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试演

这些时日,钱塘水位确实上涨,潮起潮涌,以前,这个地方确实建筑过堤坝,后来也不断的修缮,但是,全都是残缺不堪的,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杭州水师提督其实也帮忙管理这里的水利设施,不仅仅只是管理这里的水军,不在战斗的时候,更多的都是在做一些关乎民生的事情,而防洪这件事就是水师提督府负责的。

而今天水师提督府衙里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客人。

其实来的重要客人也不是什么达官贵人,只是一个送信的信差,而重要的东西,就是一封信。

水师提督本来还在想谁会给他写信,结果打开信一看署名他就愣住了,这一封信看的他是眉头紧皱,又好像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也有一些疑惑,但感觉十分纠结,信的内容并不是很长,很快的就看完了,不多时一匹马就出了水师提督府衙,奔着城东就去了。

信是一个大人物写的,写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很简单,只是为官之道容易把这些事情看得复杂。

水师提督是个官场的老油条,为官除了政绩之外,最重要的是懂得为官的道理,有的时候后者比前者还重要。

信里的大人物关注的正是他的职权范围,恰恰正是这钱塘防洪堤坝之事,眼下也是多事之秋,钱塘水位上涨,很不稳定。

不过那个大人物并没有说他水师提督如何如何,而是针对洪潮之事说了几点建议,让他注意,另外末尾的时候还提了一个人,不过这个人他并不认识,是杭州城东的一个闲人,还说他也许有能治理洪灾的方法,让他了解一下。

这封信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让他一介水师提督去提拔人,可是他却知道该怎么做,更是知道了上边的人在注意他的工作,由不得他不认真。

信来的时候火漆封口完好,他也没想这封信敢有人造假,更何况以前的人写信,尤其是文人,署名一般不用写的,都是印,盖得印,除了信之外,书法和画作也是如此。

大人物去推荐一个小人物,水师提督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会去问,而是照做。

苏致远当然想不到会有人在找他,这个时候他还在无裳阁忙着剧场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人的地位分三六九等,而在各个行业之间也是如此,戏子在古代的让人看不起的,但是毕竟很多戏子是在梨园表演,而不是在街边。

但是街边表演的东西就多的多了,胸口碎大石,喷火,杂耍,戏法,皮影戏,多如牛毛,而这些的草台班子比起梨园的人来说过得更辛苦,地位相比更加低下。

之所以做剧场这样的模式,是因为苏致远考虑了很多的模式,因为很多时候这样的表演都是靠打赏获取收入的,而如果卖票的话就变成强制性的了,但是杭州相比较大唐其他的地方富庶了很多,而草台班子的表演面对的大众,更多的是老百姓,而梨园则是面对一些生活好的人,青楼就更不说了,那是绝绝对对的高消费场所,很多里面东西的定价简直都是天价,不能用常理来形容。

而剧场的消费水平相比较来说并不是很高,甚至和梨园差不多,但是苏致远觉得完全合理,因为别忘了这里表演的演员都是什么级别的人,那可是青楼红人啊,无论是才艺还是知名度,以及长相都是上上之选,选择这样的表演去看,绝对是相当合理的。

红人是台柱子,花无裳就不一样了,她始终像是无裳阁最神秘的那个人,唐静雨从不勉强她做任何事,而这段时间关于排练和表演各种话剧节目,她都没有参加。

不过无裳阁的其他的舞姬和歌姬就多了,而苏致远也给她们分配了表演,都是她们拿手的歌舞表演,为了这个唐静雨还专门请来了编舞的师傅倾囊相授。

当然很多时候,由于演员数量不足,也会选几个人从歌妓舞姬里边出来演配角,这样也缓解了演员不足的压力。

养这么多人,要花相当多的钱,转型期能不能熬过去很重要,尽快让剧场开业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之前排练的几个话剧还有歌曲演唱都反复表演了多次,不过在苏致远的建议下还是先试演一下。

之前来过无裳阁的公子哥很多,即使到现在也有一些红人和那些公子哥保持着联系,所以他们就成了剧场转型之后第一批试演的观众。

给他们表演的都是传下来的一些典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都是比较能接受的,如果大量选用现在的各种中外故事的话,以现在的人的眼光,他们也未必能接受得了其他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没有男人演梁山伯,苏致远也没有上去演而是让红人女扮男装。

果然换了服装换了饰物之后给人很清新的感觉。

没有敲锣打鼓的配乐也没有唱戏拿捏的腔调,这让人更加注重台上演员的表演,这样的表演其实更加真实而又细致。

可能是第一次试演,所以几个红人显得很紧张,苏致远也让她们放宽心,毕竟是试演。

舞台剧,话剧灯光或者场景布置都很重要,为此苏致远也费了相当多的心思,但是电灯这样的东西又不能拿出来,只好在布景上下功夫。

等到那些公子哥过来的时候,这边早就准备好了,好在人们都比较守时,等到人齐了,红人们的表演就开始了。

报幕说的也很准确,说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选段,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截取的故事片段来演绎的。

苏致远坐在一边看着上面的表演,一颦一笑,每一个动作还有台词,都表演的跟真的一样,等到了撒雪的时候,棉花代替,搞得还挺有冬天的既视感,最后化蝶也是放出了两支真正的蝴蝶。

这一系列的表演都震慑了这帮带有文艺成分的公子哥,一个个对台上的红人赞不绝口,此时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到了无裳阁,找到了苏致远。

“我们老爷请苏公子过府一叙!”

“你们老爷是谁啊?让我去我就去,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

“杭州水师提督常大人!”

“我该带点什么礼物过去?”

()

第七十二章 路长风是马匪第四十五章 种豆得豆第八十五章 虚与委蛇第一百七十章 名利场第二百五十四章 营救第七十五章 防潮第一百六十八章 抢风头第二百二十九章 晋州府衙第九十章 七品县令第二百一十三章 刺杀第一百七十六章 第一站小镇第九十二章 收一个账房先生第九十九章 官威第三百七十章 扼守要道第三百八十三章 休养生息第二百一十七章 雪上加霜的刺杀事件第一百五十七章 假心假意第三百零二章 反贼末日第二百五十二章 再次入宫第二百三十六章 虚张声势第三百四十七章 虚惊一场第一百章 县令,任性第三百一十九章 六部的阴谋第八十七章 安顿第二百零五章 唐思雨的追求者第九十四章 临安县城第四十四章 我的良田十亩第三十章 贵人第二百零二章 太监的枕边风第三百零一章 一炮惊雷第二百一十二章 学院一景第二百五十七章 归来第三百六十二章 新唐第一百二十五章 我在大唐当教官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到京兆府第一百一十四章 宗族势力第六十九章 府兵剿匪第十三章 雇个木匠第三百二十九章 驰骋千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领情的村民第二百八十二章 太子之争第二百零八章 待客之道第十五章 领回一个小姑娘第二十四章 捉奸(1)第三十二章 春宫第三百零三章 自相残杀第三百五十九章 外族之患第二百七十章 陇州粮荒第十五章 领回一个小姑娘第二百八十一章 秉烛夜谈第二百八十二章 太子之争第三百一十六章 认干爹第二百三十一章 迷信害死人第一百零四章 女人的心思第三百二十六章 浑水摸鱼第一百四十二章 市场经济第三百四十章 捧杀第三百四十九章 群臣的态度第七十七章 试演第三百一十六章 认干爹第二百二十七章 洗澡也不得安宁第二百零六章 比试第一百九十八章 要钱没有第二百九十六章 峡州之危第七十九章 迎刃而解第三百三十一章 套近乎第一百四十六章 求助第一百四十三章 思想冲突第八十七章 安顿第二百零六章 比试第四十九章 童生试第六十五章 小鬼难缠第二百章 买宅子第五十一章 明法篇第二百零六章 比试第十章 再次抽奖第一百七十四章 藏宝地第三百四十一章 栽赃第六章 能工巧匠第一百一十七章 兵部重地第八十四章 棘手的刺杀组织第七十一章 三里坡第一百零七章 醉酒的女人第一百零八章 发展计划第一百一十七章 兵部重地第八十二章 陆无双第一百二十三章 宿醉第二百六十三章 偷香窃玉第八十二章 陆无双第三百六十章 破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刺客第一百零四章 女人的心思第七十章 高手第二十二章 商业交流第二百五十二章 再次入宫第二百零七章 新罗来客第二百六十八章 江南寻人第三十七章 秦牧第二百六十九章 杨国忠第一百九十三章 他乡遇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