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李世民的准备

因为现在李泰几乎是朝野上下关注的人,李泰亲自干活的事,自然也被朝野上下所关注。

别得不说,单是李泰真亲自接手工程后,这群徭役所爆发出来的惊人的工作效率,的确吓了朝廷一大跳。

毕竟魏王手下的徭役正常干活效率比较强,这已经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事情。

但魏王亲自带领的徭役能把干活强到这个地步,的确有些让人感觉有些过分了。

这么一个工程,远得不说,隋朝乱世,虽然有杨广三征高丽败了的原因,但大运河的工作到底占了几分,怕也谁也不能说清楚。

然后现在再看看魏王,虽然洛阳到长安这一段驰道,那可真的是从无到有的建设,道路勘测,土地征调,集村并寨……一步步的推行下来,所需要遇到的麻烦未必比大运河要少。

别得不说,就单单是土地征调上,魏王已经尽可能选择野外荒郊野岭的土地建设道驰道,但还是会遇到需要通过某些偏僻村落的土地。

而中国的土地,从来不是完完整整的在一户人家手中,而是零零碎碎的完全不规整的在完全不同的人手里。

真的征调土地,国家出面强买强卖也不是不行,尤其是封建时代更合情合理。

但李泰到底是要脸的,不可能占这便宜,被李世民知道,自己怕是要被吊起来打,李治说不定都要乘机上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泰总不可能派遣士卒过来把这些人都杀了吧。

否则基本上都是一律一视同仁,弄得宗族都说魏王有点过于苛责宗族了。

李世民自己带兵虽然无敌天下,但也不是没有败过,只不过当时所有的锅全部都丢到了另外一位老将身上去了,所以有一个副手在哪怕出了事,至少不会影响李泰本身。

毕竟说到底是封建时代,我已经给你们脸面了,你们可不要逼我使用封建专制铁拳啊!

李泰这种对喜欢把流氓游侠什么的往煤矿里面送的习惯,朝廷上下或多或少也都知道。

因为在那个区域犯事,那是自己的后台都捞不了自己的。

李泰对于规章制度向来推崇,但真落实的时候,却也令人心悦诚服。

而对于皇帝来说,能力倒是其次,毕竟魏王比较喜欢放权,让别人干活。

哪怕面对的是李世民,长孙无忌也丝毫没有得意忘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但又不站边。

更重要得是魏王在干活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性格与特质,这才是众人观察的重点。

但进行赎买的话,就需要一次性把一个区域内的所有碎片化土地全部买齐,而不是建设到哪里,土地才买卖到哪里,真的这么做,施工时很可能做到一半就做不下去了。

像现在这句回话,魏王是卫国公所认可的名将,让他来管理后勤,差肯定差不到哪去。

所以长孙无忌倒也不积极的投靠过去,毕竟这作用也未必比得上自己好好经营好自己与李泰之间的甥舅关系。

不过,想了想也就挖了七天的煤,或者干七天的苦力,好像也不是很严重。

只不过周围人不知道这次发生了什么事情居然魏王亲自干活了。

现在魏王亲自干活,所流露出来能力的确是让人心惊。

李世民默默为李泰做好应该做的准备,等待着高句丽的答复。

而这相对而言已经是捷径了,只不过是一脚踩空就万劫不复的捷径。

现代任何产业在资本控制下都是金字塔结构,能实现阶层跨越的永远是极少数,至于下面为顶层陪葬的绝大多数的失败者,在一般情况下普通人是看不到的。

但在李泰的手中,却是用他一手打造的徭役体系把整个工程修建好,甚至那些李泰一手培养起来的徭役干活兴致相当的高,什么没有工程了,都会催促魏王再来弄个奇观。

只不过长孙无忌忍得住寂寞,但终究倒在了最得意之时。

这就是为什么好像长孙无忌在李世民一朝的时候感觉存在感不强,但到了李治初期的时候存在感特别强的原因。

现在众人明白,魏王既能制定高瞻远瞩的战略,也能落实脚踏实地的工程。

而李世民自然明白了长孙无忌的意思,思索了一会儿对长孙无忌道,“你觉得,青雀执政如何?”

长孙无忌在真正得权前,向来能很好的控制处自己的分寸感。

若村民闹事,只要他是拿了钱的,想再闹事就直接把人送到大理寺,然后送到矿洞挖矿。

长孙无忌思索道:“感觉有点像诸葛亮治蜀,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同时前面还亲昵的称呼为青雀,但现在又换了魏王,多少也有点隐晦的提点希望让李泰借着这次机会成为大唐太子的意思。

“你呀……”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的话不由感慨,很显然,长孙无忌是希望青雀干活的。

但又希望高句丽能够乖乖听话,不要对大唐有任何的违逆。

反正自从李承干倒了后,李泰一个人彻底压制了其他皇子。

毕竟李泰第一次负责筹措全军的粮草供应,真出了什么事也好有个人能够背锅。

“不想了,且先看看高句丽那边如何回话吧!”李世民心中不由的想到。

这时候的李世民心中或多或少有几分忐忑,这种感觉就是既希望高句丽能拒绝自己的使者,然后自己能名正言顺的派遣士卒前去讨伐高句丽。

而且活干得很不错,让众人明白魏王是能干实际工程的。

除了真正有钱人根本就不在乎这陷阱,更多平凡人却明白,没这机会对底层的自己来说,想在这社会想要实现阶级跨越真的太困难了。

只不过每用一次机会,与家族的纠葛就会深厚一分,直到完全成为家族所期待的模样。

而魏王所秉承的也不过只是公正两字,只不过正常人想要做到这两字,要么拥有无比坚贞的品格,要么就是拥有无比浑厚的实力,而魏王恰恰是后一种。

秉承着公正两字,若说处理得所有人都口服心服这倒未必,但魏王能让人感觉到,他处理时候的公正与真诚,对徭役们来说,对上位者总归是宽容的,魏王做到这种程度也够了。

因为朝廷中只要有人在高陵闹事,上到皇亲国戚,下到贩夫走卒,只要违背李泰的指令,那基本上都会被送到矿洞中干活。

用现代的话的意思来说,我的儿子就算是智商在正常人之下,但也能平平安安的混到三公九卿,听听这话到底是多么傲慢,又多么令人羡慕啊!

当然,像李世民这样的天才,甚至几乎不需要动摇世家给他准备资本,一路赢赢赢下去,直接把家族带到巅峰的,几乎是少数之中的少数!

只要赢一次,那就能走上家族给他准备好的道路,所谓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可不是简单对孩子的祝福,更是一种傲慢啊!

至于普通人那是一次都输不起的,一次失败那就失去了所有机会。

长孙无忌听到李泰的话,倒是一脸严肃的对李世民回答道。

尤其现在魏王如日中天,只要不闹事,魏王也不会管理,顶多就是高陵成为当地泼皮流氓,以及一些自诩游侠的公子哥的禁区。

历史上李治前期特憋屈的原因,就是推他上位的是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贵族。

与此同时,经过了差不多五天左右的时间,孔雀带着车队赶回了洛阳。

李世民想到这里,也微微叹了一口气,所以,让青雀处理大军后勤的心思又重了几分。

而徭役干活本来是很辛苦的事情,在李泰接手后,高陵徭役们每次干得活都让李世民怀疑这事情若落到别人手上,是不是会出现隋末那样的大动乱。

“青雀,这是在展现他的能力啊!”李世民看着李泰的表现,不由感叹道,

“看起来青雀是真的很想要为朕讨伐高句丽的时候给朕来做筹措军需的军需官。”

“这么说,你也赞成让青雀来管理后勤?”李世民看看长孙无忌,不由笑着道。

但李泰不是这种人啊,所以直接一次性把这些土地给征了。

没办法,这就是权贵跟其他靠搏命爬上来的底层人物的最大不同,连背锅的人都一早安排好了。

一次两次的失败,对于顶层的人来说真不算什么,因为输几次都有从头再来的资本。

比如现代比较的流行的对赌协议,所有人都是知道对赌协议上令人生草的苛刻条件。

古代到底是宗族社会,而且正因为朝廷的工程所以要讲道理,要是自己想要做暴君,那倒是好办了,你要么听话,要么你这辈子都不要说话了。

但从唐朝往前面数,要是哪一个朝代一口气上了这么多的工程,那怕不是要直接民怨沸腾,直接分崩离析。

同时,魏王擅长对徭役们进行鼓舞,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同时出现问题后,又能够快速的处理。

所以他上位后,关陇贵族天然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是李治所无法阻止的。

但青雀就是有本领,不但把这工程修建好,而且还让百姓们满意,他的确是有把民力发挥到极致的能力。

不过,至少有一点确定了,李泰这些天在这整个驰道工程上的表现,让李世民确定李泰不仅能干做长远的规划,就算实操来李泰也能完成的很出色。

而长孙无忌也清楚,李泰这人跟其他的皇子不同,他的基本盘是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其他任何势力投靠李泰顶多只能够算是锦上添花。

有些农民卖了一半土地后,剩下的土地就不卖了,甚至整个村子团结起来开始坐地起价。

唯一不同的就是,皇亲国戚如果有人托话来魏王府,那关个七天意思意思也就是了。

是的,自从当初建立大运河的漕运体系开始,李泰干得每一件事,放在其他任何的朝代都算得上是奇观。

对最顶层的权贵来说,机会会给你准备的妥妥当当,你可以不用,但家族不会不给,

“兵者国之大事,我带兵本领圣人您是知道的,怎么敢评论被卫国公称作名将的魏王!”

即使如此,能签字的人一个个都是从尸山血海中攀爬出来,每个都是万里挑一的存在,

但更多的人资本都未必愿意多看他们一样,因为他们只是会挑选其中的最优秀者,其他的也都只是陪跑而已,毕竟这可是一个鱼跃龙门的机会啊!

甚至小到个人,很多人都清楚知道娱乐圈里面的合同多得是陷阱,但是愿意签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所以如果真的讨伐高句丽的话,那让李泰负责筹措粮草也不是不行,顶多就是给李泰安排一个副手。

因为长孙皇后还活着,所以长孙无忌享受到了富贵,但却没享受到权利,所以长孙无忌倒是没有参与到夺嫡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看看相里玄奖出使高句丽,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消息了。

“青雀贤德,乃是圣人之幸,也是国家之幸!”长孙无忌对李世民道。

李世民听到了长孙无忌的话,却是感觉对李泰的评价有点过了,但是转念一想好像这个评价也的确挺适合李泰的。

武媚自然第一时间去迎接孔雀,太子倒台魏王即将上位的消息,已经在洛阳这边传开来。

对武媚来说,那就是向着自己套近乎的人多了不止一筹。

毕竟谁都知道,武媚能够管理洛阳的商会,对于李泰来说,就算不是核心的人物,也算是李泰体系中的高层了,如今巴结巴结,说不定将来有机会遇到。

当然,这些天武媚最常见的是,一天遇到三次公子巧遇,四次英雄救美,甚至都有人去杨家提亲了,毕竟别得东西不说,若能够迎娶了武媚,说不定就美人财富尽入彀中了。

所以,武媚听到了孔雀回来的消息,那可真的是马上拉上孔雀,先避避祸再说。

第344章 翻天去吧第38章 高陵的目标第187章 杜如晦的到来第321章 交税第102章 各自的羡慕第415章 佛家律宗第118章 与潘师正论道第86章 心黑第237章 胜之不武第135章 历史性的突破第514章 被劫掠的辽东城第50章 战争将起第150章 军乐师第297章 解读第320章 期货商会第465章 军校的提议第229章 薛仁贵行动中第72章 集装箱第361章 信息的碰撞第311章 茶园的建议第303章 顺水推舟第398章 征讨高昌第45章 难民出现第533章 东北的战略性价值(继续一更)第427章 看不懂局势了第394章 松赞干布已到达战场第356章 明心见性第112章 马周回来了第385章 与高季辅的会面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78章 杜如晦的决定第297章 解读第46章 收钱一贯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331章 冰窖的作用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40章 旱灾将临第262章 青海的重要性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辅潜伏中第80章 达成一致第32章 邀请孔家第94章 制约第70章 马周的奏章第404章 高昌余波第231章 准备离开第278章 真正好处第457章 横推(今天一更)第288章 医行走第127章 长乐来访第214章 与刘仁轨的商议第204章 八牛犁第51章 李泰的准备第545章 继续军议中第259章 向李靖请教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第250章 李靖的任务第438章 危险的西域第208章 贞观的年常第260章 李泰的决定第157章 张玄素第472章 尼哈旺德的政变第367章 大非川之战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专业画大饼第194章 证道法第171章 殿中对第82章 李泰的请求第206章 秉烛夜谈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111章 拉拢鸿胪寺第99章 杜如晦来访第135章 历史性的突破第36章 成为县令第214章 与刘仁轨的商议第434章 六镜花·传承第524章 交锋第523章 决战第436章 考进士第330章 寺庙第541章 徭役们的福利第344章 翻天去吧第146章 挖墙脚第127章 长乐来访第129章 人力资源第474章 令人绝望第182章 天津发展中第364章 战争前的雪花第412章 天地精气上升中(今天依旧一更)第216章 求教战部天赋第121章 书局的意外发展第418章 警告第323章 头疼的李世民第384章 吐蕃的命运第287章 控制第195章 火之法则第24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537章 高句丽灭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144章 顺利通过第24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250章 李靖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