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隐居”的诸葛亮

在曹袁两家对峙于官渡的时候,荆州境内还是一片=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葛亮正在竹林中悠闲地煮茶,身边陪着的便是新娶的夫人黄月英。

黄月英是黄承彦的掌上明珠,长得并不怎么漂亮,但是很聪明。我很丑但是我很聪明,甭说是放到古代,就算是放到现在这样的夫人谁敢要?可是诸葛亮不但娶了,而且夫妻琴瑟相合,感情甚好,说起来也是一段佳话。

诸葛亮此时虽然家庭已经败落,但是他祖上诸葛丰曾担任过大汉司隶校尉,父亲诸葛做过泰山郡丞,新近投奔的叔父诸葛玄也做过豫章太守,称得上是官宦世家。而且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仪表堂堂。自弱冠以来就与友人徐庶等一起学习,后来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并跟着他认识了不少饱学之士。所以诸葛亮一传出要择妻的消息,他家不能说是人头攒动,也是热闹非凡。

当时黄承彦也听说了这个消息,有一天就独自留下诸葛亮,悄悄问道:“孔明啊,听说你要择妻,我家中女儿甚有才华,不知道你瞧不瞧得上啊?”

诸葛亮一听,便起了兴趣,他那时还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对自己只有几个老头子做聊天对象的现象非常不满,十分渴望找到一个红颜知己。所以诸葛亮不问相貌,不问女红,就对黄承彦说道:“先生的女儿,肯定聪慧过人!我只担心自己的才华不够,一直不敢高攀,也不敢向先生提亲。既是如此,还请先生将她许配于我。”

黄承彦一听特高兴,马上就点头同意了。于是几天后,诸葛亮就把黄月英娶回家中,等到拜堂成亲掀起了盖头以后,诸葛亮才发现她头发干枯、皮肤黝黑,长得也就是中等水平,十分失望。不过当与她攀谈过后,诸葛亮却十分欣喜,两个人特有共同语言,这才是我的知音良伴!

不过世人又不知道这黄很有才华,只知道诸葛亮娶了一个丑媳妇,纷纷以此做笑话取乐。乡里闲人甚至做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所以说乡下人见识短,根本就不知道荆州当时的形势。

那时候天下乱,唯独荆州一地太平。全国各地的文人儒生都涌向了荆州,襄阳一度成为全国的文化和学术中心。后来郑玄在并州晋阳讲学,才从襄阳分走了部分士子,可是晋阳毕竟远离中原,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在襄阳待着。后世有记录说:“五载之间,教化大行”、“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余人”、“关西、兖州、豫州学士归者盖有千数”。嘴上无毛的诸葛亮,在这千人之中如何脱颖而出呢?

诸葛亮深知=时在襄阳说话算数的主要有三方面地力量:一是掌握地方政权的官员,刘表就是他们的;一是当地的豪门望族,主要代表就是蒯家蔡家;还有一股力量就是当地的名士,代表人物就是庞德公、黄承彦、司马徽等人。

庞德公等名士之所也能够成为一方面的力量,这是由东汉末年的推举制度所决定的。当时,曹操、曹铄那里任人唯贤,刘备那里实行九品中正制,而荆州仍然实行大汉的推举制,而这个推举权就掌控在这些名士手中。

谁被这些个名士赏识。谁就会被举给地方官员。有了做官地进身之阶。所以这些名士地分量很重。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聪明人知道如何能迅速安身立命。他随从叔父来到襄阳后。很快就和襄阳地这三股力量都建立了联系。诸葛亮地两个姐姐先后嫁给了襄阳名士庞德公地儿子庞山民和中庐大户蒯棋。他自己娶了襄阳名士黄承彦地女儿黄月英。而刘表和黄承彦都是襄阳豪族蔡瑁地姐夫。这样一来。诸葛家族便搭上了以上述三股力量为~线、以姻亲关系为纬线地关系网。

诸葛亮有没有利用这层关系以后地史料并没有相应地记载。但曹铄知道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出山地。所以对他地关注也不多。曹心想只要南下新野时注意不中了火攻之计。俘虏诸葛亮只是时间问题。所以看到锦衣卫上报地诸葛亮与名士、权贵往来频繁地情报只是笑笑。把所有地精力全都集中到官渡之战中。

(感谢古尔丹之手地月票和打赏。多大家地支持。)

而诸葛亮确实没有用这些关系来为自己换取一个官职。他比较好地利用了这张关系网。拜名师交贤友。但是却没有趋炎附势被它粘住。

他深知虽然爱民养士但是却没有霸主之。所

亮在与他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超然的姿态。诸葛亮不时在刘表与幕僚分析局势的时候插上一句自己的见解,往往令刘表等人茅塞顿开;但是等刘表问得急切,诸葛亮却在众位谋臣嫉羡的眼光中故意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时不时用黄月英为他制作的鹅毛扇挡住自己的神情,以防自己鄙夷不屑地表情被刘表等人发觉。

时间久了,鹅毛扇便成为了诸葛亮的独家专利,成了他身份的重要象征。

除了参加时政探讨会以外,诸葛亮最重视的还是学习,此时对他影响最大、教诲最多的便是庞德公和司马徽。

庞德公是荆襄地区六大家族中间一支地家主,也是襄阳城内外名士的公认首领。他耕读于山野,与老妻相敬如宾,悠然自得。而且这庞德公坚决不做官,他深知不做官自己便是德高望重地名士,做了官便是荆州州牧府中的一员老吏而已。所以不但地方征辟他不去,就算是刘表亲自来请他,庞德公也百般托辞。

据说有一天,庞德公正在田里劳作,刘表亲自来访,两个人就在田里交谈起来。刘表说道:“一个人不做官只保全自身,怎么能够用自己地学识去保全天下呢?”

庞德公笑了,他回答也很有意思:“有一种叫鸿鹄地鸟,筑巢于高林之上,这样他到晚上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安全的地方来栖息;有一种叫鼋龟的动物,掘于深渊之下,卫队就是黄昏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地方来休息。物各有所求,人各有其志,保全天下这样的大事,还是留给您这样的豪杰吧。”

刘表不甘心就此离开,于又接着问他:“先生您辛苦地耕种在田间,却不肯做官领取俸禄,那么,等到您百年之后,您准备用什么留给子孙呢?”

庞德公抚须笑,“当官的人都把危险留给子孙,我却把躬耕苦读、乐业留给他们。只是所留下的东西不同罢了,不能说我没有留下什么东西。”

刘表见劝不他,只好就此离去。庞德公也不再继续摆样子留在原地干农活,连忙将这些话语整理成词句,仔仔细细认认真真书写下来,摆在自己的客厅里,让来访的士子都能够看到。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庞德公德高望重的形象便深入人心。

司马徽的水平就差点,他不擅长给自己造势,只知道和宋忠专心治学,倡导务实的学风,在当时虽然颇具影响,却比不上庞德公的名声大。不过司马徽也有一个强项,他擅长给别人造势,号称“清雅而有知人鉴”,再加上庞德公还友情赞助他“水镜”称号,于是时人称他为水镜先生。

在这样两位名师的指导教育下,葛亮的学识突飞猛进,也得到了自己老师的器重和充分肯定:庞德公称他为“卧龙”,司马徽称他为“俊杰”。不过有了名师并不能够自满,诸葛亮还要寻求良友,当时全国各流落到襄阳的学士数以千计,诸葛亮虽然没有过多接触,但是为了了解全国各地的局,他接触的人也为数不少。

从这些人中,诸葛亮找到了自己的知,有屡闻得失的诤友,有远见启慧的益友,有处兹不惑的贤友。正是这些人成全了诸葛亮,让他视野进一步开广,学识进一步提高,让他精通儒、道、墨、法、老诸子百家,从这些学说中吸取营养,领会各家学说的精神实质,兼并收。这样以来,他师古而不拘泥于古,遵从而不盲从,相信而不密信,经世致用,不读死书,终于学识大成。

就这样,诸葛亮在隆重躬耕苦读,他的这种生活不是看破红尘的隐居,不是去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逸士生活。他没有那份超然,也没有那份浪漫,更没有那份悠闲。他只是为自己寻求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避开了尘世的干扰,远离了都市的喧嚣,躲避了一切不必要的应酬,潜心钻研学问,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积蓄只是与本领。

而隆中正是他选定的地方,此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坦,林不大而茂盛,正是读书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更重要的是,此处距离襄阳城仅仅二十里地,走出山林不远便是穿襄阳城而过的汉水,出门访友非常便利,所以诸葛亮就此“隐居”,等待着自己的机遇,也在不停地为自己创造着机遇。

第5章 界桥前哨战——关羽战颜良(下)第7章 诸葛孔明出山第44章 死不瞑目的刘禅(下)第66章 吕布说:皇帝,跟我走吧第26章 征战徐州(上)第9章 东征西讨定东郡(一)第62章 董卓迁都第74章 困境中的张颌、曹林第13章 吴懿,快把妹妹献给我第19章 宛城之战(中)第72章 签下“卖身契”的郭嘉第62章 尹伊:孙观,我要嫁给你!(下)第15章 潞河狼烟起(中)第75章 冬天里的一把火第66章 吕布说:皇帝,跟我走吧第47章 南华遗宝(中)第27章 废帝(一)第30章 夜袭周瑜大营!第32章 马超战颜良(上)第36章 狗皮膏药司马懿第21章 亲射虎,孙权的绝唱(上)第39章 讨伐白波(一)第22章 贾诩也有失算时(下)第53章 延津渡口的逆袭(上)第38章 不祥的前奏第56章 箭毒!?第53章 方天画戟的末路(十一)第45章 方天画戟的末路(三)第47章 方天画戟的末路(五)第31章 开辟第二战场!第3章 衣带诏?!(中)第5章 涪城鸿门宴第2章 玄武营,战斗在河东(一)第25章 袁术:吕布托名汉将,实为汉贼(上)第14章 潞河狼烟起(上)第67章 袁军大帐中的龌龊事第63章 张颌的初战(下)第70章 精兵简政与仇国论第40章 决死冲锋!(上)第59章 大战之前第35章 辕门射戟第5章 涪城鸿门宴第41章 那一剑的风情(完)第63章 张颌的初战(下)第56章 新鲜出炉的丐帮帮主(二)第54章 方天画戟的末路第49章 朝歌行第33章 司马懿的初战(中)第67章 袁军大帐中的龌龊事第57章 剑阁沦陷(下)第52章 刘备收赵云(下)第60章 孙策的哀伤第47章 大破关家军(上)第42章 公孙瓒之死(上)第78章 围城打援!第24章 脱手斩得轲比能(一)第48章 方天画戟的末路(六)第16章 围魏救赵第70章 我是少先队员裴元绍第66章 无辜的夏侯廉第35章 夜袭第15章 潞河狼烟起(中)第74章 象迷的完胜逃亡第43章 张辽战关羽(上)第59章 迫降张辽第56章 箭毒!?第55章 剑阁沦陷(上)第51章 阳平关之殇第56章 反骨仔蔡瑁?!第54章 汜水关下擒华雄(上)第70章 精兵简政与仇国论第36章 狗皮膏药司马懿第43章 捞刀河的传说第16章 阴差阳错第29章 袁术:吕布托名汉将,实为汉贼(五)第5章 玄武营,战斗在河东(四)第60章 周瑜之死(一)第54章 审配刺曹操第33章 濮阳沦陷(上)第23章 袁绍:曹铄,与我结盟吧!第60章 周瑜之死(一)第67章 刺杀孙尚香!(中)第13章 魏延魏疯子(三)第58章 谍战风云第20章 典军校尉第34章 濮阳沦陷(中)第31章 兽 行第65章 荥阳之战(三)第101章 水淹七军(下)第70章 奇袭乌巢(下)第47章 阎行之死(上)第41章 决死冲锋!(中)第72章 周瑜 vs 蒋干第95章 长驱直入(续)第42章 曹铄:现在我是匪徒第39章 并吞代郡(中)第32章 司马懿的初战(上)第37章 桥头堡遇袭第57章 箭射周瑜!第30章 壮哉,杜蒦!(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