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章 流民逃难可来幽?

跟随陈止出来的,都是蓟县大族,倒是没有官吏,因为陈止是以私人好有身份来迎接,但随行之人,在整个幽州也是地位不凡,让刘纲、彭棋一下子就接触到了幽州上层,有了人脉。

而后就是一场晚宴,热闹非凡,让二人更是感慨连连。

是夜,刘纲与彭棋睡得很香,憧憬未来,期待在幽州有个好前程。

陈止已与二人通过气了,他们想要出仕,靠着身份背景不行,最多为吏胥,想要当官、驭人,就要过筛选。

这筛选的内容,为学问之道,涉及百家,刘纲、彭棋自忖苦读多年,并不担忧,欣然接受。

但二人睡下,陈止却没有休息,依旧精力饱满的处理事情,并第一时间将王构叫来。

王构进来,恭恭敬敬的行礼,然后目光落到了房间一角,看到有一名文士正坐在那边,这人不言不语,王构虽不认识其人,却没有询问来历,而是等着陈止问询。

见了人,陈止就问:“如何,你这一路行走,观冀州情景,有何感想?”

王构便答:“冀州此地,属下并未全观,只看常山一郡,就知多有隐患,盖因胡人心卑,不以民为根,反加以排斥,分上下之别,行压迫之事,视贩夫走卒为奴仆,观平民百姓似猪狗,便是那世家大族,亦如圈养之牛马,想要用之,却又防之,更有敌视,如此这般,上下相敌,可以强一时,而难行一世,所以境内虽平,却不觉流民,盗匪横行,无人澄之。”

陈止闻言,思索片刻,才道:“听你之言,这冀州百姓可谓辛苦,有流民、有贼匪,要承受田租赋税,还要忍受胡人压迫,那你觉得未来这些百姓,有多少要逃难?”

王构斩钉截铁的道:“若无饥年、荒年,十人五逃,若是天灾人祸,十不存一。”

他见陈止沉吟,继续说道:“鲍师推荐属下时,当与主公说及,属下曾是逃难之人,最先物色了几处,除幽州之外,还有魏郡等地,因担心路途不宁,才先行探查,因种种缘故,沦入军中,我那几个族中兄弟,还在北海老家等着消息,属下对这逃难迁徙之事,颇有研究。”

“哦?”陈止点点头,鲍敬言带着王构回来时,密谍司就大致调查了一下,虽然消息不多,但已知其人生平大概,这才收入府中重点培养,“那照你来看,这冀州境内,尤其是石勒统领下的百姓,正在酝酿着一起巨大的迁徙、逃难浪潮?”

“正是如此,”王构的回答,还是没有半点犹豫,“爆发的时间,大概就在这一两年之间,而且石勒应该是没有什么对策的,也不会为此改变政策。”

陈止直接问道:“那你觉得,这冀州石勒治下的百姓,若是变为流民,有多少会来幽州?”

“幽州……”王构这次犹豫了一下,没有立刻回答。

陈止笑道:“不要有顾虑,说心里话,石勒那边现在没人敢说违逆之言,上下之间,居然不敢言真事,不是相互奉承,便是彼此提防,如何长久?我这边总不能也如此,幽州如何我心里也清楚,这几天接手卷宗,种种弊病非一日可除,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总要先有个目标。”

王构这才放下心来,说道:“幽州在北地名声不小,但主要的原因,是原来的幽州刺史王浚大将军有诸多战功,又有那鲜卑人作附属,凶名甚大,虽然闻名,但这等名声……”

“这等名声可以让人畏惧,却不会将人吸引过来,”陈止明白王构的意思,“何况,幽州靠近北边,再往北就是大漠草原,多有入寇之人,而冬季寒冷,被称之为苦寒之地,百姓若是逃难,必然先往南边、东边投奔,实在没有办法了,才会选择北边。”

王构有些尴尬,却还是点头同意,随后说道:“确实如此,若是属下来看,或许会挑选北地,因为此地百废待兴,又有明主,但其他人,先要想的是家族安稳,便是属下,即便自己来投奔幽州,也会想办法让家人迁徙他处,很可能是早就物色好的魏郡。”

“你这话听起来倒是颇为真实,行,大体情况我是明白了,此事你完成的不错。”陈止轻轻点头,没有给出什么承诺,却让王构心中欢喜,他知道能在主公心里挂名,可是比立刻兑现功劳要有用的多!

“请主公早点休息,属下先行告退!”主动告辞之后,王构看了一眼角落那人,就离开了将军府,走到一处无人角落,忍不住朝着空中挥动了一下拳头,宣泄心中兴奋。

“冉瞻身边的高并,出身高句丽,没有什么世家背景,先过筛选,又立功劳,关键是在主公心中留下了印象,方被调到冉瞻身边,这才能平步青云,如今已然得势;我与他比,即便不如,但出身总归不算太糟,如果在其他地方,或许难有高升之念,可在幽州,却有机会,一定要把握住!”

这般想着,他走路都有劲了,很快消失在街道尽头。

另一边,陈止却将坐在房间角落的那名文人叫了过来。

看着这人,陈止笑问:“这情况,先生都听到了,有何见解?”

他对面这人,羽扇纶巾的打扮,有如书生,但留着长须,赫然是赵王孙的幕僚孙秀。

孙秀本侍奉赵王一系,但赵王被困,世子在京没有声息,他护送着赵王孙抵达代郡,想要寻求帮助,却未能如愿,又跑去找王浚,依旧毫无回应,辗转各处,最终又回到了代郡,结果恰逢大战,陈止根本没有经历去应付他们,便被安置下来。

在这期间,孙秀倒是时常写信献策,给陈止出了不少主意,也有几个被采纳的,一来二去,陈止渐渐把握住了孙秀的心思。

此番坐镇蓟县,陈止打算锻造幽州上下,奠定根基,就将孙秀召来,与王构见面询问,更让此人在旁听着,现在就问其人想法。

“将军若想等冀州自乱,那是白费力气,据我所知,石勒虽然为人凶残,但对自己人却不刻薄,颇有些忠心用命之人,有这些人为骨架,就算是冀州有乱,也能镇压下来,不会给人可乘之机,倒是百姓不堪重负,四散奔逃,是有可能发生的,而且就像刚才那位君子所说,当在这几年之内,将军想的,无非是抓住机会,招引人口,此计可行。”

陈止眯起眼睛,问道:“依你之见,如何引流民来投?”

孙秀笑了笑,道:“可借鉴筛选之法……”

第四百六十六章 这不符合兵法!第六百二十四章 大溃败!追穷寇!第八百七十七章 前奏第四百六十八章 《陈氏通典》之始第五章 江山如画在侧,日月拱卫其身第三百二十章 终于还是来了!第八百六十章 心想事难成第八百八十八章 犹不知战情,只是赶路忙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们汉人太多了第六百零六章 闭眼观势第三百八十一章 东廊抚琴者,可为我婿第八百五十八章 志大而事未成,当惜命第三百四十九章 陈止行不行第三十二章 反水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送真龙,镇冠军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言谈生死,追悔难回第七百四十四章 一人之志可以拓天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都没来!第五百三十七章 威逼利诱,不容墙头草第九百二十五章 三代有其名望,井田不见于世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们汉人太多了第八百二十五章 陈氏六文书第六十六章 武有手中剑,文有口中律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乡侯北上镇匈奴第九百八十五章 夜袭!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正请陈止,快马出洛阳第二百八十章 我到底是不是陈侯第八百一十三章 人为贵,谋武图文第六百九十六章 名望因何而动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就是郑实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城陷第三百九十九章 归乡与仙翁第二百七十一章 刘渊是好对付的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玄甲不可胜?第二章 万里河山,双铭铜钱第一千零九十章 国颓运衰人心乱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送真龙,镇冠军第九百八十七章 力尽被擒第六百八十七章 赵王孙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尊令,匈奴将第三百四十八章 观画如知己,手足入国都第三百六十六章 诸多,多虑了第二百零二章 前后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好一顿毒打!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岂能尽两全第八百二十二章 暗流动第三百三十八章 尔如行在崖边,我则如履平地第五百四十二章 慕容议,战已起第二百零一章 启程之时,拦路之人第六百四十四章 招降也打!第七百二十六章 上古三连第六百一十六章 先攻破代县,再活捉陈止!第四百四十章 牵军入局是何意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局第九百四十一章 宗室倾轧,内盟外敌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人道制法,以束玄虚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设!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皆死第五百五十四章 十五万大军围城第九百零九章 时过境迁,相同之人境不同第四百六十五章 慕容皝第一百五十三章 诸葛有请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纳传谱,贫僧明法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党争,石氏得利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边新城疑扎根,车上书册源雕版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还能这么投降?第七百二十一章 书满廊第八百三十章 诬人不成,反遭碰瓷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阳,我心难安第九十无章 品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大家族有五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请问,你这边有没有……第三百七十一章 为国背锅,使人惊惧第五百一十章 求附庸而不可得第二百六十章 五子五丈谁家善,黑白散尽凶匕见!部分结束,还有两、三张后文第八百二十一章 群属成第六百八十四章 冀州乱局,有兵叩门第二百九十章 冉家有儿郎第六百七十章 无声潜入院,探墨寻秘传第八百五十一章 溃逃!第二百二十八章 满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损兵折将失将位,追悔莫及心难安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权在手,一言驱士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纸之上记师言第六百九十三章 凑一起了第六百九十七章 匈奴杀意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援书北上请玄兵第九百三十一章 一字曰:易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南方无龙,朝对成空第一百三十五章 论辩风浪起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议,幽州之本第五百四十九章 人心变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七百二十九章 铜板与签第九十四章 咳,本将早有预料第三百四十五章 可否一比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