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心黑

第86章 心黑

杜如晦自从从生死间走了一遭,真正觉醒了精神天赋后,凭借决断天赋能让自己做出的决断绝对是当前情况下最正确的。

能够面对任何局面,杜如晦表示自己未必能解决矛盾,但绝对能压制这矛盾不爆发。

所以甩开马周与农业学府体系,依旧用老套的徭役体系,那码头修建速度自然变得缓慢,甚至当地的矛盾可谓是一件接一件爆发。

什么克扣徭役粮食,什么土地征收矛盾,什么受到管事欺负引发骚乱,那事情是真一件接着一件就不见停的。

只不过,对杜如晦来说,纵然如此也能够很快的决断处理。

然而事情处理归处理,但在这里干活,哪里有源州与胜州这两处的来得从容不迫。

几乎就不需要自己费什么心思,这两地港口在马周安排下很快就建好了,水道疏通了,甚至都能投入使用了。

相反,陈仓这个港口到现在都还没修建完成,而且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真特多。

两相比较下,杜如晦果断把马周找过来,把活继续包给马周来干。

说实话,杜如晦是真不理解,为什么同样是干活,自己手下干得是又慢又烦,但马周干起活来又快又顺利,短短时间就干完两份了。

不过,中层管理者到了这天却反而变得繁忙起来,他们要一起开会总结。

因为李泰非常的清楚,这年代的士兵是府兵制的,这种制度下的军士,你指望他们的军纪好到什么程度是不现实的。

等到他们回到了高陵,这些可是要换粮食的,每次发放多少粮票,都是有份额的。”

这让杜如晦相当不理解,而更不理解得是当地百姓。

对马周来说,最重要得就只是让那些有闲的百姓能过来帮帮忙而已。

“蔡国公,这可借不得!”

迎接时一片君臣和睦,只不过等到大军归营,李靖入宫。

底下人纵兵抢掠,这点别人不清楚,难道李世民还不清楚吗!

而你们便帮忙摆平地头蛇,另外组织百姓过来干活。

别看长安粮食价格下降到每斗四文,但整个全国可还没有真正丰收呢!

这些在高陵以外的地区用得比较少,但在高陵内,拿着这粮票是能直接兑换粮食的。

尤其每天吃得还是香喷喷的大包子,偶尔还有鸡汤喝,这简直就是天堂啊。

“用这张纸能换一两小麦!?”杜如晦有些惊讶的看着这纸张。

今年越王小麦大丰收了,所以便改发这小麦粮票了,有一两、一斤、一公斤,甚至还有千公斤的。

这到底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直接就完成了一石三鸟。

结果这些从长安来的徭役,还过着做五休一的生活,这日子好让自己羡慕啊!

马周说道:“大面额的需要当事人过来签字才行。

说着便是当场赐予了绢千匹,封为光禄大夫,甚至连实封的封底都到达了五百户。 wωw ⊕ttκan ⊕C〇

先看看被俘虏的隋伪帝,接着看看惊魂未定的归来将领,顿时恍然大悟。

但基本上一手木棍,一手萝卜,完全能让这些人接受眼前事实,选择乖乖合作。

李靖第一时间觉察李世民的心思果断认罪,把纵兵劫掠什么的给坐实了。

事实上,对马周来说,因为河流的勘测就是马周负责的。

“这是粮票!”马周看着杜如晦拿出来的纸张,道:“您手上这能在高陵换到一两重小麦。”

李世民听到李靖的话语,沉默了一会儿,上前来主动把李靖扶起,缓缓道:

“隋将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至戮。朕则不然,当赦公子罪,录公子勋。”

在这里干活包餐,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条件,但附近愿意过来干活的人还是挺多的。

李泰看着这一幕的表演,不由目瞪口呆。

总之,每个小组每天都会汇报进度,王真儒当天就会把进度程度进行更正。

李世民带着文武大臣,出城十里迎接,就算是李泰也被叫过去,一起迎接将士班师。

李泰看了看此刻一脸正气的温彦博,不知道这到底是谁想出来的主意。

“心真黑!”

所以马周选址第一步就相当快,然后马上找上王真儒,让他计算整个工程的工程量。

温彦博突如其来的这一句,让在场所有人愣了愣。

当然,如果这些人贪心不足,那就要让杜如晦召唤帝国主义铁拳,把他们给镇压了!

其次是对颉利可汗与隋伪帝表示,自己跟隋朝不一样,你们就给我做好准备吧。

小面额的,纸张里参入了精选的鸭毛和白叠子,材质与普通纸张的质感不同。

后来去年徭役为了协助其他地区服役,徭役队伍总不能当场发粮食,毕竟一来一回粮食可没地方装,便弄出了换取粮食的粮票。

“如果李靖能再迟些,等秋收后朝廷有了足够税收来发放奖励,想来就不一样了吧!”

表示你虽然灭国了,但一样只是臣子,而李靖更是明白人,自然什么话都不说,直接把这件事给认了下来,表示自己一样还是服从领导,绝对没有任何异心。

所以,杜如晦这次选择留下来,好好观察马周到底怎么干活的。

“难怪越王这般挣钱,以利驱人的确令人心动啊!”杜如晦忍不住感叹。

而且纹路上都有明暗两层,想要制作假的粮票来换,怕需要大匠水准还不够,还要背后有大势力,但即使如此他们制作的成本怕比这粮票价格更高。”

这些徭役拿着这些纸张相当高兴,他们会用这些纸张,去一些在码头开设的店铺中交易。

更不要说,有的百姓没想到自己在这里还能够吃到鸡肉,那可真干活得劲头都上升了。

显然在李世民与温彦博的表演下,一是稍稍打压了一下李靖。

马周回答:“可以,这原本是我们内部的一种流通方式,最初是学生们的学分。

温彦博不是脑残,以这个理由攻击李靖,简直无脑到了极致啊。

他们兴冲冲的跑过来,以为自己能够再吃上饭时,结果发现今天休息,不管饭了!

虽然他们不理解这到底为什么,但无可否认这让他们相当失望。

然后等工作了五天,他们开始休息了……是的,当徭役居然还有休息。

别说功劳,没过错就很不错了,然后这就省下了一大笔奖励了……

整个工程在王真儒的拆解下,几乎每一步都清清楚楚标注起来。

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活还没干完,居然能休息的徭役。

基本上打下一座城市不进行屠城,已经算得上是道德楷模了。

同时很多配套设施,也会在他们开工时一点点搭建起来,供给他们消遣。

只不过自己这辈子是不可能成为李靖这般的将领了。

对很多百姓来说,干活包饭尤其还让你吃到饱的那种,肯定很有吸引力的。

总而言之,像这样的每周例会,每次作做五修一之后,都是必不可少的。

墨水里加入了煤炭高温煅烧后特质炭材。

杜如晦看着这纸张,思索了一下,便拿着这纸张找上马周,询问这到底是什么。

自己是不是也能找房玄龄把这东西弄一弄,但再转念一想,好像也就只有李泰弄出来的这徭役是要收钱的,大唐其他徭役可不收钱啊。

这时候,御史大夫温彦博突然站出来:“圣人,臣有本请奏!”

但李世民听到温彦博的话不由怒极,开口道:“李靖,是否有此事!”

无可否认,也许未来温彦博以后在史书上会被说嫉妒李靖的功勋,但真说起来,他是真用清名,解决了一大笔支出,猛吸了一把将士们的仇恨。

李靖听到李世民居然直接叫出了自己的名字,马上跪下来谢罪,声泪俱下道:

“是臣枉顾军规,纵容手下劫掠,还请圣人饶茹靖失察之罪!”

“你就不怕别人仿照?”杜如晦听到马周的话,忍不住询问道。

现在,这些将士们原本灭了东突厥的将士们原本还认为自己有功,结果你们老大都替你们认罪,你们违反了军规,说重了那都是要杀头的!

杜如晦作为内政没有九十八也有九十五的人,自然明白这东西的好处,不由对马周道:“这些票据,你们出来时候,越王给了多少,能不能借我用用。”

基本上能把工程所需大概时间都能计算出来,然后套一个提前量就去找马周交差了。

杜如晦见到这幕感觉非常神奇,便好奇得拿着开元通宝去换了一些,上面写着小麦一两。

不得不说,看着这位老将带着大唐军队雄赳赳气昂昂的回归,李泰也不由自主的腾升起一股大丈夫当如是的感觉。

每个月,管理者们会给这些徭役发一张张算不上大的纸张。

一公斤或一公斤以下不需要任何签名,但一公斤以上的粮票兑换要签字的。”

比如刚搭建起来的凉茶店,馒头店,澡堂,以及花船……都是收这些纸张,认这交易的。

只不过在这里直接发粮食的话,在路上会坏掉或者损毁,所以才发了这些粮票给他们。

府兵制这种制度下,就根本不可能出现一支军队严明的军队。

虽然高陵徭役干活的确是又好又快,效率是真高,但其他徭役那是不要钱的啊!

然后这些工程又分成几个小组来一起做这个工程。

说实话,这些招募过来的百姓跟普通徭役也没什么区别,所以王真儒基本上招呼他们也都只干些零散的搬砖活,这点杜如晦自然看得清楚,真正干活的主力是高陵徭役。

毕竟像这种能够吃饱饭的日子,自此进入到贞观后到底多久没经历过了。

“你是御史大夫,有事尽管参奏便是!”李世民看着温彦博不由说道。

李泰听到这话,更有几分意外。

而马周也没闲着,第一时间便找到所在地的郡望,表示码头修建好后,会划出一部分区域专门给所属郡望做生意。

听到马周这话,杜如晦也不再说什么想要借一点的话了。

每个小组每天的活虽然都分好了,但如果你能把今天的活干好后,还干明天的活。

一个个说说遇到的问题,以及工程的进度速度,做得好的被表扬,做得差得被鼓励。

李泰看着这一幕,心中感叹,这么喜庆的日子,就不能好好把这日子从头高兴到尾吗!

“臣参奏李总管治军无方,有意纵兵掳掠突厥的奇珍异宝以收买军心,使得珍宝全部落入乱军之手。”

听到杜如晦的话,马周连忙道,

“用越王的话来说,这东西本质上是借据,越王下发给这些徭役的借据,是他们劳动换来的酬劳。

只感觉李泰这种办法不错,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减少了粮食的消耗。

李泰看看周围,却见周围文臣一个个抬头望天,仿佛什么都没听到似的。

就在杜如晦满腔心思扑在渭水上时,李靖带着大军以及俘虏总算回归了长安。

打赢了后,抢劫突厥珍宝什么的更是十分正常,要是不抢那才是怪事。

首先王真儒把整个工程进行了拆解,每天需要干多少,一共需要干多少天,这些都写成了一张图纸,然后搭建了个凉亭后,把这图纸放到了里面,所有人都能看到。

当然,这天徭役在休息,甚至在开启浴室后,基本上这天劳工们基本都会来洗澡。

那干得最多的小组,那每人吃饭时就每人奖励一个鸡腿或者鸭腿。

以前没见过没世面,但现在他们感觉这才是徭役啊。

杜如晦见到马周把握十足,看着眼前粮票倒不由细心的打量起来。

王真儒通宵达旦,根据所有条件进行计算,并因已干过两次,多少也摸索出了一套公式,把现有条件套进去也就是了。

因为将士们上战场就是为了利益与功勋的,就算荣耀感都未必有多少。

第三点,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朝廷没钱了,实在拿不出什么奖励了。

李泰若有所思,“不过李靖到底知道还是不知道。

但不论如何,没他这般配合,这谋划也无法施展下来,相信阿耶会额外补助他吧。”

而事实也如李泰所想。

不久后,李世民又赐予了李靖绢两千匹,封代国公,重新成为了兵部尚书。

(本章完)

第309章 破碎的计划第203章 沧州的计划书第330章 寺庙第398章 征讨高昌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专业画大饼第3章 初见窦静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49章 孔雀的尝试第175章 晒盐法第434章 六镜花·传承第268章 高原反应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463章 惩处余党(今天一更)第322章 萨珊来客第320章 期货商会第380章 年节礼物的发放第446章 魏征之死第311章 茶园的建议第140章 与房玄龄的交易第168章 岭南旧事第21章 儒家的问题第73章 李承乾的锋芒第419章 杜荷第198章 大道元素周期表第85章 渭水工程开始了第520章 神通难敌天数第466章 改革的风险第414章 武侯八卦阵第454章 将变第525章 唐军的伏击(今天一更)第541章 徭役们的福利第435章 新的驰道第133章 意外的收获第224章 张亮眼中的天津城第32章 邀请孔家第476章 进击的吐蕃第462章 谨小慎微(今天一更)第158章 张玄素的见闻第430章 重开丝绸之路第276章 李渊驾崩第72章 集装箱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348章 宫里见闻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398章 征讨高昌第458章 叛乱终结(今天一更)第504章 高句丽的应对第434章 六镜花·传承第542章 回长安第528章 为了劳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232章 时光的残忍第260章 李泰的决定第22章 群星汇聚第186章 偶然的发现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机会第393章 李靖的建议第118章 与潘师正论道第429章 卑路斯再临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166章 巴掌第299章 病来如山倒第261章 军队的默契第24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429章 卑路斯再临第121章 书局的意外发展第305章 魏王的老师第28章 开学第524章 交锋第299章 病来如山倒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6章 郑凤炽第67章 李泰的提议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303章 顺水推舟第346章 接收物资第175章 晒盐法第77章 与颜勤礼的对话第188章 兴修运河第227章 农业研发第225章 毕业学生的分配第251章 六镜花第160章 托付第234章 送礼物第158章 张玄素的见闻第189章 迷茫的高季辅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427章 看不懂局势了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谋划第226章 锦衣卫第543章 商议兵制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六 任雅相的任务第374章 武媚努力中第239章 李泰的谋划失败了第541章 徭役们的福利第21章 儒家的问题第382章 巨舰抵达(阳了)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365章 我们才是最强的第112章 马周回来了第241章 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