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双喜临门

“徐大人,你怎么来了?这么大的雨,你有什么要找我的直接招呼一声我就过去了,劳烦你这么大老远跑过来,真的是……”

徐光启已经垂垂老矣,再加上这一路上的颠簸,更是尽显疲态,张雷看着都感觉到难过,这是一个为大明帝国奉献了一辈子的科学家,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所有的才华所有的科学理论著作,都被压在箱底,没有示人。

看到张雷依旧是那么活泼,并且对于张雷的表现,徐光启更加欣赏,他抓着张雷的手说道:“这点路不算什么,再说皇上也差我来看看进度。现在看到你能够做得这么好,我真的十分欣慰,更加庆幸我自己的选择。”

想起这么久以来不管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人来干涉,想必就是因为徐光启在后面帮助了,张雷对此十分感动,不由得深深鞠躬道:“这都是徐大人栽培,我只不过是略微出了一点力气,万万不敢得大人如此厚待。”

“如果你这算是略微出了点力气,那我真的很期待如果你出全力的话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呵呵……”徐光启不由得打趣道。

仇崖接过话头说:“是啊是啊,我可是亲眼见过的,唉,真是可笑,我居然妄想与你一决高下,真是痴人说梦了。”

张雷也知道他是说笑,谦虚道:“徐大人幽默了,仇崖大哥你千万别这么说,正是因为你出现。才让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算是暂时比别人强也要随时不忘记补充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不会被摔下去啊。好了,外面还下着雨,这里条件不好,就先请大人前往我住的地方暂时避避雨休息一下咱们再谈吧。”

看着后面那么多人还在雨中站着,徐光启赶紧答应道:“说的是,咱们还是先找地方避避雨,让这些工人回家吧,他们也都累了一天了。”

“徐大人真是菩萨心肠。还关心着这个,请……”

因为条件有限,张雷自己也住不上什么好地方,原本可以上县城里面去住的,但是张雷为了每一天能够及时出工,所以就和这些工人们住在了一起,只不过是独立的房屋而已。

张雷住的地方虽然比那些工人们住的地方要宽敞一些。不过突然多出来这么多人却还是显得有些拥挤了,徐光启看了看这周围的设施,说道:“你现在也是身为锦衣卫百户了,住的也太寒酸了吧?”

对于这个,张雷却是一点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之前徐家营的老房子还没这么舒坦呢。他说道:“徐大人别这么说。官职不能代表我要吃的比别人好住的比别人好,我觉得它代表的应该是更大的责任。”

“说的好。你小小年纪居然懂得这个道理,真是难得,若是当官的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那国家何愁不兴盛?就算是老天爷再如何作恶又能奈我们何?”张雷的话让徐光启十分欣赏。甚至忍不住站起来鼓掌,随便便说道。

张雷赶紧安抚道:“大人不要激动。我只是觉得这是为官者的基本操守,虽然我现在的地位看起来并不像是那么显赫,但是我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去做好,能多做几分就做几分吧,至少现在看起来我似乎是对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很累,真的很累,坚持下去很难。”

“努力就会有收获的,张老板……啊不是,现在应该叫你张把总才对。你所做的这一切让成千上万人得到了好处,这不是莫大的功德么?”仇崖说道。

“直接叫我张雷就好,啊?把总?什么把总?”

经过仇崖这么一说,徐光启才记得自己还有事情要做,自己都因为和张雷言谈甚欢差一点就忘记了。

他从袖子里面拿出来一封圣旨来,说道:“张雷接旨!”

“嗯?接旨?”张雷乍一听,还有点缓不过神来,直到再看了一眼徐光启手上的那个黄色的东西,这才确认自己没听错,于是赶紧双膝跪地,双手张开高举过头顶,这点他看清宫剧上面都是这么演的。

看到他这副模样,徐光启却不由得笑起来,说道:“起来起来,你这是干什么?”

这下子轮到张雷疑惑了,问道:“接旨不都是这样的吗?”

徐光启哈哈大笑道:“谁跟你说接旨都是这样的?只有上朝面君的时候才这样,那可是最隆重的礼节了,起来起来,咱们都这么熟悉了,你也不用跪了。”

张雷抓了抓后脑勺,嘟囔道:“怎么和看到的不一样呢?不是说面圣旨如面君什么的……”

“你听谁说的?好吧,你没读过书,也没见过这事情,不知道也算了,只有见着皇上本人或者是钦差之后才像你说的那样,平时根本就不用的。好了,先接旨吧,免得待会儿我又忘记了,唉,人老了就这一点不好,事情都记不住……”

徐光启念叨了一会儿,展开圣旨说道:“上谕,经查张雷治水有功,特升正七品把总,着礼部尚书徐光启宣旨。钦此。”

他只不过是说了这么一点点,张雷脑袋都还没转过弯来,整个人愣在那里。

“怎么这会儿又不接旨了?愣着干啥?拿着。”徐光启笑呵呵地把圣旨放到张雷的手上,道:“你这小子,我看你平时也把官职看得挺淡然的,怎么,这会儿震惊了?”

真真切切地拿到东西,张雷这才算是回过神来,赶紧打开圣旨一看,确实只有那几个字,后面是一个硕大的印章。像电视上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什么的都没有,前面也没什么修饰性的东西,简明扼要。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圣旨都会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个开头的,更不会出现一个宦官跑到一个大臣面前。展开手中的黄绫卷轴读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谁谁谁调任什么什么……”奉天承运开头是最隆重的一种,就好像刚才张雷跪着接旨是这中间最隆重的一种一样。一般来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除了册封皇后太子太子妃册封诸侯王这样的大事才会用这样的开头,平时的就是一个圣谕或者上谕,那些用奉天承运开头的,也都是派一品大员或者是钦差去宣旨。而且宣纸的时候圣旨上面还要写是谁宣的,这样来验明身份。

将圣旨来来回回地看了几次,张雷这才确信无疑,自己又升官了,连续两年内,从一个平头百姓做到了正七品把总,不止是空前。估计也算是绝后了。

“怎么样,你做的这些事情朝廷可都是看在眼里的,不要以为自己的努力没有人会知道,世界上总会有人在关注你。好好加油吧,用不了多少时候你还会再升官的,照这样的势头下去。”徐光启安慰道。

张雷点点头。笑着说道:“我也没有想到皇上会这么看得起我,这一下子把我提升到正七品,应该议论的声音会很大吧?”在电视剧里,就算是有资历的人在一两年内提升了一个小级别都会有人议论纷纷,更别说将张雷这样的没读过书的平民提升到正七品这样的高度。恐怕也只有在特殊时期才做得出这样的事情来吧。

“那是啊。要不是皇上看你做了这么多事情,是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的。不过我觉得皇上说的那句话也挺对的。”徐光启说。

“什么话?”

“皇上说了。谁要是不拿朝廷一分钱跟你一样把事情做好了照样给连升三级。”

仇崖说道:“张把总,读书人几十年寒窗,辛辛苦苦的考取功名,不就是为了这一身乌纱?好多人几辈子都轮不上的好事,你还不到二十岁的就拿到了,真的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本身就是那几辈子都估计轮不上的一群人中间的一个,眼睁睁地看着张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老百姓突然之间身价倍增腰缠万贯,现在更是官袍加身,说不羡慕那是假的。

张雷说道:“这都是皇上厚爱了,我只是觉得我在做应该做的事情而已,不过既然皇上都给我了,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哈哈。”

宣旨就算是结束了,徐光启只不过是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又在仇崖的陪同下回到了京城,他要在第一时间向崇祯复命。

张雷得了这个正七品的把总,那就比严觉这个正七品的知县平起平坐了。

这一纸文书也让张雷信心大增,自己的付出总算是有了收获,虽然花的钱比直接买一个七品官花的钱还要多得多,但是这可是直接皇上亲自颁布的,效果可是天上地下。

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张雷才算是把这些事情全部都做好,天已经放晴很久了,那些难民们也在官府的支持下重建家园,张雷的任务已经完成,是时候回去了。

其实他最挂念的还是蒸汽机的制造和飞梭织布机的制造。

这一天,按照规定来说就是张雷离开凤阳的日子了,一大清早起来,张雷就要前往锦衣卫所在的地方去报到,然后才能回去。

到了地方,张雷报了名字上去,过了没多久就得到了召见。

“张雷,这次你可是给我们锦衣卫大大的长脸了啊。”说话的就是上次给自己分配任务的那个人,身体消瘦得如同一副骷髅,说话的时候都好像是直接从骨头里面摩擦发出的声音,听了都让人毛骨悚然。别看他形象不怎么样,可是整个锦衣卫,他可是说一不二的人物。

张雷可不敢对他不敬,赶紧谦虚地说道:“大人,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

“哈哈,很好,很好,既然朝廷都给你这么多东西了,那咱们锦衣卫不表示表示说出去也让人小瞧了,这样,那你就升一级,当个副千户吧。”

没想到那边刚刚升职这边也跟着升职了,这感觉就好像是三伏天喝下一大杯冰镇酸梅汤一样舒服。张雷顿时被这个双喜临门给弄得飘飘然起来。

又说了一会儿话,无非就是让张雷好好干锦衣卫会支持他之类的云云。张雷刚刚出来的时候,却遇见了风尘仆仆到来的郭育。正在兴头上的他赶紧迎上去说道:“郭大人,久违了。”

“哈哈,恭喜张大人升官了,我可是天天都听到你的事迹,佩服得不行啊。”郭育大笑着说道。

“郭大人说的这是什么话,既然能够多出一份力气,那既然能够造福百姓。那何乐不为?”

“你想的倒是简单啊,但是你看到过谁会像你这么做呢?正是因为你是第一个,所以才会是这样子啊。正五品官,可惜是外官,要是京官的话都能够天天上早朝了,让人好生羡慕啊。”郭育说道。

张雷把刚刚在里面换到的锦衣卫的令牌拿出来在郭育面前晃了晃,说道:“不止是皇上。锦衣卫也有表示的,你看这个。”

“副千户?了不得啊你小子,前途无量,绝对的前途无量。再升一级就和我平起平坐了。”郭育看到令牌,又是一阵激动,曾几何时。自己在张雷面前还可以趾高气扬地俯视他,却不料只不过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居然能够达到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地步,这升官的速度,简直就太恐怖了。

张雷笑呵呵地说:“这里面也有你的功劳啊。”

刚好这个时候叫到了郭育。郭育拍了拍张雷的肩膀说道:“好了好了,势头很不错。继续加油吧,期待你的表现。”

“好的,你先去吧,我在对面的茶楼等你,要是没什么事的话可以一起走。”张雷说。

“嗯,好的,临走的时候敲诈你小子一笔,很不错的主意。”

张雷走出去,忍不住将自己带来的人全部都叫到茶楼里面来,有点开庆功会的意思。整个茶楼的大厅全部坐着张家卫队的成员。

“这段时间幸苦大家了。”张雷开宗明义地说。

罗德曼说道:“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训练。”

乐秋大声说:“张老板,既然咱们决定跟着你混,那你说什么咱们就做什么,天经地义的事情,说什么幸苦不幸苦的。现如今你升了官,咱们也跟着光荣啊。”

“是啊,恭喜张老板了。”

恭喜的声音此起彼伏,张雷就在那站着,过了好一会儿的功夫,他才示意大家停下来,说道:“好了,这些话就不多说了,咱们还需要继续加油,我保证你们以后跟了我,绝对不会吃亏的。”

大家都欢呼起来,张雷索性大手笔,什么好吃的都一点不吝啬,等郭育来了,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

闹腾了一顿,这一百来人的队伍才浩浩荡荡地返回徐家营去。

因为郭育要前往松江府,所以半路上就和张雷他们分道扬镳了。

回到徐家营,张雷得到了英雄一样的礼遇,他把自己升官的事情一说,整个徐家营都沸腾了起来,他是徐家营的人,那么他升官了整个徐家营都显得要高档了起来,几百年后毛主席的家乡不就被称为伟人的故乡么?这就叫做沾光。

只休息了一天的时间,张雷马上就开始统计这段时间以来的花费,反正水泥和石灰两种东西算是用尽了,砖头因为制作起来还算是容易还剩下一些。

了解了这些之后,他马上又去了钢铁厂,蒸汽机现在是他最关心的东西。

因为下雨的时候船坞停工了,但是钢铁厂还在工作,所以现在生产出来的制造船坞所需要的钢铁已经足够了,再加上水泥石灰产量跟不上,所以现在钢铁厂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制作蒸汽机上面。

“蒸汽机研究得怎么样了?”张雷到了钢铁厂之后和大家打了个招呼之后就直奔主题说道。

茅栓说道:“尝试过铸造了几次,但是材料还是不合格,直到今天才刚有了眉目。不过这些零件的形状都太奇怪了,纯粹用锤子来打造的话恐怕很难达到要求。”

张雷想起前世看过的制作青铜器的纪录片,说道:“不如用失蜡法来铸造看看。”

“失蜡法?好主意,虽然在尺度方面不太好控制,但是总比单纯的锤炼要容易得多。”听了张雷的话,茅栓和陈老锤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纷纷醒悟过来。

“嗯,蒸汽机这么多零件必须要全部达到要求才能够使用,否则的话要是制作不合格,将会直接变成一颗炮弹。”既然蒸汽的力量大到能够推动火车前进,那么当蒸汽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有多少那就可想而知了。

陈老锤说:“这个自然是知道的,你就放心吧,绝对会按照要求的。”

张雷点点头,说道:“锤子叔做事我自然是放一万个心,我只是说说这个马虎不得,我宁愿你们大家都慢一点,再慢一点,只要能够达到要求,那我就满意了。”

又说了一些话,张雷准备启程前往松江府,相比较于蒸汽机,木器却距离他更近一些。

第86章 矿脉第87章 抢瓦特的饭碗第357章 息止干戈第二白九十一章 航空母舰第3章 英雄救美的桥段第173章 重启永乐计划第68章 无为州第171章 膝盖中箭第216章 谁得罪谁第218章 那些关于登徒子的事第70章 罗德曼教官第二白二十六章 安庆告急第345章 奴儿干都司第101章 乱世降至第182章 又被包围了第153章 第一节车厢第144章 大明朝的火车第165章 偶遇高迎祥第234章 皮岛沦陷第219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第64章 都是人才第381章 集 体婚事(2)第189章 重建中都第12章 烟草第25章 传动式切割机床(1)第100章 镖师选拔第293章 风声鹤唳第161章 海南第143章 徐光启的请求第287章 来自海上的围堵第165章 偶遇高迎祥第302章 萨摩人第242章 思归的士兵第288章 大海战第286章 探张雷的底第201章 拿下大员(3)第350章 进军盛京第66章 高产作物第287章 来自海上的围堵第269章 血战(3)第243章 被迫撤离第387章 集 体婚事(7)第三百七十一章第54章 苏彤第269章 血战(3)第148章 明朝其实很牛叉(1)第二白二十五章 献礼第227章 误闯敌阵第205章 流水潺潺好战场第243章 被迫撤离第358章 卸磨杀驴第209章 转道庐州第112章 硝烟乱(3)第78章 张氏发明创造奖第242章 思归的士兵第373章 融资(2)第293章 风声鹤唳第307章 西班牙第62章 张氏商会的价值第117章 收纳流民第357章 息止干戈第三百八十章第5章 好姑娘第57章 处罚第111章 难民营第357章 息止干戈第248章 相公,帮我生个孩子第245章 会和第181章 布防第307章 西班牙第273章 无毒不丈夫第332章 伏击李自成第186章 论功行赏第196章 叫板崇祯第318章 与清决战(8)第68章 无为州第54章 苏彤第334章 不能胡来第359章 总督边事第369章 大明商业拓展公司第348章 阵脚大乱第237章 各怀鬼胎第12章 烟草第365章 八大商家第261章 北川美幸和她的儿子第374章 柳善府第20章 手摇式火柴梗制作器第243章 被迫撤离第381章 集 体婚事(1)第211章 硝烟乱(2)第78章 张氏发明创造奖第59章 同道中人第157章 找郑芝龙借个岛第117章 收纳流民第317章 与清决战(7)第75章 老夫子第104章 入土为安第261章 北川美幸和她的儿子第51章 出海第21章 合作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