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两文钱

第10章 两文钱

李泰回到养鸭场,不过还没走近,便闻到一阵烤鸭的香味,顺着这香味,李泰便看到了马周手上正抓着一个鸭腿,口中咀嚼的津津有味。

见到李泰到来,马周不急不忙的把鸭腿放下来,拿出汗巾擦了嘴,丝毫没有半分被李泰当场抓包的胆怯,反而洒脱道:“越王您回来了?要不一起吃。”

“一起吃!”李泰也不客气,对马周道,“窦静已答应按照我的方案进行治蝗,算迈出了关键了一步,接下来就是看司农寺能把事情推进到哪一步了!”

“越王准备全部放手?”马周倒有几分意外。

“接下来,若想推进治蝗工作进程,那可以让你在司农寺待着,参与到治蝗工作中!”

李泰不客气的拿了另一个鸭腿,对马周说道,

“司农寺想推行治蝗的政策,需要得是大量人才,毕竟要做好统筹与组织工作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你想要加入其中,我可以进行推荐,相信你很快就能从中崭露头角。

等到治蝗成功,应该能获得正八品以上的官职。”

“可否有其他选择?”马周听到李泰的话,问道,

“这次窦司农纵然成功治理蝗灾,怕也只是功过相抵,反倒是赵少卿说不定能更进一步。

我待在那怕以后要多干苦活,说不定还会被赵少卿当做您安插到司农寺的人给死压着。”

“赵元楷……”李泰倒没否认,“那你就只有暂时在我身边带着,找到机会再推荐你了!”

李泰明白,只要自己没再往司农寺里面安插人,那赵元楷就会成为自己与司农寺间的纽带,自己能通过赵元楷知道司农寺治蝗的进展。

如果自己在司农寺里安插了其他人,那窦静就有很大可能会绕过赵元楷直接跟自己联系。

毕竟窦静本来就看不惯赵元楷谄媚的态度。要真这么做了,也就代表自己舍弃了赵元楷。

而为马周舍弃掉赵元楷这枚棋子,反正李泰感觉很划算,所以并不在乎。

但马周也看到这点,所以不想要李泰付出这么大代价让自己进入司农寺。

毕竟李泰付出的代价越大,那马周明白自己身上越王府的印记就越深。

马周把鸭腿吃完,又舔了舔骨头,神色严肃道,“如果大王把所有事都交给司农寺,那这些召集过来各村百姓又为什么!”

“让他们养鸭子啊!”李泰道,“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把鸭子给养起来。

我们掌握了人工孵蛋技巧后,鸭蛋数量会越来越多,孵蛋出来的小鸭也会越来越多。

等到每日孵出来的鸭蛋都过了两千只以上,我们怕就会嫌弃人数不够了!”

“这么多?”马周听到李泰的话一愣,回过神来,“大王手下的鸭蛋也没这么多吧!”

李泰道:“既然司农寺已经开始全面抗蝗,那也就不需要我继续垫资了。

让他们出面,从典牧署要些鸭蛋,加上还在修建的孵缸,以后日产千只不是什么难事,甚至以后会更多。

当然,也正是司农寺出面了,二十万鸭子的饲料也算有着落了。”

“就算这点被您解决掉了,但等到蝗灾过去后呢?二十万只鸭,您觉得应该如何处理。”

马周神色严肃的对李泰道,“现在因抗击蝗灾,朝廷会出煤出粮饲养这二十万鸭子。

但等到蝗灾过去,这二十万鸭子,又应该如何处理。

是属于典牧署,还是属于司农寺,若处理不好,以后怕会有得大王您头疼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想得的确远!”李泰听到马周的话,道,“那你准备怎么办?”

李泰相信,既然马周已经提出了问题,那么应该有解决的办法。

“我需要知道,越王您想要什么!?”马周听到李泰的话,对李泰反问道。

“等到蝗灾过去,我希望阿耶能给我一片土地,我才好实现我立志于农的想法!”

李泰恳切道,“我想要建立一座私塾,一座专门学习农业知识,研究农业知识的私塾!”

“农业私塾?”马周听到李泰的话语不免有些发愣。

“嗯!”李泰点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我梦想我大唐子民,凡勤劳者都能五谷丰登,凡良家子都能年年有余。

而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所以要建立一座私塾传播我的思想,更能找到志向相通的同伴。

以农为道,不负韶华!”

“原来如此!”马周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感觉到几分的唏嘘。

他没想到李泰居然会有如此大的梦想,甚至开始为了自己的梦想而行动。

想到这里,马周对李泰道,“我原本希望建议,把这鸭子给送给周遭有田的良家子。

毕竟大灾时,豪门世家会掀起吞并土地的狂潮,通过把这些鸭子送给拥有土地的人,再与过去田亩的数量做对比,能清楚知道灾后的土地变化。

这件事情只要越王开口,而具体事情交给朝廷来做,更能平息百姓对朝廷的余怨。

到时候虽然舍弃了这二十万鸭子,却能获得圣人欢心,对大王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可谓一举多得,但现在看起来,这谋划实行不下去了!”

马周说到这里略感叹息,实际上按照原来谋划,最重要的还是能让圣上发现自己,到时候自己也就能通过李泰这跳板,正式进入到李世民眼中了。

“为何?”李泰听到马周的话语,不由疑惑。

马周神色严肃道:“大王觉得只靠越王府的支出,能支撑得起一座私塾吗?

私塾是相当花钱的,尤其是还想要弄出与众不同的农业私塾!

所以大王必须要抓住一个财源,一个能让你养得起一座私塾的财源。

而现在这二十万的鸭子,就是您所能掌握的财源。”

“若如此,那我应当如何谋划!”李泰听到马周的话若有所思。

“还是回归到原点,那就是圣上!”马周思索道,“大王需要给圣上一个理由,让大王继续掌握这些鸡鸭作为财源,同时允许甚至支持您开办农业私塾的理由!”

李泰听到马周的话语有几分阔然开朗,因为马周能让自己对目标更加的明确与周详。

这种感觉就仿佛是,自己面前原本有着几分迷雾笼罩的道路,陡然变得清晰。

接下来的日子,李泰在鸭场与越王府两头跑,看着鸭子的数目日以继夜的增加。

当然,李泰也在埋头干活,反而是司农寺开始按照李泰提出的治理蝗虫的意见,开始轰轰烈烈的发动百姓徭役。

所有被蝗虫啃食了庄稼的田地,被有组织的进行翻田,让蝗虫的虫卵进行曝晒。

百姓们倒也没太多反对,毕竟到了冬小麦进行种植的时一样要耕田。

现在虽然辛苦一点,但因为是官府组织的,多少还能有点补贴,甚至借用到耕牛。

对百姓来说,今年蝗灾绵连不绝,好不容易能占点便宜,自己可不能错过了。

时间差不多进入到六月份,长安四个门相近坊市,都开了不大不小的禽店。

这里既收禽类进行屠宰,同时也出售些幼年禽类。

同时长安中也开始流传起以鸭克蝗的说法,当然这说法是经过司农寺窦司农的承认。

这次他便打算用鸭子来对付蝗虫,这让一些手中有田的百姓微有几分心动。

当然,真正打动他们的还是这些小鸭子的价格,基本上每一个鸭崽,一只也就两文钱。

正常小鸭子价格大概在三文钱,毕竟一只成年鸭子也就三十到四十文钱。

现在只两文钱,不论怎么说,这价格都算不上高,所以很多家里有田亩的良家子,也不差这么两文钱,甚至因为鸭子可爱,也有很多有零钱的人,买来当做宠物饲养。

可以说过来买鸭子的人不说络绎不绝,但也常常把这鸭店买到断货。

但只要到了第二天,这鸭店马上就被补货完毕,这速度着实惊人。

有也御史发现了这点后,很快御史们便闻风奏事,弹劾越王经营商事有辱国体。

至于与民争利这种事情,对唐朝来说还真不是什么事,但你一个亲王居然下场做生意,这就太丢份了,对御史们来说,这个出名的机会可不能错过了。

然后在鸭场正在学习的李泰,便被叫到东宫去训话了。

李世民看着御史们叠的厚厚的奏章,对李泰说道,“这些奏章全部都是弹劾你损公肥私经营商事的,堆积起来都有我高了,说说怎么回事!”

“御史还真就闻风奏事,直接扯到我身上了!”李泰撇撇嘴很讨厌御史。

“整个长安,也就你一直在弄人工孵化技术,现在这小鸭络绎不绝,不是你还有谁!”李世民见到李泰不甘心的样子,不由皱皱眉头说道,“你自己说这背后是不是你!”

“经营商事我承认,但损公肥私我可不认!”李泰听得出李世民并不想处理自己的意思。

“身为皇家子弟,居然经营商事,你居然还有脸承认!”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语,重重拍了一下桌子,原本还一脸风轻云淡的神色,骤然宛若狂风骤雨。

“阿耶是圣人,于子于臣都不会对阿耶说谎,只要阿耶所问,泰唯有诚而已!”李泰道。

“那你是缺钱了?”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道,“阿耶知道你为了治蝗垫了160金,若缺钱可跟阿耶说,切不可损公肥私,做下贪污之事!”

李泰不由苦笑着,把一本账簿拿出来递给李世民,道,

“阿耶,我把账簿的主册带来了,一应收入支出全部都在里面。

我卖小鸭真不是为了损公肥私,而是为了治蝗!”

“治蝗?!”李世民听到了李泰的话语,不由说道:“怎么个治理办法?”

“蝗虫难治,原因就在于任何土地中尤其庄稼地中可能会随时钻出蝗虫来。

哪怕司农寺组织人大面积的翻田,却也未必能把蝗虫消灭得干净,肯定有落网之鱼。

而以国家的形势组织人手也只能做到这步了,想每一寸土地都耕犁过去是不现实的。

所以等到真正的蝗灾再次降临,在野外把鸭子放出去,让他们吃得痛快也就是了!

但在庄稼地不可能用这一手,若这么做,怕是种苗都会被踩死。

所以只能让良家子们自己精耕细作,利用鸭子吃虫的特点,在平时就要消灭虫子。”

“若如此,不如每户都送上一只鸭子,让百姓好生养着就是了!”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倒是明白了李泰的考虑,问道,“何必要如此行径,加重百姓负担。”

“因为这是筛选!”李泰看着李世民道,

“刚经历了蝗灾,有的人出卖田亩,有的人卖儿卖女,如果直接送,很可能会把这鸭送到不需要的人手中,出现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情况。

所以直接以市价更低的水准出售,一是避免形成奇货可居来平稳物价。

二来家中有田的良家子为了自己家里的庄稼能够丰收,也不在乎多这么两文钱。

三则是自从孵化的鸭子越来越多,司农寺承担的饲料就越重,如何能在压制饲料消耗却能饲养更多鸭子就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可能的把这些小鸭子送到能饲养他们的手中,两文钱都出不起的人,这鸭子怕是当天就被吃了。

所以阿耶,以上就是我以二文钱贩卖小鸭的原由,至少在蝗灾被遏制前,我觉得很必要!”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语,不由思考起来。

说实话,李泰这种从经济角度来处理问题是李世民从没有考虑到过的。

但李世民不得不承认,李泰这种方法至少理论上来说做到了多方共赢,除了他这个越王亲自经营产业有点丢份,实际上好像也还说得过去。

“你且先继续做着,我且看你能不能遏制住这蝗灾,让秋种能正常进行,若做不到以后你就别碰这些商事了!”

李世民最后决断道。

“呼!”李泰微微笑了笑,说道,“阿耶,这里面可是还有你一份的,若我赚取的钱还有盈余,我们可是要三七分的!”

“滚!”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语,忍不住笑骂道。

(本章完)

第496章 抵达幽州第116章 信息茧房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们第40章 旱灾将临第317章 称心第290章 保护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196章 吃火锅第6章 请蝗仪式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第82章 李泰的请求第324章 飞行的热气球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335章 洛水之弈开始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296章 偶遇第468章 李泰的兵家大计第413章 薛延陀进击中(这个月接下来可能都第328章 大唐的道门第133章 意外的收获第133章 意外的收获第362章 爆发的松州之战第274章 魏征的建议第479章 亲自动手第372章 下山第537章 高句丽灭第484章 占城稻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353章 称心之死第308章 天下第一围棋大会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516章 正面的碰撞第17章 认识的差别第528章 为了劳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75章 分校第11章 煤炭与饲料第362章 爆发的松州之战第17章 认识的差别第64章 胜利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219章 巡省天下第184章 与幽州世家的交易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331章 冰窖的作用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411章 李世民的无奈(今天一更)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决策第454章 将变第60章 意外的麻烦第216章 求教战部天赋第296章 偶遇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辅潜伏中第460章 入宫第265章 河湟谷地的定位第504章 高句丽的应对第152章 平定岭南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492章 战争会议第55章 李靖的拜访第133章 意外的收获第204章 八牛犁第142章 岭南地区的小计划第402章 覆灭高昌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第193章 杜如晦来访第236章 悠闲的长安生活第454章 将变第527章 战争的终结第122章 马球场的见闻第23章 汇聚学府第203章 沧州的计划书第160章 托付第324章 飞行的热气球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448章 李承乾的布置第58章 以医者为荣第296章 偶遇第231章 准备离开第172章 刘神威归来第128章 开启的郑白渠会议第178章 杜楚客的专权第52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106章 女子织造学府第404章 高昌余波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158章 张玄素的见闻第399章 桑布扎与辩机第343章 大唐的棋圣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专业画大饼第64章 胜利第176章 被腐蚀的苏定方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446章 魏征之死第229章 薛仁贵行动中第206章 秉烛夜谈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第429章 卑路斯再临第202章 五月无事第543章 商议兵制第489章 各国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