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王珪的直爽

第312章 王珪的直爽

李泰看着褚遂良犹豫,徐徐道:

“广州那边会专门种植红茶,也就是洛阳红茶。而余杭我则打算以种植绿茶为主。

等到四年后第二次洛水之弈,我会让一半的棋手选择洛阳红茶,一半的棋手选择余杭绿茶,双方博弈厮杀,更是绿茶与红茶之间的搏杀。

用洛阳红茶与之作配,不论输赢,相信到时候,这绿茶多少也能打出名头来。

而只要钱粮足够,江南学府的毕业学子不说超过其他几家学府,但至少不会差太多。”

褚遂良听到李泰的话,心中却有几分惊讶,没想到李泰还会如此利用洛水之弈。

李泰笑了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道,“实际上,等到您把茶叶种植出来,我便会把茶叶全部收购,到时候江南农业学府便不会缺少了资金。

但江南学府的发展终归是江南学府自己的发展,只是褚师您发展的基石而已。

如果您将江南农业学府发展得天下皆知,而且能给朝廷赚取一笔足够的财富。

那您自然有了进身之阶,到时有朝廷内照应,相信穿红披紫也是指日可待啊!”

李泰倒是没有客气,却是拿起了这一份奏报,看了之后,李泰却是放了下来,疑惑道,

“这是底线?”

因为自己是魏王府长史,魏王能吃的自己就能吃,魏王不能吃的,自己更能吃。

“青海那边发生了战事,驻守边疆的士卒折损了不少。

所以便让王珪跟着李泰享享清福也就是了,顺路帮着自己盯着李泰别走岔道。

毕竟这人数说多不说,但说少也不少,至少摆出个战部天赋绝对是够了。

“不过青雀表示,愿在洛阳建立一座炼铁厂,由朝廷监督,由他进行管理,并允许这座炼铁厂锻造甲胄,诸位不知道意下如何!”

现在朝堂上的那几个谁不是当世名臣,又怎么不知道轻重缓急,顶多找我背个锅而已”

“臣支持在洛阳建设炼铁厂,毕竟若能多省下甲胄两成成本,就能多打造几根横刀了!”

李泰见到褚遂良不再纠结,这件事却明白褚遂良答应下来了。

并且这还是李泰主动向李世民表示,自己亲卫可以补充到边疆的学府兵中的。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李泰身边的亲卫,也是去过青海,知道那里的环境,或多或少也未必有人愿意过去。

说实话在李世民看来,李泰主动让自己的亲卫作为青海那边的府兵替补,这是展现自己诚意的一种姿态。

“圣人,我觉得需要一名明白魏王真正能力的大臣,且懂得大唐规章制度,秉直刚正之人过去与魏王好好谈一谈!”

说实话,这些天一直待在魏王府中,王珪过得还是很不错的。

毕竟朝堂上的朝臣也都知道,您若是真能让铸造的成本下降两层,对我大唐来的军队来说又是何等益助。

更重要得是,这件事情又关乎甲胄,要是将来李泰真的造反,那谁同意了李泰的修建炼铁厂的,怕是一个都没得跑,肯定会被牵扯到的。

而李泰清楚,这些亲卫过去驻守是驻守三年,或者替代阵亡者完成对应的兵役。

而那支战部更其他战部不同,多是由学府内的学生组成,其他战部的将士很难补充进去。

褚遂良听到了李泰的话语,到依旧镇定的说道:

单是吃个面就让他的厨子弄出了一百种的吃法,还出书立传了。

这些人留职不停薪,作为预备役补充到青海去,自己亲卫的位置一直留给他们,等到他们回来,依旧是自己的亲兵,只不过现在需要磨练而已。

“原来如此!”褚遂良听到李泰的话,倒流露出几分恍然,只是看着李泰有几分疑惑。

房玄龄能够看到这里面的风险,位极人臣的几位谁看不到!

也就只有王珪,好端端干嘛,好端端的礼部尚书做着表示自己年纪大了要请辞。

“是底线!”王珪倒是点点头,对李泰道,“魏王应当不会让老朽吃亏吧!”

王珪说着便是把那一封奏报送到了李泰的案几上,示意李泰去看一看。

“某明白了,魏王风光齐月,令人钦佩!”褚遂良明白李泰说的是茶叶,同样也是学府。

这时候的房玄龄站出来道,“否则我们提一个条件,魏王提一个条件,洛阳与长干有百里之遥,等我们商谈好,怕事情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褚遂良也不好对李泰的抉择做出评价,只是对李泰道,“魏王高义!”

此刻几位大臣听到李世民的询问,身为军部尚书的侯君集果断出来道,

毕竟若迟疑了一下,李世民让自己过去与李泰对接怎么办。

“那您,跟我这般说……却又是为了什么!”李泰看着王珪道:“长史您未免过于坦率。”

“长史,您来找青雀,可是有什么事?”李泰看着王珪的到来,不由疑惑道。

“魏王为了江南农业学府舍了自己洛阳红茶,真真是好大魄力!”

农业学府出来的学子,每年也就只有毕业时才能补充进去,其他时间真没所谓的预备队。

但即使如此,李泰还是决定推举他们过去。

毕竟李泰虽然会赚钱,但从也不是什么守财奴,甚至真说起来青雀做事还是相当奢靡的。

谁让你现在是雍州牧加魏王府长史的名头在,这件事情不让你来解决,那让谁来解决!

所以原本应该在朝廷三省六部理论上来说也应该要转悠好几圈的旨意,只一天时间便马上让役卒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王珪手上!

王珪接下这命令之后,看着这诏书上的目的,不知道为什么王珪只感觉这上面隐隐约约的漂浮起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温彦博……几人那心照不宣的恶意。

所以,李泰出动开始不断灌输亲卫们各种保家卫国的想法,同时把最需要磨练的两百人送到青海那边作为府兵进行磨练。

但现在,自己在洛阳而不是在幽州,现在是在大唐的核心城市,而不是边疆地区。

在场的几个也不管你到底是想要提前投资,还是真的心有退意。

不过,这个任免都下来了,自己能够怎么样呢,跟魏王商议呗。

“褚师,我是坐庄的,如果不把下注的培养出来,那我难道自己跟自己玩吗!”

“精神天赋?”李泰看着眼前的王珪,却是略带着几分怀疑,又有几分试探的问道。

而实际上,在场跟着李世民进行商议建设炼铁厂的大臣,或多或少那都见到了李泰那天是怎么样通过粮票活生生的变出粮票,然后在士卒手中转悠了一圈,然后听说还赚了不少。

毕竟这等于是把李泰的力量分散到边疆地区,否则若李泰的身边一直都有五百人以上的亲卫,若说太子党一方没有担心李泰会不会突然孤注一掷,怕是谁也说不清楚。

其中预备役的两百人就是随时补充到青海那边去的。

“朝廷对于我提出的公督时办的模式表示同意,但需要我五万贯购买甲胄技术。”李泰倒是笑了笑,说道:“朝廷这么缺钱?”

同时,朝廷对李泰这种,把自己的亲卫补充边疆府兵的做法,还是比较支持的。

说实话,倒不是房玄龄做事情不粘锅,而是魏王与太子到底太敏感了。

“青雀用自己的亲卫支援西海郡的府兵,看起来到底是以国事为重啊!”

这样,自己身边继续维持五百人的以上的亲卫是否有必要,这就是问题了。

说实话,在场大臣就没一个会反对这一件事情的,毕竟能够从李泰身上扣点东西下来,自己凭什么不扣啊!

早上和中午都是自由取餐,到晚上也是弄了一大作桌的美味。

李世民倒是得意一说,不过很快脸色却依旧是皱起眉头,道,

李世民倒是反应了过来,因为王珪年龄大了,不适合再在自己身边往死里干活,自己便是把他打发到了青雀身边让他做越王府长史,顺便散散心。

所以朝廷哪里有嫌弃自己手中钱多的道理,然后魏王您正好撞上了!”

而褚遂良的话到这里,又转移话题,“对了,某来时见到魏王府内见您麾下亲卫刀兵烈烈,气势逼人,却不知道这就是他们平时的训练吗”

毕竟要是李泰真做了这种事,那么轻的说李泰要谋反,重得说一个朝廷用钱时,这么舒服的润滑油要是消失了,那大唐多亏!

而且,在洛阳那地方兴建能够锻造甲胄的炼铁厂,对以后大唐把甲胄等军备运输到指定的位置相对来说也方便许多。

也正如此实际上李世民对李泰这种公督私办的方式并不反对。

而现在看起来,王珪到底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李世民想到了这里,对房玄龄道,

侯君集说完向着四周看了看,总感觉自己一般上自己表示了支持后,总是会有文臣跳出来反驳自己的,怎么这次这么安静,让侯君集颇是疑惑。

李泰看着褚遂良,道,“所以,洛阳红茶也好,余杭绿茶也罢,对我来说都是大唐的茶!”

毕竟这件事情谈下来了,那负责最终监督的人怕最后还是落在自己身上。

要知道这些亲卫虽然领取李泰这里的福利,但同时也是领取一份朝廷俸禄的。

所以便我便让我亲卫去补齐人数!”

至于自己亲卫的细枝末节,李泰倒也从容回答,

“那倒不是,只是单纯看你有钱,便找个理由卖给你而已。

结果礼部尚书给李道宗做了,而他则被李世民打发到李泰身边做魏王府长史散散心。

王珪想到这里,却感觉自己到底是一个劳碌命啊!

很快,王珪来到书房中,李泰倒在里面看布匹相关的书籍,见王珪来找自己,倒马上起身亲自出去邀请王珪进来。

所以还是把这件事情交给王珪吧,组织信任你!

朝堂上的朝臣一时之间,全部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决断。

“把朝廷的底线划给了叔玠,叔玠与青雀慢慢谈!”

王珪想到这里,便动了动身子向魏王府的书房过去。

所以他们都相信,李泰说让他建设炼铁厂能够节约两成成本的话。

“你要建设锻造甲胄的炼铁厂的事,朝廷那边通过了!这是条件!”

真正问题是,自己需要李泰花钱把这个兵工厂建立起来,但同时又需要监督李泰,不能让李泰借助这个兵工厂结果偷偷给自己把甲胄给打造出来。

只不过,李泰首先把预备役的人数从原来的一百人扩展到了两百人,但自己身边的正式亲卫则下降为了四百人。

所以这一段时间,自己过得还算是逍遥,不过现在这逍遥的日子却到头了。

“因为魏王您不是一个喜欢绕圈人!”王珪笑了笑道,

“而且魏王您的真实目的也不是仅仅只是铸造甲胄到底炼铁厂吧!

老臣对我自己的这一双眼睛,还是有几分自信的!”

“诺!”房玄龄听到李世民做出如此决断倒松了一口气,最重要得是这口锅甩出去了。

毕竟魏王亲卫从李泰身边补充到千里之外的西海,对士卒来说,未必愿意前去,对李泰来说更是折损自身亲军实力的事,但却没想到李泰居然应允。

没办法,自己在幽州那种边疆地区,龙蛇混杂下自己身边有个五六百人的亲卫,不但不显眼,而且李世民还允许多组建100人的预备役,显然李世民巴不得能多弄点人保护自己。

王珪看着李泰道,“但您实在太有钱了,而朝廷今年以来,先是瘟疫横行,接着边境又有滋扰,甚至剑南道也不太平……

在李泰眼中,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农业学府和江南学府实际上自己都能一视同仁。

“你的意思是,这件事交给叔玠去与青雀慢慢的谈!”

果然这些能做大唐丞相的就没一个好东西,就知道欺负自己一个临退休的老同志。

毕竟就不说别得,单单王珪六十七岁了,自己对他恭敬点,那也是应该的。

“都到了这个年纪了,有没有精神天赋也差不多了!”王珪倒从容笑了笑,然后继续道,

自己这决定,既有如同褚遂良所说的,因为学府兵的特殊性,想要给他们补兵真不容易。

“只是可惜老臣的眼睛,到底看不穿魏王想要做什么,不知道魏王是否能解惑!”

“十万贯!”李泰看着王珪,道,“我要做得事情也只是在尝试,还请您继续看下去也就是了!”

“那老臣就拭目以待了!”王珪从容笑了笑,倒是答应了下来,很是显然,王珪还是很满意李泰这个报价的,大气!

还是把价钱改一下,感觉原来价格太高了。

(本章完)

第229章 薛仁贵行动中第511章 计划的实施第145章 僚人叛乱第322章 萨珊来客第390章 世家的底蕴第137章 研发中的蒸汽机第102章 各自的羡慕第397章 月饼制作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第419章 杜荷第452章 封侯(今天一更)第24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188章 兴修运河第14章 羽绒服与火炕第233章 军用转民用第406章 贞观十五年第32章 邀请孔家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机会第467章 徐惠的心思第477章 被盯上的高句丽第298章 跪下第265章 河湟谷地的定位第321章 交税第519章 李淳风的推荐(今天一更)第287章 控制第183章 见遣唐使第242章 折冲都尉第368章 心态崩了第100章 心黑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战终结第484章 占城稻第77章 与颜勤礼的对话第87章 医疗营回归第268章 高原反应第25章 五百文学费第84章 帝国的执行力第501章 降维打击的后勤体系第218章 亲兵入伍中第259章 向李靖请教第72章 集装箱第429章 卑路斯再临第88章 长孙无忌的敏锐第74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309章 破碎的计划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360章 各显神通第360章 各显神通第263章 先拖着,等等看第443章 口无遮拦第127章 长乐来访第273章 予王玄策的嘱托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282章 令人头疼的材料学第506章 世间良将第12章 扑灭蝗灾第537章 高句丽灭第340章 李泰的快乐第399章 桑布扎与辩机第498章 顺利的伏击第61章 李靖的伪装第309章 破碎的计划第522章 李泰的定位(今天一更)第545章 继续军议中第21章 儒家的问题第279章 整顿亲卫第52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182章 天津发展中第75章 分校第55章 李靖的拜访第526章 高延寿的挣扎第356章 明心见性第539章 运河规划的落实第519章 李淳风的推荐(今天一更)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169章 顺水推舟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规划第86章 心黑第118章 与潘师正论道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万户第406章 贞观十五年第258章 覆灭第181章 河东卫家第541章 徭役们的福利第250章 李靖的任务第146章 挖墙脚第321章 交税第417章 陈大德归来第478章 启动高句丽的计划(今天一更,不用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专业画大饼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153章 嚣张第357章 将起的战争第385章 与高季辅的会面第141章 冯盎第242章 折冲都尉第388章 来到荥阳第437章 阴谋进行中第265章 河湟谷地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