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风雪中

第291章 风雪中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

像是三日之内必定能够到达目的,说实话并不是薛仁贵随便说说,而是薛仁贵真觉得学府兵能做到这件事情。

因为他为了让学府兵适应高原上的瘴气与寒冷,那可是在冰天雪地中训练过来的。

这时代走这种大雪封山般道路,哪怕是再精锐的部队,也几乎算得上是九死一生。

因为别得不说,单是冰天雪地就没一个安全住宿的地方,那哪怕拥有自适应这种不断适应青藏高原环境的战部天赋,怕也会被寒冷彻底吞噬掉。

不过还好得是,这学府兵不但物资丰富,供给充足,甚至在那放置武器的马匹上每人都准备了滑雪装备。

要真到极端情况,所有学府兵可是全部都掌握了滑雪技能,理论时速能上五十公里,极端情况上一百公里也不是不可以。

应该怎么说呢……农业学府毕业学子中的佼佼者挑选出来,前往农业学府的耕地中耕种,同时利用吕才的乐曲让他们拥有掌握天赋,再让他们以最快速度掌握各种道具。

然后这批人被送到青藏高原的西海郡,交给薛仁贵去进行训练。

如果是那种天之骄子,一朝顿悟能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形成自圆其说说道体系也就算了。

最怕的就是那种明明自己把路走窄了,结果还怨天尤人仿佛老天爷对不起你一样。

可以说,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生与死之间每个人的潜力都被最大限度的压榨。

“嗯?”王玄策听到薛仁贵的话语,有几分发愣,因为他不懂,真不懂!

这让后跑的人又要追逐上,然后整个过程持续往复,每当到达极限,极限就抬高少许。

毕竟,薛仁贵不叫李靖,一个六镜花直接让士卒当天掌握对应军阵,然后让这士卒适应军阵的过程中,随时能让士卒改变自身天赋。

王玄策对着薛仁贵劝说道:

原本我以为将士们是很难撑过这样的天气的,但事实上暴风雪的低温给士卒造成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与之相反的,狂风带来的影响更使得士卒难以睁开眼睛!”

而薛仁贵也只是缺少一个倾诉的人,却是说道:“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是我没有想到的。

说实话,杜楚客跟薛仁贵不一样,他虽然不会统兵,但到底乱世过来的,他是清楚知道精锐是怎么样的。

没办法,哪怕因为李世民与李靖的原因发现了农业学府生产出来的士卒挺优秀的,但一年一千人,几乎是李泰定下来的死线了。

而同时,个人的力量难以对抗风雪,但集体的力量却能在这样的风雪中建立起简易的庇护所,但即使如此,每天都还有十数人连人带马在这风雪中消失。

任何时代任何事物,按部就班的走着大众社会最正统的道路,这也许不会让你一步登天,但如果你一步一个脚印,没有任何偷懒的走完,那绝对能够成为框架内的栋梁。

说实话,王玄策作为读书人最讨厌得就是那种放着堂堂正正的大道不走,偏偏要以自己狭隘的见识走着七拐八拐的羊肠小道。

“什么意思?”薛仁贵听到了王玄策的话,却是带着几分的茫然。

但事实上,我们哪怕冒风雪前进,这风雪也只能磨炼学府兵,而不是真正威胁到学府兵。”

“这跟自适应有什么关系?”王玄策听到薛仁贵的话语,不由疑惑道。

“因为每当士卒濒临极限的时候,自适应能够让这极限又抬升少许!”薛仁贵说道,

他给的建议也许未必真的适合你,但他给的建议绝对是正路。

让驮马驮着足够生活物资,不说让自己这一路过得惬意,但至少不会出现补给短缺。

这感觉就仿佛看着一块天材地宝级的粗胚,只要经过合理的打磨,就能见到绝世神兵的感觉。

如果不是这些士卒有过一次在李靖的命令下,大军在冰天雪地中冒雪前进的历程,如果不是这些士卒掌握着自适应,让他们能够极快的适应这冰冷的环境,如果不是这些士卒有着王玄策准备好的后勤力量……

尤其青海湖的周边还下起了暴风雪,就算吐谷浑的军队也不敢在这时候行军。

“你的意思是,自适应这个天赋在越是极限的情况下效果越好,而伱平时训练实际上只是帮助他们适应这个过程!”王玄策思索着道。

因为这些天青藏高原下着雪,杜楚客除了咬牙切齿的看着伏俟城的方向,唯一能做得也就只是负责维稳而已,自己虽说知道魏王给了王玄策绝对信任,但王玄策你也太敢赌了!

但以杜楚客的智慧,却能判断出王玄策的这决定,真正的困难就是青藏高原上的风雪,只要穿过这大雪茫茫的绝境,剩下来得就只是胜利。

王玄策与薛仁贵也只有放弃寻找,因为在这样的风雪天,只要离开了军队,那只能凭借着自己的话,想要活下去几乎于奇迹无异!

而在第二天,这支军队就能娴熟的在风雪中搭建了冰屋,一个个士卒都已能安然入睡。

再加上携带充足的粮食,以及身上的棉衣,这些都让士卒哪怕在冰天雪地中,舒舒服服的舒缓四五个时辰。

毕竟我平时就算是训练有在风雪中训练的习惯,但也不会选择暴风雪情况下让士卒训练。

哪怕这次给王玄策三千人几乎是自己三年才积累出来的,但面对王玄策自己也只能认了。

不过,仅是这样也就算了,更重要得是,他们那种遇到事情会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然后不断成长,这让杜楚客极其的看好这一支军队。

李泰若知道王玄策的疯狂决断,怕也心中忐忑,但咬咬牙还是愿意相信王玄策一次。

薛仁贵见到的兵,就都是这种级别的,所以薛仁贵真心看不起异族的士兵。

不过,此刻的王玄策与薛仁贵两人却是在雪屋之中继续的讨论进军的事宜。

杜楚客此刻却也只能给予王玄策与薛仁贵最好的祝福。

此刻,冰渣,暴雪,狂风。低温,甚至是窒息感,就是王玄策在这山川雪地中步履蹒跚的唯一景象。

与之相比,薛仁贵就完全没有这感觉,因为薛仁贵一进来就是李泰亲卫,亲卫长,然后在魏王带着学院出来的府兵征战吐谷浑,再成为现在的学府兵。

可以说王玄策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考虑到了自己的行为能够带来极大的利益,但他这样的行为,却没有考虑到后面的风险。

同时,携带着的很多工具,以及薛仁贵在幽州掌握的冰屋技术,也能让士卒们可以以极快速度就地搭建起了冰屋。

虽说,刚进军就起了风雪,这是王玄策所没有想到的,但也正如此,军队连放哨的人都省了。

而哪怕是薛仁贵这样的能力,在大唐军队中,也就只七八人而已。

甚至连派人去解决这件事的机会都没有,而到了西海郡后,杜楚客才知道王玄策制定了什么样的计划,简直让这个后勤人员崩溃。

哪怕是改天换地的时代,你这种人也是有机会一飞冲天的。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仿佛两个人赛跑,哪怕先跑得人比较慢,后跑得人比较快,但是每当后跑的人追上先跑的人现在所处的位置时,那个先跑的人又多跑出了少许距离。

更多的还是要成为农民,医者,工匠等等的职业,真拿这些好钢杀人,那是这个时代的人才会做得事!

这也是为什么李泰借助瘟疫把医行走体系拿出来的原因,多少也需要让李世民见到其他职业的价值,这样才不会过多把农业学府的培养出来的人全部当兵用了。

这个时候的薛仁贵则道:“自适应这个天赋,也许比我们想象更强!”

因为从吐谷浑的战争就能看出来,魏王是绝对不舍得拿这般精锐去冒险的,但他们不去冒险,那就绝对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精锐!

“王玄策,你可莫要辜负了魏王的信任啊!”

说实话,王玄策让薛仁贵做出这般冒着风雪前进的行为,实际上是非常冒险的。

先让他们学习掌握各种在高原生活的工具,配合药物让他们适应高原训练,同时训练出自适应。

而这对于一支在冰天雪地中,砥砺前行的军队来说,绝对是非常足够了。

与之对比,哪怕薛仁贵跟着吕才在李靖身边蹭了一段时间课,但也只是能做到以李靖留下来的自适应训练为基础,自己一点点捏碎了让士卒慢慢从掌握天赋到自适应天赋的修整。

当然,这时候的杜楚客在知道事情始末后,唯一能够做得也就只是前往西海郡,帮忙把西海郡给稳定下来。

“因为这件事情出乎了自己的预料,那同样得也不会在吐谷浑的考虑中!”

“比如说,如果把自身作为盾牌,那能够适应被伤害,如果作为刀剑能适应杀戮本身。

所以在全员掌握滑雪能力,且唐军并没忽视滑雪能力的情况下,这次突袭伏俟城,如果真出现极致情况,那唐军是能做到直接用滑雪的方式突袭。

既然一切都不能够挽回,那么杜楚客只希望王玄策能够赢下去。

但不得不说,这些学府兵距离真正的精锐也许只是一场厮杀的距离,但哪怕杜楚客也承认他们在魏王手下是成不了精英的。

只不过那就把整个唐军可以迂回的程度被压缩到极致了,真就是不胜既死,可以说完全没有任何退路。

而学府军拥有大唐其他军队所拥有的心气,但却没有大唐其他府兵所没有的匪气,这让杜楚客看来真的很难得。

“若是如此的话,自适应天赋的潜力就不只如此了。”王玄策说道,“你有没有想到过,这支军队说不定能适应的东西有很多,不仅仅只是瘴气与寒冷!”

种种原因的结合,这才让这支学府兵,面对青藏高原上的冷冽寒风避免了直接全军覆没。

这就是为什么原本我以为士卒说不定会在这暴风雪下全军覆没。

除了第一天的忐忑,现在的他们仿佛早就已适应了这般极端环境。

但现实是,王玄策与薛仁贵只是过去救人的,而且肯定是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去救人。

在这狂暴的极端天气下,哪怕是王玄策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低估青藏高原的极端天气了。

至于对于自适应这个天赋未来的发展,你可以等到真正走完卫国公给你的道路后,自己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再去尝试!”

但也正是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人体几乎本能的来抵挡这一股来自寒冷的力量,体魄,内息,意志,都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之中被疯狂的磨炼着。

说实话,王玄策筹划了这整个计划,所以王玄策愿意把自己的命压在自己的筹划上。

说实话越到极限越是能激发出自身潜力,如果自适应真有这天赋,我觉得还是等到这场战争后,去写信给卫国公,让他规划一下自适应未来的方向。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八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却也是兵家的胜负手!

只有走就算是别人考虑都不会去考虑的棋,这才能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可能。

而要是真出现这样的情况,别得不说,李泰在青藏高原的投资绝对是打水漂了,甚至连自己一直以来慢慢布置,好不容易才诞生的学府兵,怕也瞬间灰飞烟灭。

所以在王玄策与薛仁贵脑子正常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弄得那般极端。

因为王玄策不相信,吐谷浑的军队中,还有自己这样的神经病。

可以说,不瞻前顾后,做事有决断,胆大心细是王玄策的优点,但他不考虑整体,喜欢下重注,却也让给他筹码的人,足以心惊肉跳。

所以,他们绝对想不到刚来的大唐军队,居然冒着风雪百里进军!

毕竟自己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可能把他们丢到士卒里面去。

听到这话,薛仁贵忍不住的猛然一拍大腿,道,“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那种想要超脱框架,甚至打破框架的人,这需要得不仅是努力,更重要得是天赋,甚至是机遇。

而有天赋且走对了路,而且时代还赋予他足够的舞台,这莫说对个人来说是奇迹,就算对整个历史长河而言都是小概率时间。

当然,家底子厚的能多试几次,没家底子的,那就每一步都是赌博了。

所以,王玄策希望薛仁贵能够踏实的把正统道路走一遍,这样才有足够底蕴去改造自己想要的自适应天赋,否则谁也无法保证薛仁贵有没有足够资质去胡来

毕竟薛仁贵至少在现在为止,还从未证明自己的将才潜力。

(本章完)

第20章 吕才第68章 继续科考第206章 秉烛夜谈第91章 量化百姓价值第285章 你说了,我便相信第35章 行刺第531章 辽难运河第187章 杜如晦的到来第399章 桑布扎与辩机第400章 整军出发(今天一更)第52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48章 尽兴而归第61章 李靖的伪装第73章 李承乾的锋芒第423章 糖衣炮弹第212章 学子们的安排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544章 兵议第501章 降维打击的后勤体系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第546章 军议结束第390章 世家的底蕴第462章 谨小慎微(今天一更)第84章 帝国的执行力第299章 病来如山倒第289章 青海生风波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辅潜伏中第309章 破碎的计划第101章 拿错剧本了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六 任雅相的任务第109章 李世民的决断第514章 被劫掠的辽东城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11章 煤炭与饲料第420章 万象神宫第236章 悠闲的长安生活第419章 杜荷第50章 战争将起第321章 交税第429章 卑路斯再临第479章 亲自动手第373章 年节礼物第521章 各自的应对第335章 洛水之弈开始第171章 殿中对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370章 够了!不要了!第293章 李泰回长安第440章 各自谋划中第13章 奖赏第257章 李泰的战争模式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540章 隐藏在计划之下的计划第21章 儒家的问题第467章 徐惠的心思第339章 传播第197章 过完年就不消停了第531章 辽难运河第404章 高昌余波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第7章 马周第321章 交税第86章 心黑第85章 渭水工程开始了第449章 考成法第457章 横推(今天一更)第506章 世间良将第263章 先拖着,等等看第9章 与窦静的合作第465章 军校的提议第179章 我就选你了第204章 八牛犁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502章 军队伙食第82章 李泰的请求第168章 岭南旧事第420章 万象神宫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谋划第119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第506章 世间良将第290章 保护第385章 与高季辅的会面第203章 沧州的计划书第245章 洛阳开发计划第498章 顺利的伏击第124章 萦绕的紧迫感第179章 我就选你了第544章 兵议第237章 胜之不武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第371章 李泰的仁慈第9章 与窦静的合作第521章 各自的应对第205章 钱粮的问题我来解决第251章 六镜花第11章 煤炭与饲料第49章 孔雀的尝试第145章 僚人叛乱第469章 田长耕入萨珊第340章 李泰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