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血战

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将军是一个敢打硬战的将军,贵族出身的他身上找不到半点怕死的影子,一路从少尉晋升上来,却依旧没有改掉战场指挥的习惯,只是现在的情况留给他指挥的余地不多了。

从一处较高的民房正在观望的萨姆索诺夫看到德军的身影正在靠近的时候,守在城外的俄军开火了。一阵交火后,德军倒下了十几人,一支50人的冲锋队就在第一次交火中少了一小半,紧接着在远处的德军开始用手中的武器帮助冲锋的队友压制对面的俄军。子弹横飞的战场上每有一个德军倒下,就会从后方冲出两个德军发起冲锋。

就在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后,俄军终于是放弃了城外的防线转向城内退去重新在各个道路上设置防御点。埃尔温·隆美尔此时正带着一队30人组成的突击队在一条十几米宽的道路上和俄军打得正酣,弹药有限的他们需要在足够近的距离上才能开火,不然冲锋枪的准度不足以让他们打中俄军。而对面的俄军好像子弹也不多,阻击德军的火力中并没有出现重机枪一类的武器,所以德军的进攻速度并不慢。

在丢下了十几具德军尸体后,隆美尔完成了这个街道的控制,而在另外几条街,同样的情况正同步发生。

穿插在城中的道路何止百条,德军每到一条街道都会遭遇零零散散的俄军阻挠,但是总汇在一阵交火后投降,实在是没有子弹了。

没有预料中的大规模抵抗和火力,2000人的德军仅动用不到千人就将主要街道全部占领下来

下午时分,德军才在一座广场前遇到了阻力。

萨姆索诺夫并没有因为大势已去而逃跑,而是率领着剩下的几十人在广场的东面一处死角严阵以待,之所以选择这个死角作为最后抵抗的地方就是为了让手下的人明白已经是退无可退了。这些人手中的弹药更加充足,虽然依旧没有机枪这种武器,但是他们是真正的军人,知道如何将武器作用发挥到最大。

两军很快开始了交火,占据地利的俄军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一开始占据了上风,几百人的德军被打得四处躲避。这和他们之前遇到的情况大为不同,准度和火力密集程度明显发生了大的变化。但是种情况也没有持续很久,俄军的枪声渐渐稀疏起来,胆大的德军有的开始伸头探望想看个究竟,但是却发现俄军那边彻底没有了声音。

勒布不敢耽误下去,眼见天色越来越暗,若是无法在天黑之前拿下布列斯特,一旦发生变故就等于任务失败。没有多余的考虑,勒布让德军发起了冲锋,必须要不惜代价的将这些俄军消灭。

顿时,四面八方的德军开始吼叫着向躲在死角的俄军发起的冲锋,而这个时候,俄军也突然站了起来翻过障碍冲着德军发起了冲锋。冲在最前的德军看见俄军冲了出来,端起手中的冲锋枪朝着俄军一顿扫射,大片的俄军开始倒在冲锋的地上,但是过近的距离还是让一些俄军冲到了德军当中。

碰撞!惨叫!鲜血横飞,断肢残臂是索姆诺夫看到的画面,身为将军的他并没有躲在后面,而是拿着一把马刀和德军厮杀在了一起。

肢体间的较量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和力量,还有胆气,这种东西无形无色,却最为关键,德军不缺少,俄军更是以破釜沉舟的气势在做最后一搏。可是人数不多的俄军并没有将白刃战进行很久,包括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将军在内的所有俄军都已全部阵亡。

随着战斗的结束,清点工作也已经开始,一番总结下来,拿下布列斯特让德军损失了95人,伤者277人,其中伤者里失去战斗力的占多半。

第二天,有了当地居民的帮助,这些尸体得到了妥善的处理,接管了城中大小事务的伦德施泰特将警察局当作了办公地点,原来的那些警察也都被解除了基本没有的武装后解散了。拿下布列斯特的德军没有过多的休整,围绕着城镇的防御工事就紧锣密鼓的开始了,而更多沿路敢来的德军也陆续加入到伦德施泰特的指挥下,随之而来的还有严重短缺的军事物资,这些才是他迫切希望得到的。

萨姆索诺夫将军临死前也不知道善战的布鲁西洛夫为何迟迟没有派遣援军过来,哪怕是两人关系确实不好,但是此地的重要程度关乎整个俄军前线将士的生死,布鲁西洛夫如何不知,但是此时的他面临的不单单是后路被截的风险,整个俄军防守的东线因为连续几天无法供给足够的食物而开始发生哗变,再加上渗透防线的德军沿路摧毁的补给点更是让这一情况雪上加霜,投降开始成为一种常态,更有不少人已经开始将矛头指向了他这个第一负责人。

自从南北两路德军装甲部队突破防线后,整个东线战场的德军仿佛被激活了一般不停的超俄军防线发起冲锋,有的防线固若金汤,有的防线脆弱不堪,这完全取决于当地俄军的粮食供给程度。吃得饱的就依旧在战斗,吃不好甚至吃不饱挨饿的俄军直接缴械头像。一条完整的俄军防线满目疮痍,布鲁西洛夫几天时间就感觉力有不逮,却又不得不焦头烂额的收缩防线。可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德军的进攻停下了,可俄军内部却不安分了,几天时间的高强度消耗,却没有东西吃,这让俄军再也无法忍受下去,逃跑的,跑到德军防线投降的,自相残杀抢夺食物的,枪杀长官造反的情况终究是压垮了布鲁西洛夫。他何尝不想派遣援军拯救布列斯特,只是情况太突然了,援军还在路上的时候就一哄而散了,原因很直白,沿路的城镇都遭遇了德军的光顾,补给点一扫而光,能带走的带走了,带不走的就地销毁。从防线赶回布列斯特哪怕是快马加鞭也需要几天时间,没有沿线补给轻装上阵的援军终究是因为缺乏补给散伙了。

而远在布列斯特的德军仅仅只是遭遇了一些俄军逃兵,这些人除了成为俘虏讨要一口吃的,生不起半点的战斗心思。

1917年3月16日,布鲁西洛夫在德军一名少校的登门拜访后宣布投降。远在国内的沙皇闻听布鲁西洛夫的投降后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惊吓,拉着左右的达官贵族急问如何是好。

布鲁西洛夫率领的欧洲东线战场的俄军人数在德军发起进攻前总计220余万人,直至3月16日投降这天,逃跑、哗变、自相残杀等造成的损失高达70余万,剩余的一百多万人也根本无心再战,面对人数要少于己方,却在装备和士气上压倒己方的德军没有了一战之力,走投无路的布鲁西洛夫在得到了德军东线最高指挥官允诺的宽厚条件后带领着剩下的一百余万俄军投降了。布鲁西洛夫丝毫不担心沙皇的抱负,他的投降是压垮俄国的最后一秤砣,而不是稻草。连续遭受几次重大损失的俄军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损失了。沙皇尼古拉斯二世根本无力再征召兵员,他要担心的是面对各个层级的施压。俄国的前几次重大损失将国内本就不多的精兵良将一耗而空,作为沙皇最为依仗的哥萨克人也被沙皇动员上了战场,这次的损失再次将哥萨克人也推到了反对沙皇的对立面,尼古拉二世已经预感自己的命运会是如何了。

要求尼古拉二世禅位的呼声自平民开始,最后贵族们也纷纷要求尼古拉二世退位让贤。

第270章 埃里克亲临萨拉热窝(感谢小刀123的打赏)第76章 山雨欲来第138章 匈牙利大使第448章 华沙争夺战(四)第247章 土耳其的造舰计划第21章 血战第323章 看英国脸色(求推荐票、月票、订阅、打赏混口饭吃)第415章 全都抓起来第462章 华沙争夺战(十八)第406章 世界第一空军(求推荐、月票、打赏)第7章 能源危机第159章 德国影响力第55章 军队!军队!军队!第280章 资源第335 脱离掌控第27章 意见分歧(二)第114章 外交部高规格访美第231章 第13号物理研究所第416章 人望的作用第383章 德国的底蕴(第二更,求推荐票、月票、打赏)第74章 坦克营第89章 利赫诺夫斯基亲王第74章 坦克营第295章 瘸腿海军第109章 《柏林和约》签署第420章 乡巴佬的想法第336章 叫哥哥吧第240章 智取中欧计划(第二更求订阅、月票、推荐票、打赏)第441章 冲过比亚瓦第312章 死或怂第59章 胎死腹中的兵变第10章 集体下课第379章 扩军招来鹰第407章 圆桌密谋第420章 乡巴佬的想法第447章 华沙争夺战(三)第30章 结案第309章 四号坦克第87章 平息内阁风波第352章 麦克斯接盘第132章 海军展望第35章 陆军军购大会(二)第390章 一让再让第333章 再加速第145章 伞兵第336章 叫哥哥吧第297章 多元化后勤概念第405章 租舰队保进口(求推荐、月票、打赏)第123章 超级杜拉铝第451章 华沙争夺战(七)第185章 惨烈的开始第369章 阴招叠出第287章 MG21第379章 扩军招来鹰第343章 廓清寰宇(五)第48章 弗里茨·哈伯第268章 美国斡旋(感谢书荒迷虫的打赏,求收藏,求订阅)第346章 高层大清第40章 暴动第427章 陆军要权第378章 启动巴巴罗萨计划第306章 震慑宵小第367章 四号坦克加经费第398章 西班牙内战(求推荐、月票、打赏)第142章 德、法建交联合公告第54章 联邦党第126章 洛林危机(三)第112章 德国失业率第350章 硬扛英国第240章 智取中欧计划(第二更求订阅、月票、推荐票、打赏)第435章 袭击英伦三岛?第18章 行动开始第231章 第13号物理研究所第309章 四号坦克第440章 夺占比亚维斯托克第30章 结案第211章 康德之谜(跪求订阅!跪求!)第288章 狼子野心第168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第162章 海军造舰计划第196章 合并大浪潮第69章 施莱谢尔被捕第9章 东线危机第56章 埃里克内阁第392章 拔苗助长第46章 美国参战第136章 德法危机第409章 始乱第350章 硬扛英国第34章 陆军军购大会(一)第207章 2165高地(四)第151章 硬币第222章 德货地位第11章 没有退路就杀出一条来第311章 莱茵内部分歧第46章 美国参战第462章 华沙争夺战(十八)第224章 国安部的权利第350章 硬扛英国第176章 全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