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李泰摆烂中

第425章 李泰摆烂中

很快,朝廷便是把李泰提升到工部尚书的消息,正式发布出去。

这时候来到了太子府做太子詹事的张亮却是才后知后觉的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感叹:

“这算命的说我近来清风送爽,平步青云,原来是这般事啊,看起来是沾了魏王的光啊!”

张亮只要别涉及他老婆,别涉及算命之类的玄学,到底还是一个正常人。

但只要涉及了这两东西,那张亮整个人都会变得不正常起来。

而现在,从正三品官职到从二品,别管什么需职实职,反正他在工部时,也从来都是泥塑木雕的坐着,除了催促进度,也从来不管具体的项目。

现在成为了太子府詹事就更轻松了,至少理论上来说,太子府除了太子跟太子妃,他都能管得到。

对比起张亮的轻松写意,李泰来到工部后,第一个命令就是维持工部正常运转。

当初应该有什么工程,那就干什么工程,自己来到工部就干三件事,不插手,不插手,还是不插手!

至于,许诺给李世民的万象神宫,人员未齐,土地未征,图纸未画……

李泰看着李世民说道,“阿耶,应该不会春天征召百姓干徭役吧!”

甚至这工作条件还很不错,基本上一周内肯定能吃到油水,而且一天也是按照三餐来。

自己现在所说的话,也不过只是痴儿的梦语。

“青雀,你在工部如何?”

只不过这种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希望向着这方面发展。

但李泰没有沉沦放弃,而是咬着牙硬是走出了一条自己都想都未成想过的道路,那么纵然是自己,现在剩下来的,也就只有骄傲了。

取消农业税,这想法,李世民那是想都不敢去想啊,纯粹当李泰在说胡话!

这不得不让李世民偶尔也发出几分的感叹,李泰对待这些徭役也太好了。

李世民听到这话一愣,继而哈哈大笑道,“青雀,你可要努力,阿耶也期待那一天呢!”

“工部很好啊,四部运转全部都正常!”李泰看着李世民倒是一脸坦然的说道。

这时代的其他人,是真的替代不了自己。

所以,那种从朝廷六部调取成员的工作小组模式,基本上要到跨州时,房玄龄才会通过,甚至一旦工程完工,就马上裁撤掉了。

但对征召百姓作为徭役这一种事情,李世民也习以为常的,毕竟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对了,还请阿耶也催促一下杜相,按照道理来说,他不应该给我配置个工作小组协调各方吗,怎么到现在都还没有半分的动静?!”

虽然这一件事情给自己争取了时间,但是李泰也变得不再相信正统的学说了。

只不过对御史一系的人来说,只失望自己少了一个可以刷日常的地方,但对早就已做好准备,想让李泰吃吃苦头的李承干来说就太失望了。

“修路啊!”李泰从容道,“谁有空了那就安排谁去修周边的路啊。

玄龄说这机构多了容易造臃肿,人浮于事,朕考虑了一下,也觉得玄龄说得有道理。”

一般来说就算富农都未必有这待遇,但在魏王的手下做徭役却有这待遇。

这种来到工部便摆烂的姿态,倒跟李泰的雷厉风行形成了相当强大的差别。

李泰自己也清楚,自己的所做所为,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只是让这一两车转了个弯,也许终究一日会重新行驶回原来的轨迹。

“取消农业税!”李泰很严肃道,“我发展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取消农业税!”

曾经的国度,自己不过只是一个随时能复制的耗材,就算自己再怎么努力,终究有比自己更努力,更聪明,更有格局的人去替代自己。

如果李泰就此沉沦,混吃混喝,那自己虽然感觉到了几分的难过,也肯定会补偿李泰。

还是老实等着王真儒他们过来吧,至少工部的人,现在自己是真的不敢予以他们重任。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李泰神色严肃道:

也许,这就是李泰自觉来到这个时代的意义,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步,让自己成为大唐这一膄船支的舵手,决定船支的航行方向。

差不多一个月后,就算李世民也都有几分忍耐不,在一次李泰进宫时,李世民开口道:

不如把儿臣在洛阳修路的徭役调度一部分过来,他们都是专业的,靠干活赚取生活费用,让他们来干活不会影响工期。”

李泰看着李世民满不在乎的大笑,倒也没强说什么。

听着李泰的略带着几分的玩笑的话,李世民倒满意的点头道,

“那种不仁道的事情,阿耶怎么会做,你能考虑的如此全面,自是不错!”

自己的一举一动,是真的实实在在能够让这文明之花盛开的更加灿烂。

但即使如此,自己也要尽可能给后代留下遗产,这遗产可以是财富,可以是生产技术,可以是思想与传承……

因为李世民从小就是作为世家子,哪怕李世民有着民为重君为轻的想法。

但现实是,王玄策的军队在那里天天大口吃肉,都需要常备茶饼才能帮助他们解腻。

这不是信不信任的问题,还是那句话,自己进了长安后,最重要得实际上不是做得多好,而是要做得稳妥。

绝大多数的徭役不都是百姓们自己带吃带喝,然后给朝廷出卖一段时间体力活!”

所谓的民为水,君为舟,李泰觉得当初是自己以个人带入所以理解有些狭隘了。

就算自己偷懒了,抱怨了,逃避了,自己也是能安邑的苟延残喘,毕竟终究有比自己更勇敢更伟大的人给自己这无能者撑起一片天空。

所以在自己的嫡系没有过来之前,最好别乱动。

“这我查看过,因为春耕来临,工部的属下四部却也相当的繁忙,尤其是田部与水部,运转起来甚至需要从其他地方抽调人手,腾不出人手来修建。”

即使如此,自己也是亲眼见证国家一步步由弱变强,从大国到强国,从入不了国际的席位到成为真正上三常的际遇。

李泰听了后点点头,原本还想要让马周介绍几个人给自己用用,看来还是算了。

因为早年的时候,自己顶不住朝廷的压力,李泰对孔颖达的话成为了导火索,而李泰则成为自己让步的牺牲品。

他们不缺少能力,也不缺少才智,只是他们没有自己无比坚信的璀璨未来。

要说有的话,那也是李泰自从被刺杀了后,所以每日来工部时,也是有五百侍卫护卫着。

但自己是真的见到过一个穷得一无所有的国家,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建设起一个取消农业税的国度。

因为李世民没有见过那样的世界,所以并不认为那样的世界存在。

“你想什么,又不是你当初动不动就来个需要夸州调节的计划,配置什么工作小组,你一个工部尚书,还有什么事情决定不下来!”

“若如此,那长安周围百姓的徭役,当如何处理?”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沉声问道。

反正别说自己是在工部,就算把自己安排到了民部,司农寺或者鸿胪寺中,李泰都不认为里面是干净的。

在这时代,是真的不能缺了自己的时代,现在的大唐不好,自己能建设它,现在的朝廷不良,自己能够纠正它,甚至就算愚昧的百姓,自己也能想办法的教育他们。

像李泰这种动不动,就撒钱办事的风格,房玄龄苦日子过来的,实在无法适应。

“哦?”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倒露出几分好奇,笑眯眯问道,“什么目标!”

说实话,房玄龄是最不希望增加朝廷岗位的,甚至如果可以的话,尽量精简机构,把一个人当做三个人用,这才是房玄龄喜欢的。

当然这里面或多或少有王玄策带着将士们打败吐蕃,整合了西海郡羌族,转移了一部分后勤给这些羌族。

别看现在的李泰看起来好像是特别能来钱,但真的说起国家税收的大头依旧在土地上。

李泰看着李世民道,“当然,阿耶想赶工也不是不行,毕竟春耕起来少说也要三个月,更不要说到了五月末就是小麦要收了。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什么事情需要百姓参与进来,一则荣誉感号召,二则物资上实打实补偿,至少不再像徭役一样。

“在这样的情况下,青雀便以此为基础,定下三个目标,也可以是三个步骤!”

“因为阿耶说过,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更不要说李泰是魏王,只要每天按时上下班谁又能管得了李泰。

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挑了挑眉毛,很显然,李世民说这话,反正李泰是半个字都不相信,看起来李世民对于所谓的万象神宫,还是相当期待的啊!

“那我便催促一下王真儒等人,让他们快点来到了高陵!”李泰看着李世民道,

对比起其他徭役,李泰的徭役与其说是徭役,还不如说是工作。

毕竟当年的魏王在洛阳受到了刺杀,现在多点护卫,大家也都能理解。

尤其是洛阳到长安的道路,修驰道的话,肯定要到朝廷上讨论,等研究出个结果来。

但在大唐不行啊!自己只恨自己学得太少,看得太近,没有机会去背会百科全书。

事实上李世民所说的民为水也许是百姓,但君为舟,说得却是整个大唐的江山社稷啊!

面对李泰这格外的安静,朝廷上下盯着李泰的眼睛或多或少有些失望。

而我的选择给徭役钱,给徭役一定程度的保障,就是认可了他们所作出来的贡献。”

但无论怎么说,这伙食比长安禁军都要好,简直就离谱!

甚至大唐控制的土地每多一平方米,未来朝代收服时,也能理直气壮的说出“自古以来”四个大字。

只不过,李泰这种到了长安工部便是成为了泥塑木雕,完全不干活的样子,跟当初风风火火的魏王相差太大了。

“四部运转正常,我自然清楚,我是说你所说的万象神宫,到底什么时候启动!”

李世民点点头,不论怎么说,这一步在李世民眼中,李泰一直都在努力践行中。

李世民想到这里,看着李泰道,“青雀,伱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何对徭役这般好!”、

当然,这还只是徭役,至于军队,别得不说,那在西海郡的王玄策,以及他手下的军队算是李泰的嫡系,但他们远在西海郡,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苦寒之地才对。

毕竟想抓一个干活人的缺点容易,但想抓一个什么都不干的家伙的缺点……就算渎职,至少也起码要两三个月吧。

李世民听着李泰的话,心中却也不由感觉到几分悸动,心中顿时有几分明白。

但只修修原本有些破损的官道,修修能够通向小县城的大路,终究能给百姓们找活干的!

李世民拍拍李泰的肩膀,从容道:“既然你有了计划,就按照你的计划来!朕不着急!”

“第一步,民能衣食无忧!”李泰很郑重的对李世民道,“这也是农业学府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能研究出足够多粮食,至少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永远不被饿死!”

李泰一副好宝宝的样子,背着李世民的话,看着李世民一脸欣慰样子继续道,

李泰这么不动如山的样子,每天除了踩着每日钟声准时上下班以外,真没干任何事。

因为自古以来盘剥百姓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便一直都视而不见。

李世民揉揉李泰的脑袋道,“本来如晦也打算给你配置一个的,不过被玄龄给驳回去了。

李世民想到这里对李泰道,“青雀,那第三呢!?”

不过李世民再看看李泰,却感觉到李泰用人的不同,那就是李泰对百姓的尊重。

李世民对李泰所提出的取消农业税的想法,自然是半个字都不相信。

不可否认,那样的国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就算明明小时候许给自己接班人的承诺,但到最后,自己却只成为时代耗材。

“第二步,那就是民不加赋!”李泰道:“民不加赋而国足用,一直以来都是我的目标。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愣了愣,一时间也没什么回答。

这就好像一个将军想调度整个军团,除非那个人的名望非常大,否则都需要自己的亲卫对过来镇压,才能慢慢让整个军队如臂使指。

所以自己只有慢慢等,等自己人来!

今天看了流浪地球2,只能说,我这种很会吃的宅男能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很多我能看见不能看见的人一路负重前行,甚至牺牲的啊!

所以,我去拯救提瓦特大陆了。

(本章完)

第427章 看不懂局势了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306章 李春第238章 吐谷浑来袭第137章 研发中的蒸汽机第23章 汇聚学府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20章 失败的蒸汽机第435章 新的驰道第78章 杜如晦的决定第300章 阎婉第472章 尼哈旺德的政变第222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第385章 与高季辅的会面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161章 与李世民闲谈第520章 神通难敌天数第149章 新的计划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505章 新神农第248章 许敬宗的手腕第538章 安东都护府第380章 年节礼物的发放第181章 河东卫家第45章 难民出现第45章 难民出现第67章 李泰的提议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第411章 李世民的无奈(今天一更)第468章 李泰的兵家大计第315章 钢铁城第541章 徭役们的福利第324章 飞行的热气球第540章 隐藏在计划之下的计划第317章 称心第205章 钱粮的问题我来解决第492章 战争会议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397章 月饼制作第1章 贞观蝗灾第457章 横推(今天一更)第223章 薛礼入学府第439章 高句丽事变第360章 各显神通第39章 窦静的请求第51章 李泰的准备第353章 称心之死第337章 廉租房第320章 期货商会第442章 万象神宫第402章 覆灭高昌第462章 谨小慎微(今天一更)第171章 殿中对第13章 奖赏第413章 薛延陀进击中(这个月接下来可能都第181章 河东卫家第170章 谋划高句丽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106章 女子织造学府第383章 冯盎的抉择第88章 长孙无忌的敏锐第526章 高延寿的挣扎第320章 期货商会第352章 赠妻第485章 分封第522章 李泰的定位(今天一更)第425章 李泰摆烂中第338章 初见辩机第215章 掌握幽州第446章 魏征之死第385章 与高季辅的会面第528章 为了劳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323章 头疼的李世民第54章 百年计划的推手第37章 规划高陵第203章 沧州的计划书第1章 贞观蝗灾第284章 自适应的妙用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们第540章 隐藏在计划之下的计划第150章 军乐师第512章 高句丽百姓的安置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382章 巨舰抵达(阳了)第276章 李渊驾崩第473章 铜墙铁壁第397章 月饼制作第450章 李佑谋反第113章 与太仆寺的合作第24章 学府内的会议第303章 顺水推舟第288章 医行走第264章 机会第348章 宫里见闻第222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第162章 巡查体系第289章 青海生风波第79章 与杜如晦的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