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章 知将军府,而不知朝廷

草原上的物产是十分有限的。

过去在草原上崛起的游牧部族,都有南下打草谷的习惯,这一方面是部族风俗影响,但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草原环境恶劣,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和物资。

自己的土地上不能提供,那就从别的地方补充,自己的部族无法提供,那就去抢夺其他部族。

抢夺伴随着兼并,最终塑造大型部族,匈奴、鲜卑这般皆是如此崛起。

“草原的供养是有极限的,而且相对贫瘠,当势力膨胀到一定程度,整个草原近乎归于一部,就只能向外扩张,往哪里?”

刘琨最后一句反问,便不再多言,留下了陷入思考的众人。

只是这些人只忧愁片刻,便不放在心上。

“听着凶险,但有将军府护持,咱们幽州必然无恙,胡人如果赶来,只能是自寻死路!”

“不错,将军以咱们代郡这一郡之地,就可以拿下整个幽州,不仅败了王浚,还逐慕容、降卫氏,那卫家不也在咱们代郡开枝散叶了么?当初都不怕,现在还能怕他慕容再来?”

“正是,这天色也不早了,家里婆娘该做饭了,俺先回去了。”

很快,众人相互道别,纷纷散去。

听着这些人的言语,刘琨却不由感叹起来,曾几何时,中原腹地、乃至那并州百姓,也是这般模样,不管过得好不好,总是一日两餐不断,知道明日早上起来一样可以劳作。

可惜不过几年的功夫,并州沦入匈奴人掌握,中原也处处烽烟,很多人沦为流民,过了今日,明日不知身在何处。

“如此看来,幽州已然是乐土之地了,难怪他陈守一能憋得住几年,始终不对外用兵,就是不知道,他准备隐忍到什么时候。”

感慨过后,又见了众人散去,刘却前行几步,来到正在收拾物件的刘生跟前。

刘生的东西很简单,便是能折叠起来的胡椅,加上几本书卷。

刘琨见了那折叠胡椅略感兴趣,他在雁门游击的时候,就听说幽州有此物,据说还出自将军府,甚至还见过几次,可一直未曾仔细观察,眼下这一见自然好奇,只是更让他好奇的,还是面前的这个书生,因此压下了探究胡椅的想法,直接过去说话。

见刘琨过来,刘生拱手为礼,然后才将几本书册收好。

见他这个模样,刘琨颇为唏嘘的道:“看君子是寒门出身吧,却能观北地之局势于一心,更难的是心怀百姓,在路上宣讲,若是你出身上品之家,以这般学识,假以时日,位列朝堂也不是难事。”

他是猜测眼前书生也有志向抱负,用此话开场,最后招揽过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没想到刘生却笑道:“先生却是误会了,小生并非投靠无门,才在街上宣讲,其实在下早在去年就过了幽州文举,乃是一名举子,承将军府教化之务,来到这里宣讲,待得半年之后,会有人过来考核,询问路人,若是十问五过,便得晋升,可以为吏,去一方辅政。”说着说着,他脸上露出了向往之色。

刘琨却吃了一惊,追问道:“这个文举,是怎么回事?你说过了此举,通过考核,可以为吏?莫非人人皆可为之?”在这之前,他已听过文武举的说法,只是不好多问,可隐隐有着猜测,结合幽州的一些情况,有了个模糊的想法,听到书生一说,马上就清晰几分。

刘生就说道:“也不是人人皆可为之,但却是人人可能为之,在这幽州,只要身家清白,每年报备,秋收之后,便可参与这文举,对了,还有武举,这两年越发隆重,几乎人人皆知,”他露出笑容,“先生不知此事,果然是外地而来,若换成了镇子上的其他人,恐怕不会与您多言,而是多有防备,甚至直接通报长者,要来抓你。”

“你是怎么知道的?”刘群走过来,听到这话,就忍不住问起,他自然想到了刚才那个老农,几句话就走,满是戒备。

“包括小生在内,前面几个宣讲人,都反复告诫镇中百姓,让他们小心外来之人,更讲了许多分辨外来之人的方法,防止被人刺探了我幽州虚实,这也是将军府所提倡的,而且说白了,这个镇子本就不大,整个镇子一共也没有多少人,大部分还都有交情、亲缘,彼此之间大多都认识,像先生这般的外来之人,而且风度不凡的,一下子就会被辨认出来。”

刘群愣了一下。

刘琨则眉头紧锁,整理了思路后,说道:“这么说来,这过了文举的人,都要像你这样,到这幽州的一个小镇子里宣讲?一个人给一个镇子讲解,还真是辛苦。”

刘生却笑道:“这个镇子因为地处偏僻,编户齐民不多,因此只有一人便可,那些稍微大一些的镇子,宣讲的人数就多了,至于县城之地,人多繁杂,甚至还要十几人、二十人协作,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要来地方上宣讲,在下文举的时候,名次只在五十开外,这才要到地方上走上一遭,前十名的话直接可以为吏胥,在将军府中行走,日后外放为吏,五十名以内也可入幽州官学深造……”

听到这,刘琨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已然意识到了里面的关键。

“难怪啊,我说这随便一个农夫,怎么都能说上两句时事,更有不少商贾、小厮之辈,也都是见识不凡,看来都是君子宣讲的功劳啊。”

刘生却摇摇头,笑道:“非小生一人之功,而是前几任打下的基础,最初来时,这街上的百姓哪里会有人听讲,反而还有嘲笑的,是几位前辈不断宣言,才有今日之势。”说着,便告辞离开了。

刘琨不好阻拦,更无法招揽,人家本身就是文举出身,来这里不是做义工,而是为了考评之后晋身,哪里会跟自己这么一个外来逃难的人走?跟着自己,才是明珠暗投。

所以,回去的路上刘琨心思沉重,回了车队,就催促车马尽快前行,这一走,也没心思了解沿途局势了。

刘群固然不愿耽误时间,却还是忍不住问起缘由。

刘琨便道:“之前还道幽州武功为盛,文治次之,如今才知,分明是文治为大,是以武将不满啊!”

刘群一听,惊问其故。

刘琨叹息着道:“文举一出,举子名成,幽州之地的寒门子弟,尽入陈守一帐下,你莫非没有注意到,这幽州百姓也好、兵卒也罢,乃至是那士人一脉,都只知将军府,而不知幽州刺史了!”

第三百七十四章 见微知著,方知气候已成第三百九十章 领民户籍与屯田民籍第六百四十九章 几窑上下品,文思有惊雷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方来客第七百二十一章 书满廊第二百四十三章 王家宅中阻书童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帐内书信,帐外炮响第六百九十六章 名望因何而动第七百九十二章 汉制于其不过工具第五百二十章 刺客!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来的草原之主第九百三十五章 内外之姓【新年快乐!】第七百八十章 权隆气盛,陈止的试探第八百四十九章 临机决断,身陷囹圄第九百七十章 为何要占城?第八百七十七章 前奏第九百章 止戈虽好,不如杀而立威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权在手,一言驱士第七百一十章 开门就言运第五百四十章 分而化之,擒胡直问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纳传谱,贫僧明法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皆输,还敢言勇第六百二十五章 钓鱼执法,一网打尽!第八百八十四章 占范阳而望幽州第四百八十五章 陈施主的口气好大第二百五十九章 你若有胆,不妨一听第八百二十八章 多方协力,三路攻代第九百五十八章 我兄长是何等人物?第六百六十八章 都没来!第九十一章 学识如洪入心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次破个够!第六百七十一章 敌从何处来?冀州有军情第五百七十九章 将计就计,顺势而为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如杀之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万事皆有其芥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别怂,赶紧打!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有一阵说与众,前中后尾各不同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阳,我心难安第二百一十三章 要完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陈代王,何人可以代陈?第九百四十一章 宗室倾轧,内盟外敌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祚短,群起瓜分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为使,暂可心安第九百一十三章 汉殇(上)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养寇者王,难伐者石第一百零三章 彭城第一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送真龙,镇冠军第二百一十九章 东海王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议玄甲事,群臣莫敢言第七百四十二章 挟势而为,化虚为实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灾与隐患第四百一十三章 刘氏劝夫,鲜卑献礼第四百六十一章 兵马未动,外交先行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无根无基,以佛替夏第三百六十七章 友人谈与仇人哀第四百五十一章 纸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来第九百九十三章 一举多得,岂不美哉?第三百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四百五十九章 明运竹藤,暗度陈仓第三百一十七章 孙武三鼓,陈止复召第一百零二章 欢谈畅饮谁头筹第七百九十四章 钱粮!第四百一十章 假兵退匈奴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还就不信邪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占范阳而望幽州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人之初,性本恶第九百三十一章 一字曰:易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变,刮目相看第四十三章 请尊者评第三十四章 冤!第二百二十章 不敢!第七百一十八章 窥机出头未如愿,僧言灯火道笑驳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陈归乡,一陈假虎第八百零八章 灾祸何所来?第五百六十九章 悔则壮士断腕第九百二十九章 砸一下,慌一城第三百九十六章 各人的选择第二百七十九章 谢谢啊第八百七十五章 杀进去!第一百四十二章 名起高楼亲受益第七十六章 以利动人难定品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纳传谱,贫僧明法第六百一十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八百四十三章 先找个投名状第五百六十七章 问兵难入营,家书予诸君第六十一章 世兄之才,今日方知第九百一十二章 正是拉拢之时!第一千二百章 至圣言、管子语,断龙之术第八百三十三章 石勒动念,北地风起第五百六十四章 胜改势,敌自变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一手人才,一手刺杀第六百八十四章 冀州乱局,有兵叩门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一国尚且不可挡第四百零五章 代县之迎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叛者恐心猿,求者骋意马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封师而吞气,劫来走一遭第六百四十九章 几窑上下品,文思有惊雷第二百五十二章 此乃避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