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与李德謇的碰面

第185章 与李德謇的碰面

秋收后,大笔大笔的粮食从水路向李泰的天津小城运输过来,浩浩荡荡的长龙,从幽州城到天津城这条运河上挤满了船支,仿佛首尾相接,千里不绝。

而在这绵延不绝的航运船支之中,祖家家主祖安亲自来运送这批粮食。

对比起来,卢承基还要在农业学府中干活,身为声名赫赫的范阳卢氏,这些事情也不需要他抛头露面。

至于河东卫家虽比不上现在卢家声望,但他们的根基不在幽州。

他们能跟李泰搭上一定关系足够了,至于以后会不会有更多的交往,那就要看李泰会不会回长安,会不会有更进一步可能了。

而祖家却算一个地道的幽州本土大族,家族出了祖逖后在本土有了声望,慢慢成为幽州大族,但同时因为在祖逖后,再没出过顶尖人才,也就只在幽州本地成为郡望。

对比起卢氏的傲慢,以及卫氏的无所谓,祖安倒是觉得这燕王很能来事。

他来到幽州半年不到就已经做了这么多的事,砸了这么多的钱,是个做大事的主。

便想着通过与燕王靠拢,让祖家影响力扩展开来,不说天下,至少让河北道名声显赫些。

“一贯一个!”王真儒很是真诚的对着祖安回答道。

这不仅仅是东亚最强的水师,甚至说不定是整个世界最强的水师也说不定。

这都不是往常那种需要不断装卸的古老运输方法能够媲美的,效率上高太多了。

“一个木箱多少钱?”祖安听到了王真儒的话,却是不由询问道。

王真儒听到祖安的话,倒也知道祖安想要借助这个机会跟李泰见个面。

到时候朝廷只需要派人过来驻扎计算,到时候交接起来也会方便很多。”

所以,李泰大大方方的在天京城这渡口开始推行术这制度,要不要接受李泰不去管,反正这种事情是大势所趋,现在早点用上这标准,以后说不定还能获得点便宜。

说到底,也不过只是打一个报告,等到自己从朝鲜日本回来,应该就会有结果了。

驾驭粮船通过运河向天津城而来,而在过雍奴时,原本还略显得几分狭窄的水道,骤然宽阔起来。

等确认后,便把这些粮食统一放置在一个大箱子里面,放满了一个箱子,便让起重机械勾起这个大箱子放置马车上,这箱子看起来挺大,但实际上却正好可以稳稳当当放上马车。

“如果水师还在幽州,我倒能做到这点。

而祖安把这些粮食送到指定粮仓,有些好奇的向着这粮仓张望,因为这粮仓太矮了!

因为一开始在渭水推行集装箱的时候,本地津口一些商人也非常难接受这些东西。

这粮仓是防火的地下式粮仓,大量同类谷物全部都倾倒进去不断积蓄。

祖安不是很理解,但还是点点头,因为他在这津口看到一种秩序的力量。

但他们抵制是没意义的,因为这东西关系到朝廷的税收。

虽秦汉后,主薄这官职职能被削弱了很多,但实际上主官愿意的话,自己手下的主薄,可以看成是秘书长,全权代表自己行动。

只要这件事走程序去汇报,最终到底要不要同意,那是朝廷的问题,跟自己无关。

不过,王真儒可惜的摇摇头道,“今日有几分不巧,燕王正送别高少卿,不在天津城中,今日会不会回天津城,什么时候回天津城,我都不清楚,所以祖族长还是别多等了。”

当然,一开始在京杭大运河上进行推行,而且只有天津这么一家,那自然是会受到上下流的商人进行抵制。

整个天津的津口围绕着运河蔓延开来有数里,自己的船队才刚进入天津水道,便有引导船只过来询问是否要在天津津口靠岸,回答是后,便引领着自己在一处靠岸让船只停泊。

一次能放上两个箱子,打包后马车有序的运送这些货物,送到天津城的指定位置。

但身为家主不可能直接一家把粮食给掏空了,所以便联合幽州的韩家,张家等世家,一起凑了十万石,亲自把粮食送到天津小镇来,来看看此地情况。

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自己多准备几次,多碰碰运气,终归有机会的。

这时候的祖安才发现,天津津口并没有寻常津口周围那些乱糟糟的叫卖的人。

“幽州学府不是有批学生会到我渤海水师实习,以这些学生组成这么支海军派来给天津城护卫,您不会拒绝吧!”

祖安倒没想到自己居然能从王真儒的口中知道几分朝廷的政策,惊讶道,“以后这运河上下往来,还需要向朝廷上交税费?”

因为大唐的根基是陇西贵族,又不是关东世家,甚至还很积极打压关东世家。

当然,这里也是有大量的劳力负责把一件件东西,装运到指定的大箱子里面,然后再用一些绞盘和滑轮组成的机械起重装置,把这大箱子放到马车上,让马车运输出去。

说实话,看着这一整支的渤海水师,有着完整的楼船、艨艟、斗舰、走舸、游艇和海鹘各种海上舰队配合,看起来却是相当的雄壮,望之令人无比的感慨。

李泰继续道,“不过如果一小支渤海水师驻扎天津城附近守卫。我天津城负责补给与维修却也是正常之事,甚至在获得朝廷批准,为这一支舰队增添防御性质的武器。

我这幽州刺史,还是非常希望能够为大唐的海防事业增添几分心力的!”

李德謇眉头挑了挑,很显然,李泰这种果断把自己说过得话吃下来的态度,让李德謇虽然有几分预料,不过多少还是有几分不渝的,只能说这一切都在情理中。

然后便带着士卒清点祖安送来的粮食,甚至随机抽取了十麻袋的粮食打开来验一下品质。

“天津入库出库,都需要这些指定标准的木制箱子。

平常时自己是不可能见上燕王的,如果这次收粮时,运气好能跟燕王搭上话,对祖安来说,说不定也是次机会,至于能不能碰上,那只能看看自己运气了。

祖安见到这种粮仓倒也啧啧称奇,他只好奇为什么这粮仓要建立在地下,而不是建地上。

虽然没有指望这些粮食全部都是新粮,但就算是陈粮也不可能是发霉什么的给自己。

这时候的李泰也刚把高表仁,长孙师,以及倭国的遣唐使全部都送上渤海水师。

因为他记得没有错的话,自己父亲的后勤当初也让燕王插手过,想来不是什么大事。

自己如果不去上报,而是私下里跟李泰商议,甚至达成了协议,那就是自己行为不端了。

王真儒先带着祖安来到放置丝绸的仓库,清点出十万石粮食所需要的丝绸。

李德謇听到李泰这话,倒是深深的看了李泰一眼,说道,

“嗯!”王真儒确认的点点头,道,“当然,租赁的话便宜一点,一次一月一百文,别觉得这东西贵,等到将来《漕运计划》在大运河上实施,你自然会买这东西了。”

因为这东西,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箱子而已,更重要得是产品的标准化,能由此建立起一套,以它为基础的运输体系,以此衍生配套的设施,把整个流程拆解,快速集散货物。

说明了来意后,很快便有当地官员叫做王真儒的,过来接待自己。

最重要得是,原本渤海区域就是要有人负责巡逻的,交给这群学生兵,也算是让他们增加增加战争经验了。

这批货物是我们天津城要的粮食,箱子的租赁费用就不需要了。”

船只来到天津津口,祖安看着天津的津口却有些发愣。

可惜渤海水师不是已经驻扎在登州了,我这幽州刺史管不到那地方啊。

整个天津津口极大,自己的装载着十万石粮食的船只,正常来说足以堵塞整个津口的,但现在也不过只是占了一部分而已。

“这实行后,运河来往多是用器械马车搬运,无需要大量劳力靠近岸边,造成港口不必要的拥堵,等到这些货物用马车上了岸,就能把卸货运货的场地平摊到整个天津城。

“主要是为了提升效率!”王真儒见祖安询问,回答到,

“在关中地区,朝廷已经能根据这统一规格的箱子收取税收,现在虽然大运河还没开始,但想来终究有一天会实行。

所以,这次祖安亲自给李泰送粮食过来了,十万石粮食祖家一家还是拿得出来的。

纵然有这能力,跨州行事肯定是犯忌讳的啊!”李泰无奈道。

但实际上这多少是为了防止有人贪污之后,一把火把粮食给烧了干净,为这种地下的粮仓实际上是很难一把火把粮食烧干净的,就算有人贪污,想一把火烧了来个死无对证,但很快就会发现烧着烧着,下面有很大一部分地方是烧不起来的。

“但如果货物靠岸的,那就按照这统一规格的箱子收取过路费用!”王真儒对祖安道,

此刻他们站在船头向水底看过去,整个运河河水都仿佛清澈了几分。

“如此可惜了!”听到王真儒这般的话语,祖安相当失望,到底没给自己碰上。

而大唐又不是大明,收税,尤其收关东商人的税收,大唐顶多只没想到怎么样收,但真要收,所有关东商人联合起来也反抗不了。

所以,跟李泰说好了这一件事,李德謇便是回到了船上,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兵部。

祖安把粮食全部运输到指定仓库,换来好几车锦缎后,鼓起勇气对王真儒行礼道:

“燕王可是在天津城,若在的话,安……能不能去拜访一二。”

双方算是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协议,对李德謇来说,海军实在是太吃军费了,能有人帮忙供养自然是乐意之至。

只不过李泰的主薄有些特殊,被当做是专门修路的人。

但用得多了,这种集装箱很快就被接受了,真香这种事情对商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

“就这几个破木头搭建起来的箱子,卖一贯?!”祖安听到王真儒的话不由惊愕。

这种情况是幽州世家从没见到过,让祖安有几分发愣,好奇的对王真儒问道:

“王主薄,为何要把这些一一装入这大箱子中再让马匹运输,直接让马匹运输,岂不是省事很多。”

至于李泰负责后勤的这种事情,跟自己父亲汇报一下。

这样可以看成整个天津城都一座港口,干起活来自然快得多,也方便得多了。”

王真儒不算幽州的官吏,而算李泰手下书佐。

站立在这样的海军舰队面前,却也自然而然会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啊!

把两位准备出使高句丽与日本的使者送上了舰队,李德謇转过头看着李泰道,

“燕王,听说只要您主政幽州,拥河北道的经营之权,只需要三到五年,我大唐水师的军舰就能如同饺子一般下水!”

主要是这时代没交通部这部门,与之近似只能的户曹职级又太低,所以李泰直接任命他为主薄,代表自己负责基建。

王真儒对祖安道,“不过,如果你想要在天津城这里购买货物,用船队运输出去,需要租赁我们特质的木箱,当然,直接买下来也是可以的。”

好像也没有一些当地自行组织的行位人员,有得只是一种说不出的秩序。

“既然都是幽州子弟兵,我自然会好好招待他们!”李泰微笑着回答。

尤其越大手笔的大宗贸易,用集装箱真的比一件件搬运要方便得太多了。

几吨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在这标准化的运输体系下,都能最快速度的拆解,然后从航运到马车,甚至能直接从码头运输到到指定的陆路位置,有着一整套统一体系。

王真儒对祖安没接受集装箱这种事情,倒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说实话,李德謇还是非常希望跟李泰搞好关系的,尤其是听说李泰来到了幽州之后,幽州分校的学生好像扩招了,这一批直接招募了八百多人。

要知道,这些学生兵可比那些老油条要好用得多,尤其是掌握各种的船只上的工具,学生兵学习起来很快,这让李德謇相当的喜欢。

所以,李德謇便是想要以这一支军舰为诱饵,多诱惑一些人来渤海水师。

毕竟幽州这地方,只要是正常的男人,又有几个不想要靠着当兵吃饭的,尤其是水师,退伍之后能够从军队购买退伍的军舰,用这些军舰打鱼,那来钱可快了!

而李泰自然不知道李德謇所想,只是看着这渤海水师从天津起航,开始向高句丽的方向前进,炙热的阳光中,一点一点消失在了海平线上。

(本章完)

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129章 人力资源第430章 重开丝绸之路第339章 传播第210章 粮食入河南第215章 掌握幽州第509章 反向伏击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463章 惩处余党(今天一更)第152章 平定岭南第318章 渔业的发展第479章 亲自动手第445章 生产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14章 羽绒服与火炕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第236章 悠闲的长安生活第372章 下山第141章 冯盎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第131章 再见长乐第486章 政治的延续(今天一更)第449章 考成法第438章 危险的西域第419章 杜荷第109章 李世民的决断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372章 下山第234章 送礼物第287章 控制第121章 书局的意外发展第335章 洛水之弈开始第222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第282章 令人头疼的材料学第138章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505章 新神农第411章 李世民的无奈(今天一更)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第10章 两文钱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69章 高陵没有收入第429章 卑路斯再临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第13章 奖赏第241章 理所当然第62章 突袭第463章 惩处余党(今天一更)第4章第413章 薛延陀进击中(这个月接下来可能都第275章 杜楚客到来第338章 初见辩机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规划第523章 决战第517章 苏烈的战术计划第60章 意外的麻烦第160章 托付第267章 自古以来第370章 够了!不要了!第226章 锦衣卫第80章 达成一致第513章 学府兵的未来方向第409章 所谓壮阳特产第372章 下山第88章 长孙无忌的敏锐第203章 沧州的计划书第322章 萨珊来客第520章 神通难敌天数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60章 意外的麻烦第120章 失败的蒸汽机第441章 党仁弘案件第512章 高句丽百姓的安置第449章 考成法第124章 萦绕的紧迫感第264章 机会第543章 商议兵制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354章 义正辞严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针尖麦芒第377章 李泰的坚持第413章 薛延陀进击中(这个月接下来可能都第82章 李泰的请求第448章 李承乾的布置第355章 工匠考核第457章 横推(今天一更)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468章 李泰的兵家大计第158章 张玄素的见闻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78章 杜如晦的决定第371章 李泰的仁慈第392章 荒谬的刺杀第10章 两文钱第222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第244章 众人商议第112章 马周回来了第444章 儿子,时代变了第484章 占城稻第472章 尼哈旺德的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