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西域的谋划

第327章 西域的谋划

李泰让袁客师与孔雀两人去对接,商量这一件事情的细节。

而李泰回到书房,开始把通过毛纺织来收集异族羊毛的想法,将其整合写清楚作用与意义之后,正准备交给白鹤卷抄一份发给朝廷。

思索了一下,又是补充了几句,然后交给白鹤道,“把这份文稿查找一下别字,然后卷抄一份直接送给圣人。”

“诺!”白鹤听到李泰的话,倒也没任何迟疑,马上卷抄起了来向长安发过去。

而事实上这个时间段的李世民却也挺繁忙的。 шшш✿T Tκan✿c○

比如说让房玄龄和魏征修改旧礼,制定新礼《新礼》一百三十八篇,其中《吉礼》六十一篇,《宾礼》四篇,《军礼)二十篇,《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六篇,《国恤》五篇。

同时今年也开始了甄选宫女的活动,本来像是十三岁的武媚娘,十岁的徐惠等等,差不多都会在这时间入宫。

但可惜,当初李泰提出要把女子的生育年龄提升到了十六周岁,最起码也要到十五周岁。

而宫里以身作则,所以选取宫女时,直接把绝大多数年龄不合格的宫女给卡死了,也算李泰在无形间拯救萝莉无数,可谓功德无量。

这时候的魏征则补充道,“我们大唐不论想推行草种计划,还是现在魏王想要建立所谓的毛纺织集散地,我们必须要让异族之中出现一个人起到带头的作用。

“魏王还真打算教化西海的异族啊!”房玄龄看着李泰特别提了提的毛纺织技术,这让房玄龄不由皱了皱眉头。

其次重建丝绸之路,重现博望侯侯的故事,这会有助于我大唐国力的恢复。

这一手投资不是为了发展吐谷浑,而是为了在吐谷浑的内部留下一个制衡的手段。

房玄龄这时候对李世民道,“我们对青藏高原的控制大概就是到西海以东以南一部分的土地,对这些地方也不能够算是完全的控制住。

而大唐从大隋的手中接过接力棒以后,有什么能够证明大唐比大隋更伟大更合法,那就是大隋做到的事大唐做到了,大隋没有做到的事大唐也做到了。

而李世民却开始拿着大唐周边地图,思索着要打哪个了。

众人也不客气,一个两个便拿过李世民手中信件,相互传递着看了起来。

“赐婚?!”李世民听到魏征的话不由思索起来,若赐婚那可就严肃了。

在魏征看起来,李泰这种直接通过大唐钱币收购异族物资的,好像也没什么不好,若成功了,朝廷能多了一条遏制边疆地区的绳子,

但对任何有作为的汉人皇帝来说,重新建立丝绸之路,把从汉人势力范围中分离的西域三十六国重新纳入到掌握中,多少还是有几分期待的。

李泰兴高陵,建天津,开发河湟,布局西海,现在更弄出洛水之弈,整个天下凡喜欢下棋之人都会前去参与。

李世民也不多话,便把李泰的那一份信交给了三人,道,“你们都来看看!”

就管理上来说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行政体系,差不多就是李世民勤奋一点,那房玄龄就轻松一点,李世民轻松一点,那房玄龄所需要负责的任务就多了几分。

而魏征倒是毫无畏惧的与李世民对视,对李世民郑重道,

“圣人何曾记得前隋的义成公主,虽然其罪难容,但其情可敬,而我大唐也需要如同义成公主般的女子。”

但这封信并没有按照正常时间过来,这不得不让李世民感觉到意外。

与此同时,李世民则继续道,“这件事情算处理完了,但接下来……萨珊是什么地方?

青雀居然让我们暂时不要直接拒绝萨珊求援,而是派使者前往萨珊考察,制作舆图?”

他们趁着吐谷浑骨干力量损失殆尽,吃掉了吐谷浑不少的土地,吐谷浑若是能够轻易的忍下来怕才是怪事。

但为什么是毛纺织业为核心,他们这三个人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所以只能用自己的所拥有的知识去看李泰的这个布局。

一直到吐谷浑内部的发生了动乱使得周围的异族看到了吐谷浑的虚弱,然后吐蕃对吐谷浑残余势力的扫荡,才让吐谷浑最后的一点底子都被扫干净了。

自己想要继承大汉法统,那继承大汉国土算是最基本的吧。

这有利于我们大唐对西海地区的控制。”

“若如此,吐谷浑是否会死灰复燃?”李世民皱着眉头道。

毕竟魏征也能觉察得出来,李泰在李世民心中比例越来越高。

听到杜如晦如此的言语,魏征张张嘴吧想要说什么,但最后还是选择闭上了嘴巴。

“圣人圣明!”见到李世民同意这件事情,三人都觉得李世民的抉择很不错。

李世民听到了魏征的话,倒是不由思索了起来。

说实话,吐谷浑不弱的,甚至在李靖带兵讨伐之前,吐谷浑的战斗力,应该也就排在天下前十之列。

虽然西域三十六国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算是大汉的势力范围,而算不上是大唐的领土。

所以需要有人前往西海以北以西区域,把异族集中起来,方面我们进一步施行政令。”

虽然西域三十六国这件事情,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

“基本上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我们与安息,萨珊之间的交流便是繁多起来。

“魏王打算在西海之地建立毛纺织的集散地,来吸收西海游牧百姓的牲畜物资。

“命人把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都宣过来!”李世民思索了一会儿便开始叫人!

很快的,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全部都来到了李世民的面前,见到李世民后行礼。

且为了能出现一天赋战部,怕吐谷浑想来非常愿意跟吐蕃发生摩擦。

“且准!”李世民思索道,“从皇室之中挑选适龄女子,赐予为女,嫁于诺曷钵,等到诺曷钵与之完婚之后,便送诺曷钵回西海,重建吐谷浑之国!”

毕竟这距离实在太遥远了,万里之遥,如何补给!”

毕竟如果自己的儿子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怕不是什么小问题。

毕竟为什么高句丽这么让隋炀帝念念不忘,其中最重要得原因就是,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大汉的领土。

“萨珊之前乃是安息,乃是波斯人所创造之帝国,虽然几次经历动乱,但最终还是屹立于世,而安息与大汉,萨珊与北魏之间多有交流!”

她成为大隋覆灭之后,皇室成员之中唯一坚持反唐,且有能力反唐的人。

若李泰都遇到什么麻烦,加急来求助自己,怕不是小事,这让李世民多少有几分担心。

魏征博闻强识的能力体现出来了,思索着说道:

在魏征看来李泰今天敢提出勘测舆图,那么说不定哪天就会提出不远千里前去救援。

但很快的,李世民看这上面信的内容后松了一口气,至少不是李泰遇到了什么问题,而是李泰推出了种子计划的后续,便是过来向自己汇报而已。

因为三人都不是技术出身,他们从战略上来说是同意李泰的在西海那边建立城镇,加强与边境异族之间的联系的。

所以,至少吐谷浑没有出现二天赋的战部之前,他们必然会对我们大唐保持恭敬。

而最重要得是大汉在前,大唐在后,我等若无法光复西域三十六国,重新建立西域校尉统帅西域,那我大唐如何与大汉比肩!”

这样的情况下,要是哪一天李泰把李世民哄高兴了,让李世民一时冲动答应下来了呢!

不过,此刻魏征虽然如此说了,但的杜如晦却开口道,

就好像是某人的羊今天敢吃草,明天就敢吃人一样。

真论起战斗力来,在巅峰时跟已跌落巅峰的东突厥,正在攀爬的吐蕃,甚至一心防守的高句丽碰一碰,都未必会死得这般彻底。

但吐蕃就不一样了。

“如果真与丝绸之路有关,那这士卒可以先不派出,但这向导与使者却需要提前布置。”

不得不说,房玄龄的存在让大唐国力恢复的极快,至少现在,大唐已把在吐谷浑中消耗的物资恢复得七七八八。

就好像是隋朝的义成公主一样,随着东突厥的强大,义成公主甚至独立掌握了一支拥有战部天赋的军队,甚至拥有了滋扰大唐边境的本钱。

从幽州到余杭,整条大运河被彻底的疏通之后,臣能够清楚的见到,我大唐国力的恢复速度,随着这运河的畅通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

说实话魏征的意思李世民也清楚,就是要在吐谷浑几乎完全毁灭的境地时投资一手。

至少在他们看起来,李泰这般的规划,有利于大唐与周围异族的交易,从而稳定边疆异族之间的关系,巩固对大唐对周边异族的控制。

虽然被李靖彻底的灭掉了主要军事集团,但剩下来的底子,也足以维持一个王国的体面。

听到杜如晦的分析,李世民也摸了摸自己的胡须开始思考起来。

说实话,魏征没想到李泰居然有帮助萨珊的意思,不过身为大唐的谏臣,魏征第一时间堵死了这件事情再说,毕竟魏征看得出来李泰好像对那萨珊感兴趣。

比较起草种计划需要长时间的铺垫,现在这计划,相对来说不论是对大唐,还是对异族都有好处,那为什么而不干。

既然魏王有把握,便是让魏王先先试一试便是了。

至于平常的工作,虽或得或少的也有,但也已经成为了惯例。

看了一会儿,魏征率先开口道:

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我们在丝绸之路的上友人,但即使萨珊与我大唐之间相善臣也绝对不同意出兵救援萨珊。

只不过,谁让他偏偏遇上了国力上升时期的大唐,然后又撞到了李靖手上。

毕竟西海之地有有士卒有能吏,就算真出什么问题,只要别引起边疆动乱,也不是大事。”

为以防万一,臣恳请圣人赐婚诺曷钵,使他可借我大唐之威风,重建吐谷浑。”

“嗯?!”魏征听到这话,不由向着杜如晦看去,不由瞪大眼睛。

等到时候,现在的吐谷浑人或者其他百族之人移风易俗,那纵然二十年三十年后,诺曷钵真有惊才绝艳之能可以重建吐谷浑,却也要看看他的族人,还是不是他的族人!

整体实力大概也就拍在大唐帝国,阿拉伯帝国,萨珊帝国,以及拜占庭帝国之后。

“嗯?”李世民听到房玄龄的话,倒有几分疑惑的向房玄龄看过去。

房玄龄看着李泰送过来的信件,思索一会儿道,“是不是应该让诺曷钵前往河西之地了。”

因为李泰每个月初一十五都会写信给皇宫,所以李世民也清楚李泰的送信习惯。

杜如晦从容道,“而胡人向来畏威而不怀德,我们是堂堂正正的击败了吐谷浑,对于我们占领吐谷浑的土地,吐谷浑人是心服口服的。

所以在臣看起来,派遣使者跟随萨珊使者前往萨珊,一则可以让我等清楚出玉门关之外,我大唐到底有多少的敌友。

但在大唐解决掉了吐谷浑,把大唐的势力范围恢复到河西四郡后,那怎么样处理西域三十六国的事情必然提上了议案,可以暂时搁置,但这件事迟早是要解决的。

这时候,李泰的加急文件从洛阳一路送到了长安来,送到李世民手上。

而隋朝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分裂突厥而已,却也没有想到义成公主会干得这般出色。

虽然魏征也知道,李泰应该不会提出怎么脑残的建议,但不论怎么说,自己必须要杜绝这种事情的可能。

而杜如晦却行礼道,“臣尊崇圣人之令,按部就班的执行过魏王所设计的漕运计划。

“随着吐蕃扫掉了吐谷浑的一部分势力,这让吐蕃与我们大唐开始接壤。”

毕竟哪怕在河湟谷地打了一场败战,但吐蕃后续战争潜力还支撑着它跟李靖又打了一场。

所以李世民接到信时,脸上多少带着几分凝重。

而想到这里,这时候的房玄龄一锤定音道,

“大唐的势力从未涉及过西域,更不要说西域以西的情况了。

如果能够借助这萨珊的使者,让我们了解西域的情况,也并不是不可以。

至于要不要帮助萨珊,等到出使回来后,让我们明白了萨珊的情况,那再做决定也不迟。”

(本章完)

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六 任雅相的任务第418章 警告第382章 巨舰抵达(阳了)第122章 马球场的见闻第67章 李泰的提议第430章 重开丝绸之路第261章 军队的默契第292章 百羌的习俗第331章 冰窖的作用第86章 心黑第3章 初见窦静第267章 自古以来第120章 失败的蒸汽机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205章 钱粮的问题我来解决第289章 青海生风波第380章 年节礼物的发放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322章 萨珊来客第11章 煤炭与饲料第151章 岭南大捷第96章 吕才的坚持第226章 锦衣卫第340章 李泰的快乐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细第391章 结社率的野望第505章 新神农第21章 儒家的问题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第257章 李泰的战争模式第18章 与郑凤炽的交易第252章 围城打援第205章 钱粮的问题我来解决第361章 信息的碰撞第481章 步步推进第126章 李世民的奖励第466章 改革的风险第465章 军校的提议第15章 冬日将近第352章 赠妻第257章 李泰的战争模式第259章 向李靖请教第508章 李世绩的谋划第420章 万象神宫第505章 新神农第153章 嚣张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186章 偶然的发现第325章 毛纺织第171章 殿中对第443章 口无遮拦第38章 高陵的目标第361章 信息的碰撞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决策第6章 请蝗仪式第110章 李泰的小实验第292章 百羌的习俗第95章 从今天开始就信道了第427章 看不懂局势了第58章 以医者为荣第469章 田长耕入萨珊第46章 收钱一贯第71章 漕运税收第270章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第39章 窦静的请求第12章 扑灭蝗灾第502章 军队伙食第193章 杜如晦来访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谋划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第76章 流外官第122章 马球场的见闻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机会第53章 捕鱼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万户第184章 与幽州世家的交易第260章 李泰的决定第60章 意外的麻烦第281章 阎家第64章 胜利第383章 冯盎的抉择第359章 薛仁贵的急袭第338章 初见辩机第128章 开启的郑白渠会议第195章 火之法则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10章 两文钱第152章 平定岭南第224章 张亮眼中的天津城第539章 运河规划的落实第276章 李渊驾崩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70章 马周的奏章第446章 魏征之死第506章 世间良将第2章 立志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