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八、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八、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对于培养创新能力来说,一个良好的环境尤其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公务员队伍,需要为公务员的成长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创建和形成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和进行,直至创新成果能顺利和大量涌现的良好的氛围。公务员创新存在较大风险,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来解除公务员创新的后顾之忧,保障创新者的利益,否则就不会有人敢冒风险,敢去尝试。尽管鼓励创新者要“大胆去尝试,大胆去闯”,但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和提供良好氛围,敢于在工作中尝试创新的人将是寥寥无几。因此要建立一套鼓励创新的民主的政治氛围,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证创新者的正当利益,逐步形成一种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公务员创新的良好环境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公平的竞争环境

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竞争,创新的最根本动力也是源于创新,凡是有竞争,社会发展就迅速,创新就能不断涌现。因为通过激烈的竞争,能够形成优胜劣汰的强大压力,使人常有危机感,不能安于现状,就会奋发有为,努力创新。但竞争环境必须公平合理,让竞争者遵循同一竞争规则,在大致平等的环境下进行竞争。这样的竞争结果才具有可比性和说服力,才是真正的优胜劣汰。

对于创新来说,公平的竞争环境尤为重要,创新是突破前人、超越前人的事业,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本质上是一种竞争行为,是对新事物的竞争和追求。公平的竞争环境能帮助创新者提供比较明确的预期,提供明确的竞争规则,有助于创新者树立信心、树立风险意识、树立竞争观念,敢于冒尖、敢于冒险、敢于开创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业;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创新者排除非客观因素,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进一步抗拒风险的创新能力;公平的竞争环境能有效地保护创新者的利益,消除垄断等不公平竞争行为和邪恶势力的干扰和破坏;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锻炼,使优秀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的。

2.民主的政治氛围

民主的政治氛围,是指在一个集体或政治组织中,每个成员都有自由探索新领域的权利,都有自由发表新见解的权利,都有进行平等竞争的机会。在这种集体气氛中,每个成员既能为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又可以发展个人独特的兴趣和才能。

在民主的政治氛围中,集体的意志不承认绝对的权威,而是允许各种不同观点自我论证;允许每个成员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哪怕是公认不好的思想;鼓励每个成员进行最大胆的联想。这样,在集体活动中就会不断地有新思想的碰撞,有不同观点的交叉渗透,就会不断有突破,有创新。民主的政治氛围下的集体能够激发每个成员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而不是用多数人的意志去压制少数人的意见,不是用领导人的意志去打击被领导者的观点。这样,也就能够有效地唤起每个成员进行创新的主人翁感,能够充分地调动每个成员的创新积极性,为集体创新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民主政治氛围能保护创新者的利益,能给创新者以宽松的环境,鼓励创新者敢想敢说敢干,敢于探索尝试。即使失败了,在民主的政治环境下也能得到理解和宽容,因为它是创新中的正常现象,是有益于整个创新和社会进步的。

民主的政治氛围主要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设施和观念、理论以及社会政治氛围,其中对创新影响比较直接和重大的是民主的政治体制和政府制定的有利于创新的方针政策。前者称之为民主的制度环境,后者为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对于公务员来说,民主的政治氛围主要是为广大公务员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客观环境,鼓励和支持发表不同意见和不同行动方案的组织环境。

3.自由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创新的各种精神条件的总和,主要有教育、科技、文学艺术、道德、宗教、哲学、民族心理、传统习俗、社会风气等。其中对创新影响最大和最直接的是科技文化。科技是创新的直接手段,是创新的起码条件,现代公务员掌握必备的科技知识,能够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是从事创新的基本条件。不仅如此,文学艺术、道德、宗教、哲学、民族心理、传统习惯、社会风气、组织文化等,对创新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不容忽视。特别是组织文化,对创新的影响是直接的。积极的组织文化,能使人精神振奋、乐观积极、勤劳朴实、道德高尚、勇于开拓、勇于创新;消极的组织文化,导致组织消极涣散,成员不思进取,悲观消极,无心开拓,无心创新。

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必然是自由的环境,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组织的创新受社会和时代大环境的制约,这就要在全社会创造一个自由的社会环境,在这个大前提下,创新是自由的,自由的想象、自由的思维、自由的意识和自由的活动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自由的文化环境,人人都敢想敢说敢干,创新的成果成倍地增加,社会也因此而大为进步。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自由的文化氛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此外,自由文化很重要的方面是要有宽容的社会环境和风气。爱因斯坦说:“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无论哪种可能有的信念。”宽容要求对人尊重。尊重并不等于支持或者同意,但也决非漠不关心,而是能够理解、谅解和有所追索。宽容也要求有信念。信念是经过独立思考后的产物。信念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信念都应该受到尊重。宽容的氛围能够保障和促进人们的创新活动,原因有二:一是人们发现和掌握的真理总是相对的、暂时的,不可能有谁发现和掌握了全部的真理。真理总是要继续向前发展的。历史事实反复证明,多种观点的自由讨论,多种方案的并存和竞争,是正确决策和创新的最好途径。宽容的氛围正是为实现这种自由讨论和平等竞争提供了社会心理上的保证。二是每个人创新个性的发展和优化需要宽容的社会风气和组织氛围。越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越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表现形式。他们不会随波逐流,不会轻附众议,而是常常违反惯例,被人们侧目而视。倘若没有一种宽容的社会风气和组织氛围保护这些人张扬自己的创新个性,他们的创新力也就必然会枯萎和泯灭。

4.健全的法治环境

创新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开展的带有突破性的创造新事物或发现新规律的行为,因为它的突破性和开创性,它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法律保护,需要在一定的法律环境下才能保持正常的运行。一方面,创新不能是从事违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违犯了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另一方面,创新总是对原有秩序的某种打破,是突破现有状况的行为,对于创新行为不能随意追究创新者的法律责任,扼杀创新行为,要给创新者留有足够的法律空间。否则会阻碍创新的进行,使社会秩序趋于凝固。这两方面的要求使得法律要健全、客观、公正,能正确区分正当和不正当的行为,法律之于创新的意义非同一般。

创新之前和创新过程离不开法律的保护和监督,创新成果出来以后也需要健全的法律保护。法律对创新的监督和保护是全过程的。首先,创新者需要依靠法律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通过法律保护创新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社会里,创新会大受影响。其次,需要法律保护创新过程的顺利进行。创新的物质、技术条件,信息传输、资金投入,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等,无一不依赖法律的保护。最后,创新成果、创新者获得的物质利益等也需要法制来保护。如知识产权保护法、专利法、发明法、合同法等都对保护创新成果有重大的作用。此外,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成果的扩散和利用等,也需要健全的法律环境。因此,建立健全法制环境,养成人们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和社会氛围是创新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

广大公务员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执行者,肩负创造良好法律环境的社会使命,社会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队伍的法律素质。公务员要在工作中开展有效的创新,离不开对法律的遵守,广大公务员应该学会在法律的规制和保护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为社会开创良好的创新法制氛围,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和保护自己创新的正当权利,开创我国机关的创新工作新局面。

5.基本的经济保障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创新是一种尝试性的活动,存在较大的风险,在很多时候需要很大的投入,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对象、物质能源、物质手段,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这些都是由经济环境提供的。没有相应的经济支撑,创新活动很难正常开展下去。

创新既需要经济

上的付出,也需要创新者付出时间和精力,需要知识和智慧,这些东西与经济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创新者的知识和智慧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而实践活动主要是经济实践,人们主要是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了知识和智慧。创新的时间和精力,也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经济越发展,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自动化水平越高,花费在常规性和程序性事务方面的时间就越短,就越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创造性活动。随着当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一些领域,人工智能不但取代人的体力劳动,而且取代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使人们更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创造性劳动。此外,创新者从事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创新者需要进行日常生活的开支,需要有一定水准的生活标准维持生活的安定。同时,创新目标的确立,主要是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机遇的捕捉,主要是在经济活动中实现的;创新内容的丰富,也主要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可以说,经济环境不仅是创新的条件和手段,而且是创新深入和扩张的动力。

公务员担负着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既需要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要从事创新,也要相应地获得一定的经济保障,有比较完善的物质条件和经济保障从事各项工作,在物质上保证创新的必要良好心态。

6.良好的激励机制

人都是可以被激励的。心理学实验证明,在一个具备良好激励机制的环境中,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个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反之,在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甚至是负面激励的环境中,积极性不能有效调动起来,个人能力只能发挥出20%~30%。可见,合理地利用激励手段对于提高人们的创新有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人们行为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这项行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小。一项行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越大,行为的动力也越大;实现的可能性越小,行为的动力也越小。二是行为实现以后满足自身需求的程度。这种需求既有物质利益需求,也有精神需求,与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的、能够给人带来较大利益的行为目标,而且具有较大可行性的行动会使人产生较大的行为动力;相反,只能给人带来较小利益的行为目标,或者是希望渺茫的行为目标只能使人产生较小的行为动力;不能给人带来任何利益的行为目标,也就不会使人产生任何行为动力。

激励手段有内外激励之分,外激励手段主要通过使用可激励创新者的外部因素,例如外界的环境因素、工作中的任务、工作中的奖惩、他人的褒贬态度等,去调动创新者的创新动力。比如在整个社会增加创新者的工资收入,提高创新者的社会地位,改善创新者的工作环境,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创新者开拓创新的积极性。对创新者来说,如果他的创新成果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能得到合理的评价,并同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回报结合,那么,就会在创新者心理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过程,更加有力地促进创新能力的发挥。内激励手段主要通过唤起创新者自身内部的因素,如个人的爱好、兴趣、愿望、觉悟、意志和事业心等等,使创新者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动机。自我强化手段不同于外部激励手段。首先,它主要是由创新者自己自由支配的一种积极强化手段,它的运用主要取决于创新者自己,只要自己有强化动力,这种手段随时都可以运用。其次,它的绩效评定标准取决于创新者自身的感受和主观评价。也就是说,它有一个自己评定自己工作的内在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与集体的目标一致,也可能与集体目标毫不相干。最后,它包含对其他活动的自我否定的内容。如创新者为了实现自己设定的创新目标,要求自己不完成该目标就不出去旅游。总之,自我强化手段对人们的创新活动有重大的直接的影响。研究证明,凡是热心于创新活动并且绩效显著的人,都是经常从事自我强化的人。

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要从完善公务员创新的激励机制着手,一方面要为公务员的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于取得创新成果,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公务员及时地给予相应的回报和晋升;另一方面,公务员自己也要不断给自己以积极的创新心理暗示,强化创新动力,激励自己以更高的热情从事创新活动。

深度思考

1.公务员创新活动的程序是什么?

2.公务员应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式?

3.公务员创新的方法和艺术有哪些?

(本章完)

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六、钻研创新方法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三、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的内涵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七、投身创新实践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八、自觉接受行政法制监督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七、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一、调查研究的内涵与要素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三、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内涵第十讲 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与媒体良性互动_四、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五、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十讲 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与媒体良性互动_四、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二、公务员学习需要实现的转变四、树立法治思维、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二、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讲 公务员通用能力:全面提升素质_四、加强以能力建设为导向的公务员培训工作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二、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第十讲 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与媒体良性互动_一、公务员与媒体打交道能力的内涵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三、公务员学习能力的内涵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六、沟通协调要锤炼语言文字技能第九讲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信步疾风骤雨_二、国内外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五、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七、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七、控制公共服务的成本与培养高效工作意识及技能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一、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分类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一、政治的内涵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一、沟通协调的内涵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二、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六、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与科学判断形势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四、沟通协调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六、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七、掌握科学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二、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模式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三、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的内涵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四、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四、沟通协调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七、掌握科学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第十讲 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与媒体良性互动_五、高度重视运用新媒体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六、遵守行政执法的具体要求第一讲 公务员通用能力:全面提升素质_二、公务员通用能力的内涵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四、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第十讲 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与媒体良性互动_四、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六、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三、公务员学习能力的内涵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四、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三、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内涵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三、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内涵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七、掌握好的学习技巧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四、沟通协调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八、掌握应用电子政务的知识和技术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七、掌握科学的沟通协调方式与技巧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一、调查研究的内涵与要素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八、营造宽松、和谐的沟通协调氛围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八、掌握应用电子政务的知识和技术七、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不同利益关系的策略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三、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的内涵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三、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内涵第九讲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信步疾风骤雨_四、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八、营造宽松、和谐的沟通协调氛围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五、培养创新思维方式第十讲 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与媒体良性互动_二、高度重视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引导第十讲 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与媒体良性互动_二、高度重视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引导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八、自觉接受行政法制监督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三、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的内涵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一、调查研究的内涵与要素八、积极培养有序应对突发事件必需的心理素质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八、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培养的原则与方法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二、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模式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二、讲政治的内涵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六、钻研创新方法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八、建立和融入学习型组织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二、公务员创新活动的程序第九讲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信步疾风骤雨_四、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七、掌握科学的沟通协调方式与技巧第九讲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信步疾风骤雨_二、国内外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八、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培养的原则与方法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六、遵守行政执法的具体要求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五、沟通协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一、沟通协调的内涵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一、心理压力的内涵、来源和作用第一讲 公务员通用能力:全面提升素质_四、加强以能力建设为导向的公务员培训工作六、快速分析突发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七、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一、依法行政的内涵、重要原则、基本要求与指导思想七、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不同利益关系的策略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六、沟通协调要锤炼语言文字技能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七、掌握科学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六、快速分析突发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第九讲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信步疾风骤雨_一、突发事件的内涵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二、公务员学习需要实现的转变七、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不同利益关系的策略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四、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一、政治的内涵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三、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内涵第一讲 公务员通用能力:全面提升素质_四、加强以能力建设为导向的公务员培训工作八、积极培养有序应对突发事件必需的心理素质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三、公务员学习能力的内涵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二、公务员学习需要实现的转变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一、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