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大胡子傅兰雅

【之前还有一更,忘记点发布了,一起发了】

“《申报》……《申报》……内阁颁布宪政五大纲,广东施行新教育法……”一名身穿破旧棉袄、十一二岁的报童抱着一捆报纸穿行在上海、这座远东著名的贸易之都的街头。

很显然,这个新奇的标题带来了不错的效果,不一会儿,那个报童手中的报纸已经被来来往往的路人购买一空,报童用破棉袄的袖口擦了擦冻得通红的鼻子,小心翼翼的捧着装了不少铜钱的布袋子蹲在路旁高高的洋楼一角开始清点起来。

这只是他今天工作的开始,一会儿,还要去两条街外的《申报》社领取另一份加印的报纸,因为今天报社的洋人老板说了,最近十天内的报纸都加印一倍,只要能卖出去,报社另外能奖励一成的款子,这对于像他们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报童来说,那可是足以果腹十天半月的收入。

一会儿工夫,小报童已经点清楚了铜钱,今天报纸卖的非常的好,虽然对于这宪政五要点意味着什么,刚刚十一二岁的他并不怎么明白,不过,从心底里,懵懂之间他却意识到,今天卖报吆喝的命题,似乎与他的命运有着极大的关联,至少……今天多拿了三十多份报纸,竟然全部都在短短的一小时里卖光了,他多挣了六十文钱。

六十文钱,意味着之后十天内的能够吃饱肚皮。虽然只是玉米面和糙米粥,但那已经是极大在满足了,半个小时之后,当他再次出现在马路对面清泉茶楼门口时,手里已经捧着另外一沓子报纸。

茶楼里面全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热茶腾起的蒸汽和桌上摆着的几色点心,茶客们热闹的说笑以及茶博士繁忙的吆喝声,这无疑是一副盛世景象。

不过,今天茶馆的风景现在不在靠墙的说书先生那里,而是靠窗的座位的一个大胡子洋人。在这个洋人的身边,有七八个年轻人正围坐着,而更让人惊讶的,这个看起来四十岁出头的洋人竟然说的一口流利的官话,而且说话之间不时蹦出来一两句粤语俚语。

而更让茶客们感兴趣的是,这会儿这个洋人显然正在和这些个年轻人谈论着今天举国关注的那件大事。

一个穿着体面的年轻人展开报纸,手指这今日《申报》上头版头条偌大的标题,十分激动在问。“傅兰雅先生,你热衷于推进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这一次我们国家终于要实行新政,你觉得这会是中国复兴的机会嘛?”

原来这个洋人竟然有一个如此风雅的中国名字,这让茶客们也是十分意外,一个个都竖起耳朵。今天这《申报》上史无前例的以大标题刊发了朝廷新内阁颁布的《宪政五纲领》,说实话,几乎每一个人看到这五条纲领,都会有难以置信的感觉。

这所谓的五大纲领完全颠覆了中国植根几千年的皇权,一是建立内阁负责制的国家中枢。二是皇室不再享受特权,同样需要遵守宪法,三是国家利益不可侵犯,四是政府负有强盛国家之职责,五是国民享受权益受宪法保护。

小报童夹着报纸穿行在茶客之间,小声的吆喝着今天《申报》的大标题。很快,几十份报纸被卖出去大半,这时候,他听到那个被众人瞩目的洋人用十分地道的官话开始评论起他一直都吆喝的宪政五大纲,鬼使神差的,这让他站在那群年轻人后面听了起来。

“马楷业,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一个国家的崛起。政府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当然,我并非抨击之前的清国政府,我在江南制造局从业的这十几年间,也看到了大批热衷于传播科学技术的优秀学者,如徐寿、王德均、华蘅芳等,不过中国的体制并未有丝毫的进步!”大胡子傅兰雅评论起来倒是头头是道。

“那傅兰雅先生,您难道认为实行新政不足以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嘛?”另外个年轻人追问道。

大胡子耸耸肩膀,端起茶杯非常娴熟的撇了撇茶叶,十分享受的喝了一口继续说道:“洪涛,那不是我所能解答的问题,在我看到,先进的体制,应当是让科学真正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而不是刊登在期刊上的文章,这也是我对刊发在报纸上新政的看法!”

大胡子的说法倒是引起了不少年轻人的共鸣,一番七嘴八舌的热议之后,又有年轻人提出了新的问题,“傅兰雅先生,您是我们格致书院的创始人,今天报纸上同步刊发的,还有两广总督府的《两广教育法令》,对此,你是不是也持与宪政五大纲同样的观念呢?”

傅兰雅显然并没有注意到《申报》首版右下角那篇标题较小的文章,听到几个学生闻起来,他这才拿起报纸仔细读了起来,显然,作为中国通的他对于中国的时政并不是十分的关心,虽然广州作为这时代报纸上最常见的热词经常出现,不过在之前媒体中,这个比上海更能代表中国工业水平的地方,由于秦铠刻意的低调,并没有让国人过多的关注。

秦铠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更多情况下是一位维护国家疆域和对外战争的强硬派官员,多次对外战争胜利的光环,让这位大清最年轻的督抚一直来都以一个铁血将领的面貌出现,当然,两广掀起来轰轰烈烈的铁路大建设,显然并没有和这位总督大人直接划上等号,他最多就是个幕后boss。

而这一次高调宣布的两广教育法案,无疑是两广作为这时代代表中国最先进地区举起来的一面变革大旗。而两广教育方案中最让人惊讶的句子,无疑是要让人人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要让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都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这样的提法,可谓是空前绝后。

这空前绝后的评价,即便是秦铠自己来评论,那也算是中肯的,至少,在他所了解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教育体制,在几百年后强盛的中国才被付诸实施。而在之前,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高考制度作为一种相对公平的体制,延续了整整两个世纪。

而作为这时代,一个极弱、沉睡的华夏而言,这个提法绝对是极其高瞻远瞩的观点,他所了解的历史无数次证明,在工业革命的初期。革新和创造力才是促进技术进步的源泉,而具有专业精神人才的数量,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动力,而秦铠知道,他的能量,目前也就能在两广地区尝试进行这样的教育革命。

为此。两广可能需要投入大笔的资金用于高等学府的建设和扩张,不过,对于这样的投入,秦铠完全没有任何的意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己有后世的理念,即便投入巨大,但是,他相信,几年后。自己倡导的教育将会为两广的工业化提供更加惊人的动力,而且,这也将为改变整个中国的进程,涂抹上浓重的一笔。

当然,大胡子洋人傅兰雅并没有秦铠这样穿越历史的见地,不过,他在看到这项法令后,也是被深深的震撼了。他来自于这时代唯一的超级大国——占有世界四分之一领土和三分之一人口的大不列颠王国,但是,即便是大英帝国,也没有勇气提出这种教育的理念,现在……竟然出现在一个他看起来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

这让他十分的惊讶和意外,看完之后,他脱口而出,“诸位,这样的教育法令实在是太过离奇了,要让每一个人都享受教育的权利,那需要政府来支付庞大的教育经费,即便是大英帝国富有的政府,也不敢提出这样的法令……”

“这不正是我们国家施行新政的一个重大信号嘛,傅兰雅先生你在上海开办学院,不也正是为了传播科学技术嘛?”刚才发问的马楷业兴奋的接上话题。

“英国政府做不到,并不代表在中国行不通啊!”另一个年轻人也嘀咕了一句……正在这时,旁边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先生,这报纸上是不是说,只要我想读书,就能去读书,虽然我付不起读书的钱?”

几个年轻人和大胡子洋人循着声音,这才看到说话的竟然是跑进来卖报的小报童,看着小报童的破衣烂衫,有两个年轻人显然十分不屑的别过头去,大胡子洋人傅兰雅有些意外,不过他却无法回答小报童的问题,只能耸耸肩膀、摇摇头说道:“小孩,报纸上是这么说的,不过,我却无法给你确定的答案!”

旁边有茶客听到小报童的话,一个个都笑出声来,一个胖墩墩商人模样的中年男子斜着眼看了看小报童,万分不屑的哈哈大笑道:“穷成这样的小瘪三,也想学人家读书,这可真是乱了套啦!”

他的话立刻引来了一通哄笑,小报童显然也感到自己问话有些多余,立刻低下把凳子旁的几份报纸理了理,抱起来准备离开,这时候,茶室靠里面雅间的帘子一挑,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

旁边的老茶客和掌柜显然都认识这位上海滩洋行界的大亨级人物,早有人大声招呼,“李先生好!”

而不认识的茶客看到来人的派头自然也十分诧异,交头接耳的打听起来……

“这位是……”

“李东来李大掌柜,洋行的洋老板看到都要打千行礼呢,你这都不认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东来挑帘出来,手里还拿着茶杯,自然不是要走人,他招招手,把小报童叫到身边,“小报童,你叫什么名字?”

小报童显然和意外,他察言观色的能耐可不比一般人差,早看出这中年男子的不寻常,有些畏惧的说道:“老爷,我叫杜三……”

“杜三……”李东来饶有兴趣的嘀咕了句,“你想读书?又没有钱?是不是这样?”

小报童杜三听到这位老爷说话倒是很客气,并不像往日看到的那些有钱人那般的倨傲和无礼,立刻多了几分好感,忙点头说道:“是的,老爷!这报纸上说的难道是真的?”

李东来摸了摸少年的稻草头,态度十分肯定的说道:“如果是其他地方颁布这样的法令,我也是无法给予你准确的答案……但是,这是两广总督府的法令,那必定是真实的,只要勤劳的人,在两广必然会找到他生存的办法,你若是要去读书,我可以介绍你搭船去,你只需要随船帮忙做些小工,到了广州后,凭我给你的路条,就能进入学校读书……当然,你必须要勤工俭学,懒惰的人是不值得帮助的!”

“什么是勤工俭学?”小报童显然不了解这么深奥的词汇!

李东来挠了挠头,呵呵一笑,“就是你一边做小工一边读书,当然,你若是能够做到才行!”

李东来和小报童的对话,竟然让茶楼里安静了不少,就连刚才嘲笑小报童的胖子也十分惊讶与自己听到的东西……这世道难道还真的乱了套啦!

小报童显然一时间也有些思维短路了,愣了愣竟然没有立刻答应下来,只是恭恭敬敬的鞠了个躬,告辞转身要走,李东来显然没打算放弃这个宣传两广新政的机会,大声的追了句,“杜三,如果确认想去读书了,可以来去《申报》报社找马编辑带话给我!”

小报童杜三忙不迭又回头谢了谢,这才抱着报纸跑出去了。

看到小报童的身影转出茶馆,李东来这才转过身来到大胡子洋人傅兰雅对面,他拱拱手说道:“傅兰雅先生,我是华西洋行的掌柜李东来,受两广总督秦铠大人和徐建寅大人的委托,特地来邀请您到广州参与我们的教育改革!”

旁边围坐的都是格致书院的年轻老师和高年级学生,听到这位来头很大的洋买办竟然是代表现在中国大地上风云人物秦总督来的,都是惊讶非常,忙起身让座。

而傅兰雅也是十分惊讶,他22岁来华,十七年年前开始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始他的译书生涯,十七年枯燥的翻译工作,他与那些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科学引路人徐寿、王德均、华蘅芳等都有密切的合作,而他做为主要的口译者,完成了近七十部西方科技书籍的翻译。(原本历史上,傅兰雅在华35年间翻译了科技书籍113种,这时代甚至没有中国人比他做的更多!)

“李先生,你确信这报纸上刊登的两广教育法案能够实施?”傅兰雅还是惊异于这一点,他很认真的追问道。

李东来十分淡定的答道:“我很确信,秦总督也听说过您的成绩,他提出聘请您进入南洋大学兼任西方学术教师,同时协助南洋印书局翻译西方书籍,当然……您可以得到更合适的报酬,甚至是体面的职务!”

两广教育规模的扩大,秦铠自然知道,这将需要更庞大的教育资源,而现在两广新学几年的开展已经培养出了第一批自己的人才,当然,对于国内能找到的其他资源,他自然也不会放弃,而这个傅兰雅,作为影响中国近代科技史的重要人物,他丝毫不介意将他引入到两广。

第224章 特斯拉的抉择第322章 卡米尼亚的中国军队第172章 战争新模式的诞生第168章 这是我们的地盘!第620章 联合巡航第914章 主炮决胜的时代第830章 淮系的妥协第1064章 巨舰大炮的终极对战 一第1340章 战列之夜(二)第319章 阿雷基帕的枪声第134章 法国俘虏的杯具人生第1015章 我们全面接管了第1186章 刚果的冲突第512章 中国的权利第723章 德国人的秘密计划第933章 做空英国第543章 第二计划第780章 分割包围第1243章 百万吨战列舰第1122章 军备竞赛升级第243章 从海底出击第868章 瓜分日本权益的密议第449章 向北进攻第1182章 南非局势恶化第1056章 海上伏击战第1043章 史上第一次空战第991章 全球经济危机的机遇第79章 决战南中国海(一)第1178章 三一一实验室第31章 斗争、在马尾第173章 紧锣密鼓第9章 第一堂课第1078章 英国新内阁的困局第1280章 印度洋危机第123章 琉球国的问题第925章 包围网上的屠戮战第506章 海军大阅兵第650章 宗教权第561章 光绪的决心第1020章 四方出击第499章 危机结束前的疯狂第133章 酝酿在广州的阴谋第388章 外兴安岭——曾经的国境线第189章 银子的问题第1347章 决战时刻(四)第1367章 合击大舰队第343章 阿瑟总统的难题第756章 弹雨第806章 外交新局面第910章 鱼雷之海第993章 澳洲出事了第1064章 巨舰大炮的终极对战 一第482章 新能源争夺战第462章 广东政体革新方案第1139章 超规模海军军备案第955章 目标,东京都第1031章 主动决战第733章 开战了第39章 你死我活第31章 斗争、在马尾第1125章 布尔战争入场券第517章 火力网下的溃散第1章:清穿啦第43章 不一样的新年第798章 以血还血第155章 袁世凯的困惑第567章 鱼死网破的局面第772章 落幕战第1240章 欧洲新局面第625章 围炉夜话大展望第1262章 战机的竞争第887章 布格伊海战第164章 不寻常的春节第185章 日本卖国六条约第533章 功德寺第908章 不对称较量(二)第1293章 碾压的火力第176章 诱敌第469章 南华民主共和国第1190章 中国的影响力第268章 赵烈文的邪谋第122章 新战舰的下水仪式第266章 等待最后的胜利第901章 决胜关键第81章 决战南海之出场秀第384章 必须杀第911章 终极对决的序幕第72章 出击第116章 科技工业的起源第751章 北洋的奋战第1101章 复兴党的新考验第1000章 大胃口第222章 亮出咱的底牌第801章 亮出一点点底牌第1127章 布尔人的怒火第287章 土地,咱都收了第521章 A等绝密计划第1325章 中美宣战第857章 英国的算盘第1337章 出击,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