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面见玄奘

李泰知道长孙无忌会对丝绸之路感兴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母亲长孙皇后。

身为长孙世家出身的女子,长孙皇后实在太了解自己这哥哥了。

如果他一直被李世民压着倒没什么事,整个人不说机智百出,但至少也是谨言慎行。

但只要让长孙无忌进入到官场,尤其掌握权势后,长孙无忌便会非常容易得意忘形。

再加上杨坚是怎么建立隋朝的,李渊是怎么样建立唐朝的,不论是李家还是杨家,某种程度上来说,都不过只是陇西贵族放在台面上的人物,外戚自始至终都是对皇权的最大威胁。

所以,李世民倒提了几次要让长孙无忌当三省六部的正官,都被长孙皇后给劝下来了。

反正长孙皇后的态度是二郎赏赐我哥什么东西都行,但就是不能让他进入朝廷干活。

李世民能怎么办,虽然心中有想用长孙无忌的心思,却也只能放弃。

毕竟历史上重用外戚造成这么多霍乱都在那里摆着,北周与隋朝是怎么灭亡的,自己心里能没点数。

现在长孙皇后这么懂事,自己怎么会责怪她。

“阿弥陀佛,魏王有向佛之心,真乃是我佛门幸事!”

李泰听到玄奘的话,倒是摇头道,“我绝无此意,因为我相信唯有真心方能换取真心。

李泰又没亲眼看到吐蕃施政的过程,同时在这方面的情报就又缺失了不少。

“魏王要我门下弟子为大唐做细作?!”玄奘听到了李泰的话,神色不由带上几分不愉。

“玄奘法师,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道玄奘法师您能不能答应!”

“阿弥陀佛!”玄奘听到李泰的话,不由双手合十,反而言语之中多了几分释怀。

“我会给与玄奘法师一定的资助,希望玄奘法师能够为了我大唐与吐蕃之间的友好交流贡献一分力量。

“见过玄奘法师!”李泰看着眼前的玄奘相当郑重的行礼。

李泰看着玄奘神色不由带着几分的从容,但言语中的语气却格外强硬。

所以,对这次丝绸之路的建立,长孙无忌还是相当感兴趣的。

毕竟长孙无忌论起功绩来说是李世民身边第一人,结果就这么虚度光阴,眼睁睁看着权势这种东西就更自己没关系,就算长孙无忌心态上有几分坚忍,也不可能真什么都不在乎吧。

到时候哪怕就只坐地收过路费,陇西贵族都能收到手软。

一是这东西是切实能带来利益,至于第二点那就是这个丝绸之路的建立,作为其中的原始股东有助于增加自己在关陇世家中的话语权。

而且如果真听从李泰所言,至少对于唯识宗的传播来说,也不会是什么坏事。

当然就算是再多,自己要跟玄奘见面,玄奘到底是要腾出足够的时间来见自己。

真说起来,玄奘看起来更像是个在烈日下耕种多年的老农,皮肤仿佛是深褐色的老树皮。

总而言之,接下来几天李泰基本上都在几家加入到丝绸之路的世家代表中来回跑。

所以,玄奘听到李泰约见自己,还以为李泰是想要替道家出头,没想到只是询问有关吐蕃的事情,心中到底是放松了不少。

说实话,李泰对吐蕃没有仇视,甚至也没有灭亡吐蕃的意愿。

他们也许蒙昧,但并不愚蠢,尤其三十万大军大败给王玄策这件事情对吐蕃来说实在是太过刻骨铭心了。

这段时间,过来拜会玄奘法师的人实际上还是相当多的。

所以,只要长孙皇后在后宫还在一天,长孙无忌便是便一日上不得朝堂。

否则青藏高原所带来的地理优势,对于大唐来说太危险了。

哪怕自己是魏王了,理论上来说只要自己打声招呼想来也没有人多说什么。

不过,李泰明白,自己不能把吐蕃当做游戏中的剧情事件。

李泰继续道,“我只希望,所有前去吐蕃的佛子都必须要有写日记的习惯,记录他在吐蕃日夜发生的故事,以及吐蕃的风土人情,地貌风景。

至于怎么保证丝绸之路上的安全,说实话,李泰能让田长耕直接带着学府兵一路横推畅通无阻,但长孙无忌或者其他的世家或多或少也是会有属于他们的办法。

毕竟在七世纪,总共也就崛起了三个帝国,一个是阿拉伯帝国,一个是大唐帝国,另外一个便是雪域帝国吐蕃了。

毕竟就算是要派遣细作,那也是要向高层发展,你们只是过去进行正常的佛家交流,我又能够探查到什么东西。

但为了大唐的安全,在自己死前,一定要把青藏高原拿到手里。

玄奘倒也没有跟李泰隐瞒什么,把自己回来时,一路上在天竺的吐蕃见闻告诉了李泰。

不论他们知道或者不知道,李泰的人都要到,诚意要到,这才是最关键的。

回来之后,我会派人来收走这日记,等到卷抄后把日记还给僧人!”

希望您每年都派遣弟子前去与吐蕃交流佛法,我会负责提供法师徒弟,一路前往吐蕃的路引过所,以及丝绸之路上的一切食宿做好后勤工作。”

所以这又怎么可能不让玄奘对李泰感觉到几分的好奇呢。

所以像长孙无忌,李道宗之类是知道李泰要去幽州对付高句丽,但像独孤家王家之类就未必知道了。

比如说征兵劫掠啊,比如说给士卒分封土地啊,比如说拿到土地的士卒积极参战啊……

这应该就是干掉大唐周边三大国家后,下一步大唐要进行的战略。

若自己掉以轻心的话,那等到大唐解决掉了高句丽,薛延陀与西突厥之后,说不定就是一个已经完成了军事改革,消化掉了印度土地,想跟大唐一决胜负的吐蕃了。

但满遭损,谦受益,太过得意忘形总归是会付出代价的,现在自己亲自跑一趟,至少态度做到了。

现在李泰把注意力分散到幽州那边,然后表示舅舅你是我亲人,多多增加担子。

“贫僧玄奘,见过魏王!”玄奘此刻看着李泰,目光之中也略带着几分的好奇与尊敬。

“阿弥陀佛,还请魏王言明!”玄奘神色肃穆,刚才慈悲之色倒渐化不少。

李泰摇摇头正色道,“玄奘法师,我只是想要跟您谈一笔交易,若继续这般无赖,那我便找其他佛家宗门谈论了!”

基本上大唐想要真正的控制西域,辐射中亚,那就必须要把吐蕃给解决掉。

相对其他,除非魏王横死,否则魏王几乎是唐皇的未来接班人了。

毕竟,自己也不求扶持几头狮子,但扶持几头豺狼总应该的吧,总不能是一群边牧吧!

不得不说,作为千古留名的高僧,自己看了玄奘一眼,或多或少就有几分想着自己好像去信仰佛教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的念头。

同时这些世家经过这次丝绸之旅后,一个个对这次商业贸易或多或少都是会有所准备。

毕竟在玄奘离开大唐的时候,李泰几乎算是人生最低谷的时候。

毕竟李泰提前约了玄奘,玄奘自然也是跟着身边的人做了准备的,知道魏王对佛法并不是很感冒。

毕竟像李泰那种直接让军队跟着一路横推也不是常有的事。

都已经是不情之请,但魏王还是说出来了,自己真的有拒绝的资格吗?

毕竟要是大唐的世家连走丝绸之路自保的水准都没有,那李泰或多或少也需要考虑将来如果真的要进行分封的话,需不需要对世家进行一定程度的特殊照顾了。

“玄奘法师,此次我来拜访您,并不是想要跟您探讨佛法,而是听闻您向天竺取经时,遇到吐蕃入侵天竺,所以便向您过来询问这相关的情况!”李泰沉声道。

玄奘法师满眼慈悲,仿佛身后更是腾升起了佛光似的说道,

“我见魏王与我佛有缘,不如入我唯识宗如何?”

“魏王身有佛根,脚下便是佛土,入眼尽是佛国、又有和出世入世之分!”玄奘道。

只要是李泰想要听的,玄奘倒也没有什么隐瞒的,基本都在李泰的细问下详细告知。

基本上消息封锁在了差不多三品与从三品以上的范围内,若有谁泄露了,反正杜正伦因为什么被贬的,相信还是有很多人都是清楚的。

李泰听到了玄奘法师的话,倒是摇摇头说道,“我乃是世俗之人,不入出世之门。”

“还请魏王言明!”玄奘听到李泰的话,心中不由苦笑。

如果这么好的机会,长孙家不把握住,那可就是天理难容。

至少玄奘的实际年龄,可比他外表的年龄要高的多。

如今唐僧回到了大唐来,却发现当初处于低谷的魏王,已经又成长起来,甚至把太子都给比了下去,成为大唐第一顺位继承者了。

只不过他目光中流露出来的几分的慈悲开悟之色让李泰有几分的心神荡漾。

长孙无忌自然甘之若饴。

毕竟出家之人与入世之人看问题的角度终究是有所不同的。”

从长孙无忌府邸出来,第二天李泰便找上了李道宗,他算宗室代表,李泰道,“族叔……”

因为长孙无忌的眼光是有的,清楚知道随着丝绸之路以后的风险越来越小,利润定然会越来越大。

但是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这对于长孙无忌来说也是憋屈啊。

玄奘虽然只刚回到大唐,但却也已经知道魏王的权势。

所以他们也在学习,也在改革,也想要变得强大。

毕竟至少短时间之内,自己没有必要跟吐蕃闹僵啊!

很多手段在大唐境内世家自然不好意思弄出来,但等到他们出了大唐地界后,会有什么东西施展出来,那怕就只有天知道了,毕竟身为世家谁还没有奴仆跟死士呢!

李泰既想要给将来对付埋下西突厥埋下种子,同时也是想要看看世家有什么底牌。

那可真的是有危险时国家上,有好处时自己冲了,毕竟太聪明的人,真不适合做开拓。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泰自然不知道,吐蕃借助针对戒日王朝的战争红利,渡过了改革最危险的阶段。

就这点上来说,至少在大唐的战略转移前,大唐跟吐蕃间还是能友好交往的。

我们需要的只是你们的交流的信息,大唐虽大却也不是天下,终究会有所缺漏,能够有一个国家提供参考,又有什么不好的。

等到这些事情陆陆续续拜访完,田长耕也安排好李泰在弘福寺与玄奘法师的会面。

“这……”玄奘听到李泰的话,思考一会儿后,发现自己面对李泰实在没什么拒绝余地。

李泰打量着玄奘能看得出来玄奘并不是什么那让自己印象相当深刻的玉面小生。

当然具体目的是为了应对可能的讨伐高句丽,这事很多世家到底还是不知道的。

而且自己也不是想要当天见面,约在了几天后,玄奘还是非常容易安排出时间来的。

而李泰听到玄奘的话,心中或多或少却是有了几分的判断,

“吐蕃那边是准备进行土地改革吗?怎么听起来这么像是给有功之臣发放田地的军功爵制?吐蕃出大改革家了?”

就这一点上来说,吐蕃可不能小看。

只要不是涉及佛道冲突或皇家事就好办了!

这些世家或多或少也都是消息灵通之人,他们也都知道魏王不日将会前往大运河巡视。

所以此刻玄奘面对的这李泰的交流,就算玄奘想要拒绝却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

若我让僧人做细作,那他们又如何能成就菩萨果位,我只希望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吐蕃的风土人情而已。

毕竟说到底,唯识宗这种理论上只在精英中传播,也的确是需要上层人士的有力支持。

所以玄奘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对着李泰点头说道,“贫僧多谢魏王关怀,愿意为两国邦交的和平尽一分的心力!”

“大师能够有此觉悟,青雀相信有大师在唯识宗在我大唐定然会发扬光大!”李泰也是对着玄奘行礼回答道。

一时间,两个人的神情都显得十分虔诚,氛围看起来更是亲密了几分。

还有一章,应该是一点左右,不用多等,明天起来再看。

第517章 苏烈的战术计划第13章 奖赏第537章 高句丽灭第427章 看不懂局势了第80章 达成一致第365章 我们才是最强的第248章 许敬宗的手腕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计划》第434章 六镜花·传承第518章 军功经济第246章 进步神速第364章 战争前的雪花第294章 面见李靖第439章 高句丽事变第10章 两文钱第209章 来去匆匆第68章 继续科考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159章 棉布第16章 郑凤炽第241章 理所当然第329章 江南的茶园第207章 计划书第547章 春风化雨第140章 与房玄龄的交易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375章 展现君主天赋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们第32章 邀请孔家第469章 田长耕入萨珊第65章 战报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体面人第373章 年节礼物第100章 心黑第109章 李世民的决断第174章 画大饼第373章 年节礼物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辅潜伏中第114章 建议第273章 予王玄策的嘱托第172章 刘神威归来第12章 扑灭蝗灾第111章 拉拢鸿胪寺第370章 够了!不要了!第305章 魏王的老师第275章 杜楚客到来第287章 控制第321章 交税第237章 胜之不武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389章 农学社的无奈第543章 商议兵制第17章 认识的差别第83章 又被弹劾了第280章 阎家第506章 世间良将第11章 煤炭与饲料第24章 学府内的会议第45章 难民出现第11章 煤炭与饲料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针尖麦芒第409章 所谓壮阳特产第86章 心黑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324章 飞行的热气球第75章 分校第24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490章 清查吏治的余波第151章 岭南大捷第46章 收钱一贯第237章 胜之不武第265章 河湟谷地的定位第66章 重疾第85章 渭水工程开始了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14章 羽绒服与火炕第364章 战争前的雪花第151章 岭南大捷第360章 各显神通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176章 被腐蚀的苏定方第236章 悠闲的长安生活第220章 高句丽的特产第242章 折冲都尉第61章 李靖的伪装第106章 女子织造学府第461章 对质太子第106章 女子织造学府第410章 张玄素被刺第141章 冯盎第99章 杜如晦来访第216章 求教战部天赋第393章 李靖的建议第402章 覆灭高昌第538章 安东都护府第90章 方便之门第109章 李世民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