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

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

唐俭看着李泰,虽然有所准备,但却也没有想到李泰会因为缺人找上来。

实在没有道理啊!

一般上修建工程,不说所有材料全部都整备齐全,单是伙食能准备得七七八八就算得上仁政了。

毕竟有一部分百姓是参加徭役,那都要自己准备伙食的。

但这种事情到了越王这里就变得不一样了。

且不说,东突厥苦力全部都能吃到白馒头与香喷喷的饭菜,渴了能喝到已放凉的白开水。

这哪是服徭役,自己见到过的绝大多数百姓有没有这些苦力来得幸福,怕还是个未知数。

尤其是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只要能认全足够汉字,并且简单的用汉语交流,那他们马上就会享受到与高陵徭役几乎等同的待遇。

从这时候开始,他们吃饭的时候馒头不再限量可以敞开了吃了。

他们吃饭时能喝到鸡汤或者鸡蛋汤了,甚至有时还能偶尔吃到鸡肉与鸭肉。

甚至若李淳风问起来,自己的学生来长安之后主要负责干什么了?

顶多就是他成为李靖战功录的一员,看在李靖的份上,会稍抬高一下他的统帅值而已。

而且李泰也需要,对这些异族开始进行大唐教育,首先就是让文科生们开始宣传大唐的富强与文明,让这些突厥人知道大唐是这个时代文明的灯塔。

“我要,我全要!”李泰此刻毫不犹豫道,“解救华夏百姓,我辈义不容辞。”

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现在在长安落户的异族百姓还不多,就更不要说来做劳力了。

只要不断把东突厥人丢进来,那通过上下传播,心理暗示,环境影响,交叉感染,差不多三个月时间,那普通突厥人就能通过劳动改造,转职成忠君爱国的突厥族大唐好青年。

“酒啊~”唐俭的嘴巴不由抿了抿,却有几分的意动,却又不好意思的样子。

李泰解释道,“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能够调度的,我早就调度了。

毕竟东突厥已经灭亡了,想要复兴突厥什么的,说实话,这跟这些底层的百姓真没关系。

“这……这就却之不恭了!”唐俭笑眯眯的回答。

甚至颉利可汗本身就是一个残暴的家伙,名声差得跟很多亡国之君没什么本质区别。

原本被东突厥贵人们交易到了大唐,说实话他们已经绝望了。

此刻,不论那些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汉语的突厥人想要学习更多的汉语,还是还没有学会汉语的突厥人想要改善生活环境而主动学习,不论怎么样,这些突厥人开始努力起来。

但唐俭没有想到现在反而是李泰催促自己继续去东突厥拉人。

这就让一个个原本甚至算不上正常运营的工厂,开始超负荷的运转了起来。

现在别说郑白渠修建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就算是给工地中发放的竹制头盔,统一服装,全部都塞了好些仓库,甚至工地上的人想要一周换一次手套,也都变得容易了。

但现在,这个东突厥培养皿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东突厥培养皿了,不需要李泰再继续看着了,只需要丢东突厥的劳力进去就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突厥百姓一旦抛开了突厥这个民族的枷锁,发现融入大唐会更加的美好后,那自然就想尽办法的融入大唐了。

唐俭听到李泰的话不由点头,不得不说,给李泰干活就是这点好。

西边的吐谷浑,东边的高句丽,甚至连南边也不算是彻底的安静下来。

若这两人通不过,那我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鸿胪寺,倒也只能管外,管不了内的!”

“哦~”唐俭听到李泰的话,倒是点点头道,

说实话,这些东突厥的苦力那都是整个东突厥的底层。

李泰看着唐俭继续道,“唐鸿胪啊,您是管外交的,能不能给我一个话,到底能不能再弄些突厥劳力过来,若不能,我自然以后都不会来催。”

但为了尽快让郑白渠完工,三道水渠几乎同时开工,要得就是两年把这条水渠修起来。

突厥贵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时候可没有他们的份,相反每年需要逐水草而居,辛苦培养出来的羊羔也不是自己的财产,而是属于贵人的财产,甚至连自己连人身自由都没有。

李泰笑笑道,“大唐的禁酒令早就解开了,同僚之间相互送点酒水又算得了什么。

但这六万多人想要安置到长安附近,肯定需要圣人和房相的同意。

但很可惜,鸿胪寺的效率跟不上李泰想要的劳动力效率。

毕竟对绝大多数连人身自由都没有的奴仆来说,实在谈不上节操两字。

“嗯?”李泰听到唐俭的话一愣,这消息自己好像不是很清楚啊,或者说,对于朝堂的事情,自己的渠道的确有限。

李泰听到唐俭松口,不由松了一口气,倒是恬不知耻的说道。

这又不是什么贵重的事务,唐鸿胪取一坛尽可与鸿胪寺同僚增进友谊。

相对来说,这些人唯一想要的就是想要活下去,尤其在暴动失败,让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逃是逃不走得后,这些东突厥人自然死心塌地的干起活来。

可以说,李泰带着唐俭去参观了自己堆积起来的几个仓库,最终唐俭不得不承认,现在居然出现了物资等人的情况,这就让唐俭真的很头疼了。

毕竟现在的唐朝可还没有到达鼎盛,顶多只是把北方的东突厥给镇压了。

所以一开始李泰并没有催促唐俭,鸿胪寺三三两两的送来突厥劳力,自己也就接受了,塞进去了一起培养也就是了。

而幽州的学生毕竟是来学习的,自己不能往死里剥削。

当然,肯定会有人消极怠工,但也有人积极向上,那些积极向上的人因为自己的努力马上便改善了待遇,至少在这时候他们享有与华夏徭役等同的待遇。

总之,也就是先一起诉苦,然后一起把旧突厥的贵人阶级以上的家伙做为谴责对象。

“谢唐鸿胪提醒!”李泰前倨后恭,一脸欣喜的对着唐俭道,

“对了,听闻唐鸿胪喜欢纵酒为乐,我的马车后面,便是有几坛自己酿制的酒水,口感有几分的火辣,还望唐鸿胪喜欢。”

你骂我也骂,一起骂完了那就能体会到大唐的好了,教育起来自然也更容易了。

因为只要他们学习的汉字更多,那甚至能让他们自己管自己曾经的族人!

对于任何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现实的权利更加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了。

靠着人海战术,一个个工厂能够生产的物资也开始暴增。

接下来李泰需要得是更多劳力,哪怕是不会说汉话的东突厥劳力都没什么关系。

“越王是实诚人嘛,您说的话,我自然是相信的。

只不过,在工作中是不允许使用突厥语言的,现在统一使用的都是长安本地的发言。

当然,如果是在下班时,李泰并不禁止他们用着自己的家乡话聊天,但工作时不行。

毕竟当初李泰拉唐俭入股时,这点早就已跟李泰说好了,鸿胪寺就是负责拉异族进来的。

李泰看到了唐俭收下,倒也不多话,相互继续说了几句便是告辞了,毕竟这几万人,自己是真的很需要啊!

“不久是多久,我可是实诚人,唐鸿胪您可别骗我啊,我很天真的,说什么我就信什么!”

如今这八万人,只有两万人寻找到家属,另外绝大多数人莫说家属,就连所在村庄都已找不到音讯了。

“不过这笔钱,还请越王您还是先省着!”唐俭开口道,“您不知道是否还记得,圣人曾下令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八万人,尽还其家属。”

“且不说有一部分的人是交了力庸的,否则高陵怎么会有专门负责服役的徭役!”

他们虽有都东突厥这个民族的概念,但未必有爱国的情怀。

唐俭继续道,“这件事情正交给鸿胪寺来负责,不过隋唐乱世,又哪里好找家属。

因为李泰都相当舍得花钱,而且这笔钱实际上也不少了。

不论怎么说,李泰兑换了自己承诺的待遇,这些东突厥的人干劲就更足了。

所以我原本准备向圣人上书,是不是要直接在边疆地区进行就地安置的!”

唐俭犹豫了一下,说道,“不久,劳力便会有的,还请越王您稍安!”

李泰总不能说,主要负责给东突厥当老师吧。

因为自己需要强化他们说汉语的环境,相互交叉感染下,汉语能快速掌握。

单个人看起来不多,但实际上翻新郑白渠那需要的人几千不多,几万不少,要真能够弄到十万异族过来,这一万吊钱,李泰绝对给了。

而唐俭听到这话,倒也只是单纯的笑一笑,表示自己不说话,越王您说什么都对对对!

不过,李泰神色严肃起来,道,“唐鸿胪,您还能找到什么人做劳力我不管。

实际上他们的要求只是吃饭而已,对他们提出民族主义未免奢侈。

毕竟做亡国之民有什么好的,现在有机会做大唐的狗,不对,是大唐的人,他们有什么好不乐意的,一个个搬砖都变得勤快起来。

这种同化能力,对大唐周边异族来说几乎是没任何抵抗力,尤其这些国家都被李靖灭了的东突厥百姓。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突厥贵族不把你们当做人来看啊,但我们大唐不一样,大唐把你们当做人看,大唐教你们识字明礼,更重要得是只要工作就能吃饱饭啊!

就算你不相信我们的真诚,但要相信你们吃饭时那香喷喷的馒头啊,那可香了!

然后,李泰鼓动文科学子们让这些异族人述说自己的苦难,说自己是怎么辛辛苦苦工作一整年,结果自己都未必能够果腹,夏天的时候自己要跟牲畜抢吃的,冬天的时候自己要跟牲畜一起挤被窝,结果牲畜长大了,就被突厥的贵人拉走了,连一根毛都没有给自己。

毕竟这笔钱又不是直接把这人买断掉,给得也只是介绍人的人头钱而已。

他们那隐约的民族荣耀直接就粉碎掉了。

至于其余的,您给指个地,我让人搬过去就是了!”

唐俭听到李泰的话,脸上倒也不免有几分红一阵青一阵的。

毕竟万事开头难,幽州学府的学生,已经在这几个月,帮助这些半个汉字都不懂的突厥人慢慢用汉语说话,可以说最艰难的一步迈过去了。

而李泰一时间也没什么借口找唐俭,所以自己只能够等下去……等到物资要爆仓了!

没有错,随着五月收割小麦结束,农官顺利推行,但更重要得,还是解放出来的农闲农民,能到就近的高陵地区进行打工赚钱。

任何落后文明,终将仰慕欣欣向荣的先进文明。

而李泰看着幽州学府的学生教育不错,也开始安排农业学府的学生作为他们的助手来承接这些幽州学生的任务。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游牧民族能够攻入到中原,但只要进入到中原,他们见识到中原文明的先进,很快便是被同化掉了。

所以,趁着新学期将要开始,便把这些学生应该放回学校中继续培养了。

如果需要钱的话,每个正常的劳力我愿意给一百文的人头钱,若死了我赔偿一吊钱的抚恤,干到郑白渠彻底完工为止,这算是我的底线。”

因为一个合格的东突厥培养皿李泰已经打造起来了。

所以,哪里有那么多的时期去浪费,阿耶在等着,世家宗亲更是在看着呢!”

就这样,经过数个月磨合,这批次东突厥劳力已经改善的相当不错。

但现实是,这时候鸿胪寺能弄来一万的异族,李泰就感觉相当的恐怖了。

“为什么不征召高陵本地的百姓去翻新郑白渠啊!”唐俭忍不住道。

而唐俭看着李泰离开,嘟哝了一句,

“这越王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若我没把这信息给透露出来,怕是这美酒就更我无缘了。

不过这玄龄倒是看得精准,越王果然对这一批百姓很感兴趣啊!

把他们交给越王,也算让这批百姓有个着落了!”

不管怎么样,李泰安置百姓的能力,整个朝廷上下,都是承认的。

(本章完)

第296章 偶遇第36章 成为县令第62章 突袭第450章 李佑谋反第33章 狂热的追星第377章 李泰的坚持第260章 李泰的决定第51章 李泰的准备第245章 洛阳开发计划第524章 交锋第124章 萦绕的紧迫感第252章 围城打援第119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430章 重开丝绸之路第158章 张玄素的见闻第97章 发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262章 青海的重要性第211章 传信第85章 渭水工程开始了第281章 阎家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六 任雅相的任务第422章 李泰的建议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们第119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第124章 萦绕的紧迫感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97章 发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27章 曲辕犁第267章 自古以来第74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483章 房玄龄复职第452章 封侯(今天一更)第457章 横推(今天一更)第244章 众人商议第393章 李靖的建议第209章 来去匆匆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177章 盐场发展中第142章 岭南地区的小计划第476章 进击的吐蕃第178章 杜楚客的专权第415章 佛家律宗第7章 马周第177章 盐场发展中第26章 建设商铺第531章 辽难运河第487章 精神天赋的运用(今天一更)第33章 狂热的追星第175章 晒盐法第120章 失败的蒸汽机第349章 医舍的触动第130章 教化异族第221章 观风使至第360章 各显神通第78章 杜如晦的决定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197章 过完年就不消停了第305章 魏王的老师第434章 六镜花·传承第392章 荒谬的刺杀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454章 将变第84章 帝国的执行力第133章 意外的收获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万户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谋划第541章 徭役们的福利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385章 与高季辅的会面第218章 亲兵入伍中第299章 病来如山倒第490章 清查吏治的余波第235章 李世民的询问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第40章 旱灾将临第544章 兵议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觉悟第472章 尼哈旺德的政变第25章 五百文学费第415章 佛家律宗第485章 分封第106章 女子织造学府第256章 李靖的碾压第176章 被腐蚀的苏定方第263章 先拖着,等等看第273章 予王玄策的嘱托第50章 战争将起第316章 不可能的任务第383章 冯盎的抉择第126章 李世民的奖励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484章 占城稻第127章 长乐来访第280章 阎家第470章 光箭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