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

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

李靖来到李泰营帐,李泰倒也并不害怕李靖会做什么不利自己的事情,所以面对李靖,自己却也是相当的坦然。

因为说到底,李靖是骑墙派,这种人也许只是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但也绝对不是那种愿意给太子冲锋陷阵的人。

甚至他连给李世民冲锋陷阵都不愿意,现在都六十多岁了,难道还心不老嘛?

那李承干要有多大脸面,怕是那种传说中面位之子的气运才有可能吧。

李泰心中嘀咕,但手上的动作到底没有慢,给李靖上了当地的茶水,然后从容说道,

“李总管,今日来我营帐,可是也对加入开发青海有所兴趣?”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李靖听到李泰的话语,倒是从容道。

“是自然是欢迎,若不是,那李总管来此到底有何事,还请直说!”李泰道。

对李泰的直接,李靖愣了愣,倒也平静道,“只是听闻燕王对开发青海有意思,所以我也打算在这里参一股,五万匹牲畜,应该足够了吧!”

“那孤便收下了!”李泰面对李靖倒也从容道,“只要总管您不怕赔了就好!”

至于众人的名字与数量,也无需隐瞒直接告诉阿耶就是了!”

因为他们跟大头兵不一样,他们是真拿这些粮票去高陵消费过,清楚这些粮票的价值。

“哦!”李靖听到李泰的话,倒看着李泰的目光有着几分惊疑。

但这些手中掌握大量财富的高层,若他们集体拿着手中粮票来挤兑,虽然自己不怕,但多少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毕竟金融这种东西,到最后还是玩得还是信心啊!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这些粮票实际上算是债券,如果燕王真拿不出钱粮来了,那些屁民肯定是没办法把钱要回来,但这些将军多少都有面圣资格。

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来说,这西海郡的重要性李泰觉得更大,最重要得还是那片盆地,李泰觉得在这里面放牧,一个相当不错的去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大佬手中的钱粮若太多了,自己怕以粮票为名的信用货币体系,没办法承受这些大佬们突然划出一大笔钱的冲击。

说实话,李靖感觉李泰心态有几分不对,对大唐来说,任何敌人不都是一路横推吗?

李靖看着李泰的姿态,对李泰道,“我素来知道燕王您善于布局,喜欢一石数鸟,让将士们参与股份于此,怕不仅是只是为了开发西海吧!”

这也是李靖支持李泰的原因,因为就国家层面而言,在青海建立前沿基地真的很有意义!

说到底,这粮票只是过渡时期的货币,想要让它真正的变成纸币,还是有得时间要走。

不是什么人都能带兵过来打胜仗,若带着山下的军队过来,高原反应就是第一道关卡!”

只不过,西海郡想要获得河湟谷地的补给就比海晏县所处的湟水源头要困难的多。

虽然,李泰的话听起来有那么一点点逻辑,但华夏这么久时间都从没有因青藏高原闹过什么事,结果你突然跳出来说,这里会有个威胁大唐的国度,哪怕李靖这种人也不相信啊!

李泰无奈的笑了笑,却是带着几分的唏嘘。

李泰也怕这些家伙们时间久了,脑袋冷静下来了后悔,倒果断带着自己的亲卫去寻找合适主城地点去了。

所以,这些在长安生活的将军都是认这些粮票的。

李靖看着李泰,倒是问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也正如此,这些高级军官拿着李泰给的粮票,用起来还是很放心。

“此本就是公事,自然无不可对人言!”李泰看着李靖坦坦荡荡道。

这就是为什么李泰要提出这个建成的原因,自己的钱粮体系要成长,到底需要时间。

哎,主要也是我现在掌握的基础物资太少,不过只粮、盐和炭,在大规模棉布出来前,自己都不敢说掌握布匹,倒弄出炒茶后,说不定培养培养市场,能很快成熟起来。

李泰此刻徐徐道,“那就到此为止吧,李总管,不如你再帮我一件事情?”

而李泰听到李靖对这片蛮荒之地的不屑,说实话,李泰也够明白,为什么李靖会有这种不屑之感,理由非常简单,自古以来,青藏高原就没产生过威胁华夏的文明。

但这里北部是日月山隆起带及青海湖盆地,中部是青海南山及山南侧的共和盆地,南部是鄂拉山区和黄河谷地,是进入西藏的必经之路,甚至算得上是“青藏咽喉”。

正因为他们用得放心,李泰才需要找到些类似蓄水池的地方引导他们进行投资,而不是等回去之后仿佛暴发户似的,直接买断了长安的食盐或者米粮。

而有水,便是有一切的基础。

李泰则是对着李靖说道,“李总管,您先等一等!”

李靖是真不了解,为什么李泰居然会这般担心这地方,甚至拉拢众人入局。

反倒期货,等我去了洛阳,便顺势弄出来,到时候就能真正挣大宗商品的钱了!”

李泰解释着说道:“所以,需要让武将在这青海有利益,这样武将才会誓死守住青海。

“燕王的意思是……瘴气!”李靖听到李泰的话,顿时明白过来。

这种粮票基本上是一年一换的,新的一年到了,粮票这种票据的时间到期。

“若守不住西海,河湟谷地,一二十年后,怕要疲于应付新一代的吐谷浑人了。

“燕王请说。”李靖听到了李泰的话,却也略带着几分郑重的回答道。

现有众将军参与,直接用劫掠吐谷浑的财富给青海建城,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损耗。”

“燕王高义!”李靖听到李泰的话,也忍不住对李泰行礼道,“某定然如实禀报!”

李泰看着李靖离开的背影,心中不由的思索:

“燕王怕是多虑了!”李靖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摇头道,“自古以来没听过这西海周遭有什么强大国度,不过只是一些羌人而已!”

然后便是在这青海湖的周围寻找起了适合的建城位置。

不过对百姓来说,顶多也就用到布匹这层次也就差不多了,而粮票的出钱,实际上是隐约有取代粮食交易的意思,虽然读作是粮票,但在百姓交易中,实际上是当做货币来流通的。

回去后,李泰跟李靖商议,希望以他军事眼光来看看这两处地方到底是一处比较适合。

而有了利益,他们才会来了解青海,知道这里跟山下是不同。

毕竟若我真能以燕王府一家之力开发青海,那所消耗的时间与精力实在多了。

毕竟自己带来的战士,在刚上高原时几乎全军覆没,若当时来个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那唐军肯定就没了,这个机会对于任何想要进攻青藏高原的人来说都是致命的。

不管怎么说,不论是用骗的,还是用忽悠的,甚至靠着自己皇子这个响当当的招牌,至少让这些杀胚愿意投钱进来开发青海。

李靖会投资李泰,倒也不是看好李泰会怎么样,而是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算是老年了。

另外一个,则是现在被称作共和县,唐代被称作西海郡,而且还有当初隋炀帝亲征吐谷浑而建立的西海郡遗址,看得让李泰不免感叹时光。

因为这里没了,那大唐最好的马也就没了,他们源源不断的分红也就没了。

至于蓄水池,股市这种东西的时机还不成熟,需要等丝绸之路真正热闹,让众人筹集资金一起行商,再顺势推出股市,现在推出是反而会死掉。

那百姓们就需要去指定粮仓领取粮食,或者更换新一年粮票,否则旧的粮票过了一段时间就不予兑换了,不过一般上都有三个月期限,肯定是来得及的。

李泰说道,“我不知道大非川以北到底有多大面积,但只要有个不下于关中平原的土地,那在大非川的对面,很可能会就诞生一个足以威胁大唐的国家,至少能威胁青海!”

“青稞算是大麦的一种,是这里的主食,在青海周遭,基本上只能种植这种食物!”

为了这,李泰首先便迎来了高原反应,不得不说,哪怕是自己喝着藏红花,但依旧是相当的痛苦。

李泰则是说道,“筹集众人缴获建立城池的事,还请李总管如实写在给阿耶的奏章里。

因为天气热了,所以我们大唐很可能会面对,以前未曾预料的国度。”

李靖与李泰说完,却也行礼后便离开了,并没有多待的意思。

不过,这些底层的人需要限定时间去换区货币,但这些将军,对于李泰来说自然是VIP客户,只要他们用粮票,那每年到了指定的时间,都是会上门去帮助他们兑换。

李靖接过了盒子打开,却是见到了里面有着一些干煸的青稞。

同样这里的产出也能够快速的生产出来,送到河湟谷地,毕竟水运就是城市的生命线。

“燕王的话,未免有几分的杞人忧天了!”李靖听到李泰的话,想了想到底摇摇头。

“以前没有是因为温度不够高,但李总管,难道你不觉得近些年来,越来越热了嘛!”

但现在两者相依,能最大限度成为大唐西北屏障,所以,燕王您的建城之举我并不反对。”

而不是直接砸在自己的钱粮体系上,否则自己的钱粮体系能承受下来,也是会形成冲击。

所以要想办法弄出一个新的蓄水池,来引导这些大佬们把钱投在别得地方。

“青海建城,的确是行必然之事啊!”李靖也忍不住感叹道,

毕竟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朝廷还能赖掉自己不成。

对比起异族本身,相对来说,瘴气或者说高原反应才是李靖最头疼的。

李泰说着便回到自己房间,很快便找出一个盒子,放在李靖面前。

连李靖都说不通,那么对其他的人来说,怕是更加不会相信自己的猜测。

至于为什么,李泰一直以来都是用粮票为主,其他的票据只是补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唐代虽然有开元通宝这些硬币,但最基础的货币还是粮食,布匹,以及金子这种贵金属。

李靖看着这些青稞不由皱起了眉头,不理解道,“燕王,这些是?”

李泰看着李靖道,“而只要温度高了,这青藏高原上的冰雪融化便是会有水。

他们只要不要脸了,去朝堂上撒泼打滚,朝廷终归还是管一管的,就算朝廷不敢管,圣人还是会管的。

否则顶层的财富不断积蓄,如果也用我一手打造的钱粮体系,到底还是容易出事情!

李靖想来自己将来肯定参合不到李泰与太子的斗争中,既然如此,这种军方都参与的活动,自己为什么不参与一股,毕竟就算是国公,也是要养家的啊!

此刻,随着李靖的离开,李泰一手拉人入伙的事多多少少算是落下了帷幕。

“看起来有必要弄出个有序收割顶层财富的蓄水池了。

华夏文明的敌人自古以来都一直是北方,在这样的情况下,青藏高原有什么好关注的。

“燕王,虽然在西海这里建立城池我并不反对,但我总觉得,您是不是有点过于重视了!”

“是也不是!”李泰摇摇头说道,“青海这里单独靠越王府来开发的确困难。

李泰叹了一口气,自己拉着这些将军建城,说实话真的是有公心也有私心。

李泰比较欣赏的有两个,一个是现在被称作海晏县的地方,它的优势是处于湟水源头,河湟谷地的补给能够快速的送达。

对百姓,我能通过剪刀差有序把府兵的财富纳入到自己体系中,并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还好自己体魄不错,靠着每日坚持锻炼,总算挺过了最痛苦时间。

“想来您也发现青海这地方,跟我们下面有所不同!”李泰看着李靖道。

最后李靖思索再三还是选择了,西海郡。

见到了李靖做出了决定,那么李泰却也没有什么好迟疑的了,自然便选定了西海郡。

而做出决定不久,李泰苦等的西海郡郡守,总算是姗姗迟来。

王玄策这个从幽州出发,一路到达了鄯州,然后直接上了青藏高原找李泰的家伙,终于出现在李泰面前,略带着几分腼腆的对着李泰行礼道,

“燕王,洛阳王玄策如约而至!”

(本章完)

第314章 要命的茶第306章 李春第295章 自适应的发展第2章 立志于农第315章 钢铁城第24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284章 自适应的妙用第109章 李世民的决断第68章 继续科考第287章 控制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301章 到洛阳第176章 被腐蚀的苏定方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147章 乐圣第137章 研发中的蒸汽机第245章 洛阳开发计划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57章 不能笑第239章 李泰的谋划失败了第497章 渊男建入局第18章 与郑凤炽的交易第312章 王珪的直爽第525章 唐军的伏击(今天一更)第150章 军乐师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第384章 吐蕃的命运第145章 僚人叛乱第173章 封燕王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们第519章 李淳风的推荐(今天一更)第110章 李泰的小实验第415章 佛家律宗第189章 迷茫的高季辅第268章 高原反应第216章 求教战部天赋第170章 谋划高句丽第376章 草种计划的后续第38章 高陵的目标第241章 理所当然第363章 吐蕃的韧性第40章 旱灾将临第420章 万象神宫第443章 口无遮拦第466章 改革的风险第321章 交税第103章 褚遂良与刘仁轨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第472章 尼哈旺德的政变第61章 李靖的伪装第314章 要命的茶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147章 乐圣第360章 各显神通第531章 辽难运河第474章 令人绝望第420章 万象神宫第202章 五月无事第305章 魏王的老师第298章 跪下第179章 我就选你了第51章 李泰的准备第186章 偶然的发现第537章 高句丽灭第232章 时光的残忍第209章 来去匆匆第235章 李世民的询问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53章 捕鱼第361章 信息的碰撞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304章 尚公主的条件第380章 年节礼物的发放第207章 计划书第486章 政治的延续(今天一更)第341章 赌狗拯救计划第352章 赠妻第195章 火之法则第156章 冬日第130章 教化异族第201章 驰道建设的计划第512章 高句丽百姓的安置第242章 折冲都尉第110章 李泰的小实验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304章 尚公主的条件第74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283章 长乐完婚第322章 萨珊来客第299章 病来如山倒第103章 褚遂良与刘仁轨第86章 心黑第461章 对质太子第355章 工匠考核第465章 军校的提议第465章 军校的提议第283章 长乐完婚第74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