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烦

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烦

李泰会想到李春是因为阎玄邃给的那本收录了工匠世家的名单。

李泰翻阅了一下,上面工匠世家的名字自己都不是很熟悉,一直翻阅到赵州李春。

说实话,李泰原本也不是很熟悉李春,但翻阅了一下,却见这李春能被录入到里面,便靠着自己李县家族的人修建起一座大石桥,又被州外人叫做赵州桥。

好,到此为止。

大石桥是什么李泰不知道,但赵州桥的话,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应该都知道。

只不过,李泰不知道的是,当初赵州桥完工是隋大业二年七月十五日(606年8月23日),而现在是贞观十年(公元636)这就已经过了三十年了。

所以当初赵州桥总设计师虽然还活着,但也已成为垂垂老矣的老者,已过古稀之年了。

当然,李泰自然不知道这个,对李泰来说,自己好不容易在这个时代逮住了一个活的大拿,更重要得还是桥梁建设的大拿,那自己肯定是要往死里用啊。

但也真没想到自己要是用一用对方,那是真有可能会死的!

李泰回过神来,心心念念等李春过来,自己就让他来做王真儒的副手。

毕竟只修路也是不行的,自己还等着他修桥呢。

而自己的江南农业学府,比高陵农业学府差也就算了,但幽州苦寒之地,幽州农业学府每年都有两千多的人才供应,结果自己只有五百人,几乎把无能两个字打在了脸上。

但是们如果能完整走完一整套的学习体系,那自然而然会成为李泰所需要的硬才。

“我自然是无事!”这时候的王珪倒是笑了笑,说道,“还请魏王尽展所能便是!”

毕竟这世界除了李泰,怕所有人都未必能明白黄河两岸修建一条黄河大桥,可以带来怎么样的意义。

毕竟随着农业学府里面的学生的重要性,被李世民所重视,自己不能完全控制住农业学府,就必须要给自己培养对手,至少在李世民眼中是如此。

“还请魏王放心,我定然把这些事情完成好,绝不辜负了您与师父的期望!”张随道。

说实话,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来说,褚遂良已经很强了。

如果能一条桥梁能够从五丈原到汉中,那会让国家对蜀地的掌控力量到达什么地步。

主要就是要把自己农业学府的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简化过后,教授给他们。

毕竟褚遂良虽是半路出家,但也算是农业学府出身的身份,总比其他不懂农业学府体系的人来执掌江南农业学府要好的多。

说实话,一般百姓对于十岁以下的孩子去读书,那多多少少还是支持的。

而如果褚遂良真的钱被逼得换了人,这对李唐来说,未必会是一件好事,对自己来说,那就更不是好事了。

有了大桥,自己还研究什么索道加热气球的组合来运输物资,直接大建桥梁啊!

什么黄河大桥建,什么秦岭大桥建设,什么日月山大桥,都给我一一顶上!

最后如果能设计出一座桥梁,可以横跨日月山,一边连接着河湟谷地,一边连接着青藏高原,那又能让以后朝廷对青藏的掌控力度到达什么地步。

王珪听到李泰的规划,不由摸了摸胡须,并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

不过,李泰心里也明白,农业学府是自己的根基,别管这是褚遂良开设的农业学府,还是其他什么人开设的农业学府,都是为自己将来对大唐的规划提供合适的人才。

“诺!”魏旭对李泰回答道。

同时也开始安排人前往余杭,开始主动加强与褚遂良之间的联系。

当然魏旭也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干活而是保护,免得当地的人过来骚扰,否则这场战争怕是没得打了!

而这成本自然只能让李泰来掏钱,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这东西算是义务教育。

李泰此刻继续道:“桥梁专家治水专家过来后,就能重新调整洛阳的水网布置,兼具安全与经济,加强洛阳城内的水网利用率。

这样的情况下,与其等到褚遂良倒了,然后冒出什么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人,那还不如扶持起褚遂良来。

洛阳本地畜牧业与水产业不成规模,但通过京杭大运河,哪怕远在千里之外,却也能成为我们洛阳发展的资源!”

至少交给自己来的话,可以保证洛阳繁荣十数年。

他没能做到高陵学府幽州学府那般的程度,最重要得原因是,没李泰想尽办法弄出产业。

不过我们洛阳并不是要主要发展水产业与畜牧业,而我所想的是洛阳选择某处建立个巨大冰窟,用于储蓄肉食与水产。

“遵命!”王真儒听到李泰的话不由苦笑,总感觉李泰给自己放了一个月假期,现在的任务每一个多得让自己都有几分难以喘息啊。

但坐在李泰身边听着李泰对洛阳发展的规划,凭借着自己执政多年的经验,在有了李泰的规划后,发展方向即刻便是明晰了起来。

李泰感觉再过十年左右,自己应该就有足够人才供给自己调度了。

若能有一处地方管理他们,而且还免费提供一顿的吃食,很多穷苦百姓还是很乐意的。

虽然江南农业学府到底开起来了,但每年只有五百人能成功毕业,两相对比下,这实在不是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成绩。

所以褚遂良只能留下来继续撑着,但再继续支撑下去,褚遂良感觉褚家怕要买卖田地了。

我们所要确保的就是运输过程中,尽可能保证这些新鲜肉食的保鲜。

简单的说,虽然你不需要从无到有的建立洛阳的医疗卫生体系,但需要把洛阳的卫生医疗体系发展得细致,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泰点头,便回去跟阎婉说一说项目换掉了,毕竟道术坊用来建设学校还是太小了,至少对自己的农业大学来说,还是太小了。

“这件事情……真儒需要交给你,你熟悉洛阳地区的道路,选择一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建立个至少能满足五十万人肉食的巨大冰窟。”李泰看着王真儒道。

第二是传播勤洗手的意识,我会尽可能下降百姓使用煤炭的成本,但你也需要去派人不断传播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好处。

对他来说,这江南农业学府只是他的跳板,他是想回长安的,但现在跟他一个寝室出来的,王玄策算是主政一方,刘仁轨也跟李德謇玩得十分愉快。

至于这些水产与肉食哪里来的,自然是幽州那边通过了运河运输过来。

而整个原本都还安安稳稳的洛阳,在这时候陡然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如果王珪没来,那自己都能拍板,但王珪既然来了,那自然要等着王珪来做最终的决定,没办法谁让王珪就是李世民让他来看着自己的。

“这点是我考虑不周了,便按照你所说的来,那就在洛阳城之外寻找落脚点,那道济坊我便拿来做其他用途了!”

能有一劳永逸的办法,谁会去退而求其次的替代方案。

“而且我觉得洛阳城内耕地太少不适合农业学府落户,还是要置办到洛阳城外才好!”

李泰见王珪没阻挠自己,便对王珪行礼道,“多谢王州牧,那青雀便是不客气了!”

而百年树木,十年树人,人才这种东西的培养真心急不得,现如今播撒种子也就是了。

如果大唐的未来由李泰来写,那么他们至少会有世家出来人同样的起跑线。

这让自己想要走,都不方便走。

还是那句话,褚遂良的目的从来不是要做一个校长。

既然如此,要不自己便是让阎婉去修个池子,观赏景观也是好的。

当然最后想建设一条跨越日月山,连接河湟谷地到青藏高原的桥梁只是李泰的个人想象。

至于第三点,就是医行走体系在洛阳周边彻底的铺开来,同时连理保障医行走体系的医舍,使得医行走们能够毫无顾忌的执行。

唯一要头疼的就是学校的师资费用,怕又是要增加不菲的一笔,不过既然魏王决定自己掏钱了,那自己也不需要多说什么,干就是了!

比如就修建一个魏王池,每到指定节假日也可以开放给百姓共同游玩。

李泰说到这里,松了一口气道:“完成了基础保证后,接下来便是卫生与医疗,张随这件事情交给你来,我就指三个方向。

一个是建立公厕体系,确保洛阳城内每处坊市每五百米准备一座公厕,洛阳周边每五里一处公厕。

首先李泰便写信给了李淳风,让他引导商业通过运河与洛阳进行交流,让自己所需要的食盐,牲畜,水产品等等都开始向着洛阳运输了过来。

李泰在拿到那份资料的第一时间就让刚从幽州回来的祖长明去把李春弄过来。

“王州牧,您可否有什么要补充的,或者有什么建议,还请您说几句!”李泰看着王珪问道。

李泰又是补充道,“魏旭,你可以分出点人手给真儒,协助他干活!”

但有了这种桥梁建筑大师参与,至少修建一条可以供给马匹快速行车的公路就轻松多了。

李泰摇摇头,倒是没有纠结,说道,“算了,且先不说了,接下来便是水产与畜牧业了!”

我泱泱大唐怎么就没有出现这样的人才呢!”

李泰见到张随这般言语,目光却是不由向着吕才看了过去,最后剩下来的便是教育。

“谢魏王!”吕才见到李泰接受了自己的建议,倒松了一口气连忙道。

“这样吗……”李泰听到吕才的话,不由皱起了眉头,思索了一会儿对吕才点头道,

“洛阳学府,我已经在道计坊落户,学员与教师也迁徙了不少过来,不过想要到达五千人的要求怕是会有些困难!”吕才苦笑道,

在场几人不由面面相觑,确实没想到李泰这般不甘心的样子。

从而每年有着丰厚的资金补贴学府,但褚遂良只能够靠着自己支撑着,然后撑着撑着,突然就感觉自己掉坑里了。

“我们洛阳这边,发展小规模的畜牧业倒是可以,至于水产怕是不现实吧!”吕才说道。

所以李泰还是相当期待李春过来,跟自己强强联手的。

“诺!”吕才听到李泰这话,倒是恭敬答应下来,对李泰进一步的建设附属的蒙学,吕才并不反对,甚至相当乐意。

让进入农业学府前有准备,且免费学子午餐,也算一定程度下降周围百姓的生活成本。”

李泰想了想,对吕才继续道,“另外建立个附属蒙学,主要教授六岁到十岁的孩子。

毕竟对政客来说最重要得就是官身不能沾泥,你有了错误,一走了之,那将来到了某些岗位与人竞争时,就会时不时为自己曾经的污点买单。

“嗯!”李泰倒也认可吕才的说法,然后道,“我清楚你的意思。

很快李泰的命令下达,每个人各自领取了各自任务后,却马上开始行动起来。

而且更重要得一点是,真等到褚遂良坐稳了局势,回到中央来,他的根基也一样是江南农业学府培养出来的学子。

不过,这需要一个精通平面布局的家伙来处理,甚至需要一定程度的精神天赋才行。

但只有他想回长安回不去,这学府都还像嗷嗷待哺的吞金兽,每年都要吞掉大量钱财。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十岁以下的孩子跟着他们也干不了活,管着他们又费心思。

让他们为进入农业学府做准备,这种模式教授出来的,绝大多数都比不过世家出来的人。

因为这农业学府到底是太吃钱了,所以继续待着对褚遂良来说也很头疼。

这样的话,他就是自己天然的同盟者,自己不指望他能站立自己的立场,但将来儒家若想借用李承干的手来对付自己,那褚遂良怕必须要出来给自己挡一挡枪了。

毕竟要是自己倒了,那农业学府怕也撑不了多久,至于他若愿意舍弃自己这些年辛苦构筑的官场基本盘,那自己也佩服他不破不立的勇气。

所以自己助他一臂之力,等褚遂良回到长安,不论他愿意不愿意,必然会成为自己的盟友!

所以,李泰写了一封信给出褚遂良,开头就是:“褚师,要做一笔生意吗!”

(本章完)

第545章 继续军议中第388章 来到荥阳第276章 李渊驾崩第147章 乐圣第481章 步步推进第79章 与杜如晦的交锋第100章 心黑第244章 众人商议第62章 突袭第335章 洛水之弈开始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第195章 火之法则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277章 被发现了第375章 展现君主天赋第204章 八牛犁第397章 月饼制作第36章 成为县令第77章 与颜勤礼的对话第177章 盐场发展中第513章 学府兵的未来方向第336章 博彩第94章 制约第345章 点金术的力量第81章 大丰收第49章 孔雀的尝试第172章 刘神威归来第55章 李靖的拜访第468章 李泰的兵家大计第193章 杜如晦来访第333章 吐蕃的到来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224章 张亮眼中的天津城第81章 大丰收第236章 悠闲的长安生活第486章 政治的延续(今天一更)第498章 顺利的伏击第400章 整军出发(今天一更)第179章 我就选你了第160章 托付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437章 阴谋进行中第326章 飞梭第60章 意外的麻烦第145章 僚人叛乱第422章 李泰的建议第283章 长乐完婚第133章 意外的收获第141章 冯盎第481章 步步推进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第232章 时光的残忍第517章 苏烈的战术计划第352章 赠妻第276章 李渊驾崩第226章 锦衣卫第123章 人口承载极限第460章 入宫第516章 正面的碰撞第92章 熬出头了第371章 李泰的仁慈第85章 渭水工程开始了第77章 与颜勤礼的对话第269章 吐谷浑平定第58章 以医者为荣第71章 漕运税收第38章 高陵的目标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101章 拿错剧本了第364章 战争前的雪花第488章 房玄龄很馋第97章 发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157章 张玄素第39章 窦静的请求第173章 封燕王第236章 悠闲的长安生活第268章 高原反应第369章 战后的封赏第52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160章 托付第174章 画大饼第542章 回长安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233章 军用转民用第140章 与房玄龄的交易第84章 帝国的执行力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决策第290章 保护第512章 高句丽百姓的安置第19章 制作手套第314章 要命的茶第150章 军乐师第195章 火之法则第315章 钢铁城第317章 称心第201章 驰道建设的计划第312章 王珪的直爽第301章 到洛阳第130章 教化异族第484章 占城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