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三个臭皮匠上

赵受益起身将范仲淹送出门外,接着就去了垂拱殿。

垂拱殿中,宋真宗正与寇准在讨论皇家学院。宋真宗和寇准的皇家书院一日游,给他们很大的震惊。

“皇上,老臣觉得太子可是我大宋之福啊!皇上和列为先皇辛勤治理才有我大宋今日的辉煌,虽然现在边疆仍有蛮夷窥视,老臣相信以后我大宋会越来越强大的。”寇准跟宋真宗中讲这掏心窝子的话。

“哎,可惜我们都老了。朕以前觉得太子还太小,担心将来朕走了,他不能撑起这个国家啊。现在朕只想着趁还能动,多为他攒下点家底。”可怜天下父母心,虽为帝王,终究是老了,这心思也就重了。

“是啊,老臣也不行了,一把老骨头了。皇上啊,说句大不敬的话,太子殿下真是天纵奇才,老臣真的很想看看我大宋在他的治理下会变成什么样。可惜啊,老臣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两个老头子这一刻,放下了君臣关系,就像两个普通老头一样唠着嗑,不觉泪沾满襟。

两老头聊得正得劲,赵受益这个没眼力劲的家伙就跑来打岔了。

“皇上,太子在殿外求见。”吴诚小心的给宋真宗报告。

“呃,还真是说曹操这曹操就到了,寇老我们来看看这小家伙又想整出点啥。”宋真宗笑呵呵对寇准说道。

“那老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老臣也挺好奇太子又要做啥。”寇准抚摸着胡子哈哈大笑。

“儿臣叩见父皇,拜见老师。父皇,儿臣打扰到您和老师商讨国事了吗?”赵受益这个年纪是硬伤,见到年级大的都吃亏啊。

宋真宗摆摆手道:“没有没有……,父皇正和寇老谈到皇儿呢!今天找父皇有何事啊?”

“父皇,儿臣今天见到了一个人,他叫范仲淹,现为集庆军节度推官。儿臣与他谈论了半日,发现此人虽然还年轻,但学识却非常渊博,且涉猎深广,文学、政治、教育、军事各方面均有深入研究,是个不可多得的大才。”赵受益向两位老人大致介绍了一下范仲淹,还朝寇准眨了眨眼。

寇准颔首表示自己明白,赵受益才继续说道:“儿臣觉得,范仲淹此人的才华和人品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从小家境贫寒,深知百姓疾苦,是个忧国忧民的好官。因此,儿臣想让他出任大宋皇家学院学监一职,望父皇成全。”

寇准看到赵受益看着自己,略为思索后对宋真宗说道:“皇上,老臣也曾听闻此子之名。乃大中祥符八年进士,曾在应天府书院苦读,享有盛名。”

“哦?”

“老臣还曾听闻一则关于他的故事呢!说他家境贫寒,由于应天书院可以免费读书,他才去那读书。他也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来到此地之后,他是鱼得水啊,心情非常高兴,故他十分珍惜这天堂般的知识殿堂,不思昼夜,刻苦攻读。他的一个同学是南京留守的儿子看他常年吃粥,生活艰苦,身形消瘦,便送些美食给他。他竟一口不尝,任凭佳肴美味发霉发烂。直到人家怪罪起来,他才长揖致谢说:‘我已安于划粥割齑的生活,担心一但享受美味佳肴,日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寇准帮着赵受益向宋真宗大力推销范仲淹。

赵受益接口道:“儿臣为了确认他的能力,还专门调阅了他为官的经历。他在任广德军的司理参军时,掌管讼狱、审理案件公正严明,无不称赞。后来擢升为集庆军节度推官,他深入了解我大宋军队情况,曾上书指明我朝军队缺点和改善措施,可惜未被采纳。后来儿臣找来他当上奏章一观,发现他所说的情况属实,而且现在我朝军队的弊端已经初现,儿臣希望父皇注意了。”

“是吗?问题有这么严重,朕还真没发觉。这要到冬天了,那些北边的蛮夷之辈又要来叩关打劫了,要是军队出现问题就麻烦了。看来朕必须的下旨敦促边关将领做好准备了。”宋真宗说做就做,找来吴诚传旨。

“父皇,儿臣想我们总是被动防守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得给那些蛮夷一下教训,让他们不敢犯我大宋才是啊!”

“哎,谈何容易啊!蛮夷民风彪悍,善骑射,我朝军队不善战,且缺乏马匹,无力组建骑兵,根本无法应对来去如风的蛮夷骑兵,唯有依城而守啊!这也是父皇不能释怀的地方。”宋真宗露出无奈的表情。

“父皇,您不用担心,虽然现在我朝军队处于劣势,那是因为您和诸位大人的眼光被固定思维局限,其实我们是很有优势的。”赵受益表示对宋真宗的担忧毫不在乎。

“呃……,皇儿有何想法,说与朕和寇老听听。”赵受益的话勾起了两老头的兴趣,寇准虽然知道赵受益的来历,但也不知道他会有何提议。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大家只看到了蛮夷之辈的凶悍,却不知没有文化的蛮夷只是虚有其表。儿臣相信,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蛮夷单人武力值相比我大宋来说高出很多,可我们为什么不用我们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弱点呢?”

“皇儿不妨细说一二。”

“儿臣现在给父皇和老师分析一下敌我态势。北蛮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他们有大量的马匹,可以组建机动性高的骑兵;其二,他们的孩子从小生活环境恶劣,以打猎为生,练就了骑射的好本领。虽然优势很明显,但弱点同样不少,其一,文化落后,平民几乎不识字,更不识大体;其二,国家政权不健全,民众向心力不足;其三,农业底子薄,粮食常年不足;其四,工业落后,或者说没有,甚至连武器都装备不齐;其五,商业落后,经济不流通。说实在的,我大宋对上这么一个连国家意识都还没有的蛮夷之国居然连连失利,儿臣很是不解。”

赵受益吧啦了半天,感觉口渴就自己倒了杯水喝,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接下来分析一下我大宋,先说劣势吧!相对于游牧民族的北蛮来说,大多数人认为我们的劣势在于没有马匹,没有强壮的士兵,没有勇武的大将。可儿臣不这么认为,这些劣势在儿臣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儿臣觉得我大宋的问题还是出在朝廷。”

宋真宗对赵受益感到很是惊讶,没想到众所周知的问题却有了新的答案,急忙追问道:“皇儿,你这话和解?难道我朝大臣都是无能之辈?还是父皇昏庸?”

“父皇误会了,您是最勤劳的了,为我大宋江山时刻未有懈怠,称千古明君也不为过。至于朝中大臣,儿臣相信大部分还是很有才能的,就像寇老一样,一生为我大宋鞠躬尽瘁。当然也有些人表面道貌岸然,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林子大了什么鸟的有,这人上一百也是形形色色,无可避免。”

宋真宗对赵受益的解释点了点头,表示接受。

“儿臣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我朝现在国策上有一个严重的错误,当然这个错误的后果现在还不明显,所以少有人看到,而范仲淹就是看出后果的人。我大宋建国的时候,太祖为了取得士大夫的支持,大力扶持士大夫集团。现在看来这个国策没有错,也正是这个国策让我大宋有了今日的繁荣。”

“可是,时代是变化的,老祖宗定下的规矩现在也可能适应不了了,那么我们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一些改进。当然了,只要一有改变,就会侵犯到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就会跳出来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变了就不孝啥的。我们是应该孝顺,问题是什么才是孝顺呢?我想祖宗也是想让我大宋永远繁荣富强吧,那么我们的孝顺是不是应该满足老祖宗的这个愿望呢!儿臣想保持我大宋永远的强大才是最大的孝顺吧!”

宋真宗也下意识的点了点头,继续沉思状。

“儿臣以为,历来各朝变法之所以失败,并非变法本身的问题,其实这是变法的内容对国家的强盛是值得肯定的。其关键在于变法侵犯了朝中许多势力的利益,才导致变法的夭折。恰恰这些势力是以损害国家利益来满足自己。古来推行变法的君主最后放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君主自己放弃,而是被朝中势力逼迫所致。”

两老头都是博古通今之辈,对赵受益的话深表赞同。

“儿臣思虑良久,观我大宋日益繁荣,可潜藏的危机也随之而来。儿臣认为我大宋也到了变法的时候,不变则矛盾日深,变则再创辉煌。”赵受益第一次向宋真宗表露的心迹,还是挺忐忑的。

宋真宗长长的叹了口气,曰:“父皇也不是没有想过做一些改变,只是牵扯甚广,朝中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再说父皇老了,没有那么多精力折腾了。”

“父皇您不要操劳了,这些问题交给儿臣吧!上天赐我奇术,其主要内容在于富国强兵之法,想必是老天也想助我大宋吧!”

赵受益看到宋真宗的意识有些动摇,拿出这个时代杀手锏,毫不犹豫地扯出老天爷相助。

第79章 山那边的国家第56章 超级临时工第30章 三关战役26第88章 江防舰队第43章 水泥厂第13章 开学在即第41章 天圣军演下第60章 大炼钢第108章 王先由的绝招第43章 水泥厂第19章 包拯也黑腹第16章 三关战役12第31章 延州特战第11章 虽远必诛第41章 收买军心第95章 榜样的力量第21章 思奇集团第52章 前仆后继第27章 惊现超市第15章 三个臭皮匠上第76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第46章 晏殊请辞第6章 三关战役2第11章 虽远必诛第1章 震回千年第102章 出使辽国第62章 大宋皇家研究院第81章 西夏巨变第41章 天圣军演下第92章 水师学堂第15章 卫朴拉投资第29章 三关战役25第41章 收买军心第71章 讨梁会议第1章 震回千年第61章 安地瓜攻防战第62章 西夏态势第55章 张柔的阳谋第42章 神迹再现第51章 选后风波第59章 水晶头骨之秘第14章 大牛来袭第22章 为大宋之崛起而读书第109章 张氏藏宝第39章 李元昊的野望第33章 北野整编第47章 养殖中心第54章 扩张之旅第36章 真宗驾崩第70章 水泊梁山第50章 惊现神棍第38章 赵祯的小心思第9章 三关战役5第89章 初涉海洋第36章 迟来的科举第17章 大宋皇家野战军第5章 幼儿园开学典礼第99章 月饼第104章 裁军协议第66章 挖坑埋人第30章 边疆噩耗第42章 神迹再现第107章 回家第26章 三关战役22第46章 宋脱协议第43章 拍卖会上第32章 延州会战第58章 逝去的玛雅文明第25章 视察工作(三)第115章 传说中的坑爹第25章 大练兵一第36章 应对之策第109章 张氏藏宝第17章 起重器下第61章 安地瓜攻防战第81章 赢钱就是那么简单第77章 贾宪进张府第86章 宪政雏形第46章 宋脱协议第10章 京城改造计划下第66章 重金悬赏第72章 光明计划第18章 我们把皇后坑了第57章 星秀出山第2章 拯救吴仁第94章 大头社长第111章 采访第42章 特殊行业整改第55章 张柔的阳谋第17章 大宋皇家野战军第38章 赵祯的小心思第16章 起重器上第64章 科举前奏第22章 新军整训第22章 为大宋之崛起而读书第62章 大宋皇家研究院第94章 改元兴华第9章 京城改造计划上第7章 师生对第24章 视察工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