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封燕王

第173章 封燕王

接下来一个月整个长安格外安静,甚至就算李承干仿佛也都因为修养而显得格外安静,甚至在长安传播的有关越王代替太子的流言,也都慢慢消散掉了。

因为李泰去幽州的消息开始在上流世家之中流传开来。

既然杜楚客这种一流世家就能拿到,那其他人只要有心,自然也能够拿到这消息。

比如说太子右庶子李百药出身博陵李氏,自己是史学大家,现在是太子府的官吏,

虽说李百药为人清廉刚正,见不惯有人重伤太子或者越王,所以对这事有所关注。

现在越王肯退一步,主动离开长安去幽州那苦寒之地,那不论为了全越王之情,还是为了太子本身,李百药都不希望太子在这时候做什么小动作,给李泰的路途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而李承干听到这消息不由呆了呆。

他第一次知道自己这能力强得不行的兄弟这般关心自己,这次更因为流言而主动退让。

一想到当初李泰刚来看自己时,就打算用死囚的脚骨寻找救治自己脚骨的办法,心中不由一暖,暗暗感叹也许这就是亲兄弟吧!

说到底,这时候的李承干也不过只是比李泰大一岁而已,而且干得还是太子职业。

他还没感受到李世民对他的强大期盼,以及满朝大臣对他的变态要求。

“哦~”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倒是从容笑了笑,并没多说什么。

但如今贞观六年区区三年,燕王不但让高陵富甲天下,就算是他自己好像也从中某得了丰厚的好处啊!”

太白渠、中白渠和南白渠统称三白渠,全部都已经完成通渠,增加土地一万两千多倾良田,剩下来的扫尾工作,将在一个月之内陆续完成。

毕竟高陵的优质土地自己多少都已经主动入手了,现在只是把这些变现而已。

首先是李泰的爵位从越王转职成燕王,因为封地是幽州的原因,越王就不太适合了。

“越……燕王的敛财之能,怕真天下无出其右者。

毕竟汗水可不会骗人。

不过,李泰在洛阳时倒没想到巡视大运河的杜如晦也一样在驿站中。

所以百姓们开始传说李泰有点石成金的能力,偶尔一些喜欢赌马的,更是开始主动拜起了李泰的像,以求能够赚钱!

而李泰则是一路马车从长安到洛阳,然后准备去荥阳入永济渠而去幽州。

毕竟唐代可以看成是丞相的尚书左仆射和右仆射也就从二品而已,基本上官职做到了正五品以上,都已经算高官,更不要说马周已经半只脚买入了从四品。

意思就是你现在的功勋有成为从四品的资格,但你还需要在水都使者这个职务上打磨几年,等到资格足够就能调度到从四品职务上。

尤其高陵百姓更是自发组织起来,期望李泰不要走,但很可惜,虽然李泰也挺感动的,但该走还是要走。

不过这一次贩卖,自己能能感觉到有人在背后顺水推舟,仿佛深怕自己不卖似的,帮自己找好了一个个好卖家,让自己也算是好好的回了血。

甚至李泰为了增加自己前往幽州的资本,开始贩卖商铺,以及高陵城市的一部分土地。

而李世民很满意马周的效率,不过考虑到马周的年龄,以及准备将来给杜如晦打下手,所以在职务上还是水都使者,但给了马周从四品下的中大夫文散官,以及开国子的爵位等等。

“贞观三年初这高陵还是一片废墟,甚至连高陵本身的百姓都是难民。

很快,马周上报郑白渠区域的主体工程已经彻底完成。

至于高季辅,说实话李泰并不清楚他的本事。

李泰对苏烈跟着自己李泰自然满意,毕竟自己与苏定方多少算是认识。

毕竟唐朝升官,一般上一开始只是升你的官职,会让你实行一段时间。

一个是高冯高季辅,一个是苏烈苏定方,其中高季辅是幽州别架,苏定方是幽州司马。

当然除了马周,来修水渠的众人多少都受到了奖励,其中奖励最大的应该算是李泰。

“那到时候,还请燕王多帮忙!”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看了李泰的态度,正色道。

所以随着东宫这边主动安静下来,整个长安至少对李泰来说,那是格外安静。

所以他还是感觉,李泰到底是自己的亲兄弟,自己当初怀疑他,真是自己错了啊!

虽然李泰并不知道苏定方到底有多强,但看着他带兵的姿态能够看出,苏定方带兵可从没有偷懒过。

但给马周的文散官和爵位都是从四品品级,这多少便是有几分言外之意。

可以说,李世民是真给了李泰相当大的权利,足以李泰能一展自身才华。

同时,封李泰为幽州大都督,幽州刺史,负责幽州军政事宜。

如果你干得好,那么一些同等级的爵、勋、散官等等不同的附带官职都会给伱慢慢的补齐起来,表示你有资格坐稳了这个位置。

包括对渤海水师的节制权利,以及对幽州周边妫、檀、蓟、易、莫、瀛、沧七州行政权。

所以李泰大大方方的应答,然后道,“这些辎重就是我前往幽州大展宏图的资本。

而许敬宗因为官职低微,如果不是时长拿着《隋书》过来找太子进行校稿,这消息许敬宗可没太多知道的渠道。

因为不知道内情,杜如晦甚至认为这是李世民赏赐的。

有他们的话,我能直接动手,如果没它们我要积蓄一段时间财帛才行。”

对整个官场来说,这已经是一颗缓缓升起的超级新星了。

贞观六年春,原本这月本应该是长安百姓为长公主出嫁的十里红妆而惊叹呼,但现在却为李泰这个燕王就封时所携带的财富而惊叹。

“见过燕王!”杜如晦倒对李泰进行行礼,并没要轻慢李泰的意思,只是看着李泰浩浩荡荡带上的几百车的马车,感叹道:“燕王上任,居然带了如此多辎重!”

房玄龄很是嫌弃的看了一眼魏征,当然,房玄龄也很是理解魏征的心态。

值得庆幸,李泰自己没几个朋友,不需要去一家家的拜访。

魏征看着李泰却有几分痛心,感叹道,“到底人无完人啊!”

等到家人们都拜访得七七八八,李泰带着自己五百车绸缎向幽州而去。

李泰继续道,“杜相,只要你推进《漕运计划》,那我哪怕在幽州,却也愿意全力配合。

所以阿耶如果任命你来处理运河之事,那不论长安农业学府,还是幽州的农业学府,都会鼎立相助,因为幽州若兴,便是兴在这运河上!”

倒是李泰对完成了工程的那些异族表示,你们是要留在本地,那就登记杂籍的成为大唐民众,或者继续跟着自己前往幽州,到时候办理成为幽州入良籍的平民。

当然,李泰相信如果自己不能折服这两人,那他们手中肯定有李世民留下来制衡自己的密旨什么的,只要自己胡乱来,那他们必然会遏制住自己。

但马上许敬宗流露出狂喜,说实话,满朝文武谁看不出唯一能够对太子李承乾造成威胁的就只有李泰而已。

不过李泰还是亲自去跟泪汪汪的长乐告别,毕竟这个妹妹李泰还是挺喜欢的。

也就马周在渭河推行《漕运计划》后得到了水都使者,现在表示马周真切的坐稳了这职务,所以配套的福利待遇不但给马周配上,而且大大的提升了。

两人一是监督李泰,二是辅助李泰,尤其幽州虽算不上兵荒马乱,但到底也是大唐与外界交融的地方,而且与高句丽也是隔海相望,倒也不能算是安全。

“嗯!”面对着杜如晦,到底不需要隐藏什么。

说实话他们前往幽州到未必是因为那良籍的户口,更多是因为他们觉得幽州距离自己曾经的家园更近。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留下俩入杂籍,大约两千人愿意跟着李泰前往幽州。

身为名相,他既然已经看到自己大大方方的带着这些资源,那很显然,自己带出这些物资,不论李泰是怎么来的,都是经过李世民同意的。

只不过李泰为官时从没贪污受贿之说,反而整个高陵的发展几乎是整个长安周边肉眼可见的飞速。

除了长乐,自然还有长孙皇后,李世民,甚至就算是太子也似真似假的落了泪,仿佛真的很舍不得自己离开的样子。

对比起所谓的名将,李泰更相信这种平时用汗水不断积累的人。

而这已经非常显得恩荣了,毕竟马周又不是外戚,也不是世家出身,哪怕在四十岁之前熬到从四品的官职,那都相当不容易。

不论怎么说,李泰这次算真切让世人知道了自己的敛财本事,简直高的匪夷所思。

更不要说,现在的马周隐约有在三十五岁熬到从四品官员的趋势。

不过,李世民虽然放权给了李泰,但还是给李泰安插了两个人。

说实话,朝廷这诏书的发布,的确是让很多人感觉到惊讶。

因为我比任何人都明白,京杭大运河对幽州的重要。

既赞叹李泰展现出来的能力,又可惜李泰的不完美,不论是身份上,还是自身行为上,多少都有几分瑕疵的。

所以从李承干这里知道李泰主动到幽州就封,也是呆了呆。

只不过,李世民还打算继续把马周用在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计划》上,所以这时候并没有直接升马周的官职,以方便将来调度给杜如晦听用。

房玄龄不由摇摇头感叹,“燕王此去幽州,说不定真会让幽州成为高陵这般的奇迹。”

只不过燕王到底是皇室子弟,如此奢靡又如何能为我大唐贤王!”

“越王如此,如晦在这里预祝燕王宏图大展,使得幽州百姓能如高陵般繁荣!”杜如晦对李泰客气道。

“我虽然有自信能够让幽州富裕起来,不过想要让幽州能够如高陵一般的繁荣,这件事情,却是需要杜相您来搭把手才是!”李泰倒是坦然道。

许敬宗忍不住感叹太子命好,居然能遇到这般蠢货。

不过他也赞同李百药的意见,在李泰离开长安前,我们消停些,不用再多事了,否则画蛇添足,反而不美。

毕竟一般上赚钱的事,李泰都会主动拉上两者,至少对比起很多不需要交钱的商人来说,李泰纳税可是相当积极的。

这一段路算最平稳也最快速的道路了,走水路差不多半个月左右。

现在李泰主动去了幽州,这天下还有比这更蠢的人吗?!

这些钱好像来得干干净净,就算魏征看着李泰车上拉着的绫罗绸缎都未免有几分的不可思议,因为他想要上谏,好像都找不到上谏的理由。

但在这过程中,李泰一没有贪赃枉法,二没有买爵鬻官,反而把高陵建设得繁荣异常,甚至还翻新了郑白渠。

或者说,几乎所有的贞观重臣多少对李泰都有几分的别扭。

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泰的赚钱能力几乎跟他的惹事能力成正比,所以朝臣多数很头疼。

而且幽州也是异族与汉人汇聚的一个重要城市,说不定能见到就家乡人!

怀着既然是李世民主动推送过来的,那自己就多多操劳他一下,到了地方自己就把政务推给他,想来应该能处理一二的吧。

而等到李泰真正的展露出了自己的资产,这时候的朝臣们才发现,李泰在成为高陵县令期间,才短短的三四年的时间便是已经敛财到这种匪夷所思的地步。

李泰主动前去打招呼,“泰见过杜相,没想到今日会在驿站相遇!”

这说不定就会有什么混乱的事情,所以安排了这两人协助李泰。

但如果是户部与内府监的话,那就相当喜欢李泰了。

不得不说,双方倒也没有提钱粮什么的,因为杜如晦明白,如果大运河的《漕运体系》要全面铺开的话,那么与农业学府合作已经成为了必然。

而李泰不论是真心要发展幽州,还是因为当初的事情心有愧疚。

无可否认,只要自己要把《漕运体系》在大运河上全面铺开,那李泰就是最大的助力。

这一刻双方都是政治人物,没得感情。

(本章完)

第202章 五月无事第183章 见遣唐使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第211章 传信第256章 李靖的碾压第258章 覆灭第306章 李春第265章 河湟谷地的定位第445章 生产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255章 慕容伏允的目的第93章 与张万岁的愉快交流第465章 军校的提议第37章 规划高陵第446章 魏征之死第360章 各显神通第140章 与房玄龄的交易第92章 熬出头了第158章 张玄素的见闻第78章 杜如晦的决定第306章 李春第526章 高延寿的挣扎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第509章 反向伏击第398章 征讨高昌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觉悟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267章 自古以来第128章 开启的郑白渠会议第78章 杜如晦的决定第237章 胜之不武第474章 令人绝望第498章 顺利的伏击第85章 渭水工程开始了第428章 受伤的人第317章 称心第336章 博彩第53章 捕鱼第360章 各显神通第287章 控制第113章 与太仆寺的合作第518章 军功经济第370章 够了!不要了!第123章 人口承载极限第37章 规划高陵第51章 李泰的准备第455章 复仇VS团结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173章 封燕王第444章 儿子,时代变了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333章 吐蕃的到来第364章 战争前的雪花第15章 冬日将近第178章 杜楚客的专权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157章 张玄素第103章 褚遂良与刘仁轨第462章 谨小慎微(今天一更)第341章 赌狗拯救计划第458章 叛乱终结(今天一更)第26章 建设商铺第309章 破碎的计划第175章 晒盐法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548章 成为太子(大结局)第476章 进击的吐蕃第498章 顺利的伏击第410章 张玄素被刺第401章 吓死了第458章 叛乱终结(今天一更)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480章 李世民的准备第86章 心黑第252章 围城打援第86章 心黑第517章 苏烈的战术计划第414章 武侯八卦阵第33章 狂热的追星第156章 冬日第72章 集装箱第22章 群星汇聚第143章 邀请冯盎第291章 风雪中第408章 与李世民的见面(今天一更)第423章 糖衣炮弹第140章 与房玄龄的交易第166章 巴掌第394章 松赞干布已到达战场第210章 粮食入河南第93章 与张万岁的愉快交流第462章 谨小慎微(今天一更)第40章 旱灾将临第149章 新的计划第135章 历史性的突破第289章 青海生风波第193章 杜如晦来访第293章 李泰回长安第375章 展现君主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