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俺家天天吃馒头

这几天刘大双感觉自己比谁都忙。

工厂地点选好了,刘玉虎几个大男人早出晚归的去干了。

刘大双去李掌柜的杂货铺又订了一大批原料,乐得个李掌柜的嘴都合不拢。

刘大双买了点酒曲,他的经济战争战略构想能否实现,产品的工艺技术是否成熟是极为关键的。

首饰盒及木梳,光靠刘大悔和孟远光来做,每天起早贪黑地干,也就是出来三百多个,算算时间,过年还得放几天假,完成姚掌柜的订单怎么也要两个多月时间。

看着两个哥哥天天累的跟小鬼似的,刘大双也觉得这个时代还是挺不错的,起码不用付工资,嘿嘿!。

手工还是慢太多了,这要是有机器,这点活两天就干完。

刘大欢有空也帮着干点,但大部分时间还是鼓捣他自己的东西。

煮了一大锅土豆,找个干净陶罐,用开水烫了几遍,把煮熟的土豆去皮,放在陶罐里捣成土豆泥。

又拿了个盖帘,把土豆泥摊开。

孟氏看了,连忙喊道:“大双,别拿出来呀,趁热放点荤油、大酱、葱花拌一下,等下用白菜叶一包,可好吃了。”

刘大双乐了,笑着说:“妈,你别跟着瞎操心了,我不是做吃的。”

“又糟蹋东西。”孟氏嘴巴里埋怨,心里可是美滋滋的。

“我儿子跟大仙儿学了不少东西啊!这又是整啥赚钱玩意啊?”

刘大双把晾凉的土豆泥拌上酒曲,又加满凉开水,盖好盖,用块白布蒙好扎紧。

抱着罐子想了半天,还是放回西屋自己睡觉的炕头上。

老毛子喝不惯中国的曲酒,正宗伏特加酿造时是不加酒曲的。

可不加酒曲酿酒,刘大双把握不大,以前自己工作过的酒厂,锅炉早停了,天天生产的都是配制酒。怎么发酵,怎么蒸馏这些工艺刘大双没见过也没操作过,只是听老工人们聊天时东一句西一句的大致明白了。

加上刘大双性格内向木讷,又喜欢读书。从小受的教育也是,向雷锋叔叔学习,干一行爱一行,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不管去哪个厂,都是先去资料室查资料,学习工艺原理,力争做个合格的技术员。

《制浆造纸工艺学》、《皮革加工原理》、《微生物工程》、《高分子制造及改性》,还有什么《化工生产小窍门》,林林总总,读了不少。

现在还是有点小遗憾,要再晚穿越两年,去棉纺厂和麻袋厂混混,起码对纺织有点了解。

现在正是中国民族资本兴起的时候,江南地区工厂林立,什么“面粉大王”、“纱布大王”一个个涌现。

江南地区人口稠密,蒸汽机的运用已经普及,电厂也有了,电报也通了,加上水网密布,航运发达,又靠着上海港联系着国内外,这些优势是靖安没法比的。

依托本地资源,打造地方特色产品,这句话现在最适合刘大双的现状。

本地有啥优势呢?刘大双一边琢磨着一边去了铁匠铺。

跟铁匠铺师傅说明做一套小的酿酒蒸锅。

铁匠师傅一拍胸脯,全应承了,并说明用洋铁片儿做,用几十年没事。

“洋铁片儿”是本地人口语,实际上就是马口铁,确实是做蒸锅的好材料。

不过刘大双却要求在每个蒸锅里左右高低错开,再装两片半圆隔板,并稍稍内凹,三个锅用管道串连在一起,师傅懵逼了半天,像看怪物一样看刘大双,最后看银子份上答应了。

刘大双也不解释,用传统的蒸锅,出来后的酒精浓度在百分之七十多,而伏特加却要求酒精浓度达到百分之九十六。刘大双为了达到浓度要求,根据自己的化工知识,设计了这么一个类似精馏塔的蒸锅,根据刘大双的计算,出来的酒精浓度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不完善的地方以后再改进。

蒸馏的设备有了,可伏特加加工最后一道工序是用活性炭过滤。

活性炭可不是普通的木炭,必须对木炭进行化学处理才行。

刘大双挑了些形状好的木头拌子,在院子雪地里扫了块干净地方,加上火烧起来,看看差不多了,把火浇灭,木炭就做好了。

把木炭细细敲碎,约指甲盖大小,放盆里反复淘洗,等水清亮了,再把小块炭放陶罐里加水加碱熬煮,个把小时后,再用清水漂洗,再加碱煮,如此反复三次,取出放盖帘上晾晒。

折腾到天黑才做完,一大帮大人孩子偷偷看着,也没人敢问,谁知道是不是大仙儿传授的。看这样子是要把炭当饭吃,这是辟谷的前奏啊。

刘玉虎几个人七嘴八舌地把白天干的活说了一遍。

刘大双大概知道了,火烧挺有用,已经挖了个大坑,又割了不少苇子,明天继续干,估计五六天能围个十来亩地吧。

孟氏偷偷的把刘大双叫到外面,轻轻地说:“今儿个我出去,碰上前院儿他赵姨了,人家跟我说,咱家是不是发财了?我说沒有啊!人家就不高兴了,说啥事儿都瞒着。说是二双去她家玩儿时说的,俺家天天吃馒头,还带了一个给她家小小子。”

刘大双脸唰地一下就白了,这阵子一直担心的一件事终于发生了。

吃啥白面馒头?要啥自行车手表啊?古人咋说的啦?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四九八 长相守不如长相忆二四九 光复军三零九 一战开始了一二六 电报要官办二七二 白色大水坑五 我也会熟皮子一八九 你给我老实交代五五八 奉天失陷五 我也会熟皮子四五八 能耐大,责任也大二八一 胶州湾回来了三一零 刘大双的第一次大战一四零 大水退了五零一 你叫我阿桂姐一九七 千年山海关四三零 二打一四一一 必胜的决心八十四 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四零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五八八 温柔乡二七八 抚顺的煤,鞍山的铁四二五 大洋霸主战列舰三八七 大国也三要速胜一三一 局势悄悄的变化了三九七 华夏,我们来了一四零 大水退了五一二 东瀛化学的奇葩三一七 日耳曼人的荣誉三三六 半拉子海军五零六 浓浓的大雾四六九 准备去捡洋落儿五二六 被狠捶的刘大双四十四 银子又见底了八十 中俄友谊乌拉!三六六 形势变了三一三 中立国的战斗六一一 刘大双的对策二一六 有点刘大耳朵风范一三七 橡胶股票事件三二零 铁汉柔情九十三 铁路是大动脉三八六 大军事家刘大双三三六 半拉子海军二七八 抚顺的煤,鞍山的铁四三七 潜艇的困境一八四 海军是个吞金兽五六六 反战同盟会四零五 枪响之后八十八 难民潮三零九 一战开始了三四零 戚少保在此,倭奴莫入!三十五 大失所望的刘大双六零五 东瀛人的传统三六八 旅顺和大连三五一 与时俱进的胡子二三一 卜凡军的不凡四五一 神仙饼可神了!四五八 能耐大,责任也大一七一 乌云压城四二三 登陆上海七十 靖安人有钱了五七四 吃豆腐易,吃东瀛军难五一五 哪儿来的袭击二三零 逃之夭夭张小林三八六 大军事家刘大双三捌玖 摸鱼滩一二零 乌泰借款四三一 哈喇子流出来了一零八 计划经济也不错五一三 没有顾忌了五四九 打出了自信五零七 这船直晃悠七十六 打开销路五陆肆 播音员宋世英一零七 松嫩平原九十四 搞化学的不能惹二二零 紧张谋划一四七 神奇的药六一四 头发短见识长二九六 青蒿子和蚊子一四零 大水退了六零五 东瀛人的传统四七五 准备洗海水澡五八一 刘大双要动手了三四二 老鸦子挺邪性二八四 赵四儿出现了四十四 银子又见底了五六三 直播作战三陆肆 脑袋进水的二十一条二七四 不能少折腾点?三零八 白记卤肉馆一七二 一块儿过多好四五八 能耐大,责任也大四二二 围三阙一一一七 守着中国的资源四三九 海上追杀四四一 太能装了五一一 喝咖啡的海军二零零 化学不是好东西一二一 谍报司太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