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又被弹劾了

第83章 又被弹劾了

是的,李泰努力创办农业学府的最终目的,就是如此简单。

让农业学府出来的学生,能成为一名推广农作物的流外官,教授百姓种田。

李世民听到李泰感人心扉的话语自然真切,心中自豪的想到,李泰真是一心为民。

李世民对李泰道:“青雀,你志向高远,脚踏实地,当为皇室楷模。

朕在此许诺,若明年高陵再次丰收,证明高陵种田技术,朕便力助你实现推广农学技术!”

“谢阿耶!”李泰听到李世民总算是同意这件事情,不由忍不住握紧拳头。

说实话,对李泰来说,推广农业作物的想法,那自然是真心的。

同时,李泰希望让这些从农业学府走出来的学生成为自己的基本盘,也是自己所希望的。

最重要得是,这件事成为了事实,那农业学府就能成批次的培养成技术型官员。

更重要得是李泰还不认为种植出三石的粮食是运气,而想在明年证明这是技术。

尤其高陵作为整个关中的交通中心,想要储蓄粮食至少在运输成本上算是最低的。

孔雀听到李泰的话语,见李泰如此坚持,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李泰听到孔雀的话,对孔雀摇摇头,开口道:“按我所说去做就是!”

但他们能怎么办,哪怕这个时代的儒家子弟能文能武,但愿意拿起锄头去耕田吗?!

“殿下不如同圣人所谏,愿意协助魏玄成一同修《隋书》。

“老师,您说的我明白!”听到李纲的话,李承干激动道:

他已经清晰的感受到,李泰正在释放影响力,一步步侵蚀自己的领域空间。

说实话,对于李泰真种植出了三石的粮食,只要是经历过隋唐之交的人都明白李泰种植出三石粮食的意义。

说实话,比较起自己按部就班的让农业学府学子从学生转职成技术官员,李泰更敢兴趣的却是军团天赋这种东西,毕竟一直以来李泰压根就不知道这东西。

只不过李泰的存在,还是让李纲感觉到了几分胸闷。

随着农业学府的小麦每亩到达三石,李纲感觉那些被儒家打落尘埃的百家在这一刻有了抬头契机,就算李纲此刻也感觉到几分本能的恐惧啊!

“太子,您走神了!”作为李承干的老师,李纲敏锐发现李承干的状态。

但这个时代的人所经历的和平日子真的太少了,他们见到李泰身为皇子让孔雀收粮稳定价格,而不是让粮食继续下跌,自然无比恼怒。

李泰听到这话,自然对阎立本表示了感谢。

“老师勿恼,只是承干心中郁结,一时间却有几分不知如何排解!”李承干说道。

很显然,虽然李承干并没把李泰的农业学府放在眼中,但李承干身为太子却相当敏感。

正因为李世民靠着玄武门之变成为皇帝,所以他所信任的将领才更有自知之明。

“是越王成功种出了每亩能丰收三石粮食的事情吧!”李纲道,

“大王准备收购粮食!?”孔雀听到李泰的话,皱眉道,“如今粮食价格已经在每斗四钱以下,依我看甚至有可能跌到三钱,越王不再等等吗?!”

而相反修书这种事情,相对来说既增进才学,又相对清高,不会沾惹麻烦。

而愿意来耕田的儒家弟子,入了李泰的农业学府后,还能够变回儒家学子的模样吗!

而李世民还让阎立本在这里画了一幅《割麦图》,阎立本寥寥动了几笔,对李世民表示,整幅图画好需要一年时间,到时正好在越王再创丰收的时候送上。

所以整个长安的市面上,不断抛售的粮食可谓惊人。

这越王只干实事,现在更是直接种出了每亩三石的小麦,要是继续的下去,必然会成为太子的心腹大患啊!

因为有李泰提前一年做准备,可以说交给孔雀手上的钱相当充分。

如果只是少量收购粮食进行储蓄,那自然没什么话说,但现在李泰几乎为整个长安的粮食无限制的兜底,这就不得不引起御史的注意了。

在他们看来,李泰想大量囤积粮食,然后再秋收前狠赚上一笔。

此事有助于太子吸取前朝经验,相信圣人绝对不会拒绝!

没办法,自己从小接触的教育里就没这东西,而等到自己开府到了外面,立下了以农民技术官作为自己的基本盘的想法,自然也一门心思的投入到内政方面。

毕竟某种程度上马周就是农业学府的代表,他的高度就是农业学府出来人的上限。

总之,只要有低于四文的粮食抛售,孔雀便出面购买粮食,做好粮食储蓄。

而他们稍稍一收手,那粮食自然就维持在了每斗四文左右。

他知道自己怕是看不到李承干能够登基的那一天。

如果李泰能够更进一步,让产量更进一步抬升,那李泰的地位甚至会进一步巩固。

且不说军队的将领只要不是脑残,基本上就不会主动跟着李泰靠拢。

不知道为什么,他感觉自己哪怕拥有太子的身份,但在面对种植出了三石粮食的李泰时,自己也没了底气,这才是他烦躁的由来。

所以李纲让李承干去修隋书,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举多得的事。

更不要说修得还是前朝史书,对李世民这种时常反省的人来说,对隋书更是重视。

不过,李泰虽然发现了军团天赋,但想要接触到军团天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毕竟任何事好的未必当场能看出来,但坏得关乎切身利益,肯定会有人高喊。

儒家从独尊儒术开始,就开始压制百家,到现在百家的根都被儒家给刨干净了。

最典型的就是李靖,完全就是公事公办的样子。

但比李世民更加关心李泰的御史,已经参奏的李泰一本。

所以,这天李世民刚上朝,便有一堆的御史因为这件事弹劾李泰来了。

而一个又一个不断突破底线的价格,更让自从大唐建立以来最低的粮食价格开始出现。

“但阿耶与青雀甚是亲近,而青雀今天立一个功劳,明天做一件好事,我怎能不烦忧!

如今青雀手下,马周为漕运交税奔走,杜楚客把高陵打造得兴旺,就算那吕才也因丰年乐曲而被阿耶夸奖。

真正可供太子一展才华的空间并不多,更重要得是做事这种东西,只要去做那就很可能会引起议论。

出于对掌握权利的本能,在李泰从两年前一心从农,到现在李泰真的一亩地种植出了三石的小麦之后,李承干却是有几分的慌张了。

李纲听到了李承干的话,却也不由沉默了下来。

没有错,原本已经跌落到三文的粮食,在李泰的命令之下回到了每斗四文。

“咳咳咳!”想到这里,李纲咳嗽了几声,他感觉得到自己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了。

“见过大王!”孔雀见到李泰,自然对李泰恭敬行礼。

每斗三钱,这价格对长安的百姓来说,这简直就是这辈子见都没见过的啊!

可以说,从李世民接过大唐开始,从最初的贞观元年关中饥,米斗值绢一匹,到现在,天下大稔,米斗不过三四钱。

可以说,只要明年李泰真种植出了三石的小麦,这所带来的意义,不仅是北方粮食粟米会退位让贤,让小麦成为最主要的北方粮食,更重要得是李泰本人更能声名远播。

就算李承干将来成为皇帝,面对这样一个亲王,要是杀了,却也绝对会上历史黑名单的。

至于理由,高陵高价收购粮食,抬升粮食价格,故意弄得民间怨声载道!

“此事是圣人命人进行传播,有打压粮价之意,越王不过恰逢其会而已。”

几乎整个长安的富商与世家,都清楚了李泰还真就植出了每亩三石的小麦,可谓大丰收。

要知道这时代钱是直接跟粮食挂钩的,某种程度上来说,粮食就是货币。

高陵丰收的消息,在李世民有心推动下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开始在整个长安传递。

但无论如何自己一定要把李承干通向帝位的道路铺平,让李承干成为将来的大唐君主。

当然,因为李泰成功种植出了每亩三石的小麦的消息,对整个国家来说自然是好事。

而与太子而言,也能够借助共同修《隋书》的机会,多多交往朝廷名士,以备将来。”

而有关军事上的事自己顶多也就后勤上给与支持,真正直接接触军对的事就从没有过。

而我呢,我依旧在只能宜令听讼,在这朝堂上,连畅所欲言都做不到啊!”

李纲深吸了一口气,对李承乾道:

这时候再不把手中存粮给抛售了,那这些粮食怕是要都要烂在自己的仓库里面了。

不过,这些富商与世家却完全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只知道,朝廷手中已经有了新的粮食,李靖班师回朝已经指日可待。

现在李泰还只种植出了每亩三石的小麦而已。

作为太子他应该为李泰种植就而高兴,但同时作为太子他又为李泰取得如此成就而烦恼。

说实话,太子不像是李泰这种亲王,丢出去做县令什么的完全没有问题,

到了第二天,李纲都还没有开口让李承干去修《隋书》的事。

这样的情况下,李泰第一次发现被自己所忽略的力量。

就在李泰把心思稍稍放到了军团天赋上的时候,整个长安的粮食价格也开始崩溃了。

毕竟有李泰出来维护市价,那些世家豪商多少会选择观望,而不是掏心掏肺的把所有粮食全部都给卖了。

“这样,农业学府的布局也算彻底完成了!”李泰心中肯定自己算是迈出了一大步了。

所以李泰第一时间便是找上了孔雀,借助这股风气,开始屯粮!

当然,本来这件事情原本是交给马周去做的,但现在李泰希望马周能成为一个相对纯粹的官员,而不是自己的门下行走。

趁着暴风来临前,卖出粮食才唯一的自救办法,所以马上便是开始抛售粮食。

偏偏在这时候出了一个越王,说实话,几乎所有儒家子弟都对李泰很头疼啊。

这让李泰想研究军团天赋,却没有任何可以借力的地方。

对天下百姓来说,能让他们以最低价格吃上饱饭,这就是个最成功的皇帝。

所以李泰哪怕丰收了,但自己想要组织大规模的工程,那就必须要有粮食才有底气。

要是太子被丢出去做县令,人们脑袋里面想得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太子是不是要被废了!

而这样的流通渠道对普通良家子来说,不说趋之若鹜,但的确足以吸引他们。

“谢老师指点!”李承干听到李纲的话语,对李纲感谢道。

但这件消息传入到李承干耳朵中,让李承干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几分复杂心思。

李世民倒也没有多话,只是让人去宣李泰来长安再说。

这风波让所有人都清楚,只要李泰手中这粮食入场,那这粮食价格肯定绷不住了。

实际上李泰丝毫没想要出售粮食的想法,因为对李泰来说,这些粮食会成为自己进一步撬动劳动力的重要支点。

随着这大笔大笔的交易,高陵此刻船来船往,变得好不热闹。

李泰可以肯定,这次粮食价格跌到每斗三四钱,甚至到了整个历史都需要去铭记的地步,肯定是真正的历史最低价了。

“给你一个任务,我会把从去年开始就囤积下来的财富全部交给你,只要粮食价格低过每斗四钱,你就全力收购,一直到这笔钱全部用完为止!”李泰嘱咐道。

实际上就算大唐最无法无天的尉迟敬德,那都跟李泰保持着绝对距离。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到底是不是吹出来的,单单看这物价便是能看出贞观的成功。

因为李世民清楚,李泰不是那种胡作非为的人,至少李泰从出宫到现在,那都是一步一步践行自己的许下的承诺。

李泰突然变得像世家豪商那样唯利是图,李世民肯定不相信的。

与之相比,李纲提出让太子协同魏征修《隋书》的建议,李世民思考后自然同意了。

毕竟,李世民一直以来讲究得就是以史为鉴,现在让李承干跟着魏征《修书》,跟着忠诚秉直的大臣一起,无论怎么说,对太子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本章完)

第171章 殿中对第12章 扑灭蝗灾第43章 开会中第178章 杜楚客的专权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356章 明心见性第516章 正面的碰撞第235章 李世民的询问第444章 儿子,时代变了第415章 佛家律宗第544章 兵议第282章 令人头疼的材料学第519章 李淳风的推荐(今天一更)第470章 光箭雨第244章 众人商议第418章 警告第88章 长孙无忌的敏锐第206章 秉烛夜谈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81章 大丰收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417章 陈大德归来第324章 飞行的热气球第237章 胜之不武第220章 高句丽的特产第135章 历史性的突破第408章 与李世民的见面(今天一更)第381章 广州的发展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第122章 马球场的见闻第315章 钢铁城第120章 失败的蒸汽机第300章 阎婉第92章 熬出头了第332章 李泰的指令第442章 万象神宫第493章 双赢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269章 吐谷浑平定第362章 爆发的松州之战第24章 学府内的会议第304章 尚公主的条件第454章 将变第9章 与窦静的合作第106章 女子织造学府第96章 吕才的坚持第305章 魏王的老师第194章 证道法第195章 火之法则第314章 要命的茶第391章 结社率的野望第429章 卑路斯再临第9章 与窦静的合作第521章 各自的应对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7章 马周第388章 来到荥阳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470章 光箭雨第520章 神通难敌天数第318章 渔业的发展第257章 李泰的战争模式第227章 农业研发第239章 李泰的谋划失败了第103章 褚遂良与刘仁轨第157章 张玄素第141章 冯盎第375章 展现君主天赋第296章 偶遇第177章 盐场发展中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专业画大饼第368章 心态崩了第280章 阎家第507章 埋伏李世绩第545章 继续军议中第239章 李泰的谋划失败了第123章 人口承载极限第282章 令人头疼的材料学第319章 南市第390章 世家的底蕴第270章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第16章 郑凤炽第352章 赠妻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21章 儒家的问题第443章 口无遮拦第528章 为了劳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140章 与房玄龄的交易第224章 张亮眼中的天津城第520章 神通难敌天数第524章 交锋第138章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第85章 渭水工程开始了第326章 飞梭第114章 建议第232章 时光的残忍第173章 封燕王第286章 疫病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