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回 太后心思

卫玉华得到陆明萱意想不到,对端王来说却绝对是好消息的答案后,心里一直紧绷着的那根弦方松懈下来,再对上陆明萱时,便又添了几分不好意思,很想说点什么来挽救一下彼此之间的姐妹情分,虽然她心里知道陆明萱不是那等小肚鸡肠之人。

但想着端王还在家里等自己回去,一时间她也不知道该与陆明萱说什么才好,犹豫了一番,到底还是什么都没说,辞了陆明萱坐车回了端王府。

端王一直在正房里等着她,一见她回来,便命众服侍之人:“你们都退下,不叫谁也不许进来!”

待众人都退下后,方问她:“怎么样,陆氏怎么说?”

卫玉华便把陆明萱与自己说的话简要复述了一遍,末了道:“我早说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偏殿下非要说什么‘人心隔肚皮’,如今殿下总算可以放心了罢?”说着心下不无庆幸,幸好凌孟祈仍与殿下志同道合,不然她与陆明萱的好姐妹怕是再做不下去了。

端王没想到卫玉华此行还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收获,惊喜之下,不由有几分讪然,笑道:“我们做的事,可是一个不慎便要赔上一切乃至性命的,我谨慎一些也是人之常情,话说回来,若你不是与那陆氏交好,你难道不会有与我一样的想法?一母同胞的兄弟与单纯的主宾之间,谁亲谁疏,傻子都知道,我这也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顿了顿,继续道:“先前我还有些不相信那个传言,觉得都是皇后娘娘他们无中生有,这种栽赃陷害的事儿,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司空见惯的,没成想这事儿竟是真的!我那位好四弟的性子我最清楚了,最是自尊自傲,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他必定是一早便知道了凌孟祈的存在,也知道了凌孟祈和他和贵妃娘娘之间的关系,这才会一再派人追杀于凌孟祈的,也亏得他这性子,不然凌孟祈如何会为我所用?”

端王既打定了主意要夺嫡,前期又已暗中做了那么多努力,自然不可能轻易就放弃,别说宁王今日才被立为太子,说句不好听的,就算宁王如今已坐上了那张最尊贵的宝座,他也要倾尽所有将其拉下马。

所以先前卫玉华对陆明萱说的‘他那些见不得人的想头,他也会自此一并忘了,以后只安安分分做一个贤王’,不过是端王为试探凌孟祈随口那么一说罢了,其实他心里已打定主意,不管凌孟祈的答案是什么,他都再留不得他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死贫道不如死道友,他总不能时时都活在旁人的威胁之下!

却没想到,事情竟会出现这样一个让人意料不到的神转折,可真是太好了,本来他便不是真的想杀凌孟祈,且不说他挺欣赏凌孟祈本人,只说后者手握的锦衣卫的力量,便是其他人所不能带给他的,要知道锦衣卫可不比其他衙门,乃是他父皇的心腹,由来只听他父皇一个人的号令,等闲人根本别想驱使他们为己所用。

说来说去,还是得感谢他的好四弟,若不是他傻乎乎的自毁长城,知道凌孟祈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兄长后,不但不知道收了其为己所用,反而还派人追杀于凌孟祈,他又怎么能捡漏捡到这么个宝!

只是一想到自己的父皇最终还是立了宁王为太子,端王便气不打一处来,因冷笑说道:“我以前以为父皇只是因为爱屋及乌,所以才会那般偏心于四弟,如今方知道,父皇岂止是偏心,在他心里,根本只有罗氏母子,我们其他所有人加在一起,也及不上他们母子一根手指头!那个女人那样的出身来历,慕容恪就更不必说了,一个无媒苟合的奸生子,父皇竟然排除万难也要抬举他们母子,我真是不知道该感叹于自己父皇的深情,还是该说他鬼迷心窍了!”

早朝时端王也在乾元殿里,而且他是亲王,序列应该站在最前面,自然将皇上的一应反应都尽收眼底了,当时便气得将指甲嵌进了肉里。

还是用尽全身的自制力,方强忍住了没有当场出列反对立宁王为太子,也及时用眼神制止住了自己的人出言反对,父皇明显为了立四弟已到了顺他者昌,逆他者亡的地步,他可不想为了一时的痛快,让自己深陷囹圄,再无翻身之日!

可没有出言反对却不代表他就不恨宁王,不恨皇上,这会儿在自己老婆面前,他自然没有再强忍的必要,当然是怎么痛快怎么说。

卫玉华听罢端王的话,心里倒是颇羡慕罗贵妃的,不是羡慕她如何尊贵儿子又当了太子,而是羡慕她能得到皇上全心全意的爱恋,羡慕皇上为了爱他们母子,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

但这话她知道端王一定不爱听,遂聪明的没说出口,只道:“你这话在我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当着别人的面儿,可千万记得别表露出分毫来,不然便是父皇肯不与你计较,太子那里你也休想讨得了好。”

想起宁王,如今该叫太子了,想起太子的小肚鸡肠,端王虽满心瞧不上,却也不得不接受卫玉华的劝谏,道:“你放心,我有分寸的。”

卫玉华点点头,又道:“那你近期内可有召见凌同知的打算,我觉得你应该见人家一见,你毕竟已晾了人家那么久了,之前是因为心里有所疑忌也就罢了,如今大家把话说开了,你再这样,可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若再让凌同知因此生出什么芥蒂来,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端王想了想,点头道:“我会尽快与他会一次面的,你说得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才疑了人家,总得给人家赔个不是,补救一下才是。”

本来他贵为王爷,可以不必这般低姿态的,但对方如果是凌孟祈的话,他不介意偶尔自降一下身份,毕竟千军易得,良将难求!

再说陆明萱送走卫玉华后,便焦急的等候起凌孟祈回家来,照理他处在那样的位子,消息应该很灵通才是,希望他一得到宁王被立为太子的消息后,便立刻回家来与她商量。

所幸陆明萱只等了大半个时辰,凌孟祈便紧抿着薄唇回来了,浑身还若有似无的散发着一股可怖的肃杀气息,应当是该听说的都已听说了。

陆明萱因屏退了丹青丹碧等人,迟疑的问道:“你……已经听说了罢?”

果然凌孟祈点了点头,沉声道:“嗯,已经听说了,倒是你,是听谁说的?圣旨还没有昭告天下,不可能这么快京城的人都知道了才是!”

这些日子凌孟祈一是因待在锦衣卫实在不痛快,不但要面对众人躲躲闪闪的目光和欲盖弥彰的窃窃私语,还要忍受两位自以为他会挡他们路的副指挥使各种上不得台面的排挤。

二是因曹指挥使被下了诏狱,他怕锦衣卫内部的人和曹指挥使的仇家趁机给他气受给他苦头吃,他别的忙帮不上曹指挥使,至少让他别虎落平阳被犬欺,活得体面些轻省些还是做得到的,也算是报答曹指挥使这几年对他的提点和栽培。

是以他在与两位副指挥使打过招呼后,便暂时将当值的地点换到了诏狱,也所以,他收到宁王被正式立为太子的消息时,已经是午后了。

凌孟祈当即便冷峭的笑了起来,不无阴暗的想道,也不怪当年那个女人毫不犹豫就抛下一切跟皇上走了,换了他是女人,也未必能抵挡得了这样的深情厚谊和巨大诱惑啊;吃惊反倒没有多少,这样的结果他知道早早晚晚都是会有的,虽然他十分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

心情不好,诏狱自然也再呆不下去了,凌孟祈索性早早回了家,路上还在想着,这事儿且先不要让陆明萱知道,省得影响她的心情,却没想到,她竟早已知道了!

陆明萱道:“我去姐姐家听姐夫说起的,姐姐还因此很替我们高兴,我想着不能让他们这样误会下去,省得将来万一连累了他们,便把宁王……便把太子曾对你做过的事与他们提了提。谁知道我才回家,端王妃就来了,也是就此事试探我们来的,还说什么端王殿下已打消了自己心中那些见不得人的想头,以后只安安分分做一个贤王,这话我自然是不信的,因怕端王殿下会因此对你不利,索性又把事情告诉了端王妃……你前几日不是说端王已好几次没有见你了吗,如今你再去,我想他应当不会再这样了,你看你什么时候方便?”

凌孟祈闻言,眉头一下子拧得死紧,他其实已约莫猜到端王在防他了,但总归还抱着几分乐观的希望,如今这几分希望被打破,他实在没办法不让自己心灰意冷,就算他一开始投靠端王只是为自保,却也未尝没有几分“良禽择木而栖”的抱负。

他沉默了片刻,方沉声道:“我这两日会找机会去见他的,倒是你,还有一个多月就该临盆了,以后能不出门就尽量别出门,这些琐事能不管也尽量别管了,都交给我,你只平平安安生下我们的宝宝即可。”

心里只觉说不出的疲惫,说不出的厌倦,想想他活了二十年,除了最开始懵懂无知那两三年,竟一日轻松的日子都没有过过,如今更是累得自己的妻儿也要与自己一起过这样的日子,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究竟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翌日早朝上,皇上正式颁发了《册立皇太子恩诏》,言“嫡长失德,继统惟贤,皇四子宁王恒深肖朕躬,着即日册立为皇太子,以固国本”,昭告天下,然后着钦天监择吉日,将册封大典定在了一个月之后,届时皇上与太子都将事先斋戒三日,然后去太庙昭告天地祖宗。

皇上随即又下恩旨,大赦天下,令各州郡都放粮一月,赈济贫民百姓,牢狱里的轻邢犯都无罪开释,重刑犯也相应减免刑罚,宫中二十五岁以上宫女均赐金帛放出,文武百官皆赐彩缎,京城张灯结彩,不限宵禁,同庆三日。

立太子之事定下来以后,皇上随即又召见了当朝首辅姚中时,不几日后者便上表致仕,皇上挽留再三后,恩准了其告老还乡,原内阁次辅张光玉,亦即太子妃张氏的祖父,便依序成了首辅。

张首辅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上表奏陈如今朝廷社稷的几大隐患,其中以军队吃空饷和沿海一带的匪患海盗两者为首要。

皇上经查证,两件事都与安国公的门生脱不了干系,于是杀的杀,贬的贬,不下半个月,便将安国公府的党羽剪除了大半。

皇上为此难免有些志得意满,这日适逢罗太后缠绵病榻大半个月之后初愈,遂于晚膳前带着罗贵妃和太子太子妃,去了寿康殿陪罗太后用晚膳,也算是一家人共叙天伦之情。

只罗太后先头虽因宁王做了太子,自己娘家眼见将越发兴旺而高兴,如今见皇上显然只拿罗贵妃和太子夫妇当一家人,却颇有几分不高兴起来,皇帝心里没有皇后和其他妃嫔也就罢了,儿孙们却都是他亲生的,他如今都这般不待见他们了,难道还能指望太子不有样学样,将来善待他们不成?这隔了肚皮就是隔了肚皮,就算共着一个爹,怎么没见皇上御极后善待自己的异母兄弟们?

是以不动声色的用罢晚膳后,罗太后便和声说道:“贵妃你带着太子太子妃且先跪安罢,太子与太子妃还要出宫呢,再耽搁下去宫门该下钥了,哀家还有几句体己话儿与皇帝说。”

慕容恒被立为太子后,依照皇上和罗贵妃的意思,是让他即日搬进东宫的,张首辅却私下与太子谏言,横竖他已是太子了,早一日搬进东宫晚一日搬进东宫又有何差别,晚些时间还能让人觉得他沉稳谦逊呢。

太子一想,张首辅言之有理,遂于大朝会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奏请皇上,待册封大典以后,再正式搬入东宫不迟,皇上想了想,这事儿于大局并无影响,遂点头同意了,故罗太后有此一说。

罗贵妃知道罗太后向来不待见自己,但只要皇上的心在她那里,她便没什么可担心可畏惧的,何况如今她儿子还做了太子。

因此听罢罗太后的话,她什么都没说,只笑着领着儿子儿媳行了礼,母子婆媳三人便却行退出了寿康殿。

余下皇上待爱妃爱子的背影看不见后,才转向罗太后笑道:“不知道母后特地留下儿子,有何吩咐?”

罗太后将皇上对罗贵妃的留恋看在眼里,心里十分不喜,面上却不表露出来,笑道:“难道没有什么吩咐,哀家便不能留皇帝说几句体己话儿了,还是皇帝果真就那么忙,连与哀家说几句体己话儿的时间都没有?”

皇上闻言,忙笑道:“母后言重了,儿子不过就随口那么一说罢了,就算再忙,也不至于连与母后说体己话儿的时间都没有,何况如今太子已立,有太子监国,朕比以前轻松了许多,多的是时间陪母后说话儿,就怕母后届时嫌儿子烦呢!”

罗太后笑道:“哀家怎么会嫌你烦,巴不得你时时都陪着哀家才好呢,只哀家也知道,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事,也就只能在心里白想想罢了。”

说着话锋一转,“说到太子,哀家可巧儿有一句话想与皇帝说,此番册立太子,普天同庆,人人都有赏赐,唯独后宫众妃嫔与哀家的其他几个孙儿什么都没有,皇帝让他们心里怎么想?难道不是你的儿孙,便是服侍过你的枕边人,竟连外人都比不上了?尤其是你如今日日都带着太子同进同出,却将其他儿孙视若无物,太子耳濡目染之下,将来又怎么可能善待自己的兄长侄儿们?哀家也知道天家无亲情,可哀家却不想看到自己的子孙后代也这样,哀家的心,皇帝能明白吗?”

这事儿皇上还真忽略了,众妃嫔且不说,自有了罗贵妃以来,他便再没正眼看过其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不放在心上,自然不可能巴巴的去为她们着想;便是几个儿子,他也因坏事的坏事,厌恶的厌恶,很少再见面,只除了太子与端王。

如今经罗太后这么一说,皇上方觉得自己的确有些亏欠大家伙儿了,因忙笑道:“要不世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要不是母后提醒,朕是万万想不到这些的,明儿便下旨大封六宫,慎儿兄弟几个,也各有赏赐,让他们都沾沾恒儿的喜气。”

听皇上连赏赐端王几个,都不忘带上太子,罗太后瞬间又不悦起来,可想起自己今日的主要目的,到底还是忍住了,笑问皇上道:“对了,皇帝可想记得顾美人?就是以前常给哀家读经书的那个瓜子脸的宫女儿,后来进了幸,蒙你封了美人的那个……”

------题外话------

马上就是2015年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o(n_n)o~

第71回 锦衣卫第19回 暴毙第24回 送葬第十八回第六十五回第二十九回第48回 远客(上)第五十四回第82回 风波第17回 原形毕露(下)第58回 难堪第64回 惊马第69回 正月第90回 后续第十二回后记七第88回 逆转第52回 居家第70回 第三卷完第四十八回第三回第18回 面见(中)后记七第66回 第二卷完第50回 远客(下)第5回 心思第29章 立太子第16回 权衡第三十九回第5回 生疑第三十六回第8回 石破第90回 后续第三十九回第18回 面见(中)第四十九回第38回 请安(上)第50回 远客(下)第79回 绝不原谅第56回 除夕第59回 还击第19回 暴毙第6回 悲喜第63回 试探第五十回第20回 敲定第14回 残酷真相第三十二回第十二回第57回 交集第六十五回第56回 年关第14回 脓包第72回 惊天秘闻第十回第33回 惊变(中)第88回 逆转第40回 大结局第76回 亲情第4回 自知第21回 作的代价(下)第42回 转机第六十七回第19回 暴毙第三十二回第10回 叮嘱第8回 放弃赵彦杰上第4回 悲哀第六十五回第44回 薄幸第25回 归来第35回 示警第7回 对峙第9回 父女第32回 惊变(上)第22回 山雨欲来第83回 焦灼第25回 朝拜第10回 叮嘱第1回 上门第62回 生辰第52回 打算第37回 疯了第14回 脓包第一回第41回 累心第四十五回第37回 疯了第四十二回第四十九回第23回 凌老太太之死第2回 姐姐第三回第12回 得计第三十七回第68回 拒亲第五十八回第12回 招供第47回 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