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青海的重要性
众将看着李靖脸色的郑重,却有些不明白的看着李靖。
毕竟在众人眼中,李泰是燕王,运气好捞到了慕容伏允,但若说让在场的杀胚信服那肯定远远不够。
毕竟李泰的行为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捡便宜,而不是硬碰硬的啃下这硬骨头。
不过,就严格意义上来说,自己跟这些杀胚属于同一战线,如果让征战的理由能更加充分,那这些将领们也不会反对李泰的言语,甚至巴不得李泰多说一些。
而李泰倒没考虑这般仔细,但只要李泰确定自己的所做所谓没违反军队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就足够了。
李泰继续道:“就军事上来说,吐谷浑袭击我们凉州等地,证明了想要守住河西,就必须要守住河湟谷地。
而河湟谷地与青海湖间的落差相当大,青海湖进攻河湟谷地有着天生的优势。
如果我们不在青海湖处有立足之地,那河湟谷地怕会受到逐渐恢复的当地部落滋扰。
所以在河湟谷地的尽头到青海湖间,必须要有一处地方,能成为我们大唐守住河湟谷地的重要屏障。”
说实话,在刚才商议中,李泰明白,自己到底保留了一些,其中最重要得,就是高原反应这种,吐蕃的天生优势与诅咒。
而李世民出于全局战略的考虑,尤其吐谷浑连自己的西边都看守不住,是不是换一个小弟会更好的想法,倒也承认的吐蕃成为大唐小弟。
对刘神威来说,解决路上遇到的瘴气也算是医疗营存在的意义之一。
“祭酒,您找我?”田长耕见到了李泰,倒是行了一个学生礼。
尤其是时间逐渐快到三月了,正好打好后进行种田,也不会耽误农时。”
不过现在大唐还没跟吐蕃打一场,所以谁都不知道吐蕃的实力,更不觉得吐蕃会比西突厥还要难缠,所以就算李靖也觉得李泰有点太小心了,不过只是吐蕃而已。
既然吐谷浑打下来了,那正好作为实验的地方,尤其他们战败了我们可以对吐谷浑予取予求,我只是要他们一点点的土地,尝试牧草的耕种,应该不是很过分吧。
毕竟在他们看来能够有二十年的和平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但怎么从李泰的口中听来,怎么就这么风轻云淡。
这也是为什么要在青海这里占据一块土地的原因,自己需要慢慢挑选出不怕高原反应,或者能够极快适应高原反应的士卒。
我虽在当地收购药材,但当地药材与中原的大不相同,不论药性,还是药量,都需要慢慢鉴别。
田长耕听到这话,对李泰点头道,“谨遵吩咐,我这就找人跟我去做!”
所以在场将领也都知道吐蕃的存在,但真说起来也没有谁在乎这地方。
当然,在文成公主入西藏后,大唐西边安稳下来,大唐也就能全身心对付高句丽了。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燕王对这一件事情相当肯定,但对比起其他骄兵悍将,刘神威可以说是李泰一手带出来的。
而侯君集也只轻哼一声,毕竟自己虽然没有拿下慕容伏允,但有着拿下鄯城的功勋,除了李泰,那也是冠绝全军,这先锋就先让给李道宗吧。
但如果主流种植的伙食是青稞或者大麦的话,自己怕是要重新让人在这里研究,这两样东西的种植方式,想要发展青海到河湟谷地,怕是需要缓一缓了。
所过之处,不说人迹罕至,至少相当的荒芜,值得在这里进行驻军吗?”李道宗问道。
说实话,对李泰来说,最好当地的主粮是小麦,这样高陵学子能够直接安排过来。
贞观八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到唐进贡,并请求与唐联姻,唐太宗派使者冯德遐前往吐蕃。
李泰见到在场众人都并不是非常在乎吐蕃,那自己也没有必要继续的强调这一点,而是继续道,“至于第三,《草种计划》不是最终要选择异族地区进行执行的嘛。
不过等待吐蕃占领了现在吐谷浑的土地,那滋扰河西肯定有大唐头疼的。
你精通药理,去找当地的巫者询问有没有什么土方法能够治疗瘴气的办法,最好是一些当地能够采集的药材。
若非在郑白渠建立了大面积药园,那医疗营建立起来,常常也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把给李世民的奏章通过加急发出去后,李泰倒是长舒了一口气。
而是大唐对周围番邦表示,你现在算是混出头了,有资格做我儿子了。
只要目的是好的,李泰很多命令完全可以不需要解释的命令给他,刘神威也都会去做。
“留下一批医疗营医者照顾他们,至于药材应该足够,毕竟最难啃的关卡我们啃下来了,接下来的战争不敢说此战必赢,但至少要容易的多了。”
刘神威是真切感受到当初燕王给与自己画出来的美好未来一点点实现。
而这点自己不方便在军事会议上讲出来,毕竟自己去都没有去过青海,结果现在说出了这些事,其他的人也未必相信啊。
虽然最初的燕王的确是在画饼,但这些年过去,这块饼可是真让燕王给做出来了,那自己又为什么不继续相信燕王。
但不论怎么说,不解决掉这个问题,基本上是灭不掉吐蕃的。
当然,而吐蕃也是看明白了尚公主就是自己能够做大唐小弟的标志,然后就去找大唐要尚公主,因为李世民觉得吐蕃天高皇帝远,跟大唐几乎不搭边,所以没任何兴趣。
而刘神威也不会多问什么,毕竟一路走来,刘神威亲手不断的建立医舍体系,更是自己一手建立了医疗营。
至少在李靖看来,第三点才是李泰真正的目的,毕竟《草种计划》最终还是要在异族身上执行的。
能做成标本的制作成标本,不适合制作成标本的,找优秀画师把它们都一一记录下来!”
“好!既然大家都决定继续出兵北海,那诸位回去枕戈以待,三天后先锋先行开拔!”李靖的目光转了转,最后落到李道宗身上,道,“那李郡王,此次便由伱来做先锋吧!”
至少对比起还未征服的地区,吐谷浑总比其他地方的异族好管理吧。
正常来说劫掠一番把吐谷浑打服了就会回去,但现在燕王的意思是在这里建立城池,教化百姓。
就算一些同属性的药材,但也需要长时间的处理,剩下的药材只有原来六层左右了!”
“诺!”田长耕听到李泰的话,马上对李泰回答道。
“诺!”听到李靖独断的做出决定,李道宗连忙答应了下来,更略带着几分得意的看着侯君集。
整个医疗营的背后,实际上是整个医疗物资体系在做着足够支撑。
药材这种东西虽然理论上来说当天采摘,当天能用,但想要长时间的保持药性,却需要一定程度的技术处理。
李泰听到刘神威的话,对刘神威解释着现在的局面,说到这里,思索了一会儿道,
“我听闻高山之上一般都有瘴气,接下来大军需要攀爬到青海,我心中有几分的不放心。
听到了李泰这话,在场那些有觉悟的将士们却也不由感觉到几分的汗颜。
因为唐朝尚公主可以说是唐朝对一个番邦的最大重视,不能尚公主的番邦基本上当做是不入流的存在,或者说也就是大唐没要把你收做小弟,当自己朝贡体系番邦的意思。
刘神威对着李泰回答,“回禀燕王,经过这数天抢救,将士们基本上能做到十救七八.
至于重伤员或者有残疾的伤员怕跟不上大军行动,暂时要在鄯城落脚了!
这时候,李靖也把重将商议的结果,以及李泰提到的希望能要一份北海到河湟土地的想法,写在军报上,盖上了印鉴发送回长安去。
“燕王觉得,吐蕃会成为我大唐的威胁?”李靖听到李泰的话不由问道。
“诺!”刘神威听到李泰的话语,马上答应了下来。
若这样的话,在自己彻底打败吐谷浑后,那燕王怕也会对顺势对吐谷浑进行教化。
而现在随着慕容伏允被万箭穿心,吐谷浑的战争赢下了大半,如果是通常情况,大唐未必会稀罕这些土地。
然后就把吐谷浑给暴揍得快灭了,又跟大唐打了一架,用实力表明自己有资格尚公主。
换句话说,唐朝尚公主并不是汉代那种打不过那就先缓缓,等缓好了继续打的和亲。
因为高原反应,吐蕃获得了最大的安全保障,但同样因为高原反应,吐蕃对于周边国家的进攻能力实际上也非常有限。
虽然因为圣人的原因,所以让太子截胡,但燕王到底看到了破局之道,或者说把赌注压在了自己身上,认为自己拥有短时间内平复吐谷浑的能力,所以果断跟着自己。
“见过燕王。”刘神威见到李泰,倒是恭敬的对着李泰进行行礼。
随着刘神威去做寻找当地的土办法,以及相关的人才,李泰却又是找来了田长耕。
不得不说,这些天繁忙下来,刘神威可以说是瘦了一圈,但在这跟死神抢时间的时光过去,医疗营接下来的工作到底是轻松了不少。
当然,不仅是李靖,就算李泰自己也发送了一份奏报给李世民。
李泰示意免礼,道,“趁大军闲下来,我需要你带着一部分比较擅长农事的学员,寻找河湟谷地的常用作物,比如主食主材,果子配菜,牲畜饲料,都一一收集过来。
而这东西在这时代只能靠基因去克服,而基因这种东西的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命啊。
燕王做出的决断也许自己不懂,但一定是正确的。
而李泰点点头,道,“伤员救治的如何,另外药材的消耗如何?后续是否足够?”
不过为军者能重视对手,那终归是好一点的,李靖倒也没有站出来反驳李泰的话语。
不过,李泰倒是找来了刘神威。
就算是其他人相信,但是你不拿出解决的办法,只是单纯的提出问题,那只是图惹人厌没有任何意义,毕竟高原反应这种事让人怎么注意。
倒是李靖则对李泰继续道,“因为守护河西的考虑吗?”
毕竟我们没有生产针对性的药物,最好还是在大军启程前,准备齐全的好!”
当初那一份写了一句抬头的文章,这一次倒也挤出了五百左右的字,阐述了原因。
因为这个时代的温度计与湿度计还没有研究出来,而想要知道当地降雨水准线的最直接方式,那就是看一看当地百姓耕种的粮食到底是什么。
像刘神威等人携带的药材那更研磨成粉末,在保持药性的同时拥有较长的保质期,这可不是短时间能够处理的,单单是晒干这道程序,便是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
之后草原上反抗薛延陀的部落就此起彼伏,李世民看到时机成熟就把薛延陀给灭了。
“你做事情细致,交给你我放心,在我们出发去青海之前,把这东西给我!”
这点实际上从很多地方都能看得出来,比如说靠着吃东突厥的尸体起家的薛延陀,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巅峰王国,他首先要做得事情就是去找唐朝尚公主。
而李世民表示,老子不想要收你做小弟,双方婚事因为礼节告吹。
李泰点点头,然后拍拍田长耕的肩膀说道,
李泰摇摇头道:“除了守护河西以外,还有一层考虑是因为吐蕃!”
李泰开口道,“否则剿灭后,过些年吐谷浑或者类似部落卷土重来,那今日之战只换取了二十年和平又有什么意义!”
但在吐蕃看来,狗日的吐谷浑这瘪三都能尚公主,自己凭什么不可以。
“远得不说,单是这里能够养起一个吐谷浑本身,就值得我们大唐在这里进行驻军!”
“燕王?河湟谷地这里,比较起我们关中几乎算得上是苦寒之地。
里听到了李泰如此的言语,李靖倒是点点头,却也明白了李泰的意思。
毕竟没有粮食作为根基,其他任何改革不是不行,只是一旦失败,那就必须要付出代价!
而就在李泰思考着未来怎么样发展青海到河湟谷地时,李泰与李靖的奏章也通过加急向李世民送过去。
毕竟已经打败了慕容伏允,啃下了这个硬骨头,基本上已经奠定了整个战局的基础。
想要让吐谷浑彻底投降,到底还是要继续率军进攻青海湖的。
但这战功报给朝廷,已经算得上是铁打的喜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