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李泰的提议

第67章 李泰的提议

“青雀,若无其他事情你就先下去吧!”李世民看着这件事情决定下来,便是对李泰道。

“阿耶,青雀还有事情禀报,原本准备写成奏章的,但既然来了便是一起向您禀告了!”

李泰认真的对着李世民说道。

“哦?还有何事?”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不由疑惑问道。

实际上不止是李世民,就算正在太极殿中协助处理文件的朝廷官员也都竖起耳朵。

因为李泰已经证明了自己是能臣,所以对李泰的话语,他们都是相当重视的。

李泰道:“阿耶,今日来长安听闻李尚书已经打败了突厥,并且斩获颇丰!”

“哈哈,此战药师不止击溃了突厥主力,更俘虏了颉利可汗,斩杀义成,擒拿伪帝,可谓大获全胜,以血当初渭水之耻啊!”李世民听到李泰这话,却也兴致颇高。

显然,对李世民来说,李靖这次可真得是给自己狠狠长了脸面的。

豆卢宽听到李泰的话,差点喘不过气来,显然李泰压根就没站在儒家这边过。

豆卢宽愣了愣,原本以为李泰肯定会死死抓着利益不放,跟自己进一步争论。

但其他私煤窑若是开起来,质量怎么样李泰不能保证,但可以肯定,这一整条产业链,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肯定是会死人的,而且可能会死不少。

这是煤炭产业无法避免的阵痛,而自己也需要他们去在官方触及不到的地方开辟市场。

这点李泰毫不怀疑。

自己便以小人于利,君子与义的道理好好讲讲,但却没想到李泰直接就答应下来了。

“越王。”戴胄见到豆卢宽没有话说,这时候站出来道:

“对于您调用俘虏为国为民我并无意见,但还请越王将其编辑成册。

但我们也给钱给饭让他们活下来,等他们学会大唐语言,明白我大唐文化,懂得大唐身份来之不易,便可以赐予他们我大唐百姓身份。

李泰居然这么好说话,这反而让豆卢宽不知道说什么了,因为李泰居然不爱财啊!

而对李泰来说,蜂窝煤基本是个人看一眼就能够学会了,根本没什么科技含量。

“越王觉得颉利可汗之后,突厥还敢再犯我边境!”豆卢宽神色严肃道。

“的确以杀止杀绝非上者,应当教化为上才是!”豆卢宽点点头一副很有道理的样子。

李泰自然看得出来李世民的兴奋,而李泰说道,“如果有突厥俘虏或者突厥百姓内迁,我希望能分给我一部分,高陵现在还是相当缺人。”

“谢谢阿耶。”李泰对李世民行了礼,但也还没有离开,而是继续看向了李世民。

但渭水结冰到底不是什么常有的事,明年高陵码头正常运行,那明年挖煤工人劳力就一定会出现缺口,从而影响长安煤炭供应!”

但对已经编辑入册的人,我们自然要给与他们百姓应该有的待遇。

“可以啊!”李泰理所当然道,“这样的话,尚书是同意把突厥俘虏用来劳动改造了!”

李泰伸出手指了指自己,说道,“我啊!只要教化成功,那我千年以后就是先贤!”

高陵又怎么可能缺人!”

等到了我在高陵任期满后,想要着手翻新郑白渠,所以现在高陵的城市发展,会向着翻新郑白渠的方向进行。

虽然郑白渠的翻新对房玄龄来说,虽然还没提上日程,但也能看得出只要定都长安,那在郑白渠基础上对整个灌溉区进行翻新是理所当然的事。

所以码头有一部分干活的人被分流到矿洞挖煤才保障了今年煤炭供给。

这些由外族编辑入册的人,就以他们需要服役的对象为姓,比如进入煤炭场就姓炭,修路的就信陆,修桥的就姓乔等等。

同时国内,想来也会有人削尖了脑袋向长安城钻,所以长安城人口一定会进一步增加。

“这与缺人又有什么关系!”听到李泰的话戴胄继续问道。

毕竟现代的黑煤窑开矿,每年死几个人都正常,就更不要说在这个时代了。

“豆卢尚书所言甚是!”李泰点头道,“如果在高陵的码头还没建设前,我还不好说。

甚至自己把这消息告诉李渊后,李渊也一样高兴,与自己间的关系也缓和了不少。

而房玄龄能坐稳李世民谋主的头把交椅,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这种能力。

毕竟对于缴税这种事情,其他的人肯定是想办法隐瞒的隐瞒,逃税的逃税。

“给你一部分!”李世民思索了一下对李泰挥挥手,显然不想要在这问题扯下去了。

真正有科技含量得是,怎么样让蜂窝煤燃烧得更久,应该怎么样无烟,怎么样不会掉渣,就算是这些问题全部都解决掉了,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炭毒本身。

但李泰做出了某些事情,并且讲解给了房玄龄,那房玄龄还是能很快上手的。

李泰愣了愣,看着豆卢宽的样子,迟疑了一下,道:“教化若是有用的话,那就不会有五胡乱华之事了。”

而李泰的目光自然看向李世民,如果他同意的话,那俘虏的事就基本上就决定下来了。

毕竟儒家不一样每天都喊着要教化吗,现在李泰也想要教化,总不能不让李泰去教化吧!

身为心怀抱负的大臣,看着李泰脚踏实地一点一点的真把这事情给做起来,也是佩服的。

我很乐意我的煤矿场能够成为他们首批的试验场,进行教化异族!”

简单的说,李泰一开始就是冲着标准化与规模化去的,对于豆卢宽眼中的利益,李泰可能都未必看得上眼。

但自己身为李家子弟,尤其目标是争夺皇位,那肯定是不能逃税,从而留下把柄。

其中表现优越的人,比如会说汉话,懂得汉礼的,便给予机会让他们编辑入籍,让他们亲自管理他们原本的族人.

然后每年给他一定的编辑入册名额,相信他一定也非常乐意帮助本民族人脱离苦海。

因为只要自己底蕴与基础足够的厚实,实际上很多人在房玄龄面前转悠了一圈,那么至少在思想上那就更透明的没有任何的区别。

此刻,李泰倒也从容回答,“阿耶,您还记得去年让我管理长安城内的饥寒之人吗?”

“是的!”李泰点头道,“突厥被灭,我们大唐肯定会进入到一段较长时间的平稳时期。

如果李渊对内的心腹之患是李世民与李建成夺嫡,那突厥就是李渊对外的死敌了。

想要劝阻李泰吧,好像也没有什么好用的理由。

见戴胄站出来,道:“高陵编册了近十万流民,现如今人口怕已超万户。

借助这个机会我想要对郑白渠整个体系,进行一次较为完整的勘测。

听到李泰这般不要脸的话,所有人都有些目瞪口呆,但是仔细想想,以李泰九岁成了县令,想要是真给李泰教化成功了,千年以后称先贤还真不过分,只是太不要脸了!

“这件事自然是还记得!”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思索着回道。

“随着高陵到长安的道路扩建完成,我想要修建奉先到高陵的道路,大约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去完成。

而自己所能做得就是制作出标准化且便宜的煤炭,然后利用质量价格法规制度去竞争。

所以明年长安城内冬天的用炭缺口会进一步的被放大。”

“为何要来高陵进行二次加工,那为什么不直接在本地进行制作呢?”豆卢宽说道。

“二则,今年大胜了突厥,尽显大唐威仪,明年草原诸族应当会来朝见阿耶。

而能有开水的原因则是因为有工人在矿洞中采煤,如果没有煤矿那自然一切免谈。”

但思维方式归思维方式,知识可不属于思维方式,所以房玄龄并不知道李泰要做什么。

至于怎么挑选,挑选谁,我们就不管了,这是他们自己内部的事情。

豆卢宽听到李泰的话,一时也没反应过来,深吸了一口气,不再这问题上纠缠,说道: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很多法律如果自己不遵守,又怎么让其他人遵守呢。

而就算是卖给百姓,一般也只卖给建设了专门火炕或者蜂窝炉的百姓。

甚至不需要商业竞争中最正常的规模化来以本伤人,正常买卖就能把他们逼死。

若是阿耶同意,那我回去后便开始手这件事。”李泰道。

“知道了……”李泰听到戴胄的话,忍不住嘀咕了一句,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房玄龄越是跟李泰越交流,那就越能模拟出李泰的思维方式。

听到戴胄的话,众人目光也都落李泰身上,他们好像也发现了,李泰永远喊缺人。

至少在北边出现新的少数民族祸害边疆之前,尽肯能的发展自己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嘛!”

没方法,武德年间基本上除非是李世民出马,否则基本上是被突厥吊打。

“哦?”李世民听到了李泰的话,到时笑着说道,“居然这么客气,到底是什么事情?!”

“我提议打败突厥后,迁徙突厥百姓入关,先到煤窑中打工三年或者其他苦徭服役三年。

“不是的阿耶!”李泰摇摇头,但又点点头,思索了一下道,“我有一个不成熟的设想,提出来希望阿耶和一众大臣能够帮我参考参考,这件事情需要您的同意。”

李泰弄出来的煤炭主要是由孵蛋的养殖场,以及烧开水的浴室,自己内部操作有着严格的规定,直接告诉他们不按操作来得你们自己可是会死的,只要惜命的肯定不会乱来。

最重要得是,教化突厥百姓或者俘虏融入到华夏体系,哪怕只是尝试也让人很难拒绝啊!

“向来都只有诗书礼乐方能教化百姓,劳动改造之事却是闻所未闻啊,不知道是哪位先贤提出来的!”礼部尚书豆卢宽站出来,对李泰道。

一众大臣听到李泰的话语,倒是没有想到李泰居然会拥有这般的决心。

李泰听到房玄龄的话道:

哪怕还没到达两万户,但比较起某些偏远下州都有几分有过之而无不及。

到时候他们要么成为自己下线,要么退出行业,所以自己为什么不给他们技术和机会。

有着匹配的尺寸,已经较为不错的防护设施。

我觉得想要教化胡人应该从劳动入手,让他们承受我们百姓的某些徭役工作。

“缺人?”戴胄身为民部尚书清楚知道李泰的高陵人口有多少。

“高陵距离长安太近,这些人待在高陵仿佛头悬利剑,若异族作乱,可是会动荡都城啊!”

别以为李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还真没有。

明年秋收,凡男丁不在免课户之列,那就都是要交税的,还请越王准备好租庸调缴税。”

“三则,一直以来异族都难以教化。

但随着高陵码头建设,完全能在关中产煤地区建设煤窑,让异族进行工作,

然后通过渭水把初加工煤矿送到高陵二次加工,比如制作蜂窝煤供给长安。”

“越王您打算翻新郑白渠?!”就算房玄龄也都忍不住发出了声音。

“所以用突厥俘虏或者百姓来提供劳力,这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也是给我们一个机会!。”

对房玄龄来说属于自己愿意,基本上是能跟任何人交朋友的家伙,额……萧瑀除外。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李泰说道,“颉利该死,但只打败了颉利是不可能让边境彻底安稳的,等到新的异族成长起来,还是要继续的打压异族。”

“怎么?难道这还不满意,你还有什么事情不成!”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不由说道。

毕竟裁判员与运动员都是自己,煤炭的标准肯定是按照李泰研究出来的煤炭进行制定的。

“一则,今年因为天气转寒导致渭水结冰。

而李泰不紧不慢道:“我能解决这问题的关键,便是想办法提供给贫困的百姓工作,同时在温饱线上的百姓廉价开水御寒。

“越王,看起来好像有好主意,不如越王说一说!”房玄龄倒开口说道。

只要碳场在,道路在,大桥在,那么他们的精神寄托就在。

他们没有与我们共同的祖先,那我们至少要帮助他们创造一个寄托,只要这寄托没倒下,我想他们都会愿意融入我大唐的。

而等个十几二十年,等到他们成功的汉化后,也就无所谓寄托了。”

李泰很清楚七世纪大唐就两种人,一种是大唐人,一种想做大唐狗而不得的其他人。

(本章完)

第443章 口无遮拦第461章 对质太子第511章 计划的实施第165章 坠马第528章 为了劳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377章 李泰的坚持第161章 与李世民闲谈第262章 青海的重要性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482章 平静的高句丽(今天一更)第34章 逐渐繁荣的高陵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112章 马周回来了第434章 六镜花·传承第72章 集装箱第261章 军队的默契第50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26章 建设商铺第421章 茶叶之利第398章 征讨高昌第418章 警告第545章 继续军议中第455章 复仇VS团结第259章 向李靖请教第523章 决战第279章 整顿亲卫第210章 粮食入河南第227章 农业研发第401章 吓死了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谋划第135章 历史性的突破第340章 李泰的快乐第525章 唐军的伏击(今天一更)第258章 覆灭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第365章 我们才是最强的第263章 先拖着,等等看第497章 渊男建入局第153章 嚣张第252章 围城打援第523章 决战第195章 火之法则第414章 武侯八卦阵第61章 李靖的伪装第353章 称心之死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谋划第367章 大非川之战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们第226章 锦衣卫第205章 钱粮的问题我来解决第377章 李泰的坚持第509章 反向伏击第133章 意外的收获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309章 破碎的计划第269章 吐谷浑平定第97章 发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85章 渭水工程开始了第239章 李泰的谋划失败了第78章 杜如晦的决定第437章 阴谋进行中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87章 杜如晦的到来第43章 开会中第156章 冬日第341章 赌狗拯救计划第533章 东北的战略性价值(继续一更)第37章 规划高陵第428章 受伤的人第94章 制约第546章 军议结束第436章 考进士第216章 求教战部天赋第274章 魏征的建议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觉悟第439章 高句丽事变第56章 玩真的第173章 封燕王第290章 保护第129章 人力资源第292章 百羌的习俗第324章 飞行的热气球第137章 研发中的蒸汽机第383章 冯盎的抉择第309章 破碎的计划第80章 达成一致第49章 孔雀的尝试第522章 李泰的定位(今天一更)第157章 张玄素第356章 明心见性第472章 尼哈旺德的政变第517章 苏烈的战术计划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们第519章 李淳风的推荐(今天一更)第128章 开启的郑白渠会议第509章 反向伏击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决策第442章 万象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