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继续军议中

“预备役,常备役,以及退伍老兵……”听到这话,李靖微微眯起了眼睛却并没直接回答李泰的话,而是鼓励的看着李泰,示意李泰继续说下去。

李泰继续道,“预备役,依旧是以现在的府兵为主。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府兵全部裁撤,这样必然会造成府兵的动乱。

但现在的府兵制度虽不适合新的时代,但不是他们的个体素质不适合,而是组织形式不再适合了,士卒本身还是优秀的。

而府兵制本身并不是一种差的制度,尤其在管辖范围比较小的区域时,实际上府兵制所带来的体制效率是要高过募兵制的组织效率的。

让府兵制的士卒去征伐千里之外的国家,那必然会让府兵本能的抵制。

因为府兵是有自己田地的,若离开自己家太久,管不了田地了,那必然会让府兵们感觉到厌烦,尤其随着西域开发,大唐对外战争怕会更平频繁了!

恒产者有恒心,那当产业被动到后,那恒心也就消失了!”

“魏王言之有理!”李靖若有所思,“把府兵制做为募兵制的基础,让府兵尽可能的留在当地进行训练,哪怕是征调府兵也尽量不要出州县,从而让府兵影响下降到最低!”

“但这不够!”李靖摇摇头道,“如果只种田吃饭,对府兵来说足够成家立业的,但如果让府兵只种田,那是不可能够的!”

“人总是要向上攀登的吗,这个我懂!”李泰点头道。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这跟普通百姓有什么关系!”李靖看着李泰说道。

李泰说道:“因为预备役除了自身的训练以外,会派专门的监军下去给他们上课,传递忠君爱国的思想,以及如果出现百姓抵挡不了的灾难,那么预备役就必须要冲在第一线!”

“跟他们说什么爱护百姓,忠君爱国的道理,这不是一句话能够说清楚的。”

“只有他们每一次去做了,并且做好了,真正从百姓身上收获了尊重与祝福了,他们才会军民本就是一体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是预备役,朝廷管吃管住,让他们只要正常训练就好。

这跟那些常备役的士卒终归是有所不同的,他们更针对的是对内安稳。

如果想就这么混一辈子,那能混入预备役也就够了,但想要更上一步,就要进入常备役。”

“按照您的说法,常备役就是正规军了!?”李世绩开口道。

“嗯!”李泰点头道,“如果说,预备役士卒还算起来是兵民结合,尽可能在不给国家增加负担情况下对士卒进行训练。

那到常备役就不一样了,他们是朝廷出钱从府兵中的精英招募而来的最精锐士卒,可以做出类似考核,每年从各地的预备役之中招募士卒。

等到士卒招募过来,会有半年的训练期,挑选其中的合格者进入常备役,常备役将会享受薪酬待遇,甚至他们的家人都会受到额外的补贴,这种补贴会一直到他退役为止。”

“若是如此,那么这个人在成为士卒之后,怕是会畏战怕死!”李靖感叹道,“魏武卒到了后期,便是这般垮掉的!”

李泰听到了李靖这话,心中却也明白李靖的担心。

因为对于士卒来说,自己都已经成为了正式士卒了,若是自己死了那么自己的家人便是会陷入到了落魄中,那么自己为什么还要拼死战斗,苟活下来不好吗!

毕竟自己也在战场走一遭了,好不容易活下来,你说自己畏战,这不好吧。

魏武卒制度的败坏除了孙膑灭了庞涓,干掉了魏国最后的魏武卒,同样也有着魏武卒制度自身的垮台。

毕竟魏武卒能为了自己的地位去厮杀,那么同样也能为了保住自己地位去避战,这些都是人性,不论怎么说,真的是很难改变的。

而李泰不由点点头,感叹的说道,“所以,这就需要后续的信仰塑造,以及牺牲抚恤了!”

“信仰塑造和牺牲抚恤了?”李靖说道,“后者我知道,我相信魏王您也能做到,但是前者……您准备怎么做!”

“一切崇高的精神,都必须要有憨实的物质!”李泰说道,“这算是我在对异族进行劳动改造的过程之中得出来的想法与结论吧!”

“请魏王细说!”李靖听到了李泰的话,不由眼前一亮,却是开口说道。

因为在所有的人看来,魏王让异族汉化这一种事情,其实挺神奇的。

其他人也不是没尝试过让异族汉化,像什么大儒教化异族啊这种事情也不是没人做过。

但到最后,且不说效果怎么样,就算是有效果的,这个速度也是相当的缓慢。

可魏王教化异族的速度相当的快,基本上是一个月穿上汉服,一年会说汉话,两年的汉族礼仪已经明白得七七八八。

等到三年以上,除了他们的样子能有胡人的痕迹,一些汉人与他们接触,都或多或少产生几分到底你是汉人还是我是汉人的感觉。

“因为他们有寄托了!”李泰看着李靖说道,“对我们唐人本身来说,这片土地就是我们的寄托,从古至今这一片土地便是蕴藏着我们先人的血汗与灵魂。

但对于异族来说不是的,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是被这一整片的世界所排斥的,他们对于这一片土地没有任何牵挂!”

“是您制造了他们与这一片土地的牵挂?!”李靖听到了李泰的话,不由沉声说道。

“不是的,任何有他人造就的牵挂,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

只有他们用他们的双手亲手制造的出来的羁绊,才能够让他们感觉到融入这片土地!”

李泰道,“所以,我让他们去做徭役,让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去建设工程。

等到这个工程真正的建成,便会给与他们大规模的赐姓,就用这工程作为他们姓的源泉。

比如说修了道路的就姓陆,修了桥梁的就姓乔,修了运河的就姓云等等。

然后再让赐姓异族居住在这工程附近,让他们居住下来,让他们负责这段工程的维护。

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段工程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利润或者方便,更重要得是让他们在这个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陌生的社会有,那么一小片的精神寄托之处。

对他们来说,哪怕他们是外来者,但他们也真正融入到其中。

因为他们也为我们大唐做出了贡献,因为这些工程就是贡献的证明!”

李泰略带着几分唏嘘的说道,“因为他们真正获得了灵魂归属。”

“灵魂归属……”李靖听到了李泰的话,却是不由咀嚼这个名词。

而李泰则是继续的说道,“所以,对于将士们来说也需要一个这样灵魂归属的地方。

我觉得按照县,州,以及国家,给将士们建立因为牺牲后灵魂归西之处。

其中普通士卒牺牲将他们骨灰送回家乡安葬,由州县计入县志,每年县令清明时令需得对其进行祭拜。

然后对有明确立过功勋的士卒,将他们遗体骨灰运回所在州治所,将其安葬在治所中,州令除了每年清明时令祭拜以外,每年年末需得到相应家属之中慰问。

最后则是立过先登,阻敌,死守等重功的士卒,则在长安或者洛阳划出土地,为他们的公葬之所。

他们的事迹功勋由史官亲笔书写,并且享受到朝廷四时献祭。

他们军队编号额外保留,允许他们一子直接进入农业学府,甚至未来的兵法学府,等到其子从军后,将父亲的军队编号传承其子。”

“魏王想得周道!”李靖听到李泰的话,感叹道,“若如此将士们怕是要奋死了。”

“他们到底是用命为了大唐,我所能够做得也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毫无顾忌的为大唐奋斗而已!”李泰不由带着几分的唏嘘。

“原本,我是不想要向魏王您询问他们的牺牲抚恤的,但是现在我却是比较的好奇,魏王准比怎么样进行抚恤士卒!”李靖此刻却是好奇的说道。

李泰说道:“先不说抚恤吧,先从常备役待遇说起吧,不论如何我会努力推动这些事的!

首先身为正式的军人之后,他们全家都会享受到一定的待遇,减免税负什么的且先不说,最重要得是他们亲属若是犯事,并不完全属于受到当地官府管辖。

军方必须派人参与整整个取证与审判的过程,若是罪名会涉及从军人员本人,则按照军法处置,而不是民法处理。”

李靖听到这话,思索了一会儿,不由点点头。

不得不说,这种保护军人地位的法令对身为军方代表的李靖来说,完全没什么好拒绝的。

军法怎么能够跟民法混回一谈呢,只不过现在把他们的亲属也列入了军法的保护范围。

从某一种程度来说,这一种奖励算是他们的亲属最能够感受到的,那么他们也就最是会支持前线的士卒。

“说完了这个,再说他们战死,则亲属保留军属身份,子女永久保留,妻子则到再嫁。”

李靖听到了李泰的话,思索了一下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

这个时代女人的地位真不高,如果他们妻子选择守节,那军属身份能给与一定便利,如果选择另外再嫁找到新的依靠,那军属身份消失,毕竟都有另外依靠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当然,女性也可以选择一边仗着军属身份,一边与别人交往,对这种钻空子的,反正李泰不反对,但她生出来的孩子没有相应的军属身份也就是了。

“然后其他的福利,像能拿将士八层薪资可领取十年后停止,又许将士的儿子免费进入农业学府进行教育,甚至进入到军法学府进行教育,一直到他成年为止等等。”

“魏王您说的这些我相信,魏王您也有能力给,但这些东西应怎么样将其守住,真正的落实到将士们遗孀的手中!”李靖听到李泰的话思索了一会儿开口道。

说实话,李靖知道李泰能来钱,毕竟魏王手写的白条都能够当做钱花。

自己虽然不懂魏王是怎么操作的,但是李靖相信李泰不缺钱也就是了。

但这并不等于魏王真的能够把钱落到将士们遗孀的手上,这真的很难保证。

“首先是建立完善的户口制度,只有这个制度完善我们才能知道,他的亲属到底是谁,县令按照牺牲立碑的名单,进行发放补贴。

然后军方每年会组织一次对当地军属的慰问,以及组织当地老兵进行聚会,以保证军属与军方之间的沟通通畅,让当地老兵依靠同乡之谊,巩固这一份利益。

其次,军属是会有其他的额外社会补贴,这些社会补贴分在了农业学府,医舍,农学社等基础的组织中,所以就算是他们牺牲,但只要他们还是军属,那这份社会福利便不会消失。

他们的钱财如果被断了,完全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向上传达。

第三,则写让科举后的举子进入地方写县志,只要军属向他们上报他们没有收到相应的抚恤,那么直接便是能够上达天听!”

说实话,李泰的这三条线索基本上涉及到了军方,内务省,以及御史。

要是这三线都断了,没办法让信息传达到上面,那么也就说明当地已生长出个能掌控军事,内务与御史的毒瘤了。

别做什么多想了,直接派遣军队把当地给铲除掉吧!

当然,最大可能是大唐已经彻底的衰弱下来,对于地方的控制衰弱到了极致。

而这样的国家,那也不需要多想什么了,军方还在想什么抚恤呢,还不如加入农民起义,推翻大唐,进入到新的历史周期律好了。

李靖自然明白李泰所列出的这三个渠道,在李靖看来有这三个渠道也足够了。

也不在多说什么,而是正色说道,“魏王对于退伍老兵又有什么解释?”

“因为我觉得士卒的巅峰也就是三十五岁,若是高于三十五岁,士卒必然会走下坡路。

所以三十五岁以后的士卒,需要安排他们有序退伍,但将他们退伍不是直接丢到民间不管了,而是必须要安排好他们的后路,否则必然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李泰道。

第517章 苏烈的战术计划第521章 各自的应对第144章 顺利通过第70章 马周的奏章第528章 为了劳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383章 冯盎的抉择第230章 李世民很头疼第159章 棉布第406章 贞观十五年第340章 李泰的快乐第510章 李泰的提议第151章 岭南大捷第43章 开会中第239章 李泰的谋划失败了第129章 人力资源第445章 生产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112章 马周回来了第466章 改革的风险第298章 跪下第378章 新的标杆第150章 军乐师第340章 李泰的快乐第135章 历史性的突破第325章 毛纺织第129章 人力资源第82章 李泰的请求第92章 熬出头了第90章 方便之门第439章 高句丽事变第467章 徐惠的心思第201章 驰道建设的计划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们第395章 李泰缺人中第209章 来去匆匆第337章 廉租房第179章 我就选你了第12章 扑灭蝗灾第306章 李春第440章 各自谋划中第491章 序幕的拉开第471章 身铸薪柴第542章 回长安第86章 心黑第228章 回来的岑文本第138章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第413章 薛延陀进击中(这个月接下来可能都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148章 乐谱第518章 军功经济第97章 发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316章 不可能的任务第483章 房玄龄复职第391章 结社率的野望第178章 杜楚客的专权第31章 火种计划第495章 邀请李靖第145章 僚人叛乱第285章 你说了,我便相信第241章 理所当然第383章 冯盎的抉择第533章 东北的战略性价值(继续一更)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209章 来去匆匆第237章 胜之不武第394章 松赞干布已到达战场第527章 战争的终结第49章 孔雀的尝试第321章 交税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体面人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第62章 突袭第87章 医疗营回归第330章 寺庙第428章 受伤的人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战终结第235章 李世民的询问第308章 天下第一围棋大会第435章 新的驰道第260章 李泰的决定第85章 渭水工程开始了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赋第100章 心黑第391章 结社率的野望第411章 李世民的无奈(今天一更)第435章 新的驰道第157章 张玄素第236章 悠闲的长安生活第241章 理所当然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172章 刘神威归来第157章 张玄素第327章 西域的谋划第501章 降维打击的后勤体系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383章 冯盎的抉择第186章 偶然的发现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们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烦第531章 辽难运河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