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高句丽灭

虽然这时候,唐军整体进入休整,但对李泰来说,虽然冬天到来了,但自己手上却有着相当多头疼的事,比如对这些高句丽老百姓的吸收与利用。

那些逃难吸收的百姓,让他们在自己建立起来的集村并寨的营地中跟着徭役干活。

从最底层吸收高句丽底层的劳动力,干活给吃对现在的高句丽百姓来说,已是最直接的善政了。

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这些百姓跟那些富农与士族区分开来。

李泰很清楚,在现在这局面,依旧还有能靠着自己曾经的积蓄生存下来的高句丽本地人,若说他们还认为自己是什么社会底层就太无耻了。

就好像电视剧里面住着三室一厅轻奢公寓,装饰经典雅致,甚至还有数个与人等高的抱枕,吃着三位数起步的奢侈外卖,上班时不时的打的坐车,高喊着我好痛苦啊的人,只能说是生活的富裕限制了导演的想象力,也许在他们的眼中,再贫困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但这种人只是体验生活的公主王子,真代表不了一个月三五千块钱挣扎的百姓啊!

而李泰的区分方法也很简单,现阶段在高句丽地界凡能活下去,不需要去集村并寨的营地打工的高句丽百姓,把他们看成是富农或者高句丽本土的士族总归是没问题的。

现在,还没有把高句丽拿下来,所以需要的只是把他们一一登记,甚至能若有若无的流露出,需要让他们帮忙维护高句丽秩序的意思。

李泰相信让他们做狗,甚至做大唐的狗,在自己地界耀武扬威,他们还是很乐意的。

但等到大唐彻底拿下高句丽后,差不多就要开始进行收网了。

自己一边安插人让底层百姓把怨恨全都发泄到这些人身上,让他们失去高句丽的民心。

一边强行把他们的土地与财富征收,就算他们本身也给从高句丽这片土地迁徙走!

这样底层有了发泄了渠道,大唐获得了大量的生产资料,甚至连民心也一起收割了过来。

一个所有人都高兴的世界也就都达成了。

额……你是问这些被强征的高句丽人会不会伤心,大唐怎么可能会让他们伤心呢!

从高句丽到河西四郡,这一路不用想肯定颠沛流离,但真到了河西四郡后,大唐会分发给他们土地,让他们在本地耕种,甚至会从他们之中挑选士卒参军,帮助他们融入大唐。

让他们也能够享受到所谓东方灯塔的照耀。

简而言之,虽然在路上打磨了一下他们,但这不是为了让他们能更快融到大唐社会嘛。

大唐本身又有什么错,大唐都是好心好意啊。

错得只是路上具体某个士卒而已,大唐可没像高句丽一样封堵你们的上升通道,只要有能力有机遇,也能出将入相的。

毕竟现在在大唐手下干活的番将,便是多得数不清,甚至在真实历史上高句丽武人团队更出了高仙芝这样的标杆。

只不过李泰是真不知道高仙芝他爹是谁,不然说不定就收到手下好好培养了。

至于为什么要对这些高句丽的富农与地方士族这么的折腾,其中很重要得原因是因为他们是中产,这个世界几乎任何政权都是对着中产进行折腾的,对顶层和底层出手的都是疯子。

没办法,因为上层虽然人数少,但掌握的资源多,更容易形成合力。

下层虽资源少,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若把他们给逼极了,说不定直接就把棋盘给掀了。

而在这两者中的中产阶级,你说他们的财富多吧,但他们自身又没有办法联合形成统一。

你说他强大吧,自身对整个社会来说又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存在。

别看整个社会叫苦叫得罪凶的基本上都是中产,但实际上在这个社会,你还有能发生渠道去呐喊出自己的痛苦,基本上都不算是底层人。

因为这世界的底层,绝大多数都是那些连发生渠道都没有的边缘人。

尤其这种还是无父无母无妻无子,在这社会有着简单到令人恐怖的社会关系时。

那谁也不敢保证在这种社会边缘人的利益受到任何侵犯,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

所以,李泰愿意给这些高句丽的无田无地的百姓一口饭吃。

大冬天把他们送到集村并寨的营地中,让他们在这里有一口饭吃,有一件衣服穿,让他们感觉到无与伦比的温暖,让他们在这新的环境建立起新的社会关系。

至于高句丽的未来怎么办,那是高句丽高层的事情,跟你这个搬砖的,在高句丽连饭都吃不下去的家伙有什么关系,难道现在吃大唐的饭不香吗!

李泰很清楚,在六世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政权都是没有所谓的爱国教育的。

甚至就算大唐本身更多的也只是强调忠君,对于爱国的概念那也没多少,但是等到了大唐到了鼎盛,爱国的观念也就渐渐有了。

这样的情况下,只要给高句丽百姓吃饱饭,让他们有活干,不要再想东想西的,那这一批因李泰的原因而导致没饭吃的人,实际上是最好控制的人。

而安抚住这批人后,接下来只要打败高句丽的政权,把高句丽上层的人俘虏到了长安去那么剩下来的高句丽所谓的中产阶级,那就基本上是任由大唐揉捏了。

一个国家如果能做到上下一心,那真的很强大,就算大唐想将他们给吃掉也是无比困难。

但只要是国家,那内部就必然会有矛盾,只不过有的人打算用武力征服一个国家,而李泰背靠大唐,拥有更多资源,所以更能利用高句丽本身的矛盾去拆解高句丽。

只不过高句丽毕竟是一个三五百万人的国家,真的拆解起他们来,或多或少还是有几分问题,不过李泰也无所谓,时间本身就是最好的武器,用时间做局往往能无往不利。

毕竟,大唐这样的文明灯塔对高句丽这样的东北亚文明来说同化的力量实在是太强了。

它生活在了大唐的周边就是高句丽本身最大的不幸。

就在李泰一边安插人手混入高句丽本地人中,,协助他们适应集村并寨的环境,一边不断派遣人把平原地区的高句丽富农与士族给完成摸底时,人过来报告说有紧急军情,圣人让自己去军议。

李泰听到这话不由愣了愣,马上赶了过去。

而赶过去之后,李泰见到田长耕正站在一边,而他身边不远还有个捆成粽子一样的家伙。

“青雀,这位可是你曾经的亲卫,田长耕?”李世民不由对李泰问道。

“是的,阿耶!”李泰看着李世民有些摸不清楚情况,道,“他不是跟着李德謇与苏烈去平壤那边了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李德謇指挥他们进攻平壤城,渊盖苏文被苏烈亲手所擒拿,而为了第一时间通知我们这个喜讯,便让田长耕带着学府兵,把这宝藏王高臧,先给送到这边来了!”

李世民却也略带着几分兴奋道,“李德謇很懂事,苏烈是福将,这田长耕也很勤勉啊。”

李泰听到这话,顿时明白为什么自己没听到什么风声,反而苏烈那边特地派遣了一支部队先把宝藏王给送了过来。

李泰沉声道,“还请阿耶召集诸将,或剿或招,将群龙无首的高句丽拿下才是。

我们说不定能够在春耕前把这高句丽安稳下来。”

“嗯!不错!”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点点头。

很快,随着一名名的将领陆陆续续来到营帐中,听到这消息既带着几分嫉妒,又带着几分欣喜。

只恨自己为什么不跟李德謇混,但也一个个主动请缨去剿灭那些高句丽的残余部队。

这时候,哪怕冬天的寒冷都已没办法抵挡他们心中的热火了。

虽然最大的功劳被苏烈跟李德謇两个家伙拿走了,但剩下来的功勋也几乎是白捡的,可不能放过了。

而对于自己手下将领的意思,李世民自然清楚,而李德謇派遣田长耕千辛万苦的过来目的到底是什么李世民自然也是门清。

没任何迟疑,哪怕是大冬天的却也马上开始了行动。

首先便是渡河作战,这次还是田长耕的部队身着重甲脚踩冰面,就这么踩过去了。

看着田长耕部队这么嚣张的样子,高句丽的军团也是相当恼火的。

毕竟他们压根就没有防备一直从自己身后冒出来的部队会是敌人。

尤其是这家伙是敌人也不攻击自己,来到这里便直接过河,向唐军营地直接去了。

如果不是他们身上甲胄,表示他们绝对不会是高句丽人,这时候他们已经在考虑这群家伙该不会是集体向唐军投降了吧。

正因为从自己的身后突然冒出一支唐军,这让这些对峙在了鸭绿江前线的部队更是人心惶惶。

这时候的他们不由派遣人手去平壤调查,一个个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而随着渊盖苏文与宝藏王被唐军擒拿,平壤城被覆灭的消息传递过来,这鸭绿江沿线的高句丽将士,很快便是失去了战斗的意志。

有的选择继续作战,但更多在唐军过来时直接就投了,毕竟对他们来说已经失去了继续打下去的意义了。

李世民也第一时间把这消息向已经担惊受怕了整整一年的长安发了过来。

房玄龄看到了李世民送来的八百里急报,总算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好消息,圣人已经攻下了高句丽了!”

房玄龄把攻下高句丽的信件交给高季辅,让这同样留下来驻守长安的大臣松了一口气。

“实在太好了!”高季辅听到这话,接过了信件马上查看起来,说实话他算亲身经历的看着大隋跟高句丽愉快玩耍,玩着玩着就玩没了的家伙。

所以哪怕看着大唐对高句丽的战争,可以说大唐稳稳的占据了优势,比如什么高句丽经营长久的高句丽防线被大唐拿下,什么大唐在平壤定下了钉子,但这些优势难道有当初杨广几乎占领了高句丽全境来得大吗?最后还不是全部都亏本了。

所以,大唐就算是取得了再多的优势,高季辅也没半分安心,相反高季辅深怕大唐会走了大隋覆侧,而现在终于把高句丽稳稳的拿了下来,高季辅才松了一口气。

“圣人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长安!”高季辅不由对房玄龄道。

“说要等到雪化之后才会回来,至于魏王却会更晚一些,会等到春耕后才会回来!”房玄龄带着几分感慨。

“魏王是王佐之才,看起来圣人不仅只是想要单纯的拿回高句丽的土地,而且想要彻底把这一片土地给巩固起来!”高季辅听到房玄龄的话不由摸了摸自己的胡子道。

“实际上,更加复杂!”房玄龄带着几分复杂的神色道,

“魏王想在辽水跟那水之间修建一条运河,开发东北土地,所以需要他留在那里完成初期计划。”

“开发东北的土地?有这必要吗?那里有人吗?”高季辅满脸的疑惑,道,

“这不是白白把人力浪费在那里嘛,魏王是财神,但财神也不能这样乱扔了钱吧!”

“不是的!”房玄龄看着高季辅,略带几分感慨,“魏王说那里种植出来的粮食能生长到五石!”

“五……五石?!”高季辅听到这话,不由瞪大了眼睛,骤然小声下来,开口道,

“真的假的,五石……那土地里面有什么宝物,能挖来长安吗?!”

“如果真有什么宝物,怕是魏王直接让圣人带兵挖了,哪里还需要修建这样的运河。

毕竟说到底,莫要看魏王花钱大手笔,但他本质是个很重视成本的人!”房玄龄感叹。

“魏王重视成本?”高季辅听到房玄龄的话,不由用一种你莫不是在消遣我的目光看着房玄龄。

而房玄龄看到了高季辅充满了不敢相信的目光,也只是笑笑不说话。

如果不是自己能够模拟魏王的思维,自己也不敢相信这一件事啊。

但问题是,就算自己模拟了魏王的思维,也还是觉得魏王所谓的成本,只要别涉及到人,好像都不在乎,真是诡异的成本观念啊!

第470章 光箭雨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173章 封燕王第393章 李靖的建议第429章 卑路斯再临第140章 与房玄龄的交易第66章 重疾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细第71章 漕运税收第118章 与潘师正论道第345章 点金术的力量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264章 机会第511章 计划的实施第66章 重疾第523章 决战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体面人第509章 反向伏击第28章 开学第359章 薛仁贵的急袭第320章 期货商会第80章 达成一致第533章 东北的战略性价值(继续一更)第241章 理所当然第410章 张玄素被刺第440章 各自谋划中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51章 李泰的准备第414章 武侯八卦阵第444章 儿子,时代变了第54章 百年计划的推手第123章 人口承载极限第161章 与李世民闲谈第178章 杜楚客的专权第337章 廉租房第327章 西域的谋划第148章 乐谱第13章 奖赏第209章 来去匆匆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觉悟第402章 覆灭高昌第498章 顺利的伏击第160章 托付第77章 与颜勤礼的对话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49章 孔雀的尝试第292章 百羌的习俗第127章 长乐来访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体面人第449章 考成法第525章 唐军的伏击(今天一更)第31章 火种计划第545章 继续军议中第67章 李泰的提议第222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129章 人力资源第380章 年节礼物的发放第143章 邀请冯盎第477章 被盯上的高句丽第251章 六镜花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烦第513章 学府兵的未来方向第220章 高句丽的特产第50章 战争将起第188章 兴修运河第494章 面见玄奘第39章 窦静的请求第143章 邀请冯盎第1章 贞观蝗灾第291章 风雪中第484章 占城稻第165章 坠马第462章 谨小慎微(今天一更)第52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170章 谋划高句丽第121章 书局的意外发展第462章 谨小慎微(今天一更)第8章 马周的提醒第8章 马周的提醒第355章 工匠考核第161章 与李世民闲谈第463章 惩处余党(今天一更)第170章 谋划高句丽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烦第483章 房玄龄复职第319章 南市第261章 军队的默契第238章 吐谷浑来袭第544章 兵议第185章 与李德謇的碰面第87章 医疗营回归第402章 覆灭高昌第53章 捕鱼第170章 谋划高句丽第224章 张亮眼中的天津城第253章 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