章 意外第143章 青睐有加第210章 分心第104章 摆脱第94章 教训第127章 半途而废第120章 消息第192章 落井下石第153章 安排第191章 暗算第98章 使绊子第75章 阴差阳错第103章 回乡第119章 认错第208章 拦截第183章 祭祖第171章 到家第123章 案情第214章 亲戚第158章 不容易第170章 嚣张第197章 歇息第200章 先生第150章 见面礼第135章 难产第189章 不满意第98章 使绊子第200章 先生第188章 好算盘第74章 升迁第198章 闲暇第141章 不对劲儿第42章 县试第38章 入股第4章 打算第79章 性情第208章 拦截第23章 事实呢?第34章 异想天开第81章 所求第97章 求情第70章 团聚第196章 回归第169章 回程路第106章 收拾第145章 颠覆第153章 安排第168章 刚正第85章 再升第4章 打算第136章 理解第146章 妥当第129章 解脱第16章 越来越好第194章 本事第215章 清闲第84章 塞人第190章 风雨欲来第29章 补偿第19章 选择第137章 道歉第208章 拦截第80章 搬出去第174章 下马威第129章 解脱第188章 好算盘第209章 解决第163章 难堪第50章 顺心第90章 长大第2章 躲懒第99章 意外第204章 一把刀第65章 光宗耀祖第139章 意外出现第75章 阴差阳错第78章 坦白第206章 玩伴第134章 糊涂第51章 买地第20章 撒欢第58章 守节第203章 告状第193章 绿帽子第191章 暗算第109章 民生第178章 人心不足第119章 认错第91章 意料之外第187章 官场之道第45章 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