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与清决战(1)

“看到了,好强的爆炸力,那爆发出来的火光,就好像是太阳一样。”方以智目瞪口呆,他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情景,虽然现在战神一号的炮弹或者是手榴弹或许也能够达到差不多的效果,但是那知道这个小瓶子里面装的东西可是比那手榴弹体积要小了好几倍!如果用和手榴弹一样大的瓶子来装着,那威力能有多大是无法想像的!

这第一次爆炸成功并且自己毫发无损,这让张雷显得十分兴奋,因为这意味着他距离制造硝化甘油炸药成功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张雷等平复了自己的心情之后,便对大家说道:“走,我们过去看看这威力到底怎么样。”

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敢走近,现在听了张雷的话知道知道危险已经去除了,于是便纷纷迫不及待地往那边跑了过去,甚至连张雷都被甩在后面了,张雷无奈地摇了摇头,慢慢往那边走了过去。

看着前面一个大洞,张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来都不知道硝化甘油有这么大的威力。

“张大人,好厉害啊,如果能够有这个东西的话,再做大一点点,任何城墙都不可能阻挡的住它的进攻。”方以智信心满满地说道。

张雷笑着回应道:“那是必须的,不过你也看到了,这东西的存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实刚才我就算是不点火,只需要将它重重地往地上一摔,也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不过如果我若是那样做我就死定了。”

“原来这一段时间咱们各种努力就是为了做这个东西啊?确实是极好的,但是这个看起来好像不怎么好保存的样子,刚才你拿出来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这样可不好用。”方以智说道。

张雷打了个响指,表扬了一句:“聪明。”然后接着说道:“这就是接下来咱们要解决的问题,容易保存。容易使用。只要做出了这两样东西,这个发明就算是真正的成功了,我保证它的威力会大到你想象不到。不过幸好我已经知道了怎么样做,接下来咱们可就要继续呆在实验室里面去进行艰难的科学研究了,不过想想这还真的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张大人你又知道怎么做了?我连一点想法都还没有呢,有的时候我还真的是在想你是不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啊,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方以智有些郁闷地说。一直以为自己也算是一个聪明人了,现在和张雷相处的时间一长才发觉,自己简直就是一无所知!

张雷神秘地说道:“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这种事情,掐指一算说不准还真能够摸清楚一点儿什么来,不对,是前知千年啊。以前发生的事情书上不都是写着的吗?那自然是知道了。不过这文曲星下凡嘛,我倒是觉得不见得,说不准我上辈子是个神棍呢,投胎的时候孟婆汤效果又不怎么好,所以还能记得一些上辈子的事情?这都是说不清楚的,不过你就当我稍微知道一些就是了,不要在意那些细节。”

连忽悠带哄骗的。张雷总算是把方以智的怀疑给消除了,一行人再一次回到了实验室里面,硝化甘油的制作成功让张雷信心十足,他打算用最短的时间制造出雷管了,有了雷管的配合,硝化甘油才会爆发出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幸好,这一连串的东西都早就已经在他的脑海里面存放着,更随着他穿越了两个世界。

回到实验室之后。张雷再一次投入到了紧张的科学研究当中,期间和郑芝豹的交易都正常进行,郑芝豹委托张雷的工厂制作大型货船的要求张雷也答应了下来,同时为了防止蒸汽机的技术资料外泄,张雷将郑芝豹需要的货船的动力部分进行了改进,安装了触发性的炸弹,并且将它连同整个蒸汽机都焊接在了一个大箱子里面。固定在船上,一旦有人试图打开这个箱子,蒸汽机就会炸成一堆废铁。

碧瑶她们经常会过来看望张雷,这样的宁静的生活张雷十分喜欢。分布于太平岛外部海域的那些灯塔也已经开始制作使用了,用钢绳将塑胶制作的瞭望塔与一块很大的水泥块链接起来,水泥块沉入海底,起到固定瞭望塔的作用,不管是多大的风和海浪都不可能将它吹走了。

与平静的太平岛的生活不同,在大陆上,退回了北方的皇太极在听说了张雷被崇祯逼迫得去了太平岛占山为王,顿时欢喜,直呼天助我也,他对下面的人说:“九年之前,崇祯杀了袁督师自毁长城,而如今有将唯一一个能打仗的张雷给赶走,他还真是了解我的心思啊,如果我现在我入主中原,就连他崇祯我也对不住了。”

崇祯十一年二月,清朝皇帝皇太极亲率八旗劲旅进抵松山,企图攻占此城,以毁锦州的屏障,清军在松山南台下扎营七处,自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发动多次强攻,当时松山守城将士不足3000人,锦州副总兵金国凤带领军民戮力同心,英勇抵抗,清军伤亡惨重。

但是,皇太极不甘心失败,他派人回沈阳调兵遣将,运来大炮27门,炮弹1万发,火药500斛,环城发炮,城楼上的台堞都被摧毁。城中人只能背着门板行进。金国凤几次出兵突击,均遭失败,于是他命令将士连夜用砖石修补城堡被毁的地方,严防死守。清兵几次搭云梯登上城堡,几次都被打退,皇太极只好在松山城南挖地道,为了激励士气,宣布:“有能穴地以炮药崩溃之者,城破时为首效力,及运送火药之人,无主者赏而授之以官,奴仆则赏以人牛,准离其主;其指示督率官员,照先登大城例升赏。协同穴城兵丁,视其出力多少,以资赏赉。”

但是,金国凤严密部署、多方拒守,终于没有攻下,最后皇太极无奈。遣使招抚,宣称:“若能察天意,顺时势,速来归命,则不特军民免于死亡,尔等之半功伟绩,何可限量乎?”遭到金国凤的严词拒绝。直到四月中旬,皇太极深感攻守两难,只好罢兵退回沈阳,沈阳城中的官民得知征明“军兵大半见败,大将数人亦为致毙,行街之人。多有惶惶不乐之色,城外远处,则坊曲之间,哭声彻天”。崇祯皇帝闻讯大喜,立擢金国凤署都督佥事,为宁远团练总兵官,后又因功署都督同知。世袭锦衣卫千户。

当时崇祯还喜气洋洋地对大家说:“谁说我大明朝没有人才?朕看这个金国凤就很厉害,比那张雷丝毫不逊色,让他在那个太平岛上面呆着吧,总有一天,朕还是要带着人去会一会他的。”

大家于是赶紧马屁如潮,拍得崇祯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了。接下来的日子,他满面春风,就好像是新娶了个妃子那样高兴。

这年十月。多铎率清兵再次攻打宁远(今辽宁兴城)。守城将士虽过万人,但营伍纷杂,号令难施,最后金国凤不得不率亲丁数十人出城,在北山冈与清兵鏖战。终因寡不敌众、矢尽力竭,和两个儿子壮烈阵亡。崇祯皇帝听到战报后十分痛惜,追赠金国凤为特进荣禄大夫、左都督。赐祭葬,命人为他建祠,增世职三级。等到金国凤父子灵柩由东北回来的时候,皇帝又命令沿路官员前去祭奠。

同时他赶紧下令封锁京城。严加戒备,再一次愁容满面,再也不负之前的兴奋之色了。他想起了上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是张雷出马,带着军队与清兵作战,将他们给打退的,但是这一次已经不同,张雷已经被赶走,再说崇祯也拉不下脸来去请求张雷,于是他只能另想办法,准备让卢象升上去抗一阵子。

卢象升同在北方,但是他怎么可能抵挡住满清的十万大军,双方一接触,便节节败退,崇祯得知这个情况,顿时受了惊吓,再加上天气寒冷,一下子就病倒了,连处理朝政也不能,整日里便躺在床上,由王承恩照顾着。看到这样的情景,王承恩也是整日愁眉不展。

这一日,已经是崇祯卧病在床的第四天了,前线又发来了战报,说是抵挡不住清军的攻击,清军已经攻破了宁远,正准备继续南下。宁远乃是锦州屏障,如今宁远城破,锦州已经危在旦夕。王承恩将战报拿下,便将来送信之人赶走了,接过战报将它丢在了桌子上面,并不拿去给崇祯看。可是崇祯已经察觉了动静,他的声音很是虚弱,说道:“是不是有前线战报来了?过来拿给朕看看。”

“没有没有,那只不过是御膳房来人问什么时候可以把汤药给端上来,前线还没消息送来呢,皇上还请放宽心,如今大明王朝已经有好转,正是老天庇佑,相信这一次也一定能够逢凶化吉。当务之急是皇上万金之躯,要快一点好起来才是,只有皇上安然无恙,各位大臣才能够安心工作,同心协力为出谋划策,保万年平安哪。”王承恩赶紧走过去对崇祯说道。

崇祯微微抬起身子,左手支撑着龙床,右手拿着手帕捂着嘴,他生气地说道:“你们这些人,就知道说这样的话来蒙蔽朕的试听,这群大臣,吃喝玩乐的时候他们最是在行,现在国难当头,你看看他们,这几日又有谁进来跟朕汇报过情况的?恐怕见朕病倒,他们是最为高兴了,可以在家里面吃喝玩乐了是不是?你也不要说那些话了,赶紧把战报给朕拿过来,正个大明王朝是朕的大明王朝,朕必须要知道朕的国家现在怎么样了。”

见不能够隐瞒了,王承恩只能够去将那及战报拿给崇祯,崇祯很沉默地看完了整个战报,然后突然之间爆发,将整个战报给撕得粉碎,整张脸突然之间红到了耳朵根,他大声怒吼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啊……难道是老天爷真的要亡我大明吗?”

王承恩也被崇祯给吓了一跳,于是赶紧说尽了好话,才将崇祯的情绪稳定了下来。沉默了很久很久,崇祯问道:“现在锦州有谁在?”

“祖大寿。”

祖大寿是锦州总兵,在大凌河之战投降皇太极,并答应回锦州作内应,里应外合,夺取锦州。但是,祖大寿没有履行诺言,献出锦州,而是坚守锦州。皇太极当然很生气,他的贝勒们也一致要攻下锦州,活捉祖大寿,再取宁远城,进逼山海关。此时的皇太极,在东边两征朝鲜,先结“兄弟之盟”又结“君臣之盟”;在西面征服蒙古察哈尔部,漠南蒙古臣服;在北面已经统一黑龙江流域;可以专注于南面——向明朝关宁锦防线的前茅锦州发动进攻。

此时的明朝,已经腐败到了极点,清内秘书院副理事官张文衡向皇太极奏报说:“彼文武大小官员,俱是钱买的。文的无谋,武的无勇。管军马者,克军钱;造器械者,减官钱。军士日不聊生,器械不堪实用,兵何心用命?每出征时,反趁勤王,一味抢掠。俗语常云:“鞑子、流贼是梳子,自家兵马胜如篦子。”兵马如此,虽多何益!况太监专权,好财喜谀,赏罚失人心。在事的好官,也作不的事;未任事的好人,又不肯出头。上下里外,通同扯谎,事事俱坏极了。”。

在辽东,孙承宗告老还乡,又失去了袁崇焕、赵率教、满桂、何可纲等一批重臣武将,关宁锦防线的防御能力大为削弱。

皇太极趁着这种形势,确认:必先破关宁锦防线,占领辽西走廊,夺取山海关。他选择的突破口,就是锦州。锦州正当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实乃兵家必争之地。夺取锦州是皇太极入关的第一步。

第134章 干一票大的第261章 北川美幸和她的儿子第189章 重建中都第292章 飞机第264章 掌控琉球(2)第三百五十六章 第76章 夫子说第332章 伏击李自成第269章 血战(3)第二白二十五章 献礼第80章 张雷被群殴了第172章 回京辩护第155章 这群大儒第239章 反攻第53章 博弈第242章 思归的士兵第211章 硝烟乱(2)第83章 仇崖救场第207章 这场战争第117章 收纳流民第150章 明朝其实很牛叉(3)第268章 血战(2)第37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第338章 与李自成谈判第339章 归去来酒楼第二白九十一章 航空母舰第169章 突围战第183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75章 老夫子第299章 最好的处理方案第65章 海盗老窝第95章 山的那边第147章 大明书局第273章 无毒不丈夫第195章 冯庸面圣第197章 郑芝龙翻脸第20章 手摇式火柴梗制作器第115章 闪电出击第38章 打劫第241章 麻雀第178章 何方神圣第55章 苏家遭劫第362章 活捉鲁果第88章 首席工程师第271章 血战(5)第325章 张雷遇袭第221章 大战孔有德(1)第122章 岛上的原住民们第208章 滁州大捷第333章 张雷大骂马士英第117章 收纳流民第56章 郑芝虎第348章 阵脚大乱第350章 进军盛京第309章 海上霸权第308章 搅浑水第52章 走私品第168章 后退二十里第284章 助战第357章 息止干戈第338章 与李自成谈判第69章 焦湖司从九品巡检第4章 你有病第47章 张氏商会(1)第280章 兵败如山倒第84章 夜袭徐家营第247章 增收之策第308章 搅浑水第122章 岛上的原住民们第86章 矿脉第337章 斩草要除根(2)第346章 一触即溃第115章 闪电出击第211章 硝烟乱(2)第240章 姜玉阳的真心话第42章 折服第70章 罗德曼教官第171章 膝盖中箭第274章 杀奔高阳第160章 硬闯第61章 苏家族会第210章 硝烟乱(1)第129章 贺逢圣第372章 融资(1)第330章 委派监军第247章 增收之策第323章 大溃逃第29章 拜会衙门第270章 血战(4)第83章 仇崖救场第104章 入土为安第257章 求见圣女第322章 对敌张献忠第202章 第一支资源掠夺船队第317章 与清决战(7)第209章 转道庐州第34章 相见恨晚第151章 大事不好了第110章 以工代赈第3章 英雄救美的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