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

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

高季辅带着一众家主回幽州城,有了李泰的保证与方案,家主们看着徭役向营寨报道的热闹场面倒是多了几分指点江山的从容不迫,以及对这些佃户为了点蝇头小利就离开的不屑。

有人感慨道,“燕王厚道人啊,给我们这么两全其美的方案。这些徭役以后连种田都不需要他们,也就只能出来做做徭役,求个温饱了。”

高季辅看着这一幕,张嘴想说什么,但最终却什么都没说,只是沉默下来。

这次问题算被解决掉了,但高季辅却隐约觉得有什么变化在里面。

就好像这些家主们有了耕牛能春耕,幽州本地的佃户全部转职成了天津徭役。

这样既不会耽误粮食生产,燕王手上又有了足够的劳动力,真是两全其美。

但正是这一种两全其美,让高季辅有几分的不理解。

经过在运河做徭役的日子,他能感受到这里面有一定程度的变故,但以自己的视野却又说不出这一种变故来。

跟着这些家主族长一一告别之后,高季辅第一时间找上杜如晦请教。

有些意外,这冬天以来,一直都只关注青梅煮酒的杜如晦倒在正经的在接待使者。

但现实是,仅是借助自己要修幽州这一段运河的机会,征召徭役们顺着运河修了一条大道,然后第二年开始,幽州世家就因为缺少了佃农而投靠了李泰。

这该死的决断能力,当初下注可真快真狠,让自己亲弟弟直接就直接投靠过去了!

是不是押注,别人不知道,自己难道还不知道嘛!

所以杜如晦感觉还是趁着去修大运河的功夫,自己在外面游荡几年,把大运河版本的《漕运计划》计划彻底完善,也算功在千秋的功德一片,等到时候拿着这功勋回去就是了。

这不由让杜如晦按了按额头,这种想要用燕王,但又要压制燕王的想法真的很困难啊!

对燕王来说,根本就没所谓的压制,只要你敢用,那他就敢发展。

朝廷当然是想要占李泰的便宜的,因为李泰太会来钱了。

但既然高句丽派人来合谈,那高句丽多少还是忌惮我大唐海军随时登陆到高句丽腹地的。

虽然这后面有很大的原因是李泰的爹。要是李泰换一个爹,还敢这么操作怕不是当场掐死,第二天就有人能在渭河河岸找到李泰尸体了。

不然呢,不就是钱粮嘛!

当然是送给高季辅,难道还送给李泰吗?开玩笑,李泰是长孙皇后亲生的好嘛!

杜如晦长叹一口气,正色道,

既然燕王能处理好这件事,你跟着他做就是了!

毕竟燕王是大唐的燕王,他的能力越强,这幽州就越繁荣,大唐也越有利!”

甚至这件事情以杜相为代表的朝廷世家都不在意,那自己也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高季辅再次感受到李泰的眼光和能力,有种一手遮天的恐怖。

一想到这里高季辅马上对杜如晦说了在李泰的帮助下,解决掉了世家春耕的问题。

我来接待了他们,不日便安排他们前往长安,一起签订开放双方通商的港口。”

杜如晦看了一眼高季辅,平静道,“燕王要在这天津铸城,就是冲着这件事来的。”

说实话,高季辅也不想要打压李泰。

到时候,自己这个右仆射的位置想来也是能够升一升了。

看着李泰一步一步的有序规划与按部就班,杜如晦对李泰的操作有了更清晰的明悟。

“虎父无犬子,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老弟,你是不是忘记了,我把你安排过去是做卧底的,不是让你去投靠燕王的。

如果李泰祸害了边疆,那不用说,李世民的问责书信怕是第一时间就送到高季辅手里了。

“这些事情是朝廷的事,让朝廷慢慢去谈也就是了。

杜如晦对于高季辅改变立场,倒也没有太多的意外,甚至对于幽州世家会慢慢被李泰折服更是理所当然。

因李泰原因出现了乱事,那自己自然会反对。

以前自己没机会细细观察李泰,但现在杜如晦坐镇幽州,以身在局中,心在局外的姿态看着整个幽州的发展。

虽然这多少有几分躺赢的嫌疑,但问题是自己能成功的躺赢那也是自己的本事啊!

所以随着那次徭役后,高季辅心中心态发生了一点点变化。

回想起李泰在高陵的一系列的操作作为对照,再看着眼前李泰麾下一群人指挥徭役假设运河道路时候的操作,杜如晦发现,原本自己很看重的钱财,尤其是开元通宝,在这里好像不是非常的流行。相反的,最流行的却是粮票,甚至粗盐的盐票。

“果然如同玄龄推测的那样,燕王最是擅长无中生有之策,拥有铁树开花之能。

所以才会派遣使者过来,与大唐之间进行交好!”杜如晦摸摸胡须,继续道,

也正是杜楚客摆出如此的姿态,这让杜如晦在朝廷中,也让人忍不住怀疑你该不会是要投靠李泰,所以早早压了重注吧。

但无论怎么说,对比起李泰在李世民的身边那种疼爱与纵容,把李泰踢到边疆地区,让李泰自己折腾,实在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比如自己的老弟杜楚客,现在还死心塌地的在高陵待着,做着他那七品的高陵县令。

实际上在李泰能从容操控这些世家干活时,李泰的出局就成了必然。

毕竟谁都不是蠢货,就更不要说贞观时代仅次于房玄龄的杜如晦在一边有序观察了。

在幽州这地方,只要百姓们手持这两样东西,基本上就能够购买到方方面面的物资。

但是不得不说,燕王就是能得人心,只要跟着燕王干一段时间,周边的人就会觉得跟着燕王干自然而然就会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整个生活都变得有盼头多了。

“这就是燕王的本事啊!若不是如此,朝廷又怎么会选择他这么小的年龄就去就封了!”

很显然,杜如晦不会打压李泰。

甚至李泰直接才朝堂上就表明了,自己修建郑国渠的钱粮不够,就继续找世家借钱。

杜如晦看着高季辅,直接开口道,“这几日你走得不巧,正好高丽国派遣使者来我大唐。

但杜如晦感觉,这般谋划对燕王来说未必会有用处。

所以高季辅见杜如晦对李泰蚕食幽州世家,好像没太多反应后,便马上跟杜如晦告辞,先行离开再说。

倒是通知燕王一声,当初与高句丽相互开放通商口岸的想法是他提出来的。”

但绝对没有想要把李承干丢到岩浆里面,看看这凡铁,能不能成为通天灵宝。

毕竟在执行燕王的政策计划,按部就班的推行燕王的行政办法,整个幽州在燕王来到之后,就自然而然的展现出了一种欣欣向荣之感。

杜如晦可看着高季辅离开,倒也从容的喝了一口气茶水,

而遇到一个个的困难,也就仿佛只是帮助他从容的掌握幽州而已。”

“不过,这次事件后,朝廷应该就不会如同这次这般让燕王干活了!”

因为李泰跟正常的上位者非常的不同,一直以来的态度就是,我从来不管伱忠心不忠心,只要你给我干活,你就是我的好兄弟。

高季辅听到了杜如晦这般的言语,倒也松了一口气。

毕竟过了新年之后,春耕即将来临,幽州的政务也很忙的。

这样的情况下,莫说朝臣,就算李世民心中不舍,怕也只能让李泰去地方待一段时间。

顶多就是李泰自己清楚自己的定位,果断跑到了幽州这里另起炉灶,谁也阻止不了。

但朝廷又不想要让李泰进一步的发展,能够困在天津,那就困在天津,能够困在幽州那就困在幽州。

毕竟这种仿佛所有事情都有准备的举重若轻,对内政官员来说还是很倾慕的。

毕竟自己跟着能拉躺赢,能靠着燕王的功勋稳稳当当获得晋升机会,那自己硬拖后腿是为了什么?!

所以,自己没必要跟燕王搞对立啊,做官嘛,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正常晋升有问题吗?

杜如晦自然不知道高季辅跟李泰经过快一年时间的磨合,到底被李泰的内政能力所折服。

毕竟李世民哪怕有磨一磨李承干的意思,希望李承干就算快凡铁,多少也锻造成利剑。

对世家来说,再支付一点又不是支付不起,要是李泰真的修建到快结束了,就是不通渠,不放水,那这些原本投了钱的世家那才会拿刀抹脖子。

自己在偏厅等了一会儿,便见到了杜如晦过来见自己了。

不论怎么说,一个十二岁的小孩,以郑国渠为翘板,操控了哪怕就算李世民都感觉很头疼的关陇士族乖乖干活,这所展现出来的手腕,这不是活脱脱的一个李世民第二嘛。

毕竟李泰把边疆发展得好了,那么大唐自然能够享受到好处。

但无论如何,通过这件事情,朝廷上下都看到了李泰轻轻松松拿捏世家,而世家又有几分无可奈何的姿态。

这种从上到下都能获利的情况,自己完全不明白李泰是怎么操作的,但至少幽州在蓬勃发展就足够了。

因为当初郑国渠翻新的时候,关中大大小小的官员对李泰,那是比对李泰亲爹都要来得亲切,出人出力就怕自己在郑国渠的投资打了水漂。

杜如晦清楚,把李泰请出长安,这里面有李泰自己的谋划,更多的还是自己老朋友房玄龄在背后推动的。

杜如晦思索了一下,感叹,“燕王的手段,到底太高出他们的预估了!”

“此事还是需要询问燕王的意见嘛?”听到杜如晦这般的话语,高季辅不由一脸肃穆。

所以,这些日子杜如晦放手让李泰马周等人去操作,自己则是耐心观摩一二,自然就很快发现,李泰不论怎么样的操作,最需要的就两件东西,一件是人口,一件是粮食。

高季辅对杜如晦有补充道,“杜相,燕王的确是一步十算,幽州内的一切政务问题,仿佛他早就有所安排。

毕竟当初一场暴病让自己从鬼门关便走了一圈,虽不能说完全没有危险了,但杜如晦打打五禽戏,喝喝养生酒,杜如晦感觉自己只要听孙思邈的医嘱,应该能够活到七十岁吧。

只不过,原本在杜如晦看来,李泰想要掌控幽州的本土世家,怎么也要修建一个类似郑国渠的工程,才能让幽州世家被李泰所驱使吧。

而且那座天津城也越来越是繁荣,对高季辅来说,这就是自己这长史稳稳当当的政绩啊。

而且还一副生人勿近,我守在高陵等燕王回来的姿态,差点就把燕王死忠四个大字写在自己的脸上。

“这么说,李将军的水师让高句丽感觉到威胁了!”高季辅惊讶道。

而这次让杜如晦来第一个找李泰干活,未必也不是怀着这样的注意,让李泰做出头鸟,又借助李泰的钱财发展大运河,这样李泰自然会交坏了天下的世家。

当然,李泰到底是人,第一波钱给够就把整个郑国渠翻新了,自然不是无耻无信之人。

这件事情从世家到百姓,甚至就算自己手下的官僚好像随着燕王获得了几分的好处。

直接让知道了消息的世家心态破防后,还是乖乖跟着李泰混。

所以,杜如晦实际上在幽州操心的事也不多,更多的也只是在休养生息而已。

李泰还真不像是就封到幽州的亲王,毕竟哪有亲王有如此实力,直接影响国家政策的。

虽然没有放到明面上,实际上李泰只要不造反,那就是幽州的土皇帝,在这一点上,就算是杜如晦也没有办法反驳。

但现在李泰既解决了春耕劳力问题,又解决了徭役修建运河问题。

“高季辅,怕也变立场了!”

毕竟正常的人也不是埋头在谷堆或者抱着盐罐子过活的,但在天津这里用着这些票据,他们不仅是能购买到粮食,而且还能够购买到其他的生活用品。

所有东西基本上都是用粮食作为价格标的,但这些交易的人也没谁反对,甚至都非常乐意用这些粮票来替代开元通宝进行交易。

当然在这里用开元通宝也行,但只要数量上去后,更多人还是愿意在身边带上能兑换不同份额的粮票或者盐票。

这些存在,好像让燕王所在的地区不需要铜币了?

(本章完)

第356章 明心见性第364章 战争前的雪花第482章 平静的高句丽(今天一更)第53章 捕鱼第66章 重疾第312章 王珪的直爽第408章 与李世民的见面(今天一更)第206章 秉烛夜谈第206章 秉烛夜谈第340章 李泰的快乐第439章 高句丽事变第233章 军用转民用第370章 够了!不要了!第79章 与杜如晦的交锋第160章 托付第29章 图书馆第111章 拉拢鸿胪寺第265章 河湟谷地的定位第87章 医疗营回归第245章 洛阳开发计划第146章 挖墙脚第203章 沧州的计划书第519章 李淳风的推荐(今天一更)第246章 进步神速第478章 启动高句丽的计划(今天一更,不用第230章 李世民很头疼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针尖麦芒第265章 河湟谷地的定位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辅潜伏中第484章 占城稻第259章 向李靖请教第412章 天地精气上升中(今天依旧一更)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计划》第337章 廉租房第251章 六镜花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92章 熬出头了第186章 偶然的发现第49章 孔雀的尝试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228章 回来的岑文本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觉悟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203章 沧州的计划书第343章 大唐的棋圣第235章 李世民的询问第444章 儿子,时代变了第269章 吐谷浑平定第415章 佛家律宗第148章 乐谱第543章 商议兵制第235章 李世民的询问第169章 顺水推舟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第220章 高句丽的特产第16章 郑凤炽第479章 亲自动手第63章 阻击第14章 羽绒服与火炕第427章 看不懂局势了第49章 孔雀的尝试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40章 旱灾将临第210章 粮食入河南第400章 整军出发(今天一更)第238章 吐谷浑来袭第315章 钢铁城第368章 心态崩了第7章 马周第279章 整顿亲卫第313章 粮票第157章 张玄素第131章 再见长乐第385章 与高季辅的会面第328章 大唐的道门第22章 群星汇聚第50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485章 分封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225章 毕业学生的分配第343章 大唐的棋圣第35章 行刺第123章 人口承载极限第218章 亲兵入伍中第11章 煤炭与饲料第16章 郑凤炽第214章 与刘仁轨的商议第277章 被发现了第275章 杜楚客到来第473章 铜墙铁壁第114章 建议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26章 建设商铺第163章 三个人选第87章 医疗营回归第291章 风雪中第106章 女子织造学府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谋划第26章 建设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