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开会中

第43章 开会中

李世民与杜如晦离开高陵,回忆李泰的信心满满的样子,李世民也有几分患得患失。

若其他人对李世民来说,干得好继续干,干不好贬官。

但当这人换成李泰,身为人父,李世民心中却是无法完全的释怀,多少带着几分担心:

“你觉得青雀能应对得了这次因为旱灾而产生的难民吗?”

“越王年龄虽小,但做事稳妥,既然他答应了下来,想来总归有七八分的把握!”

杜如晦沉稳回答,“如果真出了什么事,高陵距离长安城也不过只是一日的路程。

圣人一声令下,纵然是发生了动乱,也能在翻手之间转危为安!”

听到这话,李世民也宽慰少许,阔达的笑了笑说道,

“把消息发布出去,引导灾民前往高陵,青雀要的粮食和兵力也都整备齐全。

此次青雀可以为我分忧,我当全他一片孝心。”

“不过,你们徭役的队伍并不轻松,甚至如果随着难民到来,你们会更加的繁忙!”

这次也是一样,所有流入到高陵的流民你都需要给他们重新登记造册。

而李世民想要得是安抚百姓,李泰自然是从中看到了让高陵县大发展的机遇。

因为消息层面的问题,有些问题李泰也只能后知后觉。

李泰看了一眼马周,道,“宾王,由你来说说我们的计划,看看大家有没要补充的。”

听到李泰这般坚定的话语,众人相互对视一眼,也不敢再用这个理由劝。

除了保留一支徭役队伍作为标杆,其他徭役队伍可能会陆续拆掉。

这也是为什么渭河这边会出现纤夫的原因,这些船只在逆流情况下,靠人力强行解决逆流而上的问题,这本身就说明了其中的利益。

因为旱灾绵延,不见降雨,若有灾民出现,那那这些灾民便会被安排在高陵县来。

所以作为承载古代货物运输的任务,渭河绝对是合格的。

杜楚客沉稳道,“当初这渡口的选址,便由你巡山点脉最终确定。

李泰对杜楚客认真说道,“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正如此,至少对让这个城市的发展稳定后再修建城墙的不敢说全同意,但至少不反对。

“这计划的根基是我们高陵县根据自身发展而设立的两个工程:

听到了杜楚客这么说,李淳风有些发愣,但还是狠狠点头。

“臣明白了!”李淳风无奈道,“我对高陵周边区域都熟悉,在明天中午前,我会把高陵木墙的计划书给拿出来的!”

但航运能够保障我们的物资供应不会阻断。

“第一件事就是在徭役队伍带领下,我们会发动高陵的百姓,最迟在七天内修筑起木墙。

杜楚客思索道,“我需要大匠,真正在朝廷供职的大匠,加速对船只的研究。

李泰提出的工作表,自己还在发愁怎么上手,但李淳风已经能以匪夷所思的速度计算出工程需要的时间,以及自己麾下队伍每周的工程安排,然后有序的进行轮班。

他自己就曾经当过灾民,所以清楚地知道灾民这个群体若发生暴乱,那会发生什么事。

“因为木墙还是要拆除的!”李泰在一旁补充解释道,

李泰对李淳风继续道:“这次木墙修建,尝试把徭役队伍的人拉过去做队长伍长。

“嗯!”李淳风点头,不过很快又皱起眉头道,

“为什么修建木墙,借助这次机会直接修建石墙不好吗?!”

肯定是活不下去的人陆陆向大城市前进,想办法讨食物。

李泰点点头,表示不着急:

“我们有时间,旱灾不是洪灾,不是一下子出现无数的灾民。

但问题现在是古代啊!

这时代的货物运输,莫说十几吨,一次性能有个几吨都是顶天了。

所以,在高陵发展到一定程度前,至少在短时间内,我不打算对高陵进行修筑城墙。”

相对现代货物需要的吞吐量来说,渭河自然是属于径流量小不稳定,河道淤塞多。

所以,我们需要为这件事情做好准备。”

“初质!”李泰的目光马上便落到吕才身上,道,“一直以来,你都负责编辑籍册。

马周看着李淳风道,

“为何?”听到这话,李淳风有些疑惑道。

李淳风听到马周的话,也就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李泰道:“不清楚,不过对我来说自然是越多越好!

那若是北方的胡人南下呢,几年前,胡人便到了渭水!”

让这些刚来的百姓知道我们高陵的优点,同时让他们明白在这里多劳多得。

而杜楚客让出这件事情倒不是什么争权夺利什么的,而是能力。

很显然,今天晚上回去怕是要熬夜了。

而随着李世民的离开,李泰便马上把马周、李淳风、杜楚客、吕才、刘神威和魏旭六人给汇聚过来,甚至连孔雀与白鹤一样都拥有旁听资格,而卢安寿则是守着大门。

也就只有现代社会,春夏秋冬都是要工作的,甚至在资本的剥削下,巴不得你永远能够零零七,一直工作下去,导致春节全国停歇几天都被全世界说成奢侈。

历史上渭河常常有结冰的记载,不过值得一提,唐朝处于地球平均温度上升的时期,这也是以农耕社会为主的汉族能够再次站起来的大背景。

最重要的是,将来难民会怎么样谁也不清楚,所以陆路进行运输未必是安全的选择。

而且他们都是高陵高速发展的亲身经历者,亲眼看着这个城市日新月异。

经过我与越王的商议,这次难民所转化出来的劳动力,优先考虑港口!”

“臣遵旨!”吕才点点头,编辑造册不过工作,研究乐曲才是爱好,工作自然是谨小慎微,但爱好肯定要把自己的极致发挥出来。

如果真的逆流而上全部都需要纤夫来拉的话,那换了是郑凤炽怕也难以承受这成本。

“这东西虽有模板,但从没指挥过这么多人干活,怕需要慢慢磨合才行!”李淳风道。

马周对李泰行礼站出来道:“这是昨天连夜做出来的计划,只是有一个大概框架,分成数个部分,其中肯定需要大家加以补充,所以有什么问题还请直言不讳。”

李泰倒有些意外的看了杜楚客一眼,原本以为杜楚客会承担下这工作,没有想到杜楚客倒是把这件事情让给李淳风来。

等到将来,这些百姓想要回到自己居住地的时候,通过航运也能最快的回去。”

这样既安抚了他们的情绪,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音乐方面的事你熟悉,所以还是你来!

这次不要那些雅乐,而是要些下里巴人的俗乐,最好朗朗上口,让百姓都听得懂的音乐!

所以渭河航运这最大的困难,反而被大自然就这么抹杀掉了。

正是因为这些天来的公事,杜楚客敏锐的发现李淳风对于数学别样的敏感性,更重要得是李淳风能把这数学非常顺利的运用在了工作中。

现在修筑城墙不只限制住高陵发展的速度,以后还要修建第二城墙,第三城墙,我实在不想这么持续掏钱。

“臣这就去安排!”杜如晦对李世民恭敬道。

而怎么样修建个包围整个高陵的木墙,需要你在明天就要拿出一份详细计划书来!”

至少我们高陵想快速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吃下这波灾民。”

所以,李泰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开会,要统一思想,更需要规划目标。

一个是修一条从高陵到长安城的道路,另外一个是修一座当今关中最大的港口。

但若把港口修建得齐全,借助航运的优势,联通整个渭河水系,几乎打通了整个关中。

只有让他们有一个清晰而明白的标准,才能让他们有干劲!”

说实话,李泰感觉高陵这里几乎算是关中平原的中心位置,不论是谁都能打到这里。

毕竟那船只实在太大了,与其靠渭河这点水流量,还不如用火车运输!

所以尤其魏旭这种退伍军人,那是真见过突厥人得残忍,所以对围墙的追求就更强烈!

“一次渭水之盟对阿耶来说便是耻辱,所以阿耶不会让突厥再次马踏关中的!”李泰道。

这时候的突厥依旧对大唐虎视眈眈,关中百姓更亲身经历过突厥几年前南下时那烧杀抢掠的丧尽天良的破坏。

“臣遵令!”李淳风看着李泰给了自己这么大的权利,也松了一口气道。

所以由你来督促工程的进展,是理所当然的!

这几天会我会帮你监督工程进展,但等你完成木墙,这渡口建设还是交给你来!”

“诸位,因为阿耶来到高陵县与我进行了交流。

这工程表的安排合不合理杜楚客不清楚,但至少他手下的人看了值班表后都认可了。

“高陵的定义是关中交通枢纽,一则有城墙的高陵不能最好的发挥出这定位效果。

当然,实际上绝大多数也就只是在险滩恶水或搁浅时才会用到纤夫。

听到李泰这般话语,几人也明白李泰已经下了心思,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杜先生,如何建设港口,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港口,甚至需要建设什么样的船只,这些全部由有你来安排。我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渭河的航运能够尽快的做起来!”

这可不是个小工程,你可以让学府里的学生帮忙,总之不能出错出漏。”

“可是……”魏旭略带着几分犹豫道,“若流民的话还好说,用木墙应该能够抵挡得了。

二则高陵还在高速发展中,不说日新月异,但至少城市面积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得令!”吕才听到这话连连点点头,吕才很清楚,这可是大问题。

如果要举例子的话,那就好像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只要肯干,我相信你会陆陆续续的把人给磨合出来。”

所以你对渡口是最了解的,而且你手下的徭役队伍需要磨练。

因为我们需要让干活的人明白自己每天需要干多少,目标有多少,干多了有多少奖励。

但影响也不像现代社会这么大,因为农耕文明社会到了冬天基本上就休息了。

从而避免难民对我们现在的居民区发生冲击,从而影响百姓现在的生活!

比如说这次再旱下去,那因为土地无法种植,导致背井离乡的百姓绝对会越来越多。

相对来说,渭河航运真正的困难倒是结冰期。

马周说道:“因为修筑长安的道路只是强化了与长安的联系。

“另外,你可以尝试着钻研些乐曲,或者有秩序的组织学生给这些百姓们唱歌。

那占领整个关中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这里的城墙修不修意义那是真不大。

原本想要用修到长安的道路来慢慢磨徭役队伍的,但现在情况有变。

我会主要抓这个,至于码头的施工建设,可以全权交给淳风来负责。”

“我吗?”李淳风听到了杜楚客的话有些意外,没想到杜楚客会推举自己。

当然,如果某年天气异常,渭河结冰了,那对高陵肯定是有影响的。

“越王,安排到我们高陵县的有多少灾民?”杜楚客微微皱眉。

不到万不得已,都是不会出来活动的,哪怕是出门做生意的商人,绝大多数也都回家。

说实话,渭河在现代的货运价值不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的货物运输那都是几十吨起步的,百余吨不封顶。

这种来自对数学应用的敏感,让杜楚客看得有些发呆。

原本在杜楚客看来沉默寡言,只会跟数字打交道的李淳风,在展现出这能力后,让杜楚客不得不赞叹李淳风的能力。

虽然数字是冰冷冷的,但是数字中透露出来的公平却是暖洋洋的。

更重要得是,不知道哪只狗提议的,每支队伍每天的工作成果全部都标注出来,每天下班后进行汇总,凡表现最优异的三组,第二天吃饭时每餐加一个鸡腿或者鸭腿。

然后李淳风手下小队的工作效率那就更高了!

шшш •Tтka n •c ○

(本章完)

第108章 阴谋的余波第404章 高昌余波第278章 真正好处第392章 荒谬的刺杀第154章 耻度第352章 赠妻第312章 王珪的直爽第140章 与房玄龄的交易第328章 大唐的道门第78章 杜如晦的决定第182章 天津发展中第122章 马球场的见闻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297章 解读第414章 武侯八卦阵第510章 李泰的提议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针尖麦芒第538章 安东都护府第454章 将变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319章 南市第103章 褚遂良与刘仁轨第394章 松赞干布已到达战场第464章 为大唐崛起而奋斗第106章 女子织造学府第95章 从今天开始就信道了第66章 重疾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第425章 李泰摆烂中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305章 魏王的老师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517章 苏烈的战术计划第450章 李佑谋反第524章 交锋第39章 窦静的请求第418章 警告第138章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第138章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第539章 运河规划的落实第142章 岭南地区的小计划第282章 令人头疼的材料学第540章 隐藏在计划之下的计划第446章 魏征之死第39章 窦静的请求第505章 新神农第228章 回来的岑文本第371章 李泰的仁慈第291章 风雪中第162章 巡查体系第229章 薛仁贵行动中第62章 突袭第149章 新的计划第127章 长乐来访第336章 博彩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决策第305章 魏王的老师第263章 先拖着,等等看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117章 邯郸学步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机会第548章 成为太子(大结局)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专业画大饼第51章 李泰的准备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99章 杜如晦来访第328章 大唐的道门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体面人第152章 平定岭南第363章 吐蕃的韧性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390章 世家的底蕴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六 任雅相的任务第163章 三个人选第498章 顺利的伏击第445章 生产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9章 与窦静的合作第94章 制约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觉悟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专业画大饼第172章 刘神威归来第62章 突袭第195章 火之法则第126章 李世民的奖励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429章 卑路斯再临第450章 李佑谋反第90章 方便之门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221章 观风使至第112章 马周回来了第406章 贞观十五年第267章 自古以来第157章 张玄素第214章 与刘仁轨的商议第303章 顺水推舟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决策第518章 军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