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平庸之下 万人独木

没有了刘庸上学的负担,刘升和刘奶奶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也平静安定。进入新千年,大家的日子也渐渐有了起色,每到岁末年初刘奶奶的几个儿子女儿也会贴补一些金钱。

一年后,刘庸渐渐感觉洗浴中心的工作,枯燥乏味又没有前途。最重要的是,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50块钱。

他准备回到家中看看,然后去见一下远在青海的一个唐姐梦梦。他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这个姐姐,还有对在外创业的叔叔也倍感好奇。

回到家的刘庸看见邻居郭老头一个人坐在门口,比起一年前见他时,判若两人。

刘庸上前问好,郭老头抬眼看他时勉强露出一丝微笑。

“你这不上学,可找到工作了?”郭老头双眼迷离,说话已是有气无力。

刘庸说:“工作是有,就是工资太低,我准备换个工作。”

“呵呵!”郭老头的笑声像是从喉咙里发出的,低沉中似乎带着几分不屑。他继续说道:“我最近身体不行啦!你呀!不上学可惜了!”

刘庸听他一说上学的事情,心里就感觉有些不安,但转念一想走上前去,说道:“放心!郭老头,我不上学也会闯出个名堂出来。”刘庸辈分较高,称呼他郭老也没有不妥。

郭老头又“呵呵!”笑着,刘庸也无法明白他的意思,只感觉他大限将至,身体实在太过虚弱。

这时,大黑听到他的声音飞一般地跑了出来,对着他叫了两声,两只充满智慧的眼睛似乎在抱怨他这么久不回来看看。

这时已到九月,家里的两颗枝叶参天的大核桃树挂满了将熟透的核桃,有的落到地上,外面一层青色夹杂老年斑的厚皮摔得粉碎,核桃果滚落一边。

刘庸捡起几个用砖头砸开,吃的津津有味。

夜里,刘升得知刘庸有去青海探亲的打算,高兴不已。

刘升说:“你叔父是个有能力的人,白手起家,他听说你不上学后一直打电话询问再三,你去看看他也好。”

第二天,晴空万里,碧空如洗。刘庸手里拿着几件换洗衣物就出了门,老家距离浮洲市有二十多公里,坐公交车得一个小时。

他坐的是上海至LS的那趟火车,那时这趟火车拥挤得很。

临时买票已没了座位,刘庸第一次坐火车,而这趟火车也给他深深地上了一课。

列车来到浮洲已经跑了十个小时左右,正值西部大开发,一路上往西北去的人,商贩和打工人都已挤满了列车。

刘庸和一群提着大包小包的旅客脚不沾地的挤上了车,车子上人满为患,只要是站票,就算事先准备了小板凳,也无法坐下。

有人狂呼:“我的罗锅腰都挤直了!”众人有的大笑,有的一言不发表情痛苦。

刘庸就是表情痛哭的一类人,他第一次坐火车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头脑晕眩,呕吐不止。

列车直到过了甘肃才渐渐有了活动空间,至于这一路上的风景,刘庸可是无暇观看,只知道出了河南火车就隧道涵洞一个接一个的进进出出。

刘庸的叔父所在的地方是乐都,距离西宁只有不到百十公里,但那时的乐都还不怎么发达,车子开到西宁刘庸才下的车。

这个西部的省会城市已然初具规模,到处花团锦簇,热火烹油。手抓、拉面、炮仗、面片和牦牛羊肉是这里老百姓的主要口食。

第二日,刘庸来到叔父家中。刘庸的叔父是父辈兄弟里面最小的一个,

排行老六,大名刘振,也是最有出息的一个。

家道没落,刘振却聪慧异常,读书多过目不忘,常明心见性,二十多岁辗转西北,生性已然顽强。对于父亲的中医建树不能荫及传承感到颇为遗憾。但自己为了生活,却不能分心他用,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身上。

此时,刘振看着眼前的侄儿面露微笑,拿出一瓶上好的青稞酒给他倒上。内心却严肃起来,刘庸的情况他也大概了解,对于退学这件事他得知后也大为震惊。

刘庸的婶婶见到刘庸也嘘寒问暖,打量个不停,看着比她还高出半头的侄儿,既高兴又可怜。眼中莫名闪过一丝悔意。她和刘庸的母亲本是同学,那时年轻懵懂,偶然带李瑞去刘家后,李瑞和刘升便相互产生了情愫,谁知事情竟走到这般地步,也非她所愿。

西北地区温差较大,虽是九月初秋,夜晚也要取暖。

待刘庸去了疲惫之色,刘振才开口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吗?”

刘庸犹豫了一下,说:“我想找一个工资高点的工作。”

刘振闻言往身后的沙发上靠了靠,双眼微眯,眼眸之中精光闪过,说道:“你有什么特长吗?”

刘庸见刘振面色虽然严肃,但还带着淡淡的微笑,思索道:“好像没有什么特长。”

刘振呵呵一笑,说:“虽然现在上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一条捷径。”

见刘庸无言以对,沉默下来,刘振接着说道:“你现在要么学个一技之长,要么回去继续上学。这两条路都可以走的比较顺利,你叔父我虽然经商小有成就,但其中困难荆棘你却不懂,也莫要学我。再说,我至少也读了高中,时代不同,结果也不甚相同。”

说到这里,他停顿一下,指着衣服上一处面粉油污,说道:“而且,我这份工作也不是什么轻松安逸的活,每天要以苦力换那碎银几两。”

刘庸此时一知半解,未经世事的他不知和他如何对答。

刘庸说:“可是,我已经辍学一年了呀!”

刘振闻言,长叹一口气,忽然瞥见刘庸背包里面有一本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由眼中幽光闪过。忍不住开口问刘庸:“你平常还看书吗?”

刘庸没想到刘振忽然岔开话题,不过这一年来看书,久未与人讨论,不由吐露心生,把和玲珑的约定提了一下。

“虽然下了学,但老想着和玲珑相处的那段日子,吟诗对付,感觉日后相见怕和她差距太大。侄儿起初是这么想, 后来读书成瘾就没断过。”刘庸说着自己的感受。

刘振忍不住点头,饶有兴致地问:“都读些什么书?”

刘庸把这一年多来读的书缓缓道来。

刘振的神情却时而莫名,转而凝重起来。在他看来青年文学,多涉世不深的年轻作家所写,各抒己见杂乱无章,很可能使侄儿误入歧途,最后说到武侠仙侠玄幻之流,更让他不敢苟同。在他看来,这种书籍只能消遣时光,所含养分不过热血恩仇,练武修道虽含人生励志哲理,却从来不是聚睛观蚁,大多飘渺潇洒之流。长此以往,如何能明心见性,历苦来方?

刘振说:“你书读的不少,大多却是徒有其表。”

刘庸心里不服,认为叔父稍显自大,那些书都是时下流行,如何就徒有其表呢?

刘振沉默一会儿,说:“我给你推荐两本书,一本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另一本是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你听说过吗?”

wWW _тт kΛn _c○

刘庸摇头,对这两本书却是一无所知。

刘振正色道:“读书是个好习惯,我尚不能坚持,但自古以来伟人圣贤无不是读书历世,才能震古烁今。但你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上学,这条路对于你最容易,学一技之长如厨师焊工种种都是下策!”

他停顿一下,继续说:“我有一个老同学在浮洲有些人脉,你回去后找到他,让他想想办法看能不能重返校园,那里才是你的用武之地!否则,平庸之下,如万人过独木之桥,你这一生怕一眼望穿,寒门贵子不过是个笑话。”

第五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四十五章 浮庸书会第五十三章 垂钓第一章 险死还生第三十三章 被迫创业第四十二章 无名怒火第三十五章 山雨欲来第五十一章 温良藏心圣人之道第四章 风雨袭陋檐 香从苦寒生第四十四章 波涛平静第三十五章 山雨欲来第三十三章 被迫创业第三十九章 初来乍到第二十九章 置办年货第一十九章 寸功迷游戏 疲态遇玲珑第五十九章 太初第六十章 上医医国 其次及人第三十六章 关山难越第四十九章 小黑第六十五章 谋而后动第四十九章 小黑第五十七章 玄冰万丈第四十五章 浮庸书会第五十三章 垂钓第三十七章 老于笔记第五章 缘起玲珑第一十八章 自信生傲骨 拳打小黄毛第一十二章 平庸之下 万人独木第二十四章 柴米油盐 沧海桑田第六十七章 决定性思维第三十三章 被迫创业第二十八章 玲珑归来第一十七章 忠言逆耳利于行 小筱赠书顿悟开第五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三十八章 读书悟道第一十三章 垂钓有境界 悠闲处惊魂第二十三章 以文喻武 患得患失第五十九章 太初第六十三章 重启烽火第五十一章 温良藏心圣人之道第一十五章 情爱昙花间 人无志气铁无钢第五十五章 简单化第四十五章 浮庸第三十一章 误解第四十五章 书会第二十七章 读书人的风骨第四十四章 波涛平静第二十一章 年少乏才识 陋檐现尴尬第六十三章 重启烽火第一十九章 寸功迷游戏 疲态遇玲珑第二章 蠢狗大黑第二十六章 绝处逢生第六十章 上医医国 其次及人第六十三章 重启烽火第一十一章 青涩文章 郁郁寡欢第五十章 跬步里第三十八章 读书悟道第三十六章 关山难越第三十四章 孤注一掷事终成第五十五章 简单化第六十五章 谋而后动第三十七章 老于笔记第四十四章 波涛平静第三十五章 山雨欲来第六十七章 决定性思维第五十九章 太初第二十一章 年少乏才识 陋檐现尴尬第四十三章 再次启程第二十九章 置办年货第二十六章 绝处逢生第四十六章 夜谈变局第五十八章 祖传中医第九章 反骨叛逆生 老于驾鹤去第五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二十六章 绝处逢生第五十五章 简单化第二十章 患难见真情 少小定终身第四十五章 浮庸第五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一十四章 穷富之分 移情别恋第五十八章 祖传中医第二十五章 无名怒火 惩人嚣张第二十二章 浮云游子意 灼灼少女心第四十五章 浮庸书会第五章 缘起玲珑第一十二章 平庸之下 万人独木第四十一章 破冰第三十二章 哲学和现实第二十三章 以文喻武 患得患失第三十六章 关山难越第四十章 卖车老张第四十九章 小黑第一十七章 忠言逆耳利于行 小筱赠书顿悟开第三十二章 哲学和现实第四十五章 浮庸书会第九章 反骨叛逆生 老于驾鹤去第四十三章 再次启程第四十七章 生命可燃烧可腐朽第二十二章 浮云游子意 灼灼少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