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七 刘不单的幸福

跪着的女人两行眼泪流了下来,抽泣着说:“大叔,俺姓韩,孩子他爹姓李,俺们一家是从山东逃荒来的。……呜呜!”

女人的口音带着明显的山东口音,但大连这儿的人,大多都是山东过来的,虽说是胶东人多,但听起来还不费劲。

“啧啧!又是咱山东的,可怜啊!”人群中有人叹息。

女人哭哭啼啼接着说:“俺们来到这儿后,孩子他爹得了急病,钱花完了也没治好,昨个夜里走了。俺们娘仨儿命苦啊!”

“唉!他大嫂,你还在这儿哭啥?赶紧给男人发丧,有事以后再说。”刚才那老汉一边叹息一边说。

女人哭得更响了,半天才说:“大叔!我们身上一点钱都没有,吃饭都没着落,哪有钱给他爹发丧啊!”

听到吃饭,旁边的男孩也哭了,大声喊道:“娘!我饿!我饿!”

怀里的小女孩也哭了,虚弱地喊着:“娘!娘!丫丫饿!”

“造孽啊!”旁边几个妇女就抹起了眼泪。

“各位叔叔大爷,行行好,把俺男人发丧了,俺们娘仨儿一辈子给你当牛做马!”女人放下怀里的孩子,边说边磕头。

围着的人群一阵子叹息声,却没人开口,这个时候,大家都难啊!多个人就多了张吃粮食的嘴。

“她大嫂,要不我给你两块银元,让小小子跟我走吧!你放心,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着他。”刚才那个老汉开囗了。

女人抬头看看老汉,又看看孩子,忍不住又哭起来。

小男孩大概听明白了,拉着女人的胳膊,使劲儿喊着:“娘!我不跟他走。娘!我不饿了!娘!我再也不饿了!”

“不哭,不哭,你就跟娘在一起,哪儿也不去!”女人揽着两个孩子,脸上全是泪。

赵四儿正巧在人群中看热闹,不知怎么的,他心里一阵难受。

他隐隐约约记得,他当时也这么大,又瘦又小,比同龄孩子都矮。妈妈也带着他沿街乞讨。只要讨到点吃的,都是先给他吃饱。

他也曾让妈妈吃点,妈妈总是说:“妈不饿,四儿多吃点,以后长个大高个!”

可惜,那一年的冬天,又冷又饿的妈妈活活冻死了,赵四儿成了个孤儿。

看不下去的赵四儿,急匆匆走到远处的一个小饭馆。

掌柜的见赵四儿进来,连忙招呼:“这位爷,您坐!想吃点啥?”

“下三碗面!给桥脚那娘仨儿送去!”赵四儿排出几个铜板,冷冷的说。

“好咧!三碗面!爷,您是个大善人!”掌柜的冲着赵四儿一伸大拇指。

做好了三碗面,掌柜的特意每碗加了个荷包蛋。

“这位爷,您是大善人,我这小本生意,这三个荷包蛋就算我送的。”掌柜的打发小二把三碗面送去,笑嘻嘻地对赵四儿说。

赵四儿一扬手,又扔出几个铜板,板着脸说:“用不着,爷不差那几个铜板。”

“是是是!我这是狗眼看人低,您别介意。”掌柜的连忙赔不是。

赵四儿自己也要了碗面,慢慢的吃着。

面吃完了,要杯水又慢慢喝了。

门帘一响,店小二带着那母子三人过来了。

店小二指指赵四儿说:“大嫂子,就是这位爷。”

那女人扑通跪求,磕了一个头,哽咽着说:“小女子谢谢恩人。”

赵四儿吓了一跳,但马上明白过来了,扬起手,想赶这母子三人出去,他本来就是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心一软,才买了三碗面送去。

可手扬到一半却停下了,他不经意间看到了女人脖颈儿下的雪白……

“大嫂子!你也别客气,我看这俩孩子也挺可怜的。要不这样吧,我家里正缺个洗洗涮涮做饭的人,我借你点线,先把男人后事办了。”

赵四儿和颜悦色的,一看就是个大好人。

女人怔住了,望着赵四儿不知道怎么回答。

“还愣着干啥呀?赶紧答应啊!”饭店掌柜的在一边着急的喊。

……

几天后,达西尼桥西边一座小院里住进来一户人家,男的瘦瘦的,三十多岁,女的白白净净的,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一个刚会说话的小女孩。

两口子自称是山东过来的,老家大旱,来东北混口饭吃。

男人据说是腰受过伤,很少露面。女人接点縫缝补补的活挣点棒子面。

这是赵四儿想的最稳妥的一个隐藏办法,为了不露出马脚,他不再拿钱出来,一家人天天喝棒子面粥就咸菜疙瘩。

赵四儿现在改名叫刘不单,对这个山东女人韩氏还是挺满意的。

当初看韩氏灰头土脸的,以为有三十岁了,可韩氏收拾利索了,洗完澡,头发梳整齐了,也就是二十三四的样子,骨架子大,皮肤白,做事麻利。

老喝棒子面粥,赵四儿现在真受不了,毕竟这几年大鱼大肉吃惯了。

特别是晚上,搂着香喷喷的韩氏,有点力不从心。

韩氏总是伏在他胸口,脸红红地说:“他爹,你腰不好,不要紧。等咱攒点钱,先去给你看腰。”

赵四儿是欲哭无泪啊!老子腰不好?老子腰好很很!熊瞎子似的罗刹大妈老子都能拿下。

现在天天喝这棒子面粥,哪有力气啊!等老子哪天吃两只烧鸡,让你知道知道啥叫腰不好。

几天后,实在馋的受不了,就跟韩氏说,腰不疼了,出去找点活干。

出去外面混一天,弄点烧鸡酱肉的解解馋。

晚上回家,也带几块糖果给两个孩子,顺便交几个铜板给韩氏,说是打短工挣的。

两个孩子有了糖果,自然是高兴的欢天喜地。

晚上,韩氏也是高兴的欢天喜地,不免撒着娇说:“当家的!悠着点,小心腰。”

一九七 千年山海关二零八 要功高盖主了一五一 库伦的驼铃二一八 人多力量大一二四 梦想创意园一四六 刘大双的隆中对五十 老刘家真讲究二七九 性命交关之地五十七 靖安的安全生产会议五十一 悄悄变化的靖安二十八 俺家天天吃馒头三八六 大军事家刘大双二二一 你们降了?五六六 反战同盟会四七三 等的就是这一天七 名气大了九十三 铁路是大动脉三一五 马占山的任务二四三 辣椒、胡椒和打群架二五一 第一次空降一八五 格格什么时候嫁二一八 人多力量大四六五 一盒烟还追着要一三零 我也捐栋楼五七五 形势有点乱二七三 你说的是真的吗三一零 刘大双的第一次大战四陆肆 让人痛心的煎熬和毁灭四七四 收复失地,创造辉煌一一一 军民鱼水情五三二 愁上加愁八 老刘的脸蓝了五九一 鸟不拉屎的小岛一零六 洮南府被劫三六零 没一点有用的二八二 六王爷心里的五族共和三七零 看家大狗八十四 前门驱虎,后门进狼二十四 王大毛有点毛一四九 实力初显五六八 向南转进四八零 你也姓关三四四 将熊熊一窝三零六 插草标自卖六 白胡子老头的传说五七六 要熬出头了九 又一个白胡子老头三五四 高兴了一半一九二 心凉的刘大双五二二 三维作战十九 腐心蚀骨一步倒一七七 你有逐鹿之心二零二 怎么给我看不正经的东西三六六 形势变了五零零 爷爷的爷爷的事儿二 清末的小作坊四九零 奖罚分明二九七 人心不足蛇吞象四四九 准备突袭的东瀛军二二五 祸端一二一 谍报司太水了八十四 前门驱虎,后门进狼一八七 退位诏书二五八 日耳曼皇帝的问候五零七 这船直晃悠四三四 吓死人啦!八十五 按合同办事一三九 马上要爆雷了四四四 人家牵驴,你拔橛子三八一 无出其右二三八 边区打烂了也值三一四 临战布署一六零 不教胡马度阴山三 不毛之地的毛一八二 有事屋里谈四八零 你也姓关四四一 太能装了五二七 星星之火二十一 没有知县的县衙门一五二 刘大双的担忧四九八 长相守不如长相忆五九四 瓮中捉鳖五六一 有点不学好的刘大双三八五 我要跟你在一起四零八 谁来指挥大兵团作战一七九 新闻要真实五九一 鸟不拉屎的小岛二五零 南下、西进、北上?二八八 没了兴致三四七 潮涨潮落三九七 华夏,我们来了一一九 有大炮生产线吗?一七三 分散染料三六一 直捣靖安三六七 不和谐的声音二五六 国计民生的大事四四五 东瀛要速胜四八一 爹一定给你报仇二五七 海军陆战队五零七 这船直晃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