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坠马

第165章 坠马

李淳风记录着自己今年幽州分校的成果,将其写成了信件,然后送给了李泰。

毕竟牧草计划有序推进,捕鱼计划更成为了幽州分校财政的重要支柱。

至于在海水里面种植植物的想法,幽州分校至少也找到了能够种植的植物,顶多驯化,以及培养需要几年的时间。

但只要是涉及种田,那耐心几乎是必须的素质,李淳风相信李泰肯定明白的。

李淳风写好给李泰的信,然后便通过驿站体系把这封信给送给高陵。

只不过冬去春来这封算不上是加急信件,送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才送到李泰手上。

这时候,马周再次修通了一条水渠,而负责开垦田亩,发展水道的薛大鼎更以飞快速度接手后续工作,第一时间开始修缮起这水渠的水道,并细致化的进行分田。

马周与李泰都发现了这薛大鼎可谓能吏,也许对官员调度支配上,没马周来得高效,但他做起事情来却相当细致。

相对来说,水渠贯通只是第一步,剩下来的还有分水,分田等等规划。

这些事情算不上难,但执行起来相当繁琐,只能一步一步的慢慢做下去。

历史上他所要面对的,也不过只是受到了李世民喜爱的魏王。

随着去年行了冠礼,哪怕十三岁的李承干,已经对李泰产生了几分忌惮心思了。

他们自诩精英却不能影响政策,手握资源而难以团结自身,所以他们就好像是海绵,挤一挤多少能挤出点水来的。

第一段因为是给朝廷的,所以世家也都没有说什么话,李泰要滋养一下,那就滋养一下。

“来人,牵我的踏雪乌过来!”李承干最终决定,自己还是出去散散心。

“嗯?”李泰不由一愣,原本以为听到这个消息的自己原本会很是高兴,但实际上心中倒也未必有多少欣喜,反而对白鹤道,

“给我更衣,我要去长安一趟,另外叫上孙老神仙!”

只不过现在李承干的周边,已经没有如师如父的李纲在一边辅佐了。

不过,李泰才躺下没多久,白鹤倒是闯入了李泰的房间中,大声道,

“越王不好了,太子骑马摔倒了,马蹄还踩上在了脚上!”

所以李泰能耐心等待,也需要离开京城,去积蓄力量。

但只要李世民玩正面,李建成就只能直接暴毙掉了。

且不说这种东西自己弄出来,怕以后大大小小的世家都不跟自己玩了。

世家其实不需要知道这里面的逻辑,但只要明白李泰有这种操作能力,那哪怕李泰是皇子,怕也会想方设法弄死李泰,甚至他们会本能的集合起来然后簇拥李承干跟李泰交手。

但若是面对将来的自己,那可是绝对能够在政治上直面李世民的李泰,这两者所受到的压力是完全不同的。

既然是一个层面,那做事肯定要讲规矩,所以要有每个人拿多少土地的根据。

而且很显然,这件事情更是触及到了李世民的逆鳞,对他来说,自己的孩子真的非常重要,如果不是这些内侍看护不周,又怎么会让太子出事。

更重要得是从此之后,世家抵制自己碰触内政,甚至更聪明一点,直接围剿农业学府,那自己的心血怕是要浪费大半,到时候自己怕是要直面整个封建力量的反扑了。

尤其是看着李泰的越王府车水马龙,但自己在东宫内却总束手束脚,就更让自己郁闷了。

就算农业学府已展现重要性,但农业学府的第一年种植出来的作物,也不是歉收的嘛,又不是谁都需要像李泰这般做到极致。

所有世家联手的力量,李泰也不知道李世民能不能保下自己,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到底是自己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啊,蠢是蠢了点,受了伤多少还是会本能关心的!

但剩下来的田亩那可就要好好计较了,毕竟这些开发出来的田亩都是世家的,再怎么说自己也是投了钱的。

就在李承干沉迷骑马不可自拔的时候,李泰花费了七天的时间,总算修改出一份就算是自己想要去找,一时间也很难找出破绽来的账本来。

最重要的事,朝廷要怎么样调节是朝廷的事情,自己自然就能出门了。

“啧啧,算了这么多的土地,拿个三分之一吧,可惜我还要做一做假账。

也就只中层人,不论是什么改革基本上都是冲着他们来的。

心中想着等到明天,自己把这份资料先交给朝廷,就能让朝廷照着上面的出资进行分配。

到时候自己可能需要直面李世民,与之对比,李承干在这样的对峙中也不过只是添头。

所以随着第二道水渠通渠开始,便开始有各个世家拜访越王府,鸿胪寺,水都监,甚至负责具体事务的薛大鼎也常常有官员上门拜访,就是想要自己家的土地落实。

完成这项对李泰来说,也相当艰巨的工程,李泰总算揉了揉自己的黑眼睛,躺在床榻好好睡上一觉。

所以,李泰没必要故意治疗不好李承干的足疾,他的抗压不够强,那他迟早会暴毙。

在东宫里面的李承干,天天听着派去越王府附近盯梢的人报告越王府门口可谓人山人海,那可真是实名羡慕,甚至牙齿都忍不住咬了咬。

底层的人穷,但却是整个社会的根基,稍微动一下,那就是地动山摇。

毕竟因为李泰明白自己的培养的整个体系成熟后会拥有什么样的力量。

而在李泰头疼着这些大大小小的世家子弟骚扰自己,不得不躲在了自己家里做假账,甚至要把这假账做得天衣无缝至少要让这个时代的人看不出来端倪时。

卢安寿马上便送李泰前往长安,当然孙思邈更是被李泰抓了过来。

而这过程中,就涉及到分果果了,这可是关乎切身利益,处理起来可不容易。

李泰匆匆来到了长安,却连自己的府邸都来不及回,便马上进入皇宫。

你们所有世家合在一起都没有自己的四分之一,然后直接把郑白渠开辟出来的田地除了给朝廷的三分之一以外,其余部分直接按照自己投入的价值吞掉。

还是那句话,李泰所能依靠的力量,还在慢慢成长中,现在甚至连发芽都算不上。

毕竟治疗太子可不是小事,想要让孙思邈治疗,那肯定是要让李世民同意才行。

不管怎么说,随着李承干举行了冠礼,李世民对李承干更放宽了几分。

李泰深吸了一口气,自己的确是没有想到,初春的第一件事,便要面对李承干。

这就仿佛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收割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财富似的。

这就让李泰如果拿出账簿,用市价去计算李泰对整个郑白渠翻新的投资,就会发现李泰对郑白渠的投资碾压了所有世家加起来的份额。

毕竟明明自己也出了力量,但莫名其妙的自己所占有的份额却变少了。

“兄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听到消息便从高陵赶来,另外把孙老神仙也带来了!”李泰看着一群人开口道。

在正常情况下,至少需要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去成长。

只要顶层与底层完成了协同,那回光返照的世家又算得了什么,时间到了,碾压过去也就是了。

李泰嘀嘀咕咕,却也只能竭心尽力的做着假账,尽可能削减自己的投资比例。

因为上层的人少,但容易团结,达成一致。

在建设整个郑白渠过程中,修建工人主要是高陵徭役,东突厥的遗民,甚至还有一部分当地为了几口饭与粮票的搬砖百姓,人工成本几乎被李泰压缩到了最低。

但现在至少在他们看来随着国家的份额被抽走后,那现在这通水后的良田,那肯定是有世家的份额,而早一天拿到手,那就早一天种田啊!

等到了东宫时,李泰明显见东宫中哀嚎一片,一大群内侍正在被用廷杖抽打,有的人更是被打晕了过去,丢到了一边生死不知。

不论怎么说,还是让孙思邈去看看李承干的情况到底怎么样,虽然历史上李承干也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产生了一辈子的足疾,甚至被很多人看成是他心理扭曲的诱因。

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让这些基层的人员完成从外流官到从九品芝麻官的跨越,这就是掌握住了基层的力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承干这些日子开始学武,自然而然的喜欢上了骑马这种风驰电掣的感觉。

哪怕长孙皇后还在,足以引导李承干不至于走上歪路,但随着自身自由的扩大,终究本能的会去试探自己自由的极限在什么地方。

剩下来的残羹冷炙,再分给这些世家呢!

李泰没说谎,因为这些世家虽投资了第一笔钱,但这第一笔钱给自己挪用了,去开建了一个个围绕着郑国渠工程的工厂。

自己还没打好根基,等到世家恐惧自己的这种操作时,自己怕就要马上面对世家反噬了。

毕竟,自己这皇子跟大大小小的世家多少也算一个层面的。

当然,李泰也没说一定要让孙思邈去治疗李承干。

因为,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所以李承干这个做太子可以十二岁就行冠礼,至于元服的话,可以等到十五岁再举行。

毕竟当初修郑白渠的计划是李泰提出来了,国家的那一部分的优先给了朝廷,众人多多少少也都忍下来了。

尤其随着春天的到来,这些土地关乎着春耕的开始,这些人就更忍不住了。

说实话,李泰不想要死,更没有以身殉道的觉悟,所以只能用时间去铺垫自己的计划。

当然这还是在郑国渠这里的土地基本上都给世家大族瓜分掉了,几乎没什么百姓份额,即使如此,上上下下到底还是有很多的世家贵族盯着。

就在李泰奋笔疾书的制作假账,越王府的门槛也是被人络绎不绝的踩踏。

很快李泰的通禀过了,来到里面见到李世民、长孙皇后和长乐几人都在。

而李泰现在也在考虑中,自己到底是彻底拿出在这些土地上的市价投入,表示自己在这郑白渠上投入了多少价值物资。

但李泰不在乎。

在这时候,长孙皇后也没站出来劝说什么,显然她也是一肚子的火气。

不过,靠着卢安寿堵在门口赶人,大大小小的世家也不敢上门打扰,也就送上一份份礼物,期待跟李泰见一面也就心满意足了。

到那时候,朝廷有自己,基层有组织,区区中层的世家算什么,革得就是他们的命。

毕竟,李泰有耐心让这些土地滋养一年,种植一些能够巩固水土滋养土地。

通禀后,更直接拉着孙思邈向东宫而去。

当然,李泰非常清楚,这东西肯定是不能直接交上去的,交上去自己就危险了。

一开始种植得少一点,那就少一点好了。

至于材料,更是李泰这大大小小的工厂生产出来的,甚至很多需要加热加工的项目,靠着统一的煤炭产业,更把这一部分成本压缩到极致。

但其他世家可没这么大耐心,对他们来说,反正生田种多了那就会成为熟田。

免得自己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就遇到一个都未必认识的大爷,然后过来攀关系。

你妹的,这年头只听说过做假账侵吞朝廷资产的,怕也只有我做假账给损己肥公!”

这就好像是,现代社会一次次的改革中,凡是能叫苦的,基本上都是中层。

李泰并没有理会这些,因为太子出了事情,他们这些内侍是真的难逃其责。

差不多就是刚刚建国时,李建成面对李世民的感觉吧,那阳谋绝对无法对抗,只能用阴谋去减除羽翼。

“有劳孙道长!”李世民见到孙思邈,也怀着无论如何先试一试的心情,让孙思邈试试。

毕竟上一次杜如晦疾病来得突然,太医们都束手无策,还不是孙思邈搞定的。

而随着孙思邈进去查看,李泰沉默下来,感觉这房间格外的安静。

长孙皇后与长乐,在这时候更是偷偷的抹着眼泪,很显然,这次李承干受的伤真不轻!

(本章完)

第75章 分校第455章 复仇VS团结第94章 制约第56章 玩真的第346章 接收物资第547章 春风化雨第102章 各自的羡慕第38章 高陵的目标第289章 青海生风波第26章 建设商铺第8章 马周的提醒第526章 高延寿的挣扎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479章 亲自动手第329章 江南的茶园第470章 光箭雨第20章 吕才第222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第281章 阎家第353章 称心之死第174章 画大饼第146章 挖墙脚第246章 进步神速第185章 与李德謇的碰面第457章 横推(今天一更)第525章 唐军的伏击(今天一更)第70章 马周的奏章第3章 初见窦静第407章 收下武媚第338章 初见辩机第82章 李泰的请求第229章 薛仁贵行动中第264章 机会第184章 与幽州世家的交易第523章 决战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234章 送礼物第407章 收下武媚第2章 立志于农第106章 女子织造学府第145章 僚人叛乱第232章 时光的残忍第476章 进击的吐蕃第541章 徭役们的福利第365章 我们才是最强的第481章 步步推进第103章 褚遂良与刘仁轨第218章 亲兵入伍中第57章 不能笑第332章 李泰的指令第285章 你说了,我便相信第99章 杜如晦来访第333章 吐蕃的到来第377章 李泰的坚持第32章 邀请孔家第185章 与李德謇的碰面第72章 集装箱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205章 钱粮的问题我来解决第519章 李淳风的推荐(今天一更)第296章 偶遇第299章 病来如山倒第128章 开启的郑白渠会议第84章 帝国的执行力第236章 悠闲的长安生活第70章 马周的奏章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万户第274章 魏征的建议第75章 分校第401章 吓死了第261章 军队的默契第9章 与窦静的合作第492章 战争会议第24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72章 集装箱第163章 三个人选第174章 画大饼第44章 好好学习,做好笔记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计划》第49章 孔雀的尝试第491章 序幕的拉开第160章 托付第129章 人力资源第388章 来到荥阳第127章 长乐来访第131章 再见长乐第313章 粮票第171章 殿中对第414章 武侯八卦阵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规划第24章 学府内的会议第49章 孔雀的尝试第118章 与潘师正论道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39章 李泰的谋划失败了第33章 狂热的追星第290章 保护第391章 结社率的野望第43章 开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