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传信

第211章 传信

杜如晦在河南赈灾,此刻朝廷也已经彻底知道灾情波及的惊人范围。

哪怕已紧赶慢赶的准备输送粮食,但实际上这一条路也并不好走。

因为这是水灾,洪水泛滥下道路自然无比的崎岖。

更重要得是,很多粮食直接就被水给淹没掉了,包括在各州建立起来的义仓中的粮食,更在这场灾难中损失了很大一部分,这就对整个河南地区的粮食供给造成了相当大压力。

哪怕大唐在洛阳建立了粮仓,但道路泥泞,桥梁被冲垮,就算是运输粮食的指令下达,想要把粮食运输到灾区这真的很不容易。

这时候反倒是吕才一手建立的洛阳津口,开始发挥出转运物资的作用。

但也顶多顺着主要水流走走,在一些狭窄的没经过梳理的河道,一般船只也很难过去。

水路顾忌不到的地方,那就真没办法了。

这点杜如晦也差不多,他也只能顾忌到沿河的百姓,至于陆地上的百姓也顾忌不到。

而带着这五万粮食,杜如晦直接奔赴到灾情最严重的徐州接管了政务进行赈灾。

但自己犯错后,或是会补救,或是会修改,或是坚持到对方认错。

毕竟那种说苟着苟着,说不定最后真苟成狗了,到时候自己找谁哭去。

没办法,一个是杜如晦,一个是李泰,显然两个人谁都不好惹,能和稀泥自然是好事。

那薛家这在河东多少算得上是豪族的家族,多少要拿出一点人来支持支持。

不过李世民很快便下旨,允许燕王道河南招收受灾百姓,前往幽州进行安置。

至于他的粮食损失,等到十月后,朝廷会给他补发六万石粮食,由朕的内帑里面拨出!

跟燕王说,每抄写一份奏疏就给一百石粮食,十月前上交多少奏疏就给他拨多少粮食!”

甚至在数量上,李世民倒也没限制,多出来的就当是对李泰这一骨子得倔强的奖赏吧!

总而言之,李泰从来没给自己立下什么完美的人设,相反李泰让自己更显得是一个人。

只是看着李泰的这一手字,虽然感觉多了几分精气神,但字却有几分不端正,就顺手让李泰练练字吧。

外面一圈的幽州世家,现在只恨自己当初没有多买点股份,也不用现在流口水了。

薛礼道,“你就真这么希望我出去闯闯吗?”

另外李泰特地声明了,这笔钱粮是自己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原本准备开发沧州的粮食。

至于其他奏章,交给内侍处理掉了,不然呢,谁把孩子的暑假抄写作业留下来。

“薛仁贵!你娘收了我的生辰八字,是不是想要悔婚!”柳妹听到这话陡然变脸。

内侍王德在一边提醒道,“一共有一千份,燕王怕是抄了一个月有余了!”

与之对比,李泰一点一点辛苦积累的粮食被杜如晦给收走了,那朝廷自然是要补偿的。

薛礼面露微笑说道,“柳妹!你怎么过来了?”

等到幽州世家真赚到钱,那《草种计划》自己就不需要盯着了。

也正如此,对李泰上书参了杜如晦一本的事情,李世民也没有太大的在意。

也正是如此,这种明显能够看出轻重缓急的事情,李世民相信让李泰抄写上六百份李泰自己的奏疏,绝对会让李泰对自己奏疏的内容深恶痛绝,为什么当初不少写点!

而李泰自己更知道自己的人设,所以李泰原本就准备好在第二次给李世民写奏疏时,提出自己要收拢河南道的百姓的想法。

很快这份奏疏便被发出来,以最快速度送到天津城,李泰看着这一份奏疏,嘴角不由抽出了几下,因为自己根本就没在奏疏上找到任何错别字啊!

毕竟这笔粮食被杜如晦强征走了,李泰上奏多少也就只表达自己态度向朝廷要点补偿。

李世民看着这幕不由皱皱眉头,拿出这份奏疏看了看,沉声道,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自己没必要无端对李泰表达恶意。

“这青雀却也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李世民又是欣慰,又是心疼的感叹,对身边内侍道:“把这些全部送到朕的书房来,朕却是要看看,青雀的功课有没有长进!”

倒是在一边的李承干听到这话,心中有所涟漪,但也没任何话语。

这时候的薛礼有几分蠢蠢欲动,但若自己走了,自己父母的墓地没人打扫,自己家的几亩良田荒废了又觉得可惜,而且自己还要遵从父命跟柳妹完婚,一时间也难以定下决心来。

“抄写一遍奏疏,允许招募百人,不设上限,依旧以十月为限!”

毕竟自己一家人,李泰这一手字,实在拖了一家人的后腿啊!

不过,李世民的回信也是极快的,而且也相当简洁。

至于第三,随着这里遭受了水灾,自己又搜刮了一批劳动力,那明年这里肯定会缺少劳动力,那《草种计划》计划的耕牛如果有多,是不是能够卖到河南道来呢!

毕竟现在参与《种子计划》的幽州世家,只能说没吃亏,但不能说真正获利。

“薛郎,你一有心思就想要来看龙王,族长说薛刺史想招募族人,你心动了吧?”柳妹看着薛礼的样子道,“不然伱也不会来这里看龙王了!”

而朝廷也不是出不起这粮食,既然李泰叫了,那就还给李泰一点安抚一下。

因为李世民见到得李泰就是,让李泰认识到是他错了,那么李泰自己就会主动承担错误,然后改正。

李世民摸了摸胡须,倒从中挑选了四份感觉最佳的将其收集起来。

很快的,朝廷的八百里加急,把李泰抄写了整整一千份的奏章全部都送到了长安来。

李世民看着李泰抄写得仿佛小山似的文章,喃喃道,“青雀还真抄写出来了,多少份?”

在李承干看来,当初那个咄咄逼人的李泰,随着他前往幽州成为了燕王,那么就再也不是自己的皇位竞争者了。

当然,一开始肯定是自由报名,但若人数不多,那就兄弟多的穷苦人家多摊派一个,凑个十个二十个人也算是给了薛大鼎面子了。

说到底李泰不相信世家真正接纳了自己,自己更相信世家不会背叛自己给得利益。

“柳妹……”薛礼听到柳妹的话,道,“但我若走了,家里的事情怎么办!”

“看起来青雀还是能写好字的!只是以前用得方法不对啊!”

没办法,李泰马上便写了一份奏疏,表示自己错了,马上改。

说实话,李世民明白,这奏章上写了什么实际上并不重要,重要得是李泰抄写了这一千份,就是表达了自己真的很想要河南人口的态度。

快马加鞭,又是一骑八百里加急,直接向着幽州而去。

对柳妹来说,这玩笑有点涉及底线了,要是薛礼敢说是,自己就直接从黄河上跳下去!

“坐下坐下,生什么气啊!”薛礼却也不多说话,过去把柳妹抱住,柳妹象征性质的挣扎一下,就不再反抗了,陪着薛礼一起坐了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李泰也想到过用印刷术,或者其他的技艺进行作弊,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李泰重来不是那种什么错误都不犯错的人,事实上自己从小到大一直都在犯错。

自己许给他的六万人都满足不了李泰的胃口,他想更多百姓,甚至如果不是时间将近,李世民怀疑李泰还会再抄写下来。

毕竟不论怎么说,李泰都是自己的同胞兄弟,以前离得太近,天天身边有个别人家的孩子,自己自然看得烦。

二是沧州的工程即将要开始,自己对人力的需求真的会爆炸,不论怎么都不够的。

在这快马经过河东道绛州时,却有一二十出头,身穿破袄的青年正坐在黄河边,看着黄河奔流不息,而心中却思索着刚才薛家族长的通告。

另外听闻河南地区此次水灾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尽成流民,如今我愿意招募安置一部分河南流民,以安河南制之地的民心,同时在末尾加了一句,这抄写是不是就能免了。

现在自己真的好后悔写了这份奏章,果然耍小聪明,总归会吃到大苦头的!

终于,李泰的右手都抄写得红肿了起来,到底是在十月份前,抄写出了一千份出来。

因为李泰原本就估摸着李世民就算是不会全部减免,怕也至少是会抄写个三百次吧,所以,李泰还是乖乖抄写奏疏的。

李泰能怎么办,只能继续抄书了,还好李泰没偷懒,发出诏书的这几天还是在抄书。

但现在李泰只能奋笔疾书,只恨自己当初让白鹤把奏疏写得那么长做什么。

当然,就在杜如晦进行赈灾时,李泰那一封怒斥杜如晦强征五万石粮食,调度幽州人员的上谏,也送到了朝廷中。

结果被杜如晦以右相的身份强征走了,朝廷怎么也应该给个说法!

李泰这一封告状信,堂堂正正走得是宗正府,很快就到了李世民桌子上。

一个从种草到养牛羊,再到为广大农耕市场提供劳动力的产业链自然而然就诞生了。

如果不是自己的手实在是提不动了,而且八百里加急把这些送过去时间也差不多了,李泰怕忍不住再抄写个一千遍,毕竟这可就是十万人口啊。

所以李泰果断上书弹劾杜如晦,一是会哭的娃有奶吃,二是自己偶尔也要刷刷存在感的。

一是给河南道百姓一条活路,毕竟很快就要进入冬天了,纵然朝廷要赈灾也赈不过来。

杜如晦这此直接从李泰那里调度粮食,以最快速度稳住遭受水灾地区,没让整个灾情糜烂,这怎么看都是大功一件。

到时候,自己在幽州的命令自然无所不通,毕竟谁不想要赚钱,那把他踢出去就是了。

但现在双方离得远了,李承干倒反而对李泰有那么一点想念了。

“遵令!”王德挥了挥手,便让人把这些书籍送到书房里去。

“有我啊!”柳妹很是自豪道,“阿爹阿娘的坟我去扫祭,家里的农事我也懂得,你若真的想去,家里有我当着!”

“薛郎!”一个银铃般的声音,在薛礼的身后响起,薛礼转过身去,却见了一张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面容。

“你还不是我薛家人呢,阿爹阿娘的叫,真不害臊!”薛礼看着柳妹的样子不由轻笑道。

“给朕的奏疏上居然有错字,下一道旨意,让燕王把这一份奏疏抄写六百遍。

很显然,这件事情所有人都知道杜如晦这么做初心是没错的。

虽然字迹越来越潦草,但那一股子对人口的渴望,李世民却有种扑面而来的感觉。

“圣人圣明!”在场文武百官马上站出来对李世民歌功颂德。

当然,一般薛家嫡系自然没这兴趣,但那些底层薛家田家子却有几分蠢蠢欲动。

因为沧州刺史薛大鼎手下缺人,便派人过来号召族人,若薛家族人中有谁懂得种田,明白种植小麦,或可以过去当个帮手,甚至授予外七品的农官做做。

但程序上肯定有问题,而且以右仆射的身份强压一品亲王,这件事情怎么说朝廷都必须要给个说法。

李世民翻了翻李泰的这一份份的书稿,却能从这些书稿上感受到李泰那种坚韧向上的精气神,尤其在超过了六百份后的每一份奏章上。

当然,如果不能证明这件事情是李泰错了,那李泰就会执拗下去,往死里证明对方错误。

当然,李世民只希望李泰的视野与格局能够大一点,明白以人为本,水能载舟的道理。

毕竟自己写只是那一股子精气神比较的淡薄,要是使用印刷术的话,那就毫无生精气神可言了,这世界糊弄谁也不能糊弄李世民啊,毕竟他才是自己的真正靠山。

“薛郎你才华出众,更擅长农事,既然薛刺史寻求自家人帮助,对薛郎你来说何尝不是机会!薛郎你在这龙门终究不会一辈子待下去的。”柳妹犹豫一下道,还是如实说道。

说实话,身为薛家人的他们比普通的田舍郎多了几分的见识,更知道燕王创造出农业学府,算给田舍郎一条生路,但这一条生路在长安,在河东的他们可过不去。

随着这产业链产生,那规模化大牧场所带来的收益,几乎足以同农业媲美了,都是万亿级别的产业,一个关乎百姓吃饭,一个关乎百姓吃肉,谁看了怕都是会眼红啊。

现在,薛家的显赫之人薛大鼎,没忘记族人,缺人手了更向族里打声招呼。

所有人对这封奏疏都是眼观鼻鼻观心的做木头人,现在终于有结果了,自然什么都好说。

薛礼抱得更紧了,说道,“柳妹,谢谢!”

“那薛郎,你要答应奴一件事。”

“什么事?”

“要记得回家。”

(本章完)

第175章 晒盐法第371章 李泰的仁慈第245章 洛阳开发计划第156章 冬日第168章 岭南旧事第169章 顺水推舟第390章 世家的底蕴第537章 高句丽灭第245章 洛阳开发计划第316章 不可能的任务第295章 自适应的发展第486章 政治的延续(今天一更)第156章 冬日第433章 三个天赋第363章 吐蕃的韧性第65章 战报第533章 东北的战略性价值(继续一更)第313章 粮票第477章 被盯上的高句丽第328章 大唐的道门第169章 顺水推舟第232章 时光的残忍第186章 偶然的发现第216章 求教战部天赋第83章 又被弹劾了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赋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446章 魏征之死第457章 横推(今天一更)第354章 义正辞严第340章 李泰的快乐第422章 李泰的建议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六 任雅相的任务第366章 吐蕃的实力第55章 李靖的拜访第276章 李渊驾崩第490章 清查吏治的余波第438章 危险的西域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410章 张玄素被刺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们第314章 要命的茶第10章 两文钱第466章 改革的风险第118章 与潘师正论道第170章 谋划高句丽第326章 飞梭第201章 驰道建设的计划第496章 抵达幽州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针尖麦芒第345章 点金术的力量第390章 世家的底蕴第291章 风雪中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126章 李世民的奖励第99章 杜如晦来访第531章 辽难运河第133章 意外的收获第242章 折冲都尉第430章 重开丝绸之路第162章 巡查体系第299章 病来如山倒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觉悟第46章 收钱一贯第263章 先拖着,等等看第148章 乐谱第29章 图书馆第428章 受伤的人第507章 埋伏李世绩第270章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第50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140章 与房玄龄的交易第419章 杜荷第372章 下山第24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300章 阎婉第178章 杜楚客的专权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400章 整军出发(今天一更)第320章 期货商会第212章 学子们的安排第148章 乐谱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计划》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第12章 扑灭蝗灾第238章 吐谷浑来袭第94章 制约第117章 邯郸学步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87章 医疗营回归第7章 马周第147章 乐圣第105章 精英宿舍第369章 战后的封赏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择第257章 李泰的战争模式第415章 佛家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