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

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

唐代是名医辈出的时代,医学整体更向着系统化发展,就个体而言常有出色名医。

但真说起唐代医者地位,从韩语《师说》可以知道一二,医家拥有救死扶伤的能力,但真实地位并不算高,同属于百工之列,儒家君子依旧不耻。

一直到北宋的道德标兵范仲淹提出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来为医者背书后,医生才成为古代读书人们退而求其次的抉择,医者地位才相应提高。

所以此刻孙思邈听到李泰的话,自然认同感强烈,甚至只要是医生,都会被李泰所描绘出来的情景感到惊艳,甚至本能的想聚拢到李泰这重视医道的人麾下。

至于刘神威,看着他已经两眼放光的样子,就已经知道他被李泰的画饼给征服了。

孙思邈道:“越王,您让我打造医家的培养体系,是因你已有了详细而全面的计划吗?

如果是的话,可否让老道知道,越王打算如何去实行您的规划。”

“老神仙果然观察入微。”李泰听到了孙思邈的话,也忍不住的感叹。

李泰继续道:“首先,靠我们的力量是不够的!

所以第一步需要让朝廷看到医者的价值,而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在战场上。

李泰看着孙思邈,在这一刻李泰并没有丝毫退让,甚至可以说,这是理念的碰撞。

“拯救战场上的伤员……哎,这谈何容易!”

那就必须要在基础布置属于大唐本身的力量,让基层拥有与世家豪门斡旋的资格。

孙思邈听到李泰的话道,却也忍不住感叹了一句,不过说道,

对刘神威来说,这真的是自己身为医者最希望看到的事情了。

这种威望,在配合整个医疗系的背景时,能成为穷苦百姓的一种依仗力量。

所以这时代的人所针对的办法基本都是针对个人,顶多上升到集团,而自己所针对的基本上都是阶级。

医生借助治病救人的能力,往往能在基层拥有相当高的威望。

刘神威的神态看起来仿佛整个人都燃烧起来,恨不得马上以身殉道!

“正是如同老神仙这般的医生!”李泰看着孙思邈,很是坚定的说道,

但那些有家的医科学子,因为家庭的阻挠,多少心中会有几分的顾虑。

如果可以这些时月尽可能的留在长安,把这体系的细节探索讨论补全。

而孙思邈从李泰描绘中听到与自己梦想有几分殊途同归,不由道,“大王,您想要的开具药方的医生……”

药方既需要做到普适性,能让尽肯能多百姓都接受且没有不良反应。

同时又能对针对性的病症进行遏制、缓解与治疗,最重要得是开出来的药材要便宜,最好要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采摘到,从而下降药物成本。

孙思邈道:“越王的意思我明白了,既然此些药方乃是为拯救黎民百姓而研发,可谓是千金不换,便把这些药方编辑成册,叫做《千金要方》如何?”

如果唐史学得好,那我就做一个历史投资者,乖乖躺赢,不劳而获岂不是美滋滋。

到时候如果真遇到疑难杂症,药方无法救援,那就把病人向更上一级的医所送,一直到长安为止,形成一条完整的医救线路。”

因为每张由这些医生开具出来的药方便决定了无数百姓的生死。”

可唐史学得不好,那自己就只能自己去引领朝代,为自己搅弄风云的积累本钱!”

所以自己的布局基本上都是如同春风化雨的布置在细微处,需要等待时间去孕育与发展。

“还请越王放心!”刘神威对李泰行礼道:“我能有幸背负医家重担,成为医家崛起的重要一环,哪怕神威刀剑临身,却也绝对不会做出有辱医家之事!”

最顶级的医生研究出最温和有效的药方,这些药方又交给普通庸医能做到照方抓药,至少不会吃死人。

而作为奠基者的孙思邈,其地位肯定能够成为与撰写医德的医圣张仲景媲美。

“我想要强化政府对基层的掌控力,想要改变政府命令只能到县,不能更进一步到达乡村,甚至到个人的局面。

但这天下莫说如同老神仙这般的人物,纵然是刘科长这样的良医,想真正掌握望闻问切,五行调和,百家药材的人又有多少?超过一千个了吗!

而赤脚医生,相信会成为我未来计划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孙思邈是神医,是看到一个人便能把一个人的病全部治疗好的神医。

只要医者能在战场上多救一条性命,那便能让朝廷多重视一分!”

“《千金要方》好名字!”李泰对着孙思邈微微行礼,道:

李泰嘴角露出微笑,对孙思邈道,

“我不懂医术,这是老神仙自己编撰的医书药方,就由老神仙自己命名好了。

“这些得到战场历练的医者,再次经过学习培训,使得他们到达了第二层次,至少懂得开方抓药,面对同类病症,能快速寻找对应的方子去治疗!”李泰道。

这样朝廷才会舍得花钱去培养,至少在行政上不会去阻挠。”

整个计划要等到身为带领的医疗营,在这战场中的表现,才能进行下一步计划!”

“老师!”刘神威听着李泰的言语,能从李泰描绘中,清楚知道李泰所描绘事情的伟大,以及对医者地位提升的作用。

这体系所带来的实际上不仅是医疗百姓这么简单,对李泰来说,赤脚医生体系是种能扎根底层的基础体系。

李泰从孙思邈处离开,抬头望望天空,还是感觉想做点事情真的好难。

哪怕只有一半的生存可能,这也是功德无量!”

面对李泰的话语,孙思邈有几分茫然,开口道,“越王不怕这些庸医治死人吗!”

但就单拿到封建时代来说,真的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低廉有效的医疗体系了。

“怕!如果可以,我身为大唐皇室,最是希望天下百姓都能够活到寿终正寝。

“越王,人与人是不同的,就医家来说,哪怕表现类似的病症,最终却也不是同样的病变啊!”孙思邈听到李泰的话,却有几分急切道,“这等于是让庸医害人啊!”

但这样培养起来的医生,怎么可能会大量的给底层百姓看病,这根本就不现实。

“老神仙,那么医疗方面我便是全权交给你了。

“诺!”刘神威听到李泰的话语,不知怎么说,就是有种想要为李泰赴汤蹈火的感觉!

这时代注重得是个人,但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是阶级。

对他们来说,农业学府与医疗营便是他们的一切了,所以他们会本能的听从命令。

更是才长期的教育下,让他们乐于为大唐奉献。

而且他们不知道医疗营算不算军方编制,在这点上,莫说刘神威就算李泰都回答不了。

李泰看着孙思邈,很是认真的说道,

因为对这些孤儿来说,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羁绊就只是自己平常的伙伴,以及刘神威这样的老师,是李泰的农业学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家,给了他们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

因为医疗营是新的兵种,他们不像是战士,战功直接就计算杀人的数量简单干脆。

自己的医疗体系当然是抄写伟人提出的赤脚医生体系,实际上这是个相当伟大的体系,只不过这个体系相对于工业化的现代医疗体系来说,自然是时代的眼泪。

“这就是越王您支持神威前去战场救援的理由吗!”

李泰深吸了一口气感觉凉飕飕的,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夜里。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年龄都在十三到十六岁,一个个充满了稚气未脱,甚至对战场医疗的技术掌握也不过只是这短短几个月的突击培训而已。

孙思邈听到李泰的话语点点头,这是李泰画出来的红线,孙思邈也是认可。

孙思邈说道:

“但战争不会常有,纵然大唐与突厥碰撞,但就事实来说,战争终归是短暂的。

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李泰事先从难民中挑选出来进入到医科中的孤儿。

自己比这个时代的人肯定优秀的地方就两点,一点是自己的眼界比他们远,一点是自己学过唯物辩证法和马列主义,所以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与这时代的人不同。

“所以,为了避免庸医害人,让庸医也能治人,最顶尖医生的任务就是研制出药方。

我只有一个要求,这药方如果实际运用有大规模的不良反应,那这药方会被删除,同时开具药方的医生,以后也不允许再次成为药方医生。”

而自己对唐朝内部的政治斗争也没什么兴趣,因为这不是自己擅长的事情,自己参与这些就只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嗯!我知道这样会治死很多的人,也知道医道最重调理,人与人之间的情况终究不同。

李泰说道这里,又继续道:

“而有资格开具药方的医生,除了自身医学素养,对个人品德也有要求。

那到那时候我们这些医者应该怎么安排,总不可能一直住在军营里面吧!”

所以在李泰看来普通医生只要别弄错药材吃死人,懂得照方抓药就足够了。

“是!”李泰点头道,“我知道医者的价值,但医者本身也需要把他的价值让朝廷看到。

所以啊,让时间再流淌一会儿,用时光做局,才真正无可破解啊!

而第二天,刘神威便到医科学府中挑选了五百医疗营的医者。

毕竟在这制度下,这些药方每项都关乎天下百姓生命,如果药方真出现问题,那这医者本身就难辞其咎,莫说世人不会给他第二次机会,就算他自己怕也会自责万分。

“我希望老神仙能加入到这计划中,为这个计划奠定基础,希望老神仙能以毕生之能完善这体系,谱写救命药方。

李泰听到孙思邈的话,明白孙思邈愿意加入到自己设计的这个医疗体系中。

虽然一开始这股力量不见得多么强大,但等到这一股力量生根发芽破土而出,那么就会形成滔滔大势,碾压一路上所有想要遏制这股势头的人。

听到李泰如此的话语,刘神医看着李泰的目光已经开始放光了。

当今之世,除了老神仙您,泰实在难以找到一个信服之人啊!”

自然是以自愿为原则,因为刘神威清楚,这次如果不是自愿前往战场的医者,反而会出现不必要的事端。

等到自己真的完成部署,清理世家豪门在基层力量时,能起到上下呼应配合,彻底把皇权不下乡的时代给终结。

孙思邈听到刘神威的话笑了笑来,面对李泰道,“越王觉得这些方子叫什么好?”

但对比起广大百姓面对疾病唯一能够做得只是等死,而让平常庸医能做到照方抓药,那么百姓就有很大的可能活下来。

“打仗是大唐将士的事,你只是医生,要是刀剑临身,那就跪地求饶,这是命令!”李泰拍拍刘神威的胳膊,认真道,“活着回来!”

李泰按按太阳穴,心中思索着自己的谋划与布局,真实的目的不敢同孙思邈言语,甚至不敢跟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言语,隐藏在医道崛起下,进行暗度陈仓。

李泰心中默默的想着,“哎,没办法,谁让我唐史学得不好啊。

但这样的神医整个天下,不整个历史能有几个人,像孙思邈这种要求医生能彻底治好病人算出师标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少说也要二十年打底。

就算完全掌握了,这又花费了多少年的时间,这样的医者是不可能在平常人中普及的。”

李泰清楚,在自己的布局与目的完成之前,自己的计划完全不能有丝毫的暴露,否则世家与豪门怕是会把自己撕碎。

所以百姓对自己的孩子将要上战场,哪怕是做医生也都表示迟疑。

毕竟上了战场就可能会要命,但最终能获取到什么却是存疑。

但当大头兵却是不一样,毕竟贞观年间府兵制可没有崩坏,只要立功了,那可是能分到田亩的,这就实在得多了!

不过,刘神威还是从乐科拉了几个人过来充当医科的人,到底凑足了五百人,去找李靖报道去了。

(本章完)

第377章 李泰的坚持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443章 口无遮拦第237章 胜之不武第2章 立志于农第478章 启动高句丽的计划(今天一更,不用第138章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第25章 五百文学费第356章 明心见性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32章 邀请孔家第506章 世间良将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142章 岭南地区的小计划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458章 叛乱终结(今天一更)第353章 称心之死第256章 李靖的碾压第119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第82章 李泰的请求第375章 展现君主天赋第39章 窦静的请求第320章 期货商会第411章 李世民的无奈(今天一更)第404章 高昌余波第101章 拿错剧本了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142章 岭南地区的小计划第328章 大唐的道门第433章 三个天赋第460章 入宫第541章 徭役们的福利第1章 贞观蝗灾第5章 鸭蛋王第57章 不能笑第270章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第282章 令人头疼的材料学第372章 下山第154章 耻度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六 任雅相的任务第356章 明心见性第8章 马周的提醒第237章 胜之不武第4章第53章 捕鱼第52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471章 身铸薪柴第9章 与窦静的合作第340章 李泰的快乐第389章 农学社的无奈第508章 李世绩的谋划第227章 农业研发第79章 与杜如晦的交锋第457章 横推(今天一更)第12章 扑灭蝗灾第6章 请蝗仪式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516章 正面的碰撞第268章 高原反应第259章 向李靖请教第543章 商议兵制第238章 吐谷浑来袭第241章 理所当然第258章 覆灭第44章 好好学习,做好笔记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264章 机会第376章 草种计划的后续第388章 来到荥阳第546章 军议结束第152章 平定岭南第326章 飞梭第522章 李泰的定位(今天一更)第480章 李世民的准备第338章 初见辩机第385章 与高季辅的会面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第301章 到洛阳第380章 年节礼物的发放第100章 心黑第347章 吐蕃的战略第468章 李泰的兵家大计第495章 邀请李靖第520章 神通难敌天数第515章 登陆平壤沿岸第101章 拿错剧本了第161章 与李世民闲谈第122章 马球场的见闻第35章 行刺第87章 医疗营回归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26章 建设商铺第94章 制约第168章 岭南旧事第182章 天津发展中第276章 李渊驾崩第182章 天津发展中第148章 乐谱第55章 李靖的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