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鬼方国

就在大家正在石台上讨论时,于谦看到兽王又在众恐龙的簇拥下走向河道,十几头巨兽跳入水中,正在奋力的向上抬着什么。看到这一举动,于谦再次确认了一下,终于明白刚才的疏漏在哪里,原先湖面上五条沙船,六只货柜,现在洞庭里面只有五只货柜,水里面还有一只未曾打捞上来,正是自己和林峰几人藏身的那只货柜,上面装的是金银冬瓜,下面是几尊菩萨像,这些石像大的有轿车大小,而小的如同儿童的玩具车般。货柜在尚姬等人从里面逃出时,已经被恐龙们破坏掉。现在应该是准备打捞那些落在水里的财宝和佛像了吧。这一点让于谦困惑不已,难道是自己领会错兽王的内心了吗,如果有什么事情让它感到恐惧,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忙着替自己打捞财宝?

一行人就站在石台上,伸长脖子看着众兽在水中打捞,很快又一件宝物出水了,但并不是大家期待的金银冬瓜,而是一尊黑黝黝的半身佛像,不知道原本就是这颜色,还是在湖水里泡久变色了,反正于谦走南闯北,还从未见过这种颜色的佛像。本来站在石台另一侧默默观察洞庭石壁的刘院长听说有石像出水,连忙挤了过来,举起手中的狼眼朝着河道中的兽群照了过去,刘院长可能是心急了些,这样直射很不礼貌,不过于谦看众兽没有反应,也就没有多事提醒。

可能这件佛像是最大的,也最费力,接下来的打捞就快了很多,一件接一件大小不一的佛像出水,每出水一件,就会有一头巨型甲龙蹲下,其它甲龙将佛像放在其背上,另有四头甲龙在侧边扶持,有条不紊,配合默契。

“真聪明啊,你们看,那金冬瓜是圆的,它们采用滚的办法,这可以理解为生物本能,家养的猪也会用嘴拱食,但这佛像是扁的,它们就会换上背的办法,说明这个物种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之后,已经具备了简单的自主思考和协调能力。”罗教授忍不住评论道。

“一尊,两尊……刚好是六尊,这就对了。”刘院长兴奋的说道。

“刘院长,什么这就对了,您怎么知道这正好是六尊的?是不是您知道这些佛像的来源?”刚刚刘院长的异常举动已经引起了于谦的注意,听到这句话后连忙问道。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刘院长捋了捋乱发,先卖个关子:“于兄弟,不要告诉我你没有发现这个洞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于谦愣了一下,忽然明白刘院长意有所指,想起老道被困的那个石台上的符文:“这里以前好像有人待过,这些石台似乎是个祭台,用于某种宗教仪式。还有,顺着河道往下走,有明显的人类修整过的平整石径,一直通往湖中,这一点我倒是疏忽了,只是这和佛像有什么关系,还请刘院长指点一二。”

“何止这些是祭台,这整个洞庭就是一个大的祭坛,你看看周围的石壁,多处都有人为修整过的痕迹,只是天长日久,流水侵蚀,再加上一些钟乳石的遮挡,不太明显罢了。”

于谦抬头看了看四周,确实存在不少隐刻的条纹,有深有浅,条纹走向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和艺术感,显得十分粗糙,像是随意而为。只好点点头,仍是不解的望着刘院长。

刘院长看着大家都期待的望着自己,顿时心中升起一种满足感和存在感,考古学作为一门冷学科,在学院里排名靠后,连学生都招不满,没想到在这一群拎枪耍刀的人之中引起了关注:“你是觉得这里的条纹没有规律对吧,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刻,不过,你看看那里,就在我们进来的山洞正中间,也是水流入洞的上方,看看那些条纹呢,是不是眼熟?”

众人如同提线木隅一般,齐刷刷顺着刘院长的狼眼看向洞庭的一角,那里水洞上方,怪石嶙峋的洞壁上,也隐刻着一道道的条纹,似乎勾勒出某种动物的图案,纹路走向确实看着眼熟。

“是夔纹?”柳老先发话了。

“正是!”刘院长立即确定。

“老刘,就我所知,这夔纹常用在商周时期的铜鼎和玉器上,到汉代之后基本消失不见,这里远离中原,难道中原文明在商周时期就曾到达过这里?那可就不得了了,说不定商周断代史能在这里找到传承,历史也将改写啊。”柳老提出自己的见解。

“老柳,你这就是犯了形而上的错误了,为什么夔纹出现在商周时期的器物上,就只是起源于中原,起源于商周呢,也就是说,你凭什么认为只有中原王朝才能掌握夔纹呢?”

看看大家急迫的眼神,刘院长不再卖关子:“这里并非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商周之前中原人也未曾来过这里,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一种假设,我们中原人的祖先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只是后来气侯和地理环境变化,这里已经不适宜耕作,土地也养不了这么多的人口,一部分人开始向南迁徙,演变成现在的中原人,而另一部分人,选择了适应这里的环境变化,后来建立起了一个有组织结构的国家:鬼方国,而我们所处的这一带,曾经因为水草丰美,土壤肥沃,适宜群居耕种,虽不敢断言是鬼方人的都城,应该也是他们一个重要的聚居中心。

怎么又扯出一个国家来,鬼方国,于谦听也没有听过?

刘院长看着诸位迷惑不解,接下来解释道:“大家都知道,我们华夏文明起源于三皇五帝,但这些大都局限于传说,并无出土文物可以考证,难道三皇五帝是凭空冒出来的吗,他们的文明又起源于哪里?根据两年前与蒙古、俄罗斯的考古学家联合科考,还有出土文物证明,鬼方人在我们中原的史前已经控制着从贝加尔湖到河套地区的广袤区域,并且已经达到极高的文明程度,可以试想一下,没有高度的组织化,没有适宜的交通条件,鬼方人是如何控制这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呢。所以考古界一直有种理论,中原文明正是起源于这北方,只是沧海桑田,地理环境发生了改变,文明的中心才逐渐南移。”

“考古需要大胆的推测,然而这些年我一直没有想明白鬼方人是如何能够控制如此广袤的区域,没有物证引导推测不出来啊,就在今天,咱们听到的,看到的,这军阵,这和鸣,这夔纹,这石像,这都是物证啊,我大胆推测一下,鬼方人的高度文明与我们现代人走的路子不同,他们的强大在于符咒,通过符咒控制这些恐龙进行耕作,阵战,和迁徙。”

“鬼方人的军阵具有很强的实战性,这一点被之后的猃狁人、匈奴人、突厥等草原民族继承下来,他们拥有同样的作战风格,而这些恐龙也正是随着鬼方人四处争战时,学会了这军阵之法。这和鸣,包含宫,商,角,徵,羽五音阶,听似梵音,其实不然,说不定梵音也是由此演变而来,我们考古时在蒙古发现有部分刻有类似音律的甲片,似龟甲又不是龟甲,看来就是这种甲龙的背甲片,上面的音律则是刚刚和鸣的音律,而其刻法,则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一脉相承,却又远远早于甲骨文,所以我推测,商周在音律上的造诣一定程度是对鬼方文明的继承。还有这夔纹,依据我们的传说,夔是龙生九子之一,依现在来看,恐怕这九子,代表着鬼方人日常役使的九种恐龙罢了。由此我推测这石像,根本不是什么佛像,恐怕就是鬼方人的自画像。”

“刘院长,前面这些分析听起来都可以印证,只是这石像,可是从山西运过来的,怎么可能和这些恐龙还有鬼方人联系在一起?”于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对于这些石像的来龙去脉,于谦通过林峰和尚姬两边情报的综合印证,可以确认其真实性。

“呵呵,于兄弟提得好,先看看这里,我再给你解答。”

仍在水洞上方那些夔纹处,在狼眼电筒的光圈中间,一处经过修整的五六米高的石龛轮廓出现,再看看已经被甲兽运至洞庭中央的石像,大小差不多,再仔细看向四周,不多不少,大大小小的石龛正好是六个,于谦对着刘院长点点头,期待着对方后面的解释。

“我们进来的山洞曲曲弯弯,大家早已分辨不出方向,这里全是铁矿,罗盘也失效了,不过这里的风水布局,依据我们祖宗传下的易经判断,水洞上方正处于乾位,上风上水,总揽全洞的风水,因此我着重观察了那里,正好发现这些石龛。至于于兄弟提出的为什么这些石像会离开这个洞庭而出现在山西,倒是周康王时期的一场战争,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刘院长喝了口水,面朝向幽深的河道,似乎在回忆历史,“清晚期时曾在陕西岐山县礼村出土大小盂鼎两只,其中小盂鼎上有铭文四百余字,字型如蝌蚪,正如前面所讲的甲片上的字符,里面记载了有文字以来,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第一次战争,周康王命大将孟征讨鬼方,在山西周边前后发生过两次大战。我推测,正是前线吃紧,鬼方人不得已祭出祖先留下的圣物,将这些石像带上战场,利用符咒驱赶这些恐龙冲向周兵,只是此时外面的世界沧海巨变,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的改变使得鬼方人已经失去了曾经拥有的文明优势,符咒和恐龙不再是战场的主角,中原人已经拥有了更高的战争文明,抑或周人已经掌握了他们符咒的破解之法,鬼方人大败,被杀4000余人,13000余人被俘,自此一蹶不振。派出的恐龙也战死沙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罗教授能够在山西赵家村的浅土层发现天镇龙的骨骸,因为那里正是铭文上所记载的战场。因为惨败,这些带去的石像再也未能回来,失去了石像,鬼方人无法再控制这些恐龙,自此萎靡不堪,正式放弃了农耕定居生活,离开了这里,开始在草原上放牧游荡,渐渐分化成不同的部落而陷于自相残杀或者南下抢掠。”

“刘院长,谦认同您的见解,只是有一点不太明白,这些恐龙体型庞大,动作迅猛,有坚甲利爪,有良好的军纪,即便是现在,谦等昨日利用轻武器仍然不是它们的对手,如果鬼方人利用符咒控制它们作战,这三千年前的周人,又是如何战胜鬼方的呢?”

“于兄弟,刚刚我在分析中已经提出假设,正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变化,一部分鬼方人进入中原,他们既然是鬼方人的分支,又怎会不知这符咒的演算,并且中原当时的地理气候适宜生存,且生活安定,更有利于文明的传承演变,说不定已经高于鬼方本宗了。”

“那后来呢,为什么符咒在中原又消失了呢?”于谦追问道。

“消失了吗?于兄弟老家是农村的吧,可曾役使过耕牛或者马骡?”

“嗯,种过地的。”

“那牛犊天生即能听懂人类的差使,靠的是什么呢?”

于谦稍一思索,在老家赶牛之时,使用简单的“喁喁,喔喔”一类的口语,那牛犊即便一出生就被单独饲养,未曾接受过训练,也能按照指令行事,难道这就是符咒?

仿佛看明白了于谦心中所想,老院长一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模样,站在石台边缘,朝向洞庭挥舞了下手臂:“对的,那役使牲口的口语就是这符咒的简化传承,只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渐渐的符咒已经不是生存的重心,太过复杂的符咒慢慢消失,只剩下一些简化的符咒被传承下来,而我们之前未曾注意罢了,这个洞庭,就是我们所讲的符咒文明的集大成者,这里,也曾是当年符咒文明的发源地。”

刘老临风而立,衣带飘逸,仿佛是一得道高人,正在向洞中群兽讲经布道。石台上诸人一时都陷入深思。

“如果刘老推测成真,那商周之前的断代史和再之前的历史是不是可以续上?那这个山洞被发现的价值恐怕也不低于这些恐龙的存在了,两位,不虚此行啊。”柳老十分认同刘院长的分析,如果真是这样,自己能够亲自参与这次发现,这份荣耀,足以传世了,相比之下,洞庭里那些金冬瓜银冬瓜却是再也无人理会。

“日本人来过这里。”正在思索刘院长做的分析时,于谦心里闪过一道亮光,将这些分析和自己掌握的线索联结在一起,于谦抛出这么一句,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第一百四十七章 家风第二十七章 地下王国7第一百七十三章 伤亡第三章 逃亡第一百六十三章 旧怨第六十六章 战起14第一百二十一章 雪灵第一百五十五章 松山王子第八章 飞机第一百七十六章 阵破第一百八十三章 决战6第三十二章 饿不饿第一百零八章 河面激战第二十章 水中行第四十一章 血液有毒第十二章 捕猎6第六十五章 战起13第五十九章 抢劫?杀人!第四十一章 跳跳舞,杀水僵第四十章 海上第一百零七章 会面第八十章 封锁3第一百四十章 鹿王第六十一章 战起9第一百六十一章 报恩第一百七十三章 伤亡第四十八章 借头第六十五章 战起13第五十五章 战起3第十一章 开战第九十三章 封锁16第七章 捕猎1第六十章 求仁得仁第八十九章 封锁12第二十章 法师第三十四章 金冬瓜第五十三章 重修第三十四章 求活第一百零九章 鸢尾簪第五十二章 保持距离第一百二十九章 调兵遣将第十一章 捕猎5第二十七章 地下王国7第十四章 逃亡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战5第二十六章 地下王国6第七十二章 战起20第九十四章 封锁17第一百三十一章 山坳第三章 热闹第六十九章 战起17第一百八十七章 决战10第三十一章 登岛第五十九章 战起7第一百六十六章 雷霆之怒第十三章 捕猎7第十六章 王斗第七章 捕猎1第一百四十二章 赶到第一百七十六章 阵破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狼第一百六十三章 旧怨第十一章 捕猎5第二十一章 地下王国1第一百五十六章 盐卤湖第八章 飞机第三十八章 次声波第一百四十四章 对局第四十六章 困窘第九十六章 史密斯夫妇2第一百二十六章 迦兰古寺第五十一章 成神第七章 白玛第六章 玉骨第二十四章 地下王国4第六十七章 战起15第一百五十七章 困兽第一百五十章 打个劫第五十八章 遇劫第九十六章 史密斯夫妇2第一百零七章 会面第七十二章 战起20第一百三十七章 应对第八十五章 封锁8第一百五十九章 凝视第三十三章 夜战2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战机场第六十二章 礼尚往来第八十七章 封锁10第一百一十六章 围攻青首第六十五章 战起13第十七章 鬼抬轿第一百五十二章 醉酒第三十四章 金冬瓜第七十六章 战起25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战机场第二十六章 地下王国6第五十章 回家第一百四十一章 拖住第三十章 备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