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北乱南散,皆不成运

见几人议论开了,陆谦也就不再瞒着他们,说出了来意:“当下朝廷局势艰难,南有贼匪之患,北边则是胡人压境,朝中诸公对此都是忧心忡忡啊,只是我等兵力分散,还要放着南边的贼匪,这北边……”

“陆叔父……”张景生听到这里,忍不住点明了,“您是陆建的长辈,我等更是莫逆之交,也是亲如兄弟,那您也不是外人,那晚辈有些话,就想要说说。”

陆谦知道张景生的出身,乃是公侯之后,在这幽州年青一代的官僚中,算是首屈一指的,能力过人,见识也不凡,对方既然要开口,他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便做出了洗耳恭听的样子。

“这江南的朝廷兵力其实不少,只是多数集中在几个人手里,如今那石勒治下既有大乱,就是全局皆乱,那么江南朝廷只要出兵两路,一路自荆州北上,一路自金陵北上,则石氏首位不能相顾,更因其乱,而难以有效抵挡,到时便是不能夺回洛阳,亦可拿到徐州。”

张景生这话一说,旁边几人便缓缓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这局面其实很清楚,石勒势力内乱,但地盘很大,从哪边攻打都行,毕竟对方还要打内战,既然如此,多打两个方向,反而更好,说不定还会促使对方分兵。

这一边内战,就要牵扯部分兵力,再一分兵,也不用打了。

只是陆谦却暗暗苦笑,知道此法看似可行,但那时在幽州的角度来看,因为幽并平三周,乃是都督府治下,宛如一体,陈止的权威深入人心,说一不二,他说一路攻伐,自然能凝聚力量,他说两路南下,那就都会尽心尽力,就算是兵分三路,那也是如臂使指。

江左朝廷却又不同。

“既然是自己人,那叔父我也不瞒你们,我等现在实在是不好出兵啊,一来是贼匪牵扯了王都督,二来则是江左那边兵马还在整编,尚未操练出来,否则焉能让石贼那般如意?”

陆谦说是这么说,但实际上他心知肚明,如今江左朝廷,也隐隐分裂成两块,东边的朝廷,和西边的荆州刺史、行军都督王敦。

王敦不希望朝廷出兵,而朝廷也不希望王敦出兵,朝廷出兵,可能塑造出一个政治上的强人,而王敦如果收复了洛阳,那可就有了更大的政治资本。

正因如此,才会陷入僵局。

看着几人脸上的表情,陆谦也知道,恐怕自己的话根本就没有说服力,便换了一个说法,提到:“万一朝廷大举出兵,反倒让那石氏的双方因此联合在一起了,岂不是弄巧成拙?”

“这倒未必,”王构笑眯眯的接话道,“他石氏这次可不是寻常的家族闹腾,实有你死我活之意,若是那石虎成了,整个势力都要改天换地,可若是石虎被镇压下去了,此族也要内乱一阵子,无论如何,都要衰弱下去了。”

说到这里,几人不由对视一眼,都想到了陈止的那篇文章,目前看来,几乎所有的事都在按照文章中的进程在发展。

而经过了最初的震惊之后,现在就连幽州内部的官员,在兴奋之余都有了一点恐怖之感,越发感到自家那位主公可以说是高深莫测了,平时但凡陈止出现的地方,哪怕离着很远,他们都不敢大声说话,甚至连呼声都下意识的压低起来。

现在再想到那冀州的局势,石虎固然是反叛了,而江左朝廷,则是王敦的跋扈,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着,那么按照正常的思路,岂不是说只待幽州做好准备,一路南下,就能扫平冀州,甚至更进一步……

想到此处,几个年轻官员都忍不住呼吸加快起来。

更进一步是个什么情况,他们可都是感到由衷的恐惧,毕竟刘氏天下已经几百年了,早就深入人心了,难免让人多想一些。

就连陆谦都有些察觉,但他马上就说道:“这次请几位过来,其实就是想要让你们相助,能在都督那边美言一二,也好让他能够应下出兵之情……”

还不等陆谦将话说完,张景生就摇摇头,直言不讳的道:“这怕是不成,如今北地都要休养生息,短时间内不会起刀兵,更何况江左想要收复的乃是徐州,离着我幽州太远了,远水难解近渴!”

“并非真要打到徐州,”陆谦赶紧解释起来,“只要幽州做出出兵之态,那石氏必然胆战心惊,调配重病防御,那时我等便可以顺势出兵!”

“让王都督行之,岂非更为合适?”张景生看了王构一眼,这般说着。

陆谦出的主意,乍听之下,似乎与他之前的提议没有区别,只是将王敦军换成了玄甲军,当然,实际上按着玄甲军的名头,确实只要做出一个攻击姿态,石氏就要胆战心惊,甚至局势更加混乱。

只不过,张景生也知道,当前这个时候,如果幽州出兵,有很大几率能拿下冀州,乃至继续南下,将那司州、兖州、青州也撕扯一块下来。

但是想要治理就不容易了,毕竟一场科举过后,得了大批生力军后,那并州和平州的官场,却还没有填满,在官吏和治理上更存在不少问题,现在如果再得个冀州,未必是好事。

不过这些都扯远了,听着那陆谦的请求,几人对视一眼,最后还是应了下来。

等陆谦告辞之后,陆建就过来向几个人道谢,随后更是问王构道:“那王都督与你也算同族,此事若是王兄有他念,也是理所当然的。”

“陆兄多虑了,”王构摇了摇头,正色道,“王家之中,也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般做法。”

陆建听了,终于放下心来,但跟着他们却又忧愁起来。

“只是这事要如何对都督提起?”

和过去不同,他们几人现在的身份,可不是什么客卿之流了,而是陈止的属下,虽然因为家族背景,加上跟随的较早,如今算是陈止亲近的人,尤其是最近这些时间,更是经常能与陈止见面说话,但若说提及这兵家的事,依旧不合适。

张景生却笑道:“此事倒也不是不能说,毕竟冀州出了这般变故,都督必然是有其应策的。”

其他几人听着,不由点头。

第五百零六章 太守请你们全家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挡路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无根无基,以佛替夏第七百八十九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名如雷霆吓煞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无此助力,陈止如何成事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玄甲下蜀,长生观气第八百一十五章 送信送到敌麻木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梦谁先觉,春秋四季枕第八百九十七章 衣锦还乡,亦是名士所求第三百四十九章 陈止行不行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谋不见多而寡断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观天下势之洼第五百三十章 隐忧第八百四十三章 先找个投名状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慕容与幽州世家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第六百九十六章 名望因何而动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此处已是幽州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请单于往蓟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养之,汝勿虑也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盛名之下,以百驱万第六百二十六章 人差不多齐了第四百五十八章 白纸出坊,求书上门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志向第四百六十四章 厚彼薄此,九一占利第九百三十八章 来助你一臂之力第九百四十章 昔日中枢重,今日掌兵强第九百八十八章 急攻寻奇兵,背后有人催第一千零九十章 国颓运衰人心乱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第九百四十三章 言势定策不提幽第一百零七章 劝学茶第一千零七章 天下将乱第八百五十九章 真是让他占了便宜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尔,无须挂碍第八百一十五章 送信送到敌麻木第七百零七章 当日弃而走,今日无颜归第六百六十二章 匈奴也要来第三百三十三章 文章出自人手第八百六十四章 杀而逼其行!第一千零七章 天下将乱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剿难靖灾,引说立根第九百六十一章 谈笑间炸裂第二百四十七章 陈侯两支遗策辗转第一百九十三章 问君可曾注典籍第八百九十三章 慌而忙改道,悔不早联陈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乱世家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书生宣,粗汉亦可谈大势第一百零六章 权财难久,唯学永传第三百二十五章 无他方可成事第七百三十四章 上品当贵!第五十七章 铜钱第五百三十三章 江东世嫡第二百一十九章 东海王第九百八十二章 光明大道,指导思想第八百三十八章 执金铁,亲临沙场第九百六十六章 乱中衍内讧第八百七十一章 残兵败将求援人第九百一十六章 汉殇(中二)京起阴云藏杀机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就是郑实第九百九十六章 论品排姓惊觉醒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天下只此一隅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占地称雄为传道?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变,刮目相看第三百二十五章 无他方可成事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二十七章 恩威反掌,晴雨由心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谈笑间,敌首已擒第八百四十九章 临机决断,身陷囹圄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刺洛阳,传平州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言谈生死,追悔难回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观一事而略一事,乃有隐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石氏内乱第三百三十三章 文章出自人手第三百三十章 请人者非陈止,乃太乐令尔第一千零四章 要么现在投降,要么……第三十八章 悔不当初,竹筒复满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在拓跋,而在我等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庾氏之悔,过往之秘第六百六十七章 以功换识字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错第三百七十章 诸卿,跑题了!第三百零九章 胡临代县第五百一十五章 难以测度的目的第八百四十八章 断首而乱军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来太守不体恤兵力第九百六十五章 单于衰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诸使皆来,却不得入第二百七十五章 王府宴,百家名第二百一十九章 东海王第七百三十二章 乱而后雅,传世之根第八百五十九章 真是让他占了便宜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途劲敌第五百八十四章 鲍氏今日可曾求饶?第九百九十六章 论品排姓惊觉醒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闲第三百六十五章 拿下匈奴使!第十五章 一念荒唐,愿者上钩第二百四十五章 王家文会开不了了