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地产商VS港府】

经过近一个月的极其艰难的谈判,GreatStgle公司和恒昌企业,双方终于在6月15日达成协议:

恒昌企业的顾问宝源投资,建议股东接受收购建议。

GreatStgle公司财务顾问百富勤,宣称已收到持有恒昌股权44.4%的股东(主要是董事及其家族)的接受承诺。

两日后,百富勤宣布已有52.24%的股东接受收购,已获成功。

这桩收购和林志超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不过是‘摇旗呐喊’,更何况他还是以‘林志超基金会’名义进行投资;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他并不是为了利。

反倒是郑裕彤,和林志超打高尔夫球时,对这桩收购比较满意;看样子,打算做长期分红的准备。

恒昌企业被收购之后,荣智担任了董事长,林志超介绍袁天凡担任了总裁,郑裕彤委派女婿杜辉楷担任执行董事,其余股东则担当董事。

袁天凡也是林志超看重的人材,其早年还是梁博韬的上司(获多利财务公司)。而林志超看重的人才,不一定非要给他打工,实际上很多都不是给他打工,比如杜辉廉、李业广、梁博韬等人;但这些人相当于林志超的参谋和顾问,会给林志超及林志超家族提出建议,而林志超则回报他们,给予事业的照顾,比如帮助梁博韬和杜辉廉成立百富勤,又帮助百富勤收购广生行,这里面都有林志超的参股。

时间匆匆,转眼来到11月。

长实集团。

“爸,天水围第一期项目销售工作已经准备完毕,明天就可以正式发售!”林瑞寰来到林志超的办公室,汇报道。

这不算一件小事,因为天水围第一期项目足足有1810个住宅单元,长实集团打算以1850港币的价格进行一次性发售。

这个价格,已经超过长实集团和华闰约定的价格1750元没平方尺。也就是说,天水围项目的75%利润将归长实集团,预期将是上百亿港币的利润。

哪怕是林志超赚过很多大钱,比如从RB大赚近两百亿美金,也对天水围项目非常重视。

林志超拿起手中的报纸,说道:“新任财政司麦高乐刚刚宣布,增加楼宇转让印花税和限制内部认购比例,以杀楼市炒丰,平息民怨!”

林瑞寰皱眉说道:“我也看了他的宣布,虽然我不想触他的眉头,但这次销售的准备工作,我们可是准备了很久,耗费相当的财力精力,改期肯定会大受影响。”

这倒是,为了销售天水围的房子,长实集团已经做了很多筹备工作;能不能一炮而红,关系着整个天水围项目的成功与否。

1810个住宅单元,一定要造成巨大轰动效应——认购远大于1810个住宅单元,这样才能为天水围项目后续销售打好口碑。

林志超思考一番后,也说道:“我们准备已久,并不是针对麦高乐,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坦坦荡荡的发售吧!”

林瑞寰点点头,说道:“好,今天晚上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

目前,香港购房都是靠抢,地产商一般给大家发一份登记表格,然后进行销售。如果登记的人太多,就需要抽签来决定发放认购证。

仅仅是这个认购证,就可以价值数万港币,甚至数十万港币,这就是当下地产的现状。

翌日。

长实集团的几大售楼处,早早的开始排起长龙,这些人都是来抢购天水围第一期的。

“怎么这么多人?”来排队的市民都有些不敢相信,惊讶的说道。

“听说昨天晚上8点钟,就有人来排队,所以这才早上8点,人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不会吧,这么夸张,不是有1810个住宅单元嘛!大家难道还怕抢不到?”

“说是1810个住宅单元,内部消耗都不知道有多少幢楼呢!”

“有道理!现在买房子啊,转手一卖,就是十万八万的利润,可比打工来钱快。”

“何止十万八万,已经有人喊话,若是有人获得天水围的认购证,立即以12万港币购买。”

“天啦,就一张表格值12万港币?”

人群中乱哄哄的,基本都不是‘刚需’,大部分都是‘炒房’的人;甚至,还夹杂着不少社团的人。

为此,长实集团已经安排了安保来维持秩序,并有JC前来支援。

排着的长龙,很快吸引全港媒体的关注,接下来怕是一场‘腥风血雨’。

之后。

天水围第一期销售项目,在三天之内,吸引高达3万人登记,相当于发售的1810个住宅单元的二十多倍。

一时间,被媒体竞相报道!

当然,也有一个人特别的不高兴,那便是新任财政司麦高乐。

据传媒报道:“麦高乐对此大表不满,觉得林志超父子明知道他在当天宣读打击炒楼措施,却偏偏不避风头,并在同日晚上宣布推出大楼盘,和港府‘对着干’。麦高乐决定使出更大的招数,随后由银行监理处致函香港各银行,将新旧住宅楼宇按揭贷款,由原来的八九成,将至七成。”

提高首付比例,是抑制炒风的一个‘厉害措施’,毕竟很多人都是靠1~2成的首付款进行炒房。银行按揭比例,关系着买家和炒家的首期现金承担,进而影响楼市的兴衰,楼价下滑,地产商和代理商要双双栽进去。

不少地产商本来还在看热闹,认为麦高乐会枪打出头鸟,毕竟长实集团就是这个出头鸟,而且还狠狠的‘戏耍’了麦高乐一次。

没成想,麦高乐根本不打出头鸟,而是将所有地产商各打50大板,一竹竿打翻一船人。

约一周后。

林志超、林瑞寰父子在香格里拉酒店设宴,宴请招待来访的加拿大卑诗省总督林思齐,李兆基、郑裕彤、郭炳湘、李家成、郭霍年、何鸿、罗嘉瑞等地产巨头应邀出席。

林思奇是嘉华银行创始人之子,在1967年后依据加拿大,并在加拿大地产界取得骄人成绩;由于他晚年专注慈善公益,所以在1988年获得加拿大第一位华人省总督,也是第二位非白人省总督。

林志超父子和林思奇有过密切的交往,温哥华世博会旧址项目,当初因为遭到本地人的抵制,还是林思奇帮忙,最后又由加拿大各官员进行宣讲,最终才能顺利在1990年出售,是面向香港和温哥华同时出售。

席间,大家谈笑风生。

林思奇幽默的说道:“香港最近发生的事情,我也从媒体上看到了,大家既然在香港投资受阻,可以来加拿大投资嘛!加拿大比起美国、澳洲,对待移民方面是比较宽松和友好。”

众人纷纷点点头,附和林思奇的话。

这倒是事实,这里的人都在加拿大有投资,何鸿甚至将二姨太都安置在温哥华。

林志超笑着说道:“加拿大投资当然是我们华商的首选,但一下涌入太多资金,那边怕是又起波澜了。我觉得这次港府针对我们地产商,借银行之手卡我们的脖子,实际上不可怕!”

李兆基马上急切的说道:“林生说的是,我们各家也是有财务公司的,银行不给八九成按揭,我们财务公司就给。看到时候,是银行急,还是我们急!”

他的业务比较单一,除了持股中华煤气外,就是做发展地产商;李兆基的恒基地产,并没有什么收租物业,就是拼命的发展住宅。

所以,他是比较急的人!

而新鸿基这几年,在新市镇投资了不少收租物业——购物中心;郑裕彤是主营收租物业,发展地产反倒是副业;李家成凭借会德丰集团,在收租物业里占有量也不错.其余人不表!

郑裕彤开着玩笑道:“林生也是银行的人呢!”气氛一下缓和!

大家都知道,如果说麦高乐要‘打虎’,那么林志超一定是地产的‘帅虎’,首当其冲。

而恒丰银行,也不得不听从银监的指令,毕竟那是上司!

林志超笑道:“我觉得兆基说得没错!”

他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毕竟地产又不是他主业。至于这次他作为召集人,是因为他在这个领域的地位。

之后,大家似乎认同李兆基的观点,便不再讨论此时,而是陪林思奇聊着话。

郑裕彤说道:“见林生在加拿大投资石油产业,我和阿鸿也有这个想法!”

何鸿家里有的是加拿大国籍,所以不会受政策影响。

林思奇顿时来了兴趣,说道:“好啊,加拿大欢迎你们来投资。石油产业是加拿大产业的支柱产业,你们看林生,只是区区几年时间,便将赫斯基资产扩大三倍呢,端的是让人佩服。”

何鸿也说道:“正是这个理,石油也低谷那么多年了,我觉得抄底是时候,到时候还请林思奇总督多多帮衬!”

林思奇笑着说道:“这是自然!”

他回香港,也是盯着卑诗省的总督,所以代表官方邀请香港商人投资加拿大,也是他的一个工作。

林志超邀请的事情,第二天便在香港媒体上传播开来。

有媒体和市民认为,这是林志超等人的抗议和示威,如果逼人过甚,他们便将投资转向加拿大、澳洲、美国、英国等国家。

之后,记者们纷纷出击,采访香港的地产商。

一向口讷的李兆基,甚至很少在公众场合发声的他,当着记者面,跳了出来。

他率先表态:“会透过自己的财务公司,提供较高的按揭成数,防止楼市下跌!”

其他地产商也纷纷表态,异口同声,态度异常坚决,表示会通过财务公司提供较高的按揭成数。

林志超最后也在长江集团中心的广场下,接受了记者们的采访。

“我们当然希望和政府协调好关系,如果地产同仁都这样做,长实集团也会跟大潮流。”

他虽然是出头鸟,但此时也给麦高乐一分薄面,不带头继续闹事。

反正,有他的一群‘小弟’闹。

麦高乐等一批官员,对地产商“对台戏”异常恼火。第二天,麦高乐与汇丰银行大班浦伟士、恒生银行主席利国伟紧急磋商,由两位金融寡头出面还击。

香港银行公会主席浦伟士措辞极为激烈,严厉警告地产商,如果一意孤行,日后其他发展计划将得不到银行的支持。

华人银行家利国伟口吻较为温和,但绵里藏针,他一方面指出地产商属下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是有限存款放款的银行机构)未必有足够的资金;另一方面解释政府的措施只是抑制炒风,并非打击楼市。

香港首席财主汇丰大班发了话,地产商马上妥协,在第一时间召开记者招待会,声明接受7成按揭规定,并无意与银行对立。

事实上,在事情发生到这个程度后,大家并不是真的妥协,而是战术性的后退。

大家只是明面上不和港府、银行起事端,但实际上,大家会心照不宣去实行——旗下财务公司给予八九成按揭。

届时,最倒霉的是两拨人:

第一拨人——中小地产商。他们没有实力提供八九成按揭,只能依靠银行;而要想吸引炒家,你实力不足,谁会来买你的房子,所以要么减价。

第二拨人——中小银行。蒲伟士、利国伟低谷了香港几大地产商的实力,大家的资金非常充足;一旦大家的财务公司运转起来,那么势必香港银行的贷款减少,失去一个重要的盈利支柱;那么中小银行第一个倒戈,会悄悄的给予地产商更高的按揭。

这还只是香港地产商的‘第一招’,实际上港府就已经接不住了!香港地产商有太多的招数,港府根本不是对手。

过去有句流传甚广的话:“控制香港的是港府、汇丰、马会、怡和。”

从80年代后期起,有人这样说:“控制香港的是港府、汇丰、马会、地产商。”

便是这个理!

与此同时,港府也有自己的‘软肋’:

大家都明白,港府必定是患得患失,怎么可能自掘坟墓?

香港人多地少,港府奉行高地价政策,造成地价高企(居高)不下。长期以来,地产收入一直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头。

在地产收益上,港府与地产商同样不厌其多。

那么,各界为何只谴责地产商,而纵容政府呢?

这是因为政府的财政收入,用于浩大的公费开支,英国政府未向香港抽缴财政收入,香港政府靠买地的收入维持其低税制。政府也建公房,一类是学校之类的公益建筑;另一类公建住宅楼宇非盈利售予或租予超低收入者。

好人给港府做了,恶人让地产商做。

地产商高价买的地建的房,必定会嫁祸于用户,用户当然会群起而攻之。

但打击楼市炒风过严,必引发楼市下挫。楼市一淡,政府的地产收益必会锐减。

不少地产商,指责政府囤积居奇,好卖高价,楼市高企(高价),首先是政府地价高企。打击炒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增加土地供应量,适当调低地价,以量多保证政府收入。

总之这场纷争不算完!

事后。

林志超接受采访时,认真说道:

“言法管制固然起一定作用,但管制太多不利楼市的发展。”

“香港若想摆脱地产经济,就必须在科技、文化产业上发展,如今政府在这方面做的引导性,远远不够。”

他的言论再次引起香港的广泛讨论!

科技和文化产业,不就是看长江工业集团、传媒集团嘛!

如今的港流文化,已经初露锋芒:

港流音乐,香港的两个组合HOT、SES一出道便在香港大获成功,并成功走出香港,在亚洲发展。

港流剧集,《蓝色生死恋》收视率创下比《包青天》更高。

不仅仅是这些成功,而是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文化体系,很多人都在研究‘港流文化’。

第529章 【八七股灾】第257章 【良心发现】第133章 【再次击败】(求月票!)第504章 【称霸三十年】第412章 【开的是坦克】第54章 【春天来了】第351章 【王者归来】第384章 【越活越年轻】第225章 【翁婿做邻居】第270章 【正气禀然】第390章 【几万人骂你】第330章 【共同对敌】第323章 【过江龙】第530章 【替儿子擦PG】第381章 【猪都可以上市】第271章 【伤敌一千】第233章 【艰难抉择】第386章 【又双叒上市】第412章 【开的是坦克】第487章 【投资日本】第275章 【一桩悬案】第483章 【父子同台】第256章 【关系网】第236章 【试探收购】第282章 【终于成功了】第378章 【青涩的白娘子】第88章 【昂贵彩礼】第372章 【取代万代】第225章 【翁婿做邻居】第83章 【墙角偷听】第398章 【石油危机】第80章 【制造产业】(加更!求月票!)第225章 【翁婿做邻居】第217章 【名声大振】第564章 【真正退休】第295章 【另一种人生】第245章 【小势改变】第558章 【林氏第三代】第49章 【两头下注】第495章 【有人唱反调】第354章 【打破记录】第11章 【没法不管】第72章 【深嗅一口】第208章 【狡猾阿三】第37章 【现金奶牛】第514章 【迁资海外】第503章 【要连卡佛】第98章 【诱敌深入】(5000字加更!求月票!第337章 【折了面子的置地】第127章 【身不由己】第13章 【一家之主】第70章 【光明正大】第424章 【奔腾不息】第520章 【收购赫斯基】第131章 【招兵买马】(求月票!)第343章 【这是好多钱】第331章 【一个市民林志超】第237章 【机会来了】第563章 【峰回路转】第279章 【收获的季节】第453章 【再添人才】第509章 【广场协议】第233章 【艰难抉择】第387章 【大赚特赚】第65章 【宿命对决】(求月票!)第97章 【黄金大涨】(求订阅!)第280章 【盯着他搞】第455章 【林爵士糊涂啊】第258章 【真假不重要】第322章 【很上头】第361章 【被大佬盯上】第394章 【五世同堂】第168章 【君子报仇】第475章 【首尝‘失败’】第137章 【船王大婚】(求月票!)第1章 【初始之章】第63章 【竞争对手】第275章 【一桩悬案】第105章 【罪有应得】第375章 【竞争力】第427章 【科技大亨】第136章 【船队大增】(求月票!)第25章 【百倍速度】第469章 【鱼儿上钩】第476章 【人间帝王】第42章 【偃旗息鼓】第25章 【百倍速度】第76章 【合纵连衡】第105章 【罪有应得】第444章 【祖坟被扒?】第448章 【商界纵横】第205章 【丧心病狂】第204章 【食饼仔】第389章 【减船上岸?】第180章 【1954年】第457章 【80年代】第556章 【一将成万骨枯】第11章 【没法不管】第520章 【收购赫斯基】第415章 【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