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李靖的建议

第393章 李靖的建议

“青雀,兜底?”李世民听到了李靖的话,不由带着几分的愕然,“青雀有这能力?”

在李世民的印象中,李泰的能力是跟内政挂钩的,军事上的能力只能够算是一般般。

毕竟当初李泰怎么杀得吐谷浑王当时不知道,但等到李靖回归亲自汇报,难道李世民还不清楚李泰的军事实力,正如此,在李世民的印象中李泰军事能力真不强。

而事实上有着这样印象的不仅是李世民,李靖环顾一圈,却见到周围一圈的人都对自己所提出的这想法感觉到意外。

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魏王在战场的表现只能算一般,从没有什么惊艳表现。

“魏王的军事能力很强的啊!”李靖看着众人不解的神色,不解道:

“为什么你们觉得魏王的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很弱?”

众人看着李靖这么郑重其事的样子,却清楚知道李靖并没有在开玩笑。

这可是绝对的军神,就算李世民也不敢说自己能稳胜李靖,他居然这么看好魏王。

这不由让众人感觉到几分意外,因为在他们印象中魏王大概也就一般镀金将领的水平!

到时候,也许自己所认为的问题,对魏王来说,那就绝对不是什么问题了。

可以说,当其他士卒还在为了几口薄田上战场时,魏王麾下的学府兵,被魏王从内到外的完成武装才上战场,在士卒上就跟一般将士有着极大不同。

所有人都知道,武器购买需要大价钱,但武器购买后的日常维护就更是大头。

李世民听到李靖的话,不由牙齿酸了酸,难道自己那儿子还真能当做统帅丢到个战场上。

“别打学府兵的主意!”李世民摇头道,“素质与组织选择其一建立基础天赋吧!”

但募兵制对朝廷来说,压力也会更大。

虽然这些士卒们越发的精锐了,但对于朝廷的财政压力也就越大了。

“寻常人怯战是逃离战场越远越好,但是魏王怯战,那是建设医疗营,医治伤兵,打造钢铁城,武装甲士,甚至连士卒都去好好上课,完成了组织再上战场。

然后从手下挑选优秀人才,让这个被他武装到牙齿的优秀人才去执行他的战术!”

甚至就算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甚至是在一边的侯君集都脸色茫然。

既然这些肉食送不到长安来,但是我们可以定期的安排士卒到边疆地区去,让他们定期的补充肉食就好了!这样对朝廷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听到李靖的话,在场几人尤其房玄龄到底是连连点头。

尤其吃肉这种东西,自己这做仆射的都不能做到天天吃肉,结果要让军队天天吃肉,自己心里多少有几分不平衡啊。

“打住打住!”李世民越想越觉得李泰像自己,但也连连停住,道,

“我们继续说我们现在的话题,随着天地精气的上升,军事技巧需要顺应天时改革。

李靖说到这里更严肃道,“最重要得是,魏王怯战!”

不然若再出现类似薛仁贵这样个人武力出众的将领,一箭射杀领军将领那又该如何!”

若自己的军队天天能吃到肉食,那没有成为一天赋,那都不好意思出去跟人见面了吧!

“素质类的天赋,基本上只要肉食足够,都能稳定拥有!”李靖道,“但我们给全军构筑统一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天赋,还是构筑不同的天赋将其组合成核心军队!?”

开玩笑,就算李世民想重新打造支学府兵,房玄龄去计算消耗后,果断打消了这念头。

“但这样的士卒成本有些太大了!”李世民说到这里,也不由叹了一口气。

李世民点点头接受了这个设定,毕竟吃得好个体就强,自然也就厉害一些了。

“这样训练出来的士卒根基最扎实,往往赶出来的士卒,就能补充到任何一天赋战部中,稍稍磨炼便能适应。”

“五万人。”房玄龄不由咬牙切齿道,“要是这样练兵,最多五万人而已!”

“嗯,正是因为就算房相想供应这十万人的肉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李靖继续道,“肉食的事情随着草种计划,实际上难度并没所想象的困难。

同时把元武禁军中的普通士卒也全部都捏出统一的战部天赋,从而彻底组成能同时应对任何战场的军事团体,你有什么意见没?”

“没有想到药师你谨慎了一辈子,居然会说出这话来!”李世民倒指着李靖,悄咪咪道,

“你是不是收了青雀的钱了,别客气,给朕分一半,朕也一起说说青雀好话。”

这就是李靖觉得李泰跟自己一样都是那种超大规模的军事统帅。

李靖感慨道,“从王玄策薛仁贵等人身上看,魏王的选将能力是相当不错的。”

“这么优越的评价吗?”李世民听到李靖的话,想想李泰那死都不肯放手的姿态,清楚自己每年抽调个一千的学府兵怕是极限了,想要更多的话,李泰说不定会咬自己了。

但想要把这一件事情扩展到全军的话,我不知道,军队能不能供应得上!”

“这……青雀有这潜力?”李世民听到李靖对李泰的夸赞,依旧是不相信。

毕竟需要去管理士卒们的吃喝拉撒,以及每个月都还需要给士卒钱粮,从而确保士卒的战斗力以及对朝廷的向心力。

还是那句话,李靖认为李泰是懂军事的,至少懂得练兵的。

但如果战争规模超过百万,臣没赢下魏王的把握。

只不过,自己是靠自己一个人完成,而李泰是通过他对农业学府学生的指挥起到了跟自己类似的效果。

“但魏王能支撑得起!”李靖道,“这就是魏王强的地方,至少在练兵上少有人能及!”

虽然现在的国库就算是每年养十万军队也不是养不起,但到底是穷日子过来的,虽然过了这十多年的时间富裕起来了,但房玄龄还是本能的想要稍稍节约一下。

“能来物资的确是青雀的本事,有足够的物资打底,训练出来的士卒,强一点也正常!”

目光看了一眼房玄龄,房玄龄的目光抬头看向宫殿顶端的雕栏玉砌,很是漂亮。

“对元从禁军进行试点吧!”李世民思索着道:“分别把英武军,宝应军,射声军,神威军,天威军,羽林军等六支军队,按照不同的战场需求捏成对应的战部天赋。

若能如此,对于房玄龄来说,实在是太好了。

李靖说到这里,目光不由看看房玄龄,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但无可否认,如果魏王是自己这一边的,那己方的后勤压力就留会大幅度的下降了。

毕竟府兵制的制度下,朝廷只要授予他们府兵的资格,并且把田给他们也就够了。

魏王不是那种正常的将领,需要百万规模以上规模的战场才适合魏王的发挥!”

侯君集与李靖两人听到这话,眼睛不由亮了亮。

如果双方都带百万以下规模的军队,魏王很难在臣的手下占到便宜。

“我觉得,如果魏王供应那种重量惊人的玄甲,那么英武军,宝应军,射声军,神威军,天威军,羽林军六军且先不提,但是其他的元从禁军的普通士卒,全部捏成自适应,然后穿上那一百六十斤的甲胄是最适合的!”李靖很是严肃道。

如果逐渐转移到了募兵制,虽然士卒肯定是会越来越专业化,毕竟你自己在家里练练能练出什么名堂,肯定官方组织起来进行训练,更能让士卒更家的精锐。

“怯战?这也算是为将的优点?”李世民听到了李靖的话,不由好奇、

但把他放在一场战役上,他必然是会寻找到最关键的那一个点。

说实话,如果可以的话,房玄龄是实在不想要按照募兵制的制度去养兵,用府兵制的制度去养兵来得多方便。

更重要得是魏王本身,还能供应得起这样的物资,这就很了不起了!”李靖道。

“如果有条件,就全部按照学府兵的模式进行锻炼!”李靖开口道,

“魏王自身的战略眼光也非常的出色,也许把他放在一个战场上,他的能力发挥不出来。

“圣人,臣没开玩笑啊!”李靖带着几分的严肃道,“魏王真的是一个很强的帅才。

都怪魏王,都是他把这些将军的胃口养叼了。

“十万吧!”李世民摇头道,“五万人太少了,十万人足以应对绝大多数的情况。”

老子要是有魏王那一手来物资的能力,老子能让百万大军全部上一天赋,遇到什么对手那都横推过去!

房玄龄撇过头去,反正自己来不了那么多物资,有本事你让魏王做这丞相!

只说刚开始的一次性拨付物资就算了,更重要得是后续维护费用。

府兵制是朝廷给发了田,以后只要朝廷征召上战场的时候,跟着朝廷的将领打仗就行。

所以募兵制开启,底层百姓是无所谓的,但对房玄龄来说很不喜欢。

但维护什么的,全部都靠着自己,以及朝廷给你准备的田地解决,其中还包括需要准备的武器与许多战争辅助用品。

“军队每年定期去青海或者去幽州那边就食吗?”房玄龄听到这话,不由瞪大眼睛。

李靖觉得如果魏王做丞相,然后把房玄龄给换下去,那军队物资绝对能够更加充沛。

“为将者需得智、信、仁、勇、严,魏王又有哪一条没有做到!”

“素质类!”侯君集听到李靖的话,若有所思道,“素质类天赋算最踏实的,只不过,这对后勤供应压力很大。

有这钱自己去打造骑兵有多好,也就只是多一张嘴而已。

毕竟能够弄出学府兵这种绝佳的兵胚子,就算李靖自己出手能够做到,但这不具备复制性,但李泰只要是去弄的东西,那就是具有复制性的。

募兵制的话,朝廷用起这些士卒来绝对是如臂使指,要是不听直接军法处置了。但作为代价,朝廷需要一直养着这些士卒,这日积累月下来才是真正令政府头疼的大头。

像我们将军的亲卫基本都是能保证肉食的!

绝大多数的府兵便开始生活自理,甲胄自备,甚至连粮食都要自筹。

用他的话来说,以后洛阳与长安彻底打通,就算幽州的肉食也能运输到长安来。”

不说李泰能不能打赢,但李泰能维持住场面,便展现出了他战场统帅的实力了。

自己跟魏王对上,如果到了需要比拼后勤时,那李靖觉得自己就很危险了。

“这倒是小事!”李世民挥挥手说道,“等到青雀把河南道的道路修建完毕,应该就能够修建一条洛阳到长安的驰道。

“那我推荐素质类!”李靖见到李世民拒绝了学府兵,倒也不感觉有什么意外。

因为士卒们必须要吃到肉食才能保证不会出现亏损,否则越训练,反而把士卒自身给训练受伤了。

“全部都穿着一百六十斤的甲胄?!”李世民的脑袋中却也不由自主的出现了一排排身着重铠的大唐士卒的画面。

毕竟学府兵那种东西自己也不是没有见过,清楚知道这个东西的造价的。

自己连战连胜也可能输得到一无所有,毕竟兵家历史上的项羽,不就是从头赢到输,输一次,把自己的命都输出去了。

而府兵制与募兵制的对朝廷财政压力的区别就在这里。

随着战争规模上升,只要战争从比拼统帅的个人能力的比重低于后勤能力的时候,魏王跟自己的交手,那就很肯能是魏王胜多,自己胜少了。

别得不说,就说他们那一身的惊人甲胄,就能证明他们的精锐身份,真的,不能多想,一多想,那就回不去了!

“就算青雀,现在也提供不了那么多的甲胄!”李世民按按太阳穴不由说道。

“也就是说,未来还是有的!”李靖倒是略带着几分的希望道。

“除了自适应呢!”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却是对着李靖神色严肃的说道。

“素质爆发!”李靖说道,“一种长时间积累潜力,到了战场上能够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惊人战斗力的基础天赋。”

(本章完)

第388章 来到荥阳第501章 降维打击的后勤体系第109章 李世民的决断第155章 学员入岭南第283章 长乐完婚第212章 学子们的安排第402章 覆灭高昌第344章 翻天去吧第438章 危险的西域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498章 顺利的伏击第279章 整顿亲卫第163章 三个人选第290章 保护第261章 军队的默契第385章 与高季辅的会面第274章 魏征的建议第123章 人口承载极限第174章 画大饼第304章 尚公主的条件第354章 义正辞严第491章 序幕的拉开第50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223章 薛礼入学府第329章 江南的茶园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222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觉悟第411章 李世民的无奈(今天一更)第462章 谨小慎微(今天一更)第181章 河东卫家第535章 钢铁冲车第24章 学府内的会议第267章 自古以来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50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423章 糖衣炮弹第313章 粮票第58章 以医者为荣第50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8章 马周的提醒第413章 薛延陀进击中(这个月接下来可能都第79章 与杜如晦的交锋第319章 南市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348章 宫里见闻第356章 明心见性第227章 农业研发第485章 分封第135章 历史性的突破第420章 万象神宫第176章 被腐蚀的苏定方第167章 尽心国事第184章 与幽州世家的交易第100章 心黑第515章 登陆平壤沿岸第150章 军乐师第376章 草种计划的后续第308章 天下第一围棋大会第454章 将变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245章 洛阳开发计划第188章 兴修运河第44章 好好学习,做好笔记第507章 埋伏李世绩第325章 毛纺织第373章 年节礼物第197章 过完年就不消停了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计划》第430章 重开丝绸之路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479章 亲自动手第404章 高昌余波第400章 整军出发(今天一更)第511章 计划的实施第117章 邯郸学步第39章 窦静的请求第99章 杜如晦来访第118章 与潘师正论道第178章 杜楚客的专权第136章 幽州的交换生第29章 图书馆第468章 李泰的兵家大计第10章 两文钱第323章 头疼的李世民第123章 人口承载极限第214章 与刘仁轨的商议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们第278章 真正好处第184章 与幽州世家的交易第506章 世间良将第422章 李泰的建议第418章 警告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择第328章 大唐的道门第32章 邀请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