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登基大典

且说这个小顺子还跪在地上没反应过来,赵受益就急匆匆的跑了出去,鞋都没顾得上穿。

这可苦了小顺子了,他可不像赵受益那样注重锻炼,提着鞋在后面追的上气不接下气的,临到了也没赶上。

几个朝阁大臣接到通报也纷纷往皇宫赶去,看到比平时戒备森严的皇宫内院,一个个心中忐忑不已。作为大宋的几个大佬,与宋真宗私交不错,都想到了那个可能的结果,一个个都不自觉的加快步伐。

赵受益衣衫不整的冲到了宋真宗龙榻之前,跪在地上,握着宋真宗那卷曲的枯手,呜咽道:“父皇,儿臣来了,儿臣在这呢!呜呜……”

此刻,旁边站着的诸位大臣,没有人出来指责赵受益的衣冠不整,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至孝至诚的好孩子。

“孩子……别哭了!父皇……只是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以后……这个国家就靠……你了,一定要……坚强,知道吗?”宋真宗用颤抖的声音断断续续的说道。

“嗯!”赵受益使劲的点了点头,心想着:“您就放心吧!孩儿一定改变大宋命运!”

宋真宗把头转向诸位大臣,示意他们靠近些,对他们说道:“太子还小,以后拜托诸位爱卿多多扶持,拜托了……”

“臣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位大臣跪在地上异口同声的说道,面对宋真宗的托孤,众人感想不一,有悲哀、有痛苦、有担忧、更有兴奋……

了结心愿的宋真宗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离开了执政二十五年的大宋王朝,享年五十万岁。

看着宋真宗微笑的离开了人世,赵受益与宫殿众嫔妃大臣,不管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抑或是其他,总之那哭声是惊天地动鬼神,绕梁三日,延绵不绝……

皇宫那口从不轻易敲响的大钟,也在这个晚上强烈的宣示自己的存在。一百零八声雄浑而凄凉的钟声回荡在京城上空,惊起万家灯火,好奇的人家打开窗户,看着街道上疾驰而去的信差,不明所以。

不多时,还驻扎在城外的野战军,正等着邀功领赏,却迎来了一份奇怪的诏书,急匆匆的连夜进驻京城,奉命控制城防和维持城内治安。

清晨时分,太阳公公并没有因为宋真宗的离去而偷懒,早早的挂在天空了。满头疑惑的京城百姓推开家门来到街上,企图一探究竟。只见给街坊布满了服装怪异的军队,头缠白巾,屹立不动,仔细一瞧,这不正是城外那支刚刚凯旋的新军么!

不多时,一群衙役敲着锣,大声喊道:“吾皇驾崩,严禁嬉戏,披麻戴孝,诚信祷告!”

这时众人才明白,原来昨晚异象乃是天子驾崩。众人匆忙回到家中,换掉身上的繁花锦簇,身作素装,门脸上新春的对联也一一剥去。一阵忙碌之后,全城缟素,不少百姓自发的走进各个庙宇为宋真宗祈福。

皇宫内,文物百官身作孝服,垂首站立在大殿之中,礼部的官员正忙着准备准备宋真宗的葬礼。满脸憔悴的刘娥牵着满眼通红的赵受益,随着内侍总管吴诚来到大殿内,在龙椅旁站定。

“参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众臣看到他们娘俩到来,齐齐躬身行礼。

“诸位爱卿平身!父皇驾鹤西去,登极乐世界,本王心中甚是悲痛,有劳诸位爱卿了!”赵受益说完朝诸位大臣深深鞠了一躬。

“殿下放心,臣等一定让皇上走好最后一程!”王钦若带着众人答道。

刘娥清了清嗓子,对诸臣说道:“虽然皇上驾崩,吾等无不悲痛万分,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先帝生前曾留有遗照,托本宫代为保管,诸位朝阁大臣可以作证。今日,就请吴诚当着诸位大臣的面,宣读先帝遗照吧!”

吴诚颤抖的接过刘娥递来的诏书,庄重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太子赵受益,天赋异禀,聪慧伶俐,身负奇术,建皇家学院,培养国之栋梁,练皇家野战军,歼敌与原野,有大功于社稷,虽年岁尚幼,但处事得体,老成持重。今,特赐名祯,祯者,祥也,即刻继承大统,全权处置军国重事,望诸位臣工尽力辅助。升皇贵妃刘氏为皇太后,监理国政,册封杨淑妃为皇太妃。钦此!”

被改名为赵祯的赵受益接过圣旨,拉着刘皇太后走上龙椅,准备扶她坐下,刘皇太后却执意不肯,把赵祯按在龙椅笑着对他说道:“皇儿现在是天子了,母后站在旁边就好了!”

刘娥此人,虽出身不怎么样,但本事却不小。宋真宗还在时,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娥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氏。

她虽然有一些权力欲望,但却非常疼爱赵祯,一直视如己出,由于自己年纪较大,专门找了杨淑妃一起照顾年幼的赵祯。

历史上刘太后掌权日久,不愿把权柄交给仁宗,却依然是个慈母,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氏忙于政务,让杨淑妃照顾,仁宗称刘氏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而且对仁宗生母李氏相对来说也还不错,刘氏也升封她为顺容,迁往真宗永定陵,成为守陵的先帝诸妃之一。而且早在真宗年间,便寻访到李氏家人封官,真宗去世后,刘氏依然沿用李氏,未下杀手。

由此可见,刘娥此人在宫廷争斗如此激烈的环境还能保持这样的节操,也算难能可贵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才有史家论断,称其“有吕武之才,却无吕武之恶”。

原本她在宋真宗在世时也曾暗示过宋真宗,想让他去世后让自己可以掌权。宋真宗想到她确有才能,且儿子还太小,也有过这个考虑。不过最后宋真宗想到儿子一直以来的不凡表现和临终前一晚儿子的那番论调,当然也有过“吕武”之虑,最终还是决定让儿子亲政,老婆监政,以防不测。

刘娥是提前知道遗照内容的,也有想过出点什么幺蛾子,不过还没来得及,宋真宗就挂了。一直忙到安顿得差不多了,准备宣读遗照前才知道,就在昨天晚上,宋真宗咽气的时候,吴诚奉了密诏,连夜调集城外野战军入城,控制了京城内外城防,禁军也得到命令不准乱动。

面对如此情形,聪明的刘娥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宋真宗安排好的,害怕儿子根基太浅,贸然亲政恐出祸端,才布置了这么一支完全属于赵祯的强大武装力量。深爱着宋真宗的刘娥选择了顺从爱人的遗愿,决定好好辅助孩子长大成人。

没有德高望重的刘娥的支撑,朝堂上那些有想法的大臣找不到借口,再加上看到满大街的野战军,大家都不傻。原本还准备拼死抵抗的寇准,发现自己的准备似乎都白费了。

一场宫廷争斗还没来得及开始,就消于无形了。

至此,在宋朝混了十多年的赵正奇,现改名为赵祯,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在大宋江山挥毫泼墨,书写壮丽篇章……

皇上驾崩,新皇登基的消息,极快的传遍了全国各地。全国民众惋惜着先皇的离去,期待而又担忧以后的日子。

朝廷官员一边忙碌着先皇安葬事宜,一边揣测新皇的圣意,或是高兴,或是担忧。

礼部官员要数最辛苦的了,先皇下葬,新皇登基都是了不得的大事件,两个凑一起,够他们忙活好一阵子的。

在众臣的努力下,赵祯终于在群臣的注视下,全国人民的见证下,衣着龙袍,踏上九五之尊的皇位,正式向天下宣示自己的时代到来了,并决定从来年开始,改元天圣。

过了一阵,忙活完了宋真宗安葬事宜,赵祯总算有点时间休息。他找了个时机,把李宸妃带到了御花园,并且还请来了刘皇太后和杨皇太妃,美其名曰赏花,鬼知道刚过完年有没有花呢!

刘皇太后随着宫女们来到御花园,看到赵祯身旁的李宸妃,心中一紧,还以为李宸妃告诉了赵祯实情,不过良好素质和心态让她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明显的变化。

看到刘皇太后到来,赵祯赶忙前去见礼,李宸妃也同样向她行礼。刘皇后仔细看了看,没有发现什么端倪,这就郁闷了,不知道这孩子在搞啥玩意。于是开口问道:“皇上,今个是怎么啦?”

赵祯对着小顺子吩咐了几句,小顺子立马将闲杂人等驱出御花园,自己也屁颠颠的跑到门口守着。

见到其他人都离开了,赵祯才朝刘杨李三人跪下,阻止几人拉他起来的举动,硬生生的磕了九个响头。

然后,他才开口对三人说道:“孩儿不孝,请三位娘责罚!”

“皇上您说什么啊?老身可受不起哟,皇太后才是您娘亲啊!”李宸妃生怕刘娥生气,急忙阻止道。

“孩儿不瞒母后,其实在我生下来的时候,我就知道李宸妃才是我生母。你们都以为我是个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孩儿我乃上天所派,只因年幼一直未曾声张。后来,母后一直对我很好,您跟小娘娘一起精心照顾我,孩儿很感激你们。孩儿多次悄悄远远看过母亲,见您对她还不错,虽然寂寞了些,但衣食住行没有一样落下的,孩儿代替母亲感谢母后的宽容大度。”说着,赵祯又给刘娥磕了一头。

“后来,因为父皇在,孩儿也不好提起这件事。现在父皇虽然走了,作为儿子,我仍然不能让父皇声誉有损,也不希望母后受到伤害,但是娘亲生育了孩儿,孩儿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孩儿也是迫不得已才用今天这种方式,你们生我养我,都是我最亲的人,都是我的娘亲,不管以前怎么样,我希望以后我们一家人能够开开心心在一起,好吗?”赵祯用期望的眼神看着三人。

刘杨李三人也被他的话惊呆了,没想到十几年了,大家都刻意瞒着他都是在做无用功。虽然迫于宫廷争斗的压力,刘娥做了一点手脚,不过事后也有弥补的行动,此刻大家说开了,反而感觉到轻松不少。

三人互相看了看,都默默的点了点头,一起扶着赵祯站了起来。

“母亲,孩儿对不住您了,为了父皇的声誉,孩儿也不能给您什么补偿,还望您不要责怪孩儿!”赵祯起来后拉着李宸妃的手说道。

“儿啊,为娘怎么会怪你呢!娘本来就是太后姐姐身边的侍女,辛得皇上宠幸,还能看着你长大,娘真的很开心,真的谢谢刘姐姐和杨姐姐!”李宸妃流着感动的泪水,朝着刘杨两人鞠躬致谢,感谢他们把自己孩子养大。作为母亲,都是伟大的,历史上李宸妃为了让赵祯好过,到死都没敢认他。

刘娥赶忙扶起李宸妃,满脸歉意的对她说道:“妹妹说哪里话,是姐姐对不住你啊!都是姐姐这私心作祟,害妹妹吃了这多年的苦。咱们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替咱们的儿子看好这大好江山,朝中可有些人心怀不轨啊……”

“母后说得是,以前的事就让它过去了,关键是以后咱们一家人要其乐融融,咱们孤儿寡母的可不能让外人看笑话了。今天开始,孩儿就有三位娘了,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孩子说得对,咱们一定要好好的。”杨太妃拉着赵祯的手,慈祥的说道。

“娘!儿子给您们磕头了!”赵祯看到和谐的三人,大声喊道。

“诶!”三人异口同声的答道。

第43章 拍卖会上第36章 真宗驾崩第12章 大宋皇家学院下第87章 宋初三先生第62章 基里瓜战役第33章 延州大捷第73章 伪劣灯泡第91章 龙龟战船第47章 援助脱思麻部第3章 赵祯封妃第15章 三个臭皮匠上第38章 没有状元的科举第41章 天圣军演下第77章 贾宪进张府第20章 天工开物第80章 守湖待龙第23章 伉俪相遇第85章 破戒了第44章 职业技术学院第32章 功毕一役第31章 探宝行动第58章 逝去的玛雅文明第53章 天圣改制第60章 筹划工业体系第84章 歪打正着第48章 猥琐的风筝战术第2章 赵受益的想法第60章 筹划工业体系第63章 螳螂捕蝉第2章 赵受益的想法第52章 前仆后继第84章 偶遇海盗第35章 辽国政变第51章 长途拉练第23章 三关战役19第79章 山那边的国家第46章 晏殊请辞第80章 守湖待龙第90章 龟船第60章 筹划工业体系第6章 三关战役2第16章 起重器上第29章 寿宴下第36章 应对之策第71章 讨梁会议第64章 战场风云第48章 三党构思第60章 大炼钢第73章 偷梁换柱第4章 辽军南侵第97章 不作就不会死第69章 百年大计第27章 惊现超市第29章 三关战役25第39章 殿试轶事第29章 寿宴下第10章 京城改造计划下第15章 三关战役11第41章 收买军心第72章 元昊反攻第28章 一切为了和平第38章 竹筒方便面第48章 道路与海盐第28章 一切为了和平第62章 西夏态势第78章 嘲讽脸拉仇恨第79章 保安局第41章 狗血剧情第6章 东南研究中心下第69章 百年大计第16章 起重器上第100章 北伐伊始第100章 机遇与挑战第62章 西夏态势第72章 虎头蛇尾之战第4章 写字是个问题第12章 大宋皇家学院下第68章 龙凤奖第106章 遭遇战第22章 三关战役18第43章 未雨绸缪第88章 江防舰队第31章 弩炮发威第67章 多体船第81章 西夏巨变第111章 采访第113章 年度总结第80章 开外挂的兄妹俩第68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第24章 三关战役20第87章 宋初三先生第110章 静坐示威第15章 卫朴拉投资第54章 扩张之旅公告第48章 三党构思第29章 三关战役25第41章 天圣军演下第3章 做人要讲道理第112章 王宣恩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