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

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

是的,李世民真不想要让李泰回到幽州去,或者说,不想要让李泰去任何地方上了。

因为李泰的内政能力有些太高了,只把李泰丢到了幽州两三年时间,幽州大大小小的世家已经被李泰都没怎么收拾,就已经服服帖帖了,幽州的赋税更是与日俱增。

更重要得是李泰化军用为民用,更是连种田的百姓都能够培养出战部天赋。

李世民觉得,只要让李泰去地方待下去,那不是李泰想不想反的问题,而是以他的能力,自然而然就有谋反的资本。

虽然李世民并不还怕李泰谋反,毕竟自己收拾山河,一统华夏,什么场面没有见到过。

但自己需要为李承干考虑,主弱臣强,兄弟阋墙,这绝对不是自己想要见到的。

同时,李泰又不是什么功高震主的武将,也不是让自己担心的藩王,而是自己跟观音婢生下来的孩子,是从小就没受到自己多宠爱,因形势所逼而开府的孩子。

某种程度上来说,长孙皇后对李泰有几分愧疚感,李世民何尝不是如此。

这次摘走李泰培养了五年的果实,或多或少终究需要给个说法。

所以李世民也许下了李泰一个愿望,但却没想到,李泰居然不要这愿望,而是直接回幽州封地,这让李世民也很头疼啊。

伱这些天却来政立殿与母亲多多聚聚!”长孙皇后对李泰道。

在长孙皇后看来,这一次李世民做得有一点过分了。

但自己能怎么办呢,谁让李世民是自己选择的圣人啊!

但这件事,落在外人眼中,怕就是自己先从李泰手中拿了《种子计划》,接着又把李泰给赶出长安去了,自己又岂是这般薄情的皇帝。

“青雀为人看起来懒散,但真做事之时,不是向来如此!

而且现在他没了《种子计划》的差事,直接提出回幽州才是人之常情,恪守亲王的本分,又怎么得罪你了!”

“臣明白!”房玄龄听到李世民的话却是哭笑不得,但也点头答应了下来。

“圣人,还是让燕王跟李仆射去讨伐吐谷浑吧,只要让燕王在后方做个督粮官就好!”

李世民点点头,对房玄龄说道,

“我这便让青雀独领一军,于大军之后,一则监督粮草运输,二则安抚异族百姓。”

李泰说道:“青雀已经把种子计划跟阿耶做了交接,一应心得体会也已经写清楚了,相信兄长定然能够将此事处理好。

但要有了两人的比较,太子做出来的成绩只要比李泰差,那就是丢了太子的脸。

所以今日便是向母亲请辞,早日回封地去了!”

看着李泰离开,长孙皇后对身边人道,“等圣人回宫第一时间通知圣人,说我有事寻他。”

李泰对长孙皇后行礼,却也下定了决心准备离开了。

“是的,母亲!”李泰略带着几分失落,对长孙皇后道,“泰儿是准备跟母亲您辞行的。”

“玄龄,你辛苦一趟,亲自去燕王府跑一趟!”李世民按了按自己的脑袋,说道,“告诉青雀,就说是你力谏让他前往吐谷浑走一趟。”

但却没想到,李泰从在自己的两仪殿回来,居然就直接找长孙皇后请辞,甚至看着这状态,李泰都已经想好回幽州去了,这还真是老实,老实得让自己无可奈何。

“……只能这样吗?”李世民听到房玄龄的话神色有几分的难看,却道,

而李泰回到政立殿,倒准备跟长孙皇后告辞。

现在李泰要回幽州,那要多赐予李泰一些钱帛,哪怕李泰自己并不缺钱,甚至传说有着无中生有的本事,但在长孙皇后的眼中,李泰依旧是当初那个缺少资金的儿子。

毕竟打算走正统燕王道路,那继续待在长安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李泰从两仪殿出来,便直接来到了这里。

“我知道了!”李世民对长孙皇后道,“我定然不会让青雀吃了亏!”

李泰是真的有离开长安的心思,而且还合情合理。

李世民想到这里却马上派人去找房玄龄,这件事情到底是需要他来参谋参谋。

“青雀过来跟你说准备回幽州了?”李世民听到这话,猛然一惊。

一想到这里,李世民也头疼啊!

房玄龄看着李世民看着自己的目光,很显然,这时候的李世民需要一个台阶,

而能给李世民台阶的人不多,一个是自己,一个是李靖,要把这件事情交给李靖的话,李靖怕是第二天足疾发作,怕要李世民去换帅了。

“辞行?!”长孙皇后听到这话,吃惊的站起来,道,“这是何故?!”

因为这次李泰回到幽州去,那自己也没有任何理由让他留下来了!

“但朕已经拒绝了青雀随军征讨吐谷浑啊!”李世民看着房玄龄道。

说实话,房玄龄也知道这些事情对于太子来说,肯定是会多多少少记下来。

然后你想当天可汗做千古一帝,青雀便提出《种子计划》更辛苦实,结果你直接拿走。

“请母亲放心,青雀自然晓得!”李泰笑着说道,“那明日青雀再来便了。”

若换了普通朝臣,你可会这般做,也就青雀命苦,做了你的儿子,任劳任怨,不见抱怨!

如今被欺负了,也就只能回自己的封地去,真是让我好生心疼!”

“他本来就是燕王,原本以为执行自己所提出的《种子计划》,满心欢喜的来到长安。

李世民倒也没什么耽搁,直接来到长孙皇后的寝宫,道,“观音婢,有事找我?”

长孙皇后并不赞同李泰去陇右参与战争让自己提心吊胆,所以李世民拒绝李泰是好事。

房玄龄听着甲方提出来的来无理要求,只能低头说道,

长孙皇后说到这里,眼泪却是在眼眶里面缭绕了起来,却道:

结果你让他把差事给承干了,给就给吧,却一点补偿都没有,这让青雀多失落!”

“我是真没有想到,青雀做事这般干练,直接便打算回幽州去了。”

长孙皇后略带着几分埋怨的对李世民说道,说得李世民都有些沉默了。

而换了自己的话,怕以后太子上位,心中多少是一个疙瘩啊。

而差不多过了午时,李世民回宫准备小寝一会儿,一回宫便从内侍听到长孙皇后找他。

更重要得是,如果没有两相比较,太子只要按照计划做得跟常人差不多,把这整个计划给执行下来,那自然就没有什么问题。

“青雀有多少钱是青雀的事,但我们赐予青雀财帛却是我们的心意!”长孙皇后道。

要是李泰与太子都执行这个计划,且不说当初受了李泰甜头的人绝对更加愿意投资李泰。

那青雀便没待在长安的理由了,且青雀身为藩王,也不方便长久的待在长安。

毕竟说到底太子没有多少的执政经验,但李泰却是切切实实把郑白渠修建起来给大大小小的世家吃到了肉。

李世民非常清楚,就算让李泰跟着随军出发,但也绝对不可能让李泰去前线的。

“青雀从小便吃尽了苦头,当初你说为了稳定朝局,便让说了小儿戏言的青雀开府去。

长孙皇后擦擦脸,道,“国事我自不会参合,但二哥你也不能逮着青雀欺负啊!”

所以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就不会让这两个家伙同台竞技,不怕万一,就怕一万。

然后对房玄龄道,“你给朕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使得青雀莫要回到幽州去。”

李世民一如往常的来到榻上躺了下来,而长孙皇后也是娴熟的过来给李世民揉捏。

但李世民拿了李泰多年心血,结果什么都不补偿李泰,这就不对了。

且不说朝廷的力量必然会两分,更重要得是,若双方比较起来,那不论是谁好谁坏,都会造成太子与燕王生出嫌隙啊!”

二则若李泰打了胜战,那自己虽然不担心了,但是要头疼了。

因为长孙皇后只是因为心疼青雀所以见青雀回幽州所以找自己告状而已,并不是想要参与到党争或者有支持李泰领兵的意思,这就让李世民放心了。

房玄龄差点就忍不住翻白眼了,真不知道一项睿智的圣人怎么会有这么愚蠢的想法。

“好了,好了,我的错,我的错!”李世民听着长孙皇后的抱怨苦笑,李世民感叹到,

一则李泰去了前线打败战了,自己与观音婢都担心李泰安危。

周围的人应声作答,长孙皇后看着李泰的离开却是皱起眉头。

同时青雀也已向阿耶提出随军征伐吐谷浑的计划,也被阿耶否定。

李世民听着长孙皇后的抱怨,忍不住苦笑,他的确是想要看看,李泰是否是以退为进。

所以,还是让李泰跟在后面做做安抚异族百姓的事。

“圣人,这事情若是有燕王参与,那味道就变了。

“嗯!”长孙皇后听到李世民的保证,赶紧点头道,

“等青雀回幽州时,你多赏赐些财帛给青雀,让青雀在幽州的日子能过得好些。”

青雀好不容易干出一点成绩,又为了你将来要讨伐高句丽,主动去幽州苦寒之地做刺史。

因为她能感受到李泰真的有几分心灰意冷,所以回幽州去了。

“青雀,你阿耶没同意你的话?”长孙皇后看着李泰意气风发的去,无比失落的回,马上猜测到李泰到底没达到自己的目的。

再加上自己又不希望李泰回地方去,所以要想办法让青雀留下来啊。

“好好好,我定然不会亏待了青雀!”李世民听到长孙皇后的话,到底稍稍放下心来。

至于打战的事,跟李泰没有什么关系,全部都交给李靖来处理也就是了。

“玄龄老成持重,诚心恳切,你之谏言,朕明白了!”

李泰心中估摸着,自己这一次的离开,代表着自己发展重心的转移。

长孙皇后没想到,李泰居然说走就走,但对比起李泰随军去出征战场,李泰回封地去,对长孙皇后来说,是更让自己能接受的事。

若李泰回幽州,再过几年不论李泰愿意不愿意,幽州怕都是会被李泰经营的铁桶一般。

说到底,李世民到底是不希望李泰回幽州去的。

为什么当初圣人经历玄武门之变成为皇帝有几分众望所归的味道,还不是李建成跟圣人这个平定天下的人相比,实在是差得太多了。

“当初草种计划不是有两个方向嘛,要不让承干负责一个方向,青雀负责一个方向?”

“你既然已经有所决定,那母亲也不强求,但回幽州却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长孙皇后略带着几分幽怨的口吻道,“圣人,青雀准备回幽州了,今日刚与我请辞。”

所以自然答应了下来。

更重要的是,自己是皇帝,不需要面子的嘛,肯定是要人给自己台阶下的啊!

很快的,李世民便把房玄龄找了过来,把事情从岑文本到幽州的见闻,一直到现在李泰要离开长安回幽州去的始末说了清楚。

那某些自己为了种子计划而留在了关中的产业,这次顺路迁徙到幽州去好了。

“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圣人欲执在异族执行《种子计划》,而臣则举荐燕王随军观察河西民俗,以方便将来将耕牧之法推广到异族!”房玄龄郑重道。

他没想到,李泰动作这么快,刚从两仪殿出来,就打算回幽州了,动作需要这么快吗?!

“青雀会缺钱!?”李世民听到长孙皇后的话,却有几分哭笑不得。

只不过从皇后这里出来,李世民明白,李泰既然都已经跟长孙皇后说了要回幽州的事情,那这件事情怕就假不了了。

但问题是,自己比李世民都大个十几岁,未来自己未必会走在李世民的后面。

所以虽然多少有几分的忌惮,却也并不在乎,至少这是当前情况下,最恰当的处理方式。

毕竟总不可能让李世民把李泰给杀了吧,如果换了其他亲王,为了太子大不了囚禁他们一辈子。

但燕王的话……谁让他是长孙皇后的孩子呢!

不论燕王能干不能干,至少圣人是不会允许任何人用不规则的手段对付李泰的。

(本章完)

第133章 意外的收获第140章 与房玄龄的交易第425章 李泰摆烂中第373章 年节礼物第57章 不能笑第7章 马周第377章 李泰的坚持第545章 继续军议中第526章 高延寿的挣扎第158章 张玄素的见闻第526章 高延寿的挣扎第109章 李世民的决断第283章 长乐完婚第79章 与杜如晦的交锋第428章 受伤的人第45章 难民出现第275章 杜楚客到来第56章 玩真的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543章 商议兵制第105章 精英宿舍第63章 阻击第340章 李泰的快乐第264章 机会第242章 折冲都尉第237章 胜之不武第386章 刺杀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第484章 占城稻第18章 与郑凤炽的交易第62章 突袭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543章 商议兵制第92章 熬出头了第103章 褚遂良与刘仁轨第96章 吕才的坚持第486章 政治的延续(今天一更)第17章 认识的差别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409章 所谓壮阳特产第110章 李泰的小实验第339章 传播第278章 真正好处第303章 顺水推舟第506章 世间良将第245章 洛阳开发计划第421章 茶叶之利第404章 高昌余波第537章 高句丽灭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计划》第404章 高昌余波第444章 儿子,时代变了第72章 集装箱第236章 悠闲的长安生活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46章 收钱一贯第497章 渊男建入局第471章 身铸薪柴第276章 李渊驾崩第316章 不可能的任务第233章 军用转民用第258章 覆灭第255章 慕容伏允的目的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205章 钱粮的问题我来解决第270章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第167章 尽心国事第48章 尽兴而归第10章 两文钱第32章 邀请孔家第108章 阴谋的余波第19章 制作手套第287章 控制第346章 接收物资第279章 整顿亲卫第293章 李泰回长安第49章 孔雀的尝试第338章 初见辩机第36章 成为县令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97章 发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525章 唐军的伏击(今天一更)第273章 予王玄策的嘱托第512章 高句丽百姓的安置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120章 失败的蒸汽机第352章 赠妻第294章 面见李靖第11章 煤炭与饲料第73章 李承乾的锋芒第97章 发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111章 拉拢鸿胪寺第9章 与窦静的合作第496章 抵达幽州第246章 进步神速第64章 胜利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