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万象更新

在资政局外头,许多武官见里头混乱,一时也是急的如热锅蚂蚁。

尤其是几个王府的幕友,更是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关于称帝的事,幕友们也不是没有对策,只是绝大多数人认为,眼下郝家实在没有必要成为众矢之的,现在朝廷那边人心浮动,天下各处府县都在为后党和王党之间的争锋相对而焦心,假若此时,谅山这儿郝家称帝,那么必定后党和王党之间的冲突,最后会演化为一致对外的局面。

因而幕友们见事情不可收拾,可是偏偏,又不能入内,于是有个嗓门大的幕友便大吼:“殿下,快从这里出来。”

郝政听到了,索性连外衣都不要,转身便走,却又被几个激动的资政拦住,一个资政义愤填膺的道:“请殿下顺应天命,这是资政局的一致决定。”

郝政便道:“资政局并未提案,何来的决议?”

那资政道:“不必拘泥形式,公道自在人心。”

郝政苦笑道:“老夫并没有这样的心思,莫非要逼本王做乱臣么?”

另一个资政插身进来,大吼道:“说什么奉懿旨进京,都是虚词,那些腐朽的理学手段,为何至今还用,什么君君臣臣,简直就是胡言乱语,天下有德者居之,殿下登基,则万民欢腾,四海安定,有何不好,你看那朱氏,走马灯似得走了这么多君王,又有几个,堪当得天子二字,他们只晓得争权夺利,目光短浅。昏聩无能,事到如今,还非要黄袍加身,众人劝进么?我看,不必劝进。殿下合该称帝,以顺民心,咱们进兵金陵,为的是什么?我看,也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商贾能得到更广阔的市场,能够畅通无阻的在天下各处互通有无。也是为了官兵能够建功立业,能够从中得到与之匹配的身份,为了那些死去的人,能够得以告慰。为了农人能够得以从圣法中得到好处,使天下人人有工作。使天下人人有田耕,只因为这些,就已经足够,这才是天道,才是天命,陛下理应带着我等,靖平天下。使那些尸位素餐者,俱都沦为阶下囚,让那些无道君王,再不能高高在上。让……让开!”

这人气势如虹,竟是直接跳上了一处桌子,靠着这面墙壁,乃是一面旌旗,上书‘大明’二字,谅山虽然实质上已经军政与大明脱离,可是名义上却依旧还是臣属。因而在这资政局,为了掩人耳目,还是悬挂了一面大明的旌旗,他跳上去,直接把这面旌旗撕下来。眼睛发红,将它掷地,踩在脚下,断然大喝道:“天道变了啊,世道也已经变了,金陵那些持禄养交的名公巨卿们看不到,难道殿下看不到么?到了现在,还有什么可遮掩的,还有什么,拿不出来的见人的,殿下要愚忠,那么置我们于何地,我佟文不认朝廷,不认天子,除了殿下,谁都不认,因为殿下才是天下的希望,殿下若是不肯登基,佟文无非一死而已。”

所有人肃静了,俱都呆立不动。

这佟文已是老泪纵横,方才撕声揭底,如今嗓子却是哑了许多,他苍凉的道:“真的已经变了,为什么还看不到,当年的时候,这谅山,不过是不毛之地,可是今日如何。咱们跟着殿下,不为什么升官封爵,为的,不过是自己的子孙,将来不再受歧视,不再有士农工商,为的能人人享受这谅山的繁荣,生生世世,再不可能人有高下之分,学以优则士,三教九流,行行都可以出状元,鄙人从前,不过是个匠户,诸位,匠户啊,本来按着那朝廷的黄册,我祖宗为匠,现今为匠,往后子孙后代,尽皆是匠,此后到了谅山,入了工坊,做了师傅,自己和人合伙从小作坊做起,终有今日,我这一辈子,自然无憾了,可是儿孙们呢?天有不测风云,朝廷在一日,这谅山未来如何,我便揪心一日,这天下,不是豺狼的,陛下称帝,国家体制才能得以确定,等覆亡了大明,这放眼天下,再无人可动摇谅山基业,我便是今日去死,也能够瞑目了。”

“陛下……”佟文拜倒在地,已是泣不成声。

于是一个又一个人拜倒在地,乌压压的人跪了一片。

郝政站着,嘴唇哆嗦,想要说什么,却是说出来,最后只得道:“好,我们从长计议。”

“不,今日就在资政局登基,不必在乎什么繁文缛节,不必在乎什么仪式,就在大家的见证之下,有何不可?”

“这……未免仓促。”

“陛下,资政局难道配不上陛下么?”

“本王尚需考虑一二。”

“陛下若是考虑,便出不了资政局。”

于是郝政苦笑,道:“罢……一切由你们吧。”

………………………………………………………

外头的许多幕友,此时已经捶胸跌足,在他们看来,眼下称帝,实在不是一件好事,只是他们,却是无可奈何,因为他们不是资政,进不了资政局。

反倒是外头候着的武官,本来他们担心的,却是郝政的安危,生怕出了乱子,不可控制,现在见局面平息,又见殿下要登基,反而个个兴高采烈,有人在资政局外头振臂大吼:“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许多人被这声音感染,等到消息传来,顿时附近的街道沸腾,乃至于整个谅山,也俱都热闹起来。

郝政称帝,对于谅山人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喜之事。

这郝家一日保持着王爷的身份,就一日低人一等,越是低人一等,就越是让人觉得有隐患,如今大家活在谅山,每日在报纸的舆论轰炸之下,对那朝廷,早就寒心,更无一人,对朱家抱有什么好感,至于徐家,听都不曾听过。因而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何等的‘大逆不道’。

…………………………

资政局里,一幕仓促而成的登基大典却在开始。

资政们终于安静,他们纷纷肃穆起立,郝政被安排坐在了上首,众人叩拜,口称吾皇万岁,郝政起身,道:“诸位不必拘泥礼节。”

这句本该众卿平身,如今却好似是过家家一样,直接一句不必拘泥礼节,让人不由想要发笑,不过大家事先说好,本就不必在乎繁文缛节,自然也就无人异议。

旋即资政长宣布,郝政为天子,于是,一场简短的仪式便结束。

当然,虽然不是繁文缛节,可终究,这一场仪式,还是属于繁文缛节的一种,名义上的事做完了,紧接着,制定过国号,制定律法,设立官制,却还要继续讨论,郝政借口自己疲乏,已是出了资政局,数十个幕友便围上去,这些人一个个脸色阴沉,只有一个苦中作乐的道:“我看也没什么不好,名不正则言不顺,倒不如敞开来的好。”

郝政这时候,也不知该说什么,只是摇头,苦笑。

只是资政们的精力却是充沛无比,在仪式过后,资政长开始宣布,商讨称帝之后的巨细之事,于是半个时辰不到,一个讨论的日程便出来。

最先讨论的,自然是国号,这国号来源很多,有来自于发迹地的,也有来自于封爵或者姓氏,只是大家商讨之后,却觉得都大大的不妥,这郝家的发迹来自于谅山,自然不该称呼为谅,说实在的,有些小气,不足以彰显威严。至于封爵,封爵曾是碌国公,以碌为名,也教许多人摇头,至于姓氏,似乎也不妥当。

倒是有人提出了方案,这谅山既是旷古未有,开万世先河,既然如此,何不如称为新,有万象更新之易,又可有别于历朝历代之国体,只是又有人摇头,认为这新字,早在王莽时便曾用过,这王莽最后身败名裂,很是不吉。

不过这个新字,终究还是很对许多人的胃口,他们所组做的事,本就是前无古人,当得这个新字,于是这资政局里立即分为顽固和开新派,又是喧闹了一阵。最后讨论无果,索性请郝政下最终决定。

反而幕友们那边,本也在讨论此事,在他们看来,既然事情已经成为定局,这国号,自然也该他们来商讨一下,谁晓得资政局狗拿耗子,占了先机,于是许多人不乐了。

…………………………

第759章 加官进爵第414章 有一笔账要算第640章 王子第476章 亡国之君第69章 你会后悔第340章 千古一帝第279章 卷土重来第700章 地主家真没余粮了第760章 钝刀子割肉第703章 他们都老了第662章 征服天堂第61章 两虎相争第779章 娘娘千岁第558章 父子相疑第624章 廷议争锋第48章 为什么打人第3章 不抛弃,不放弃第410章 郝风楼进京第392章 灭门第261章 奇货可居第619章 杀机第859章 人如何胜天三更已毕求月票第881章 觐见母后第918章 推你下火坑第899章 自寻死路第225章 天子驾临第309章 有怨抱怨、有仇报仇第573章 一决雌雄第298章 人心不可测第334章 纳妾第902章 乱局第537章 不择手段第8章 少爷我读春秋第220章 千金之子第136章 做大事第474章 反告第520章 摩拳擦掌第479章 明正典刑第763章 铤而走险第745章 朕要杀了你第924章 出卖第101章 格杀勿论第7章 书中好多颜如玉第205章 宫中火起第323章 民心可用第736章 杀死他第448章 交趾王第25章 忧国忧民第295章 万万人之上第464章 你配吗第599章 百年之好第890章 圣法第567章 杀戮第15章 动手第157章 神兵第927章 妇人之仁第730章 不眠之夜第805章 调虎离山第514章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第265章 御驾第677章 吞噬暹罗第643章 逆贼当诛第347章 锦衣卫杀人了第722章 棋手第467章 胡汉三又回来了第487章 喧宾夺主第606章 天大的家业第188章 拼了第705章 弥足珍贵的大礼第467章 胡汉三又回来了第824章 仗义死节第318章 一审定生死第780章 可怜的女人第94章 牵涉宫中第239章 大开杀戒第154章 升官第768章 天子震怒第186章 唯我独智第926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第200章 天赐良机第806章 英雄惜英雄第903章 被坑了第826章 公忠体国第176章 是你第511章 结盟第256章 永乐亲征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657章 踏破暹罗第254章 哪管洪水滔天第476章 建功封侯第12章 原来只是缩头乌龟第869章 天子驾崩第235章 你惹到了我了第762章 万山红遍第667章 死战第824章 仗义死节第63章 杀气第845章 全胜第295章 万万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