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

平州,辽东郡。

正有两军交战。

说是两军,其实也不尽然,盖因这一方军中一看,就知是混合了多方,不仅是身上战袍不同,连那发型都有很大区别。

一阵冲杀过后,两边各自扔下几百具尸体,皆鸣金收兵。

军争一停,马上就有诸多传讯兵,冲到了后方的一座大营中。

与此同时,之前与人鏖战的、那支一看就是混合了诸多族群的兵马也顺势归来,收拢在兵营周围——

这座兵营明显是按汉家兵法设立下来的,远远看过去,就能感到法度森严,前后左右皆有其理。

但在兵营外面,还有高高矮矮的营帐散布,但正因为太过零散,在形式上亦不统一,所以倒是不显得这大帐周围还有兵营了。

等那些所属各不相同的部族兵卒归来,都入了外侧的低矮营帐,这才显露出来。

就在这些兵马归来的时候,在那中央军营的大帐中,张方已经坐定,左右皆为副将、幕僚,就听着传信之人说着情况。

“禀报张将军,高句丽的兵已经退去了。”

“总算让这些人退去了,若是他们再忍着不退,咱们的人就要亲自出马了。”张方说话的时候,朝几位幕僚看了过去,“诸君,你们给我老张分析分析,高句丽的新王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慕容部的人,知道了主公玄甲军的厉害,都主动退兵了,怎么高句丽还敢攻伐,难道不怕我玄甲之力?”

“启禀校尉,属下认为,高句丽根本无心再打,只是他们国内局面不稳,才不得不动兵锋,想来是要以打促和,只要将这冲突再持续一段时间,其新王必定主动求和,到时候校尉东征,便可得全功了。”

一个幕僚说完,又有一人站出来,继续道:“当前的情况,还是得维持局面,咱们在此处鏖战,令平州西边得了空闲,慕容部的人马退去,高句丽除了认输,别无他选,未来平州或可安宁,以陈公如今的威势,若是传令平州,或可得一州归附。”

“恐怕那位邓刺史未必肯啊。”听了两个幕僚的话,张方却冷笑一声,“那位的骨头可是硬得很,对胡人硬,就是对本将也硬!”

就有幕僚说道:“邓刺史为朝廷守护平州,职责所在,有些异议倒也正常。”

“可惜,就怕这人不知好歹,想要趁机谋夺土地!”张方对那位刺史似乎有些成见,“你说我等未来之前,他连一个郡都不能完全掌控,如今却想着要整顿半个平州,未免也太不知进退了吧?”

对于主将的看法,他的幕僚却有不同意见:“平州说是归朝廷之制,其实是当初王浚王自己脸上贴金,还是胡汉杂居,诸部交融,校尉这些日子征伐此地,该有发现才是。”

张方轻轻咳嗽了一声。

幕僚很明智的略过此事,继续道:“邓刺史来时,先受王浚掣肘,又有诸胡欺压,其实是孤身一人,也无兵马,能拉拢一批人,维持基本的架子,就算不容易了,更难得的是能慢慢掌握一郡,最后让几大部族皆承认其名,这就是本事。”

张方直接摆摆手,很是不快的道:“行,就算他邓飞有本事,那之前我与他见面,那人的傲气你们也见了,话里话外可是半点不客气!莫非这人还能知道进退,不谋土地?”

幕僚却道:“属下却觉得,邓刺史是聪明人,知道局势变化,只要将军能稳住当前局势,等陈公归幽,一切水到渠成!”

说到这里,几个幕僚忽然出面,就帮着张方梳理起他入平之后的种种作为和战功来了。

原来,这个大营正是张方安营扎寨的地方,里面驻扎着被他领来东征的三千兵马。

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张方在平州内的攻伐经过几次波折,步入了正轨,取得了很多的战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将平州西边,除半岛上的几个郡之外,土地上的诸多部族不是被驱逐,就是被收编。

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他着实费了不少的脑子,一边攻伐,一边派人过去威逼利诱,拉拢一家打另外一家,实在拉不动的,就是麾下的多部兵马出马,与之鏖战,消耗其战力——

这些多部兵马,在张方刚刚带着军队进入平州的时候,其实是没有的,但等他平定了宇文部的“叛乱”之后,马上有了第一批兵马。

然后,他就用这第一批宇文部的兵马作为主干,吸纳了许多小部族,最后拉出了一支几万人的协从军。

这部分兵马的战斗力,是比不上玄甲军的,但架不住人多,如果拉出去和已经建立制度的匈奴国打,或者和在冀州站稳了脚跟的石勒军交手,对方骑兵一个冲锋下来,协从军就要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不成体系了。

不过,平州这里的兵马,可没有什么建制,大部分都是部族民聚集而成,相比较而言,反倒是以宇文部为主干,组合而成的协从军,在战力上更胜一筹。

于是,张方以协从军开路,若是碰上难啃的骨头,就玄甲军亲上,果然打开了局面,将平州的情况彻底改变。

甚至连远遁至此的段部,都派人过来接触张方,有投诚之意,并且主动出马,与高句丽交战几次,献上了投名状。

这般功劳,伴随着军情传递回去,让张方还颇为自得,以为可以成为幽州有数的战功了,

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陈止忽然亲自领兵,带着人马朝着并州杀了过去。

这一番变化,不仅出乎了周围势力的预料,也让张方好一阵疑惑,但他还来不及发信询问,就不得不应对起忽然恶化的平州局势——

随着幽州兵走,周围势力认为幽州的兵力缩减,大概率不会支援平州的张方部,那么张方部也就成了一支孤军,可以图纸。

这种情况下,慕容部的人终于入局,进入了平州。

他们一来,原本眼看着有些清明的平州局势,马上就重新混乱。

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祚短,群起瓜分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断虬龙,慑群雄,斩仇祭龙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无根无基,以佛替夏第九百章 止戈虽好,不如杀而立威第四百二十七章 广宁郡隐藏着什么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扬镳第四百五十六章 纸艺之秘第三百五十四章 遇陈皆避忙送礼第一百七十五章 异族初显迹,朝廷使已至!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还有一本!第一百零六章 权财难久,唯学永传第八百九十一章 噩耗一来,手足无措第七百六十七章 乘车路遇兵押囚第三十六章 岂不美哉第三章 一支道家签第三百零一章 这不是个好差事第二百三十四章 圣王之道,天下大利!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世之间心已定第七百六十九章 将军要淡定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议玄甲事,群臣莫敢言第七十七章 升堂!第七百三十三章 竹签消,铜板碎,乃成眼中景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三百四十章 文评,可有人去第一百六十六章 陈守一骂死王弥 新春快乐!第四十二章 陈家,我与陈止最亲第八百八十四章 占范阳而望幽州第六百八十四章 冀州乱局,有兵叩门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三百四十五章 可否一比第七章 心中摇第五百三十五章 我要见陈止!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之后,金液满三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为鲜卑,亦长叹惋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陈者富贵第三百九十六章 各人的选择第九百五十九章 逼人太甚?!第三百一十一章 来得正好!第九百八十章 列七品,分四姓第三百五十章 风范气韵,极参神妙第九百七十六章 阳谋离间族相异第二百二十三章 江东已传其名第六章 峰回路转为哪般第六百四十七章 昨日无礼今亲访第七百一十二章 前耸后危,论法与教异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乐之位,可坐多久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评第五百四十四章 鲜卑未见形,已有匈奴至?第四百四十章 牵军入局是何意第二百零七章 赐予是福林边拦路!第五百三十章 隐忧第一百八十章 当除祸根第九百九十八章 胡争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乐令,万万不可啊!第六百五十四章 看相与毒计第七百九十七章 法不过人部分结束,还有两、三张后文第一百二十四章 传道授业解惑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师道第七百五十四章 人未出县陈已知第八百六十三章 惜哉雄才,侍于小儿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权在手,一言驱士第五百九十六章 名声还不够硬!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断虬龙,慑群雄,斩仇祭龙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导,移风易俗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昔年河边荒草,今日众星拱月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江左琅琊第一百六十九章 幸存者与自尽人第六百六十九章 爵有三分,怒急而查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是生路,便是绝路!第四百八十章 这就没了第一千零二十章 流民逃难可来幽?第六十七章 执剑赴会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可以定天下局矣第三百四十九章 陈止行不行第一百四十一章 贼首探,郡守访 还债2/50第四百三十四章 访吴阶,有谋划第三百六十六章 诸多,多虑了第一千零九十章 国颓运衰人心乱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第二白三十二章 法莫如一而固,兵莫难于军争第四百二十七章 广宁郡隐藏着什么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日下雁门第七百四十四章 一人之志可以拓天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虚张声势第六百二十六章 人差不多齐了第七百三十一章 眼中变第七百零八章 事关功业,教主指路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气,一人轻生第八百二十二章 暗流动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两招,可夺陈功第四百三十章 称赞求字老人说第五百二十七章 掌金守石乃寻卝第四百四十章 牵军入局是何意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军溃,众叛王氏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还能这么投降?第五百二十五章 得一洞而堤溃第四百四十章 牵军入局是何意第六百二十一章 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